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满大唐 - 0078章 皇寿宴朝中庆彩烈
武德九年九月十七日,长安城中像过节一样热闹起来。
从宫中传出来,这天是李渊皇帝的五十八岁大寿,宫中要在这一天为李渊皇帝举办盛大的寿宴,城中百姓从没听说过李渊办寿筵,这一次突然办寿筵自然是值得喜庆之事。
城中官员和商贾大户自然也设家宴以示庆贺,一些豪门大户甚至搭彩台唱大戏。
宫中要大办李渊皇帝的寿筵,早在十天前就放出消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长安周边各县都懂了这消息,大量的客商、戏班、杂耍、和闲杂人等像潮水般涌向长安城。
皇帝寿诞这一天,长安城中更是人山人海。皇宫中早在两天前便张灯结彩,李渊除了张、尹二妃,便没有三宫六院,上台宫也不同往日,自从玄武门事件后,上台宫中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
张婕妤从垂殿回来后,便索性卧床不起,宫中御医天天过来,只说是体虚脉弱,却断不出有啥大病,每日只是熬些补药,送进宫来,可这张婕妤心知肚明,她知道她没啥病,自觉心如死灰,这是啥药也无法治的。
每日送过来的药,她装模作样的吃一点点,送来的膳食,也当着宫女的面,吃一两口,宫中太监日日都把她的饮食起居往李渊那里奏报,李渊听着,也只是摇摇头,自知她这是心病,也没啥主意。
张婕妤日渐的变得消瘦虚弱起来,一个多月下来,竟连说话下床的力气也没有,这倒使她暗自心里感到欢愉起来,脸上常常泛着潮红,虚弱的心一直想着一个人。
这些日子,李渊来看过她两次,但她一见李渊到来却闭起了眼睛,静静的躺在床上,一言不发。
李渊每次来看她,都说一番抚慰的话,却都是叹着气离去。李渊一离开,她却又睁开眼睛,开始去想她喜欢想的事。她想着过去几年间的许多事情,想那些简短的相聚和所有过的欢乐。
她过去有过许多遗憾,有过许多的想念和期待,她觉得那些遗憾对于如今的她不再算是遗憾的了,她知道她已经曾经非常地接近过她所期待的一切,知道她如今再为过去许多事情楸着心是那样的不必要了。
她想象着在那边的世界,他一定在焦急的等着她,等待着她的到来,等待着与她长伴厮守,她想象着那边的世界再没有争斗,没有阴谋,没有厮杀,没有血腥,甚至没有任何猜忌和提防。
她想着这些的时候,也想到了李渊和李世民,她想到李渊便有了一种无奈的恻隐。她对于李渊并没有愧疚之心,她倒觉得他可怜,她知道尹妃也不会与他相伴得太久了,尹妃也会和她一样要到那边的世界去的,留给李渊的仅是一个孤独的晚年。
她想到李世民,她对他已经没有丝毫的仇恨了,她觉得她没有理由仇恨他,他只是一个胜利者,胜利和失败都各有了归所,这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顺理成章,相反,假如这个胜利和失败者换了一个位置,她就没有今天的这样坦然了,她会去经受更多的争斗,更多的阴谋,看见更多的血腥和厮杀。
因此,她感到如今如此地坦然,如此的毫无忧虑,如此的沉浸于接近追求的永久的欢愉,她便把所有的仇恨都抛弃了。张婕妤这个时候觉得,她的真正的天堂是在另一个世界。
这几天那朝甫在宫中忙里忙外,忙得不亦乐乎,李渊的这次寿筵,他主理内宫各院的喜庆事宜。几天来,他每天都到上台宫去,本来寿筵的装点、膳食等喜庆排场事宜,他布置了下去,那些宫女太监都会去办理,他最多就是走一走,看一看,有做得不好的,他便挑剔着训些话,事情便都能办好了。
这些天他频繁的到上台宫,主要是看张婕妤去。他看张婕妤那副模样,早有了一种不详预感,张婕妤骨瘦如柴,躺在床上除了一双眼睛骨碌骨碌的动着,便连翻身的气力也没有了。
前天那张脸还是苍白的没一丝血色,从昨天下午开始,那张脸却反而变得潮红起来,那朝甫担心这是回光返照,就怕张婕妤迟不去,早不去,偏偏在李渊寿诞这天去了。
这张婕妤究竟是啥病,每天都传来太医给她诊断,诊断后都摇头说娘娘脉象极虚,断不出其他病象,私下和那朝甫说娘娘可能是绝食,只要能让她吃进去,就有希望。
那朝甫让宫女给张婕妤喂药喂食,张婕妤就是怎样劝也不张口,稍作强灌,张婕妤那双眼睛便死死盯住宫女,宫女便缩手缩脚的再不敢强来。
这天早上,那朝甫又来到上台宫,刚进内门,便隐隐听见呜咽之声,那朝甫心里一惊,遂趋步朝寝宫走去。进了寝宫,见一群宫女、太监在那里低声呜咽垂泪,那位叫雪雁的宫女见那朝甫来了,抹了一把泪,走了过来说道:“公公,你来便好了,我们没有注意,娘娘昨晚五更去了,你看看该如何是好?”
那朝甫道:“你们没有声张出去吧?”
雪雁道:“我们不敢,昨天有几位娘娘亲戚也来看了张娘娘,那时还好好的,还说着话呢,不想昨晚五更就去了。”说着,又流了眼泪。
那朝甫道:“娘娘也真是赶着时候了,你们莫声张便好。”
说着便进内室看那张婕妤,只见她脸色苍白,神态倒是从容恬静,遂心里坦然了许多,细想这张婕妤虽与太子是一党,做过些苟且谄诬之事,可平常对待宫人确是很好,没有耍娘娘性子,只这如花似玉的年纪便早早的去了,况且其诗画琴艺,堪称一代才女,那朝甫想这些不免也心有惋惜,忍不住也落了一行老泪。
遂站了一回,转身对宫人道:“娘娘的丧事暂不要声张,这些天是皇上的寿诞要紧,千万不能让皇上知道,你们这些天都不要出这上台宫门,所有事宜等我向太子请旨再办理。”说着,便转身往垂拱殿找李世民去。
那朝甫来到垂拱殿,那时寿诞礼仪还没开始,朝中大臣都已聚集垂拱殿外,准备着各司其职为李渊贺寿,李世民陪着李渊在一群太监、宫女拥簇下,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尹德妃看上去虽是一脸愁容,却也一直陪在李渊身边。
李渊看上去心情很好,脸色有些红润,心里总是惦念着张婕妤,那朝甫走进来的时候,看见李渊和李世民正在一株菊花前评头品足,兴致正浓,便远远站在一边垂手立着,听着李渊说话道:
“这菊叫稠菊,能开五色花朵,就是今年春嘛,朕和张娘娘一起载在这院子里的,不想这便能开花了。”
李渊说着,转头看了看道:“张娘娘呢,张娘娘乍不来?”
李世民道:“娘娘病着呢,今个儿便来不了。”
李渊听着,“哦”了一声,转头见那边垂手立着那朝甫,便招手道:“过来,过来。”
那朝甫走了过去,李渊背着脸又问道:“娘娘病乍样了,这些天朕忙这忙那的,也没有过去看看。”那朝甫朝李世民望了一眼,却答李渊话道:“娘娘很好,皇上放着心吧。”
说着又看了一眼李世民,便强装着笑脸又站到一边去。
这李渊没有三宫六院,就张、尹二妃能伴着,如今张婕妤也去了,李渊还蒙在鼓里,身边就尹妃一人,也恹恹如病,没一丝生气。
其余太监、宫女也都只是远远跟着,承乾、李恪等几个孙儿也只在园子里四处追逐打闹。
李世民虽一直跟随李渊左右,却也是附和着应付,实际上只是李渊一人在自得其乐。
李世民确实心里有事,这两天那朝甫便向他几次汇报了张婕妤的病况,刚才见那朝甫那眼色,他心里便猜了七、八分了,遂偷了个空儿,瞧李渊不留神问那朝甫道:“娘娘乍样了?”
那朝甫道:“昨晚五更已去。”
李世民道:“千万莫声张,你便派人秘密入殓,务必不能走漏风声,冲了皇上兴致,待皇上寿诞过后半月再以国葬按娘娘礼发丧。”
那朝甫点头应声是,瞧个空儿,转身回上台宫处理张婕妤后事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0078章
再说这李渊寿筵虽遵李渊旨意不作很大铺张,可是既然搞起来,自然也少不了许多排场,宫里宫外自然也热闹非常。
那长安城中,十天半月前便开始热闹,近寿诞这两三天,各家各户都早早的挂出了各色各样的庆寿灯笼,集市中比过节还热闹。
那宫中也在各宫的苑园搭彩台,设游艺,自然也请了各色各样杂耍和戏班子,演唱、弹奏、杂技、魔术等演艺应有尽有。
李世民一整天的陪着李渊,在宫中这里走走,那里转转,生怕李渊要到上台宫去。好在李渊也只在垂拱殿御苑中赏了些花,便转到各部院凑热闹,看各部院的庆寿诗对。
各部院多的是搞游艺,可都在游艺场地入口处设一彩坛,上书贺寿之词,或对、或诗、或书、或画,书上各人之名,以添贺寿祥气。李渊携着尹德妃在李世民陪伴下,让一群宫女、太监拥簇着,从垂拱殿苑园后门折过上林宫苑,穿游廊,绕假山,过拱桥,迤逦一路朝南而来。
这朝廷各部多都设在宫中南面,廊房大院一字排开,依次是中书省、吏部、兵部、刑部、工部、民部、礼部、御史省、门下省等各部、院,数十家一溜烟的望都望不到头。
李渊一遛人从上林苑林过来,先到了中书省,房玄龄领着一群新简拔的官吏和家属早在门前迎候,见李渊皇帝和李世民到来,“唰”一声跪下,山呼:“皇上万寿无疆!太子千岁千千岁!”
李渊一脸祥悦之色,抬手叫了一声“众卿平身”,便径直朝院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说:“你们乐你们的,朕只是随便看看,随便看看。”
说着便绕院子走了一遭,看那些游艺有盲人敲鼓,抛圈,钓鱼,猜迷语之类,也跟着和那些小孩玩一玩,抛抛圈,敲敲鼓之类,逗的大家“哈哈”笑了一回,便转了院中影壁看那彩坛上的诗书、文章和墨画。
李世民心里一直惦记着张婕妤的丧事,心想半年来不知乍了,啥好事坏事都一起来了,先是决定北征,本是好事,却又出了太子、元吉要借北征之名密谋在昆明池杀害他李世民和部属这等坏事情,由此牵出了玄武门之变,太子、元吉服诛,坏事便变成了好事。
转而继续北征,却又偏出了李瑗谋反这样的坏事情,继而却又是王军廓杀了李瑗,平定内乱,坏事又变成了好事。
如今正是北征胜券在握,国家内政已定,又逢皇上五十八大寿庆典之际,本是举国欢欣的大好事,却张娘娘迟不去早不去,偏偏选了皇上庆典的这一天去了。
李世民心想,这国事、家事、天下之事真是无常之数,非人所能预先明了,及事临近触发,却皆为人所谋断而决成败好坏,李世民这么想着,不禁感叹:人在政途,如履薄冰,成败皆于忐忑之念,岂能不揣揣于怀,惕惕于心乎!
遂想那张娘娘发丧之事,该推后半月,再作国议,只要不辱没她娘娘名分,便算天心以至了。
这么想着,便觉心里坦然,一路与李渊看了各部院游艺,也觉各部院所设彩坛的牌头诗分明是各部院的公开上疏奏章,遂用心一一记了下来。各部院牌头诗道:
中书省
为政施仁大唐春,
开科举贤事事平。
农工不宜遗余力,
商学广道成渠径。
兵刑适得民无怨,
礼义孝悌人重情。
尧舜而承当今帝,
盛世皇朝万代兴。
吏部
入士为官与民图,
廉清律己史应书。
奸佞贪婪人唾弃,
罢黜回家种红薯。
兵部
自古言战非好事,
旦兴杀戮弓弩张。
便和安制侵凌日,
将兵岂在多杀伤。
刑部
刑在息心不息人,
惩恶扬善法无情。
冤狱不平易成愤,
法外非法乱纲伦。
工部
去奢省废少敛工,
利国利民渐先崇。
循经道济辅徭役,
工赈置代万事通。
户部
将得田亩与民耕,
租税合理避艰难。
农商皆无虚人处,
盗跖亦寻良园槛。
路无拾遗昌世道,
夜不闭户显宁安。
长歌远奏升平曲,
从此天下尽怡然。
礼部
礼义应向书中求,
道德文章利开科。
旷世英才缘学子,
抵轻笔砚是庸流。
人初循得孔孟事,
耋老仍将善良修。
劣顽殃暴无踪迹,
举世文明载春秋。
御史省
从来立史著春秋,
善恶忠奸一并收。
功过是非千古事,
留作后人论缘由。
......
李世民随着李渊看了各部院的游艺,又到各处走走,走到大明湖大广场,看了几出唱班的戏和杂耍,便到了中午时分,李世民吩咐内侍太监准备着午餐,李渊便和尹德妃、李世民及几位皇孙随便的在大明湖边一边看戏,一边用了午膳。
到了下午,李渊忽然说要到各宫院走走,李世民心里明白,李渊是心里惦记着张婕妤,李世民眼睛骨碌一转,说道:“父皇,臣儿看今天也累了,晚上还要庆典什么的,少不了要闹腾几个时辰,父皇还是回殿休息一回,养养精神。”
李渊也觉得有些倦,想想也是,遂又看了一回戏,便回垂拱殿休息去。
至晚间,垂拱殿外的大院场上灯火通明,文武百官和宫中看热闹的宫人都聚集来了,殿前高阶的平地上搭着一宽大的彩台,彩台正中上方一巨幅横书:“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五十八寿诞庆典”。
两旁是两巨幅悬联:“一统江山千秋大业,百世圣主万寿无疆。”
寿诞司仪诸事由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临时主持。入夜,酉牌末时,寿诞典礼开始,按例先由皇族成员为李渊拜寿,然后是朝中文武百官拜寿,这窦氏皇后没来,张婕妤已殁,嫔妃中就只尹德妃一人陪着李渊,便由尹德妃先给李渊拜寿。
接下来是李世民携着长孙氏、杨妃、萧妃及几个皇孙给李渊拜寿,渐次是皇族中其他成员拜寿。长孙无忌看着皇族成员为李渊拜完寿,遂领百官一齐为李渊拜寿,礼毕,便从袖中抽出李世民亲自写的祝寿词大声唱道:“大唐至孝皇太子为父皇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五十八圣寿祝寿词。”唱毕,遂念那词道:
隋炀暴虐,天下怨声未艾,载于道途,忿恨不息。吾皇抚民心于戚戚,体浸民情于水深火热,仗天下之义,扶乾坤正气,兴师以伐隋,以至颠覆隋炀,成大唐之基业。
开国之初,四野豪雄纷争,疆外夷蛮窥侵,社稷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之灾仍沦中原于狼奔虎逐,四分五裂。吾皇志囊寰宇,焉容蚁鼠之辈裂土分疆?
吾皇一统天下之雄心,吞吐四海之内。遂挥天朝之师,击溃窦建德、王世充,剿灭林世弘、辅公佑,西平颉利、突利,北定郁射,大唐之师所向披靡者也!
天下大定,大唐成铁桶江山,无可摇撼!吾皇以武力征讨四方,成天下统一大业,其功不逊秦皇汉武,然秦有武功却失仁义于天下,汉能使四方诚服,却过于暴刑苛吏。
吾皇既一统天下大业,以秦皇汉武之武功平治天下,亦以尧舜之仁德遍泽于民。兴河工,治河患,济贫困,赈灾民,百姓莫不感皇恩至涕零。
吾皇勤政为民,躬身细察,日理万机,起五更,夜卷不寐,苍颜玉须仍呕心沥血,为天下苍生之福殚精竭虑。吾皇之德心仁厚,古往帝王之莫比,吾皇之勤政悉心,古往帝王之莫比!籍此苍生有幸,大唐有幸!
旦值吾皇五十八大寿圣辰之际,举国欢腾,万民同贺。吾皇之龙躯劲健,南山之松,不殚精神焉之与比;吾皇之心广渺无际,非乾坤之量无能容与!
吾皇之志绝凌霄之巅,若鲲鹏扶摇旋风四海。乌呼!世之安祥赖于吾皇之志乎,万民之乐业赖于吾皇之仁德乎!吾皇之圣寿系天下重事,天下万民无不衷心戴拥俯伏叩贺:敬祝吾皇万寿无疆!
长孙无忌念毕,彩台之下,百官俯伏,齐声叩贺山呼:敬祝吾皇万寿无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未毕,便听礼炮齐鸣,一时间天空中各种各样的礼花万彩纷呈,一会儿如彩星乱窜,满天空成了彩星世界。
一会儿礼花直飞中天,盛开朵朵彩艳莲花;一会儿散开朵朵彩雾,像雨中竟放争艳的牡丹;一会横飞交错像流水飞泻;一会儿万花齐放,散耀出彩虹般绚丽夺目的光焰......这一番绚丽夺目的天景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
至礼花毕,长孙无忌呼:“上寿筵。”
一时间宫女、太监摆桌椅上酒菜,忙了好一会儿。
长孙无忌看着桌椅摆定酒菜端齐,又一声呼:“皇族百官入席。”
皇族成员与百官纷纷入席,十数名太监又忙着巡回斟酒。
长孙无忌又呼:“给吾皇敬寿酒。”
百官与众位皇族成员又纷纷站立端酒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敬祝吾皇万寿无疆!和尹德妃及几位皇孙坐在彩台上的李渊听着山呼礼毕,微笑着端了酒杯,喝了一杯酒说道:
“诸位臣工,大唐开国至今,历时七年,此七年之大唐举步唯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无可复加。大唐之初,四方豪雄纷乱,后继西突厥、北突厥之入侵,战争之燎烟不息,如旋风逐火,烈焰普天,大有吞没大唐之势!”
“我大唐初定国基之时,国力之赢弱,实不堪受战乱之摇摧。然中原之豪雄分疆裂土,不征之则无大唐之统一;突厥之入侵,不击之则无大唐之安宁!此七年,我大唐征战不断,战争之后果,非胜则败,而我大唐义师所指,所向披靡,终操胜券。”
“至今北突厥郁射,已被我大唐雄师团团围于洛阳,我大唐彻底之胜利如铁铸已定!诸位臣工,我大唐缘何战无不胜乎?朕以为此则万众一心之努力,诸位臣工暨前线将士忠勇为国之同志同德也!诸位臣工,我们大唐帝国于战争中渐见强大,我大唐军队之强大已所向无敌,我大唐有如此志德同道之臣工庶民,有如此之强大之军队,大唐铁桶之江山无可摇撼者矣!”
“然古之战能定国,而非治国之强策也,军队为安国之本而非侵凌之器也,邻邦以和为贵,而非强凌欺弱可服也,治国之根本唯图富庶与强盛,而非无端于战患为儿戏也。故非国难不可兴兵,无侵凌不可言战,利民之事则可强图,富国之策则可强行,免战之策图富足以强国,则无战乱之祸哉!”
“朕年事已高,虽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古来帝皇无百岁之人,朕亦凡人之胎,焉有万岁无疆之神寿。诸位臣工之敬愿,朕心领矣,值此,朕亦敬酒三杯。”
李渊说着,遂端第一杯酒道:“这第一杯酒敬为我大唐之安宁已经捐躯之将士,望他们为今日大唐的强大而安息。”
说着站起走至桌前,朝天举杯再洒酒于阶前,遂又端杯道:“这第二杯酒敬前方将士,望他们为国之安宁奋勇杀敌。”
说着仰脖一饮而尽,再端杯道:“这第三杯酒敬天下臣工,愿你们同心同德,不遗余力为国分忧,为民分忧,我强盛富庶之大唐,有待尔等悉心营造!”李渊说完仰脖又一饮而尽。
顿时,全场又一片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