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八百七十七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桓示意李纲坐下。
    大宋朝是一个封建王朝无疑,毕竟自己这个皇帝真实存在,不是封建又是什么?
    大宋朝的封建和螨清的封建又不太一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大宋朝的特点就是造反等招安。
    大宋朝的百姓的确有血性,而且这个血性并非只用于内讧,这一点在金兵南下的时候,大宋朝的百姓如何奋起反抗可见一斑。
    历史上,南宋初年,只要说要打金贼,那都能拉起一支队伍,由南向北的打过去。
    比如岳飞连结河朔,就在河东、河北两地,搞了四十多万的起义军。比如辛弃疾,喊一嗓子,众人影随,熙熙攘攘。
    这都是大宋朝百姓的血性的具现。
    “李相,你以为朕这故事讲得不好?”赵桓胜券在握的笑着说道,他是大宋皇帝,对大宋和李纲一样了解,既然将这本狂人日记拿出来,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赵桓看着李纲思考的模样,十分严肃的说道:“李相呀,朕在的时候,的确无碍,朕不在了呢,十年、五十年、百年、千年之后呢?”
    “李相以为,介时,这吃人会是何等的模样?我们的确可以说,死后哪里管他洪水滔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已经在我们手里出现,我们不去解决它,难道要交给后人吗?”
    “这和之前苏州知府,鄂州赵承佑捂盖子,越捂越严重有何区别?”
    “难不成等到大唐上下皆怀念唐太宗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吗?”
    李纲拱手说道:“是臣着相了,这日记里,写的内容太过骇然,臣自以为见过了大风大浪,世事沉浮,猛然间听到如此暴论,才一时间才乱了心神,官家圣明。”
    赵桓点头,略微有些怅然的说道:“小病不治,大病难医,若是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再去医治,岂不是为时已晚?这病症已经有了,那朕、你们公卿都抱着耳朵不听,捂住眼睛不堪,闭上嘴巴不说,那朕和蔡桓公讳疾忌医,有何区别?”
    蔡桓公讳疾忌医是个典故,说的是扁鹊三次觐见蔡桓公,次次都在警告蔡桓公生病,蔡桓公就是自满不应,最终病入膏肓,再寻扁鹊,扁鹊已经遁走。
    赵桓看着朝臣们掷地有声的说道:“所以朕才会从律法开始,这反剥削的核心,不能动摇!”
    “官家圣明。”诸位朝臣们倒是山呼海喝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赵桓看着朝臣们,总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是有不知道哪里不对劲,他琢磨了很久,也没有个思绪,索性暂且放下。
    “李尚书,塘口又没钱了。”赵桓切入了下一个议题,何栗送到京中的札子,朝臣们都在看了。
    其实塘口的问题,在赵桓看来,就是大宋朝整体的发展,跟不上塘口的发展速度,作为最合适的港口,塘口的发展速度甚至比津口还要快上许多,它的发展领先于整个大宋朝,以至于塘口无钱可用。
    换句话说,就是塘口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宋朝印钱的速度,并且是远远超过,才出现了如此问题。
    “官家,户部这边因为今年岳将军突然停了进兵,原来在大鲜卑山矿山的一些投入可以转移到塘口去,这边能挤出来一些银钱。”李弥逊带头表态,既然官家亲自问询,那他要是说没钱,他这个尚书就算是干到头了。
    毕竟国帑真的有钱。
    范嵊站了出来说道:“官家,其实户部的账面上还有些钱,但是眼下是缺粮,臣听说连黄龙府缺粮,都是岳将军和韩将军自行解决的。臣以为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海粮司,专门管理海粮。”
    王禀一听这话眉头一皱,盯了范嵊一眼,这话的挑拨之意,连王禀这根木头都听出来了。
    大宋朝控制军队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军卒忠心,地是大宋皇帝给的,俸禄是大宋皇帝发的,军卒们是给大宋皇帝卖命,给大宋朝卖命。
    第二个方面,就是粮草上,大宋军队行军的粮草皆来自于大宋朝的粮仓,这自筹粮草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让人不得不想起唐末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之乱象!
    文人这张嘴,看似说好听话的时候,就给人下了一个大橛子。
    而且范嵊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这段话的效果简直完美,看似在说塘口之事,但是借着塘口之事,在官家心里埋钉子!
    而且有一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效果,这恐怕也是他根本的目的。
    赵桓又不傻,手中动作一滞,他当然听出了范嵊话里有话,他伸手阻止了王禀说话的念头,王禀不是这些文臣的对手,他只需要王禀坐在朝中告诉朝臣们,城外有五万个大刀片子等着他们就够了。
    他看着范嵊说道:“黄龙府的粮食是赈济黄龙府灾民,岳将军给朕的军报里,此事已经报备过了。十五万粮草由云中、燕京、辽东送往黄龙府之前,宇文相公的札子在朕的案前已经数日了。”
    “你说的海粮司这件事,朕觉得不错,商部侍郎陈子美陈少卿,这件事你来督办,海贸毕竟是商部的事,做好和户部的交接,确保大宋粮食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海贸,户部厘清天下田亩的事,还是要抓紧些。”
    李弥逊略显迷茫的眨了眨眼,恶狠狠的看了一眼范嵊,海粮司的事,他这个户部尚书当然知道,这也是他们户部的一步重要的棋子,但是他从来没让范嵊夹杂私货!
    这一句不仅仅恶了官家,还把本来属于他们户部的海粮司给丢了。不仅如此,他还挨了一顿训诫!
    他带着怒其不争的眼神狠狠的瞪了一眼范嵊,说道:“是,微臣领命。”
    范嵊还是太年轻了,军卒在官家心里就是个宝,谁都不能碰的那种,太皇太后被砌在福宁宫里的教训还不够大吗?
    想要打压武将,从忠心这俩字下手,完全是个错误的角度!
    赵桓多少知道一些户部尚书准备筹建海粮司一事,本来他也打算交给户部打理,但是谁让范嵊突然阴阳怪气,赵桓最烦这个,尤其是涉及到党争和文武之争的问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