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 第478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酒的地方,总有故事。以北京的天堂超市、白酒酒吧为楔,我们觉得,是时候写一写那些与酒有关的人和地方,无论你是饮者也好,滴酒不沾也好,希望你们都能读到一些有意思的文字。
    靠零售啤酒,从便利店白手起家,几年间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张——四月份刚刚在延安西路开设了400平方米的二店,下个月,在苏州河畔、杜月笙粮仓旧址,又要开设规模再扩两倍的三店。
    阿姨是如何成功的——她的模式看起来过于简单而易于复制。
    是什么秘诀令她成为沪上最著名的阿姨之一,我们不想简单给你一个定论,于是叨扰了几次阿姨,问了半圈老顾客,并在八月将一整个工作周,贡献给了阿姨店内的硬木长板凳。
    最早的啤酒阿姨,是开餐馆的张银娣。
    阿姨忆起当年餐饮业的小小事业,是还留着一点骄傲:”法华镇没有不知道圆圆餐厅和凯琳达饭店的”。
    饭店老板娘,应付日常营业琐事,必得人情练达。她酒量好,性格又真诚爽利,免不了坐下来与熟客喝个几杯。常是一桌大老爷们玩笑,邀她斗酒,最终把自己喝到桌上酣醉不醒。五十度的五粮液,阿姨一人两瓶,不在话下。
    普通人看来,饭店生意耗神耗力,阿姨的好酒量与应酬手段,却在这一行中如鱼得水。若非种种不可抗因素让餐厅不得不歇业迁址,开一家便利店,并非她的第一选择。
    因为就在海富公寓门口,便由着小区的名头,成了海富便利店。
    本也只会是魔都千千万万的便利店之一。没什么名堂地开在居民区旁边,卖可口可乐与光明冰砖,也卖洗头水与雕牌肥皂,没有连锁便利店光明敞亮的落地窗,也没有低到令人不禁牙齿打颤的强劲空调,很难说有什么竞争力。
    对绝大多数顾客来说,便利店时期的阿姨,大约只算是无名无姓的一个“阿姨”符号。她会记得熟客的购物选择,也会叮嘱你走好,但这时候谁也不知道、也不关心阿姨姓甚名谁,无人会赠她绰号,也没客人再叫她坐下来一起喝一杯。
    况且,便利店的生意并不好做。
    利润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加价则流失客户,低价则亏。在05年前后,前有电商飞速发展,后有连锁便利店急急扩张。两者夹击中,海富的生意举步维艰。
    到了11年,也许是阿姨拥有敏锐的生意嗅觉,她闻到了空气中的变化——海富便利店旁边即是新华路,一条街上密密麻麻驻扎着十几间酒吧,徐家汇大批的外国居民,附近的交通大学还有许许多多年轻洋气的留学生——说不清楚究竟经过怎样的酝酿与时机,海富便利店在这一年,开始转型了。
    她卖掉了大部分的杂货,投钱进了几个冰柜,找到从前开饭店时的酒水供应商,购入了一批啤酒,啤酒阿姨的雏形,就此诞生。
    “第一次去阿姨那儿,真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面面说到自己的海富初体验,放下了正要递向口中的鸡腿,”那种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喝到ipa的感觉,酒花香气,哇,简直是炸裂,直接就改变了你之前对啤酒的认知。“
    他是沪上一家颇有名气的面店老板,自己也在做着精酿啤酒生意。虽然因为生意缘故,有供货商渠道,喝酒价格便宜,种类也足够丰富,现在很少再去阿姨店内。但他承认,阿姨的啤酒便利店,是他开启精酿旅程的一个关键节点。
    尤其遥想几年前,进口啤酒在魔都,仿佛潜流般只在几个小圈内为人所知,这时候踏入阿姨店内的惊喜,媲美抽中查理巧克力工厂金奖券的心情。
    “那时候你去阿姨那边,会看到很多(酒圈)熟人,有个什么活动的话,也会约在那边。”我们坐在阿姨老店的二楼,鲁尼和气的圆脸上显出一点可惜的神情,“但现在真的是很少去了。”
    他是阿姨老店只有两个冰柜时就去定点拜访的最早酒友之一。
    “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就不去了?”
    “感觉不一样了呀。”
    他对最初的阿姨,有一种近乎纯真的执念。准确来说,他描述的不是啤酒阿姨——是只有两个冰柜、一张小桌子都摆不下的海富便利店。
    那时候啤酒的种类远远不如现在多,慕名而来的人也有,门口窄窄的一小片空地摆着两张桌子,撑着把大阳伞。有位子固然好,不过喝开心了,谁也不在乎那两张小桌子,大家蹲在地上、坐在路边、站在树旁,站累了可以换条腿来撑,撑累了就蹲一会儿。平易,简洁,亲切。
    “喝酒应该是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情,真的不一定要打扮得西装革履,去什么有情调的、后工业风格的酒吧里喝。”
    而阿姨会在海富的角落里坐着,叫十块钱的烧烤,配一瓶二百多块的修道院啤酒。在所有人的知识来源有限、想吹牛逼都没得吹的情况下,她用这种最朴素老实的学习方法,喝遍自己冰柜里的每一款酒,凭借经验来给客人推荐,也算是与客人一起成长。
    在四月份,延安西路新店刚刚开张的时候鲁尼还是去看了看,他最喜欢的是在两排楼房之间腾出的一小片空地,撑着大阳伞,随意地放着几张圆桌,是他怀念过的那种,曾经海富才有的自由感,但是——
    除了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冰柜、更多的酒、更高的天花板之外,阿姨的经营模式,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
    非常非常多的酒,放在非常多的冰柜里。
    这种简单的经营模式,带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啤酒生产日期的批次不够新鲜、保存也是有问题的——放在落地窗前陈列的啤酒或葡萄酒经过暴晒,时间一长,对于风味其实有相当程度的损失。
    又因为她的名声响彻沪上,供货商自然都想来这里蹭一蹭流量,正如阿姨的老顾客、魔都精酿啤酒协会的林林老师直白的一句:“在魔都做进口啤酒,没做进阿姨店里的话,那就跟没做一样。”
    这等人气,也会体现在选品的变化上。举个例子,店内进门一排生啤龙头都来自同一家公司,但可以进的生啤酒那么多,阿姨为什么单单只选它家的生啤?门外空地,这家公司赞助的十几把太阳伞,应该能给你答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