跃马大明 - 第433章 百万大军,兵临城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长青收到宁武关失守的消息时,模范军主力已经赶到了中牟。

    周王朱恭枵和黄澍、陈永福等人早已经在这边恭候多时,并且带来了不少猪羊劳军。

    现在这般形势,已经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以开封和流民军的过往,徐长青无疑是最大最可靠的大腿,双方拥有着诸多合作空间,并保持着一致的利益,在此时也算得上是相当稳固的盟友。

    中牟县城早已经荒废,早在几年前李自成第一次兵困开封的时候,这里就被洗劫的干净,随后又被一把火烧的七七八八。

    此时,城内到处都是断壁残垣,黑灰遍地,许多荒草都快能没过人了,各种鼠虫横生,显然不适合住人。

    模范军的营地驻扎在中牟城北。

    大帐内,一只肥美的小羊羔已经被烤的差不多了,金黄色的汁液夹杂着诱人的肉香,滴在了火盆里的炭火上,时而发出略有刺耳的‘嗞啦’之音,一个亲兵正在小心翻烤。

    朱恭枵和黄澍他们知道徐长青疲惫,都不敢过多打扰徐长青,已经下去休息。

    看着这金黄色的小羊羔,徐长青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从人文的角度看,流民军在中原的暴行无疑是让人发指的,简直反.人类,百死也难恕其罪。

    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他们俨然是成功的,他们成功的破坏了中原的组织架构,炮制出了大量的无人区,从而完美的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

    就像是此时的宁武关。

    虽说耽误了不少时间,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但终究,他们还是成功拿下了宁武关,斩杀了周遇吉。

    这就有点像后世那个鸡汤理论:“成功的大佬并不是多强,而是,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事。”

    徐长青并不认识周遇吉,从来没见过,但此时听到周遇吉比历史上还要更为悲壮的下场,一时也有些沉默,更有些兔死狐悲……

    其实在很多方面,徐长青跟周遇吉都有着很多相似性。

    都是底层出身,凭借着战功一路杀上来。

    只是,与之徐长青不同的是,周遇吉没有徐长青的手段,运气也差了点,关键是,他太过纯粹了……

    无数历史已经证明,单纯的军人,注定是做不了什么的……

    不过,徐长青倒也是真的佩服周遇吉。

    倘若徐长青与他互换角色,恐怕,也未必能有他做的更好!

    周遇吉!

    不管怎么算,他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值得流芳百世!

    “哎!”

    深深叹息一声,徐长青端起酒杯,用力的喝了一口酒,眼神逐渐变的冷冽。

    周遇吉之死虽是在预料之中,可此时的形势,与历史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徐长青此时也必须更精确的审时度势,重新确立战略方针。

    现在才九月初而已。

    北面虽是已经开始下雪,但问题并不大,依照流民军的速度,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徐长青想在开封暂时休养生息的战略,已经是行不通了。

    现在除了大同和保定,其他地方,几乎就犹如不设防。

    崇祯皇帝此时虽是调集了密云的唐通和蓟镇的白广恩,以及山东的刘泽清等几部去京师勤王,模范军这边的勤王令更是一波接一波,可目前的状态,唐通和白广恩的立场,还真不好说。

    历史上,这两个伙计叛变的一个比一个快。

    刘泽清就更不用提了,他会不会去都是两说。

    徐长青和模范军此时,只能是尽快的赶去京师!

    但是,这里面也有个最大的麻烦,也是致命的弊端!

    万一模范军赶去京师,流民军却开始拖起来,模范军的粮草就无法得到任何保障了。

    “啪!”

    思虑良久,徐长青狠狠一拍桌子,还是决定尽快赶赴京师!

    纵然千难万难,可还是要去解决!

    倘若任由流民军再这么搞节奏,那就真的不好玩更没法玩了。

    ……

    确定了战略方针,徐长青没有在开封停留,直接从开封过了黄河,转道向东,走大运河,直逼京师方向。

    不过,徐长青也是将开封这边资源最大化,能带走的粮草,全部带走,又从开封征集了两千多辆各式推车,以及七八千的民夫。

    这帮人,将会跟随在模范军的后面,边走边训练。

    以徐长青在开封的声名和影响力,这些被选中的民夫们,简直比中了彩票还要更高兴,掌控他们并不用费太大力气。

    然而,徐长青刚到济宁,噩耗再次传来……

    有城内内应里应外合,保定连夜失守,总督杨文岳自刎殉国……

    这简直比西伯利亚的寒流更为恐怖,直接在入冬之前,将整个大明王朝封冻起来……

    “呜呼哀哉,这,这天下到底是怎么了啊……”

    济宁城,衍圣公孔胤植刚刚过来拜访徐长青,便是听到了这个噩耗,瞬时,老脸吓的一片煞白,茶杯都差点拿不稳了。

    徐长青也有些无奈,都是位面之子啊。

    但说到底,还是大明从根子上烂透了,崇祯皇帝,空有一手好牌,却是打了个稀巴烂……

    “公爷,咱们恐怕没时间叙旧了,粮草的事情,公爷以为如何?”

    徐长青此时真没时间跟孔胤植墨迹,直勾勾的盯着他的眼睛,直入正题。

    “伯爷,这个,这个……”

    孔胤植不由吃力的咽了口唾沫,有点不敢直面徐长青的威势。

    与崇祯皇帝借钱,总还端着最后的架子不同,徐长青现在跟孔胤植借粮草,根本没有任何花哨,就是一句话,‘借还是不借!’

    然而孔胤植就算敢跟崇祯皇帝推诿,却又怎敢在徐长青面前耍幺蛾子?

    他可是深深明白,眼前这位爷,是随时都能掀翻了桌子骂娘的人啊。

    虽说他们老孔家根本就不愁下家,可……若是得罪了眼前这位爷,谁能保证,孔家还能熬到那个时候?

    就算以后大顺要追究,那也顾不得了。

    片刻,孔胤植艰难的哆哆嗦嗦道:“伯爷,我孔家愿意,愿意出粮草十万石!”

    “哈哈!”

    徐长青不由哈哈大笑,站起身来,用力的拍了拍孔胤植的肩膀:“公爷,很快,你应该就会明白,你这个决定有多明智!对了,公爷,你派人把粮草给我送过去。记得,折耗是你的。”

    “我……”

    孔胤植简直想吐血,可面对徐长青龙行虎步的淫威,也只能乖乖点头。

    ……

    济宁这段的大运河还没有封冻,运输起粮草和沉重的武器来便简单了不少。

    沧州那边虽是已经有了封冻的迹象,但以模范军此时破冰的手段,问题并不大。

    而流民军那边,北线已经兵临大同城下,东线这边都快到京师边上了。

    他们也没有贸然,没有急于围困京师城,而是颇为耐心的开始消化起他们的收获。

    徐长青很快也收到了消息,流民军之所以如此,密云的唐通部已经赶到了京师城下,应该也是个重要原因。

    毕竟,京师城高墙厚,可谓是亚洲第一雄城,甚至说是世界第一都不为过,流民军此时看似士气如虹,可其中隐患同样不少,就算李自成、刘宗敏他们看不到,宋献策、牛金星等人不会看不到。

    徐长青不知道崇祯皇帝有没有征召他的二舅哥吴三桂那边,但以吴三桂的精明,不盘算好他肯定不会动。

    然而此时虽是有锦州顶在前面,可清军那边……

    便是徐长青一时都有些不敢想。

    以清军在大明的情报体系,多尔衮怎可能会放过这种天赐良机啊……

    ……

    纷杂之中,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中旬末。

    徐长青的先锋已经抵达了通州!

    此时,唐通部已经赶到近半月,白广恩的先锋也到了,刘泽清这边要慢上许多,他也有很好的理由,沿岸船只都被徐长青征用了。

    随着徐长青部到达通州,流民军两路主力,也分别抵达了怀来和涿州。

    与历史上不一样的是,李自成、刘宗敏众人,充分听取了牛金星的建议,拥兵依然超过百万之局!

    此时怀来这边就大概有三十多万人,而涿州这边更恐怖,足有八.九十万,简直就像是遮天蔽日一般!

    唯一的好消息是,大同凭借城池的坚固优势,一直没有被流民军攻下,对此,流民军也没纠结,而是直接先转道京师。

    毕竟,大同自古以来便是核心要塞,直面蒙古的威胁,不仅有几十座棱堡,屯粮、人口都是不缺。

    加上王朴又回去了,死命刚还是能刚的。

    马蹄嘶鸣,旌旗翻飞间,徐长青再次来到了雄浑的广渠门外,一时也止不住感慨万千。

    本以为要到来年才会再到这里来,谁曾想,崇祯十七年,恐怕都成了未知数……

    在广渠门外扎下营来,徐长青并没有着急进宫面圣,而是让王承恩、张若麒等人先去面见崇祯皇帝汇报。

    送走了王承恩一行人,徐长青快步回到了大帐里,这边,董玉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看着她已经鼓起来的肚皮,明显比之前丰腴了许多,徐长青的心情也一下子明朗了不少,捏了捏她的俏脸调笑道:“我就知道,我家大妞儿是个旺夫的主儿,果然没让我失望。”

    看徐长青这种时候还有心情调笑她,董玉顿时没好气的白了徐长青一眼:“你这心到底是有多大?你知不知道,现在京里乱的能吓死人?还好,你还不是太傻,没有贸然进城。”

    “怎么?又有坏消息?”

    徐长青揽住了董玉的纤腰,话语虽是轻松,眼神却已经郑重下来。

    这些时日,两人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络,对京里的风向,徐长青也有着一些把握,但显然不如面对面谈更为直接。

    董玉轻轻在徐长青的脸颊上一吻,温暖的玉手旋即用力握住了徐长青的大手,低声道:“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前段时间,京里一直流行疫病,死了很多人,连带的锦绣阁的生意也不太好,很多东西,我也不敢乱来。直到这几天确定你快到了,我才让人出去深入的打探。”

    说着,董玉有些惊恐的咬着红唇道:“徐郎,现在京里与流贼有联络的,恐怕已经数不胜数……而且,我今天早上刚刚收到消息,有人建议,要把你拿下,把模范军,并入京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