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笨探 - 第二百零八章 洪武三十二(九)
第二百零八章 洪武三十二(九)
从朱棣返回北平以来,虽然不能说多么顺利,可朱棣只会三万人马,全线击溃了耿炳的三十万大军,且打的耿炳率军藏匿在真定府不敢复出。
这是一场鼓舞燕军士气的大胜仗。
此时此刻,朱棣返回北平重整兵马,正在计划如何反击真定府,如何击溃耿炳。
统兵打仗我自然不如朱棣,所以也只能在一旁协助朱棣而已。
让我和朱棣都没有想到的是,朱棣前后派遣朱能、张玉前去叫阵,但耿炳就是坚守真定府不出,真定府城墙高有二十多米,城墙坚固。虽然真定县一战,燕军斩杀了耿炳大军十多万。可现在真定府里,耿炳手里还有十万大军。
而朱棣现在满打满算,手里只有六万人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北平城内公开招兵买马下来的结果。
朱棣在军营之,不断的眉头紧锁。
朱棣清楚,如果耿炳一直坚守不出,就是躲在真定府里。时间一长,熬不住的人一定是朱棣。
因为朱棣手里只有一个北平城。物资、金钱、军队、都远远不足以对抗大明王朝。而后方的朱允炆,只要是不断的朝着真定府这边派遣物资、士兵!最终大败的人一定是朱棣。
所以朱棣想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的打败耿炳,然后率军朝着应天进发。
“王爷!靠山公从北平送来军粮了。”
“快请!”
朱棣一听说我亲自护送军粮来到前线,朱棣心头就是万分的高兴。因为朱棣知道,一到了万分困难的时候,我就一定会想出办法,解救朱棣。
我也没有穿着盔甲,也就是那一身素衣装。不过我的身边跟随着二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
“拜见王爷!”我看到朱棣连忙施礼道。
而朱高煦和朱高燧二人连忙下跪道:“拜见父王!”
朱棣先是看了看身旁穿着盔甲的两个儿子,朱棣拉着我的手说道:“妹夫啊,没有想到你竟然亲自护送粮草前来,让本王没有想到。”
我尴尬一笑,没有说话。
其实我这一次来,就是为了给朱棣报喜。
“王爷,敢问你一个事!”
“妹夫,有什么事,咱们坐下说。”
朱棣拉着我的手,坐了下来。而朱棣的两个儿子见朱棣没有让他们来,两个孩子也不敢身,就是那么跪着。
我轻轻的咳嗽了一下,朱棣这才朝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喃喃的说道:“你们两个来吧,站在一旁。”
听到朱棣的训话,两个孩子连忙施礼道:“谢!父王!”
两个孩子乖乖的站在朱棣的身后。
朱棣看着我说道:“妹夫啊,本王估计你也知道了。现在耿炳这个龟孙一直不敢出城与本王交战。整整的十万大军就藏在真定府里。估计时间一长,朱允炆派遣援军而来,恐怕!”
我摸了摸下巴,不以为然。
“王爷,你以为李景隆此人如何?”
“李景隆?”朱棣瞬间眯缝着眼,努力的回忆着此人。
毕竟大明王朝做官的人实在太多。朱棣又不是常年留在京都,所以偶然间提到一个名字,朱棣需要沉思好半天。
朱棣摸着胡须喃喃说道:“莫非是曹国公李忠之子?”
我点了点头,缓缓的回道:“正是此人。”
朱棣好奇的望着我,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摸着下巴,解释道:“当年朱允炆曾经与方孝孺等人谈论过汉朝的七王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当时方孝孺就以七王之乱为题,将朱允炆比作景帝、将王爷比作吴王刘濞。您猜猜将谁比作周亚夫?”
朱棣只懂打仗,根本不懂历史。不过这几年,朱棣为了全面反击朱允炆,也开始渐渐的读书来。
朱棣好奇的问道:“耿炳?”
我摇头回道:“王爷!您再猜猜!”
朱棣沉思许久,喃喃的说道:“莫非是云南的沐王府?”
我依旧是摇头回道:“王爷,您再猜猜!”
朱棣沉思许久,不断的思考着,现在跟随朱元璋的将领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了。除了面前六十多岁的耿炳之外,还能有谁会成为现代的周亚夫呢?朱棣思考很久,始终都没有得到答案。
我连忙说道:“朱允炆自比汉景帝,方孝孺自比晁错,而朱允炆将李景隆比作周亚夫。”
我的话音刚落,朱棣惊叫道:“什么?”
朱棣非常惊讶,朱棣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朱棣看着我,而我坚定的点了点头。朱棣看着我认真的样子,顿时放声大笑。
朱棣摸着胡须大笑道:“李九江,纨绔子弟耳,根本不足为虑?”
看到朱棣此时的意气风发,我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我连忙说道:“王爷不必烦恼。经过多年与朱允炆、方孝孺等人的接触。我发现方孝孺虽然是儒家大学者,不过此人过于迂腐,难堪大用。而公孙羽,虽然计谋过人,不过公孙羽并没有识人之能。现在公孙羽化名齐泰,占据兵部尚书的高位。可公孙羽并没有实际统军的经历。再加上朱允炆等四人都是非常看好李景隆。只要我略施小计。就可瓦解耿炳的军权。让李景隆成为主帅。”
当我这么一说,朱棣是更加高兴了。因为耿炳现在的做法极为正确,看似耿炳打输了,现在龟缩在真定府,实际上耿炳如果从一开始就率领三十万人马,以真定府内外以防守之姿布防。就以现在朱棣的人马,就会完全困死在北平城内,没有一步可前进。
正是因为耿炳的心思手软,错误的估计了战局和朱允炆的那句话。这才耿炳出师不利。所以现在的耿炳,是让朱棣最头疼的。朱棣巴不得耿炳快点死。
朱棣大叫道:“如果是那个纨绔子弟李景隆为帅,本王势必叫他有来无回。”
朱棣并非是说大话。虽然我对李景隆不熟,但是对李景隆的父亲李忠很是熟悉。当年我们也一共事过。李忠和其他将领不一样,李忠原本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李忠并没有懈怠,一直跟随朱元璋的身边南征北战,为大明江山有着巨大的功劳。
反观李忠的二子李景隆,官二代一个。从小就不务正业,到处夸夸其谈。由于李景隆是李忠的长子,李景隆自以为本事高超。所以也不把身边的人看在眼里。
李景隆一来没有跟随名将虚心学习。只是靠着看过的兵书夸夸其谈。这就犹如战国的赵括一般,纸上谈兵而已。二来李景隆自命不凡,虽然也短暂的在军营之历练。不过李景隆极为自傲,最看不身边的那些将领。对于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李景隆只是形似神不似。
我摸着下巴,喃喃的说道:“王爷!我需要一些金银。然后。”
说着我靠近了朱棣的耳边,压低了声音念叨着。
朱棣一边听一边拍着大腿叫道:“妙!真是妙啊!”
当我说完,朱棣连忙朝着身边的马三保说道:“三保啊,现在你马上跟随靠山公返回北平。靠山公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对了。”说着朱棣连忙站,走到了龙书案前,将自己的燕王封印拿了出来。
“妹夫啊,有了这颗燕王封印,你要多少钱直接就可以去库房提取。”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结果封印。
我施礼道:“王爷放心!你就在前线叫阵,我保证耿炳绝对不会出击。只要等待耿炳一方发生变故,王爷就可随机应变,是战是退,王爷可自行决定!”
我和朱棣后边的面对,谁也没有听到。所以朱能、张玉、就算是聪明的马三保也非常想要知道,我跟燕王朱棣到底说了什么。
好奇归好奇,现在马三保要跟随我返回北平。
话锋一转,真定县一战的败报已经传回了京都。
当耿炳三十万大军败于朱棣的三万军队,一时间朝廷震动。
满朝武瞬间成为了两派意见,一派以为耿炳虽然是先帝的战将,不过此时的耿炳已经年过六旬,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另外一派的人以为,自古打仗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一场胜败,决定一切。毕竟耿炳当年对战张士诚,迫使张士诚的大军都无法前进一步。耿炳多年没有从戎,耿炳需要时间来调整。
双方就耿炳的战败,讨论不休。
朱允炆说到底还是一个少年,由于年少经历太少。朱允炆在朝堂之上,听着两股派系都说的很有道理,一时间的朱允炆也没有了主意。
朱允炆没了主意,就回询问他的三个帮手。这三个帮手自然就是方孝孺、黄子澄、齐泰。
朱允炆朝着方孝孺等人看去。
最先说话的人是齐泰,也就是公孙羽。
我评价过,公孙羽计谋、智慧是有的。不过公孙羽并没有带兵的经历,更加没有识人的本事。耿炳是他公孙羽推荐的。如果此时换将,这就算是狠狠的打了公孙羽的脸。
所以公孙羽率先站出,连忙说道:“陛下,费大人所言极是,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长兴侯跟随先帝南征北战,对燕王的战法极为熟悉。而且长兴侯善于防守。只要长兴侯阻挡燕军于真定,迫使燕军无法前进一步。不出一年,燕军不战自溃。”
公孙羽关键时刻还是能提出好的方略。如果按照公孙羽这么讲,也这么做。结果一定是朱棣必败。
可此时方孝孺站了出来。
方孝孺连忙说道:“陛下,齐尚书所言差矣!”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又都转移到了方孝孺的身上。
方孝孺说道:“陛下,臣最近听到有人私下议论。”
“何人议论?议论何事?”
方孝孺施礼道:“当年燕王年幼,就曾跟随过长兴侯一西进四川。当年的四川还是在明玉珍的通知之下,燕王虽然和长兴侯身份有别。不过二人却有师徒之情。且长兴侯大军到达真定县之后,南北并列排阵,原本可以快速进攻燕军。可长兴侯却自私的命人写信于燕王。这才失去战机。”
说着方孝孺朝着朝廷之上的众人看去。方孝孺施礼道:“陛下,倘若长兴侯兵败,反投燕军如何?”
一句话吓得朱允炆和在场的官员都不在说话了。
朱允炆自言自语道:“长兴侯深的皇爷爷的恩宠。难道长兴侯会背叛朕?”
方孝孺说话就是点到即止,没有再说下去。
反观朱允炆却是特别的犹豫。毕竟人都是自私的,现在是打仗,可不是过家家。万一有人反水,那可是决定性的事件。
朱允炆最后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而是马上喝道:“传旨。长兴侯马上出击击溃燕军。不得有误。”
现在的朱允炆还是比较相信耿炳的,此时的朱允炆只是要看到耿炳击败朱棣,这样一切都会结束。也免了一切的口实。
圣旨下达,快速的就传到了真定府。当耿炳接到圣旨之后,第一是感叹朝廷之人无一人懂的兵法。第二是前方打仗,皇帝在后方指挥,此乃大忌。
耿炳无奈之下,只有命人写了一封信,仔细的阐述了战场前的环境,将一切讲述的特别明细。就是希望后方的朱允炆快快派兵支援。消除误解。
可送信之人刚刚离开真定府,就已经被人击杀。当然这些人也都是我安排的。
当耿炳的信,送回到应天。朱允炆在看到耿炳的信。信上只有短短的一行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朱允炆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顿时被气的火冒三丈。
“啪!”朱允炆狠狠的拍着着龙书案,将手里的信朝着公孙羽扔去。
朱允炆还大骂道:“耿炳这个老东西,简直不把朕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
当公孙羽捡那封信,一看信上的一行字,公孙羽顿时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此时的方孝孺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您是忘记了,还有一人可拯救我大明江山!”
“谁?”
方孝孺喃喃说道:“曹国公李景隆。”
这一句话瞬间说出,朱允炆恍然大悟。
方孝孺说道:“曹国公李景隆自有武功高强,而且深的其父李忠的兵法。李景隆乃是我大明朝的国柱。也是我大明朝的周亚夫。陛下,我观此时也只有曹国公可以击败燕军,缉拿燕王!”
恍然大悟的朱允炆连忙叫道:“朕怎么把此人给忘记了。快!命人宣曹国公进攻!朕要亲自接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