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 1.98 四海升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公。”见刘备亲临,工匠纷纷赶来见礼。
    “各自忙碌,无需顾及。”刘备笑道。
    “喏。”工匠便又纷纷自去。各自忙碌不提。
    关城依山而建。取水乃是关键。悬溜瀑布,坂上溪水,皆入沟渠。而后逐级下浃。又建天车、翻车引水。广立水塔,存以备用。
    下水管网的修造,匠人亦推陈出新。乃是就地建模,造龙窑一次烧成。换而言之,在预先规划的管网路径上,开挖沟槽,就地和泥,塑造陶管泥坯。而后建成龙窑,当场烧造。龙窑之所以得名,正因窑长。后世发现的最长龙窑遗迹,位于景德镇南窑遗址,总长达三十四丈余(78.8米)。
    如今石炭足备,蓟王又下令,不惜工本。匠人们索性将硬陶水管及埋设沟槽,一体烧造。如此一来,只需在管网交叉处,另造分水阀门,便可畅通无阻,又断无渗漏。
    不得不说。此举当真……匠心独运。直令人叹为观止。至于所费石炭,比起节省的人工成本,就时下而言,足可忽略不计。止回阀可装可不装。水借山势,一泻千里,如何能反灌。除非水漫金山。
    嗯,不可不防。装吧。
    “喏!”蓟王向来以备不虞,匠人自当领命。
    一体烧造,万一断裂,又当如何修补?
    几位匠师,互相看过。便有人出列答道:主公让我等不惜工本,故掺入颇多铜铁矿粉。烧造的十分坚固。且行雨污分流。清水管与污水管,各行其道,并无交错。埋藏管网之沟槽,亦被烧成硬陶,便有渗露,亦无从浸泡地基,乃至下陷。再者说来,除非陇山震裂,否则水管断不会先裂。万一……偶有破损,修补亦不难。锔匠足可补全。
    刘备欣然点头。
    后世唯经验论者,时常质疑夏朝的存在。言,未有充足证据证明,夏朝真的存在过。我们的历史,当从商代算起,于是将上下五千年,缩减为三千五百年。支持者甚众。刘备有时候觉得,严谨的考古学家,或认死理的老学究们,如此着想,可以理解。因为严谨的科学研究,不可带入过多的想象空间。然而,普通吃瓜群众,也这么想。刘备便有些难以理解。
    假若,我们真就和古希腊同时开局,为何到汉朝时,西方文明被我们甩开一千年。大小城主还在奴隶城邦里,喋喋不休时,我们已分邦立国,天下一统。同线起跑,怎么就跑输了呢。
    只有一个可能,我们开局早。
    对不对。
    把我们的开局时间,前移千五百年,是不是一切都合理了。
    又有人问。既然我们开局早,怎么反而落后了呢。因为跑着跑着,我们发现:羁绊太多。总有观众赤身裸体冲入场中,纠缠不放,各种签名拍照,还要爱的抱抱。挥之不去,挣之不脱,又不厌其烦。与其‘求放过’,不如……合体吧!
    于是。将所有入场观众,合体之后,我们这才轻装前行。所幸,我们早跑了一千五百年。没有落后太多。还有奋起直追,率先撞线的机会。且胜利的曙光似已初露。
    若不先合体,又会怎样。不妨看看现在的欧洲。当然,也很好。可若换成个统一如我的欧洲,又该多强大。
    所以。或早或晚,或前或后,殊途同归。融合一统,大势所趋。
    言归正传。
    “此策,何人所献?”刘备手指下水管网言道。
    “乃我等,合力想出。”便有匠师,近前答道。刘备识得,此匠,便是先前重金锻造麻钢铲之人。
    “皆升一级民爵。各赐铜钱一万。”
    “谢主公!”众匠师大喜。
    “以后再营城,当以此例。”
    “喏!”
    正说着,便有客入场。
    “拜见蓟王。”盈盈下拜者,正是许师与卢氏。
    “二位免礼。”刘备和煦一笑:“外出冬狩,未能相迎。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王上日理万机,今天得见‘天颜’,亦是三生有幸。”卢氏出口成章。‘天颜’二字,乃出赵长君所著《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之句。
    赵晔,字长君。会稽人氏。早年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斯役,弃官去资中,拜经学大师杜抚为师,学习“韩诗“。一去二十载,音讯全无,家人误以为亡故他乡。回乡后,闭门著述,写就《诗细》、《历神渊》和《吴越春秋》,后蔡邕到会稽,读其《诗细》、《历神渊》,以为优于《论衡》。
    “既曾拜读赵长君之诗,二位必是开明女子。古羌旧习,当可弃也。”刘备笑道。
    “此乃女豪之命,不敢不从。”许师又答。
    “女豪聪慧如此,亦识大局。又岂能以此低劣手段,只为折辱与你。”刘备言道:“料想。此行,乃是让二位,见识陇山旧貌新颜,观我羌氐汉胡共存。以为纾解。”
    “女豪所想,我等岂能知晓。然既奉王命,自当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纵百死不悔。”许师对曰。
    “孤,已知也。”刘备轻轻点头:“二位且随我来。”
    出精舍,登车驾,沿街而行,直达四海馆。
    四海升平。有升平,必有四海。
    四海馆,背山东面,巍峨高耸。仿黄金台四方馆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水花木,步入人间。宛如仙境。
    “可是取四海升平之意?”一路叹为观止,卢氏忍不住发问。
    “正是。”矗立高台,刘备手指西南:“待扫平西羌,孤将重开西海郡。大汉终将,富有四海。”
    见许师面无表情,卢氏笑靥如花:“王上文治武功,今汉少有。”
    刘备笑道:“二位可知,大震关城,有民十万。多羌氐诸胡,西官游商。如孤一般,出身关内的汉人,凤毛麟角。然,城中百姓,又岂非我大汉子民乎。汉人,古往今来,并无定种。自高皇定立天下,四夷纷纷来投。只需习汉字,说汉语,知天道,晓人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仁义礼智信,人伦五常。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见素抱朴,和光同尘。四海升平,天下大同。那时,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民。”
    “王上心胸,又岂是我等山野愚妇能及……”卢氏眸生异彩,不禁喃喃自语。
    “孤,言尽于此。二位当珍之惜之。”刘备目光如炬。
    二人心怀叵测,竟不敢忤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