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 487 挖个大坑把建虏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既然已经有准备和倭寇再开战的打算,那自然要预先有所准备才行!
    大明的经济状况,主要体现在国企上面。
    由皇后出面成立的皇家纺织厂,规模扩大了好多,因为只用宫女已经不够,京师的妇女也招了一部分人进去。当然了,官宦人家的不会去,哪怕是皇后开办的,也有失身份,但中下层的妇女,却没有这个身份上的顾忌,能赚钱补贴家用,就已经有足够的动力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纺织厂对于国库的贡献并不多。反而是让宫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有些年龄到了要放出宫的宫女,甚至都请求再干几年再出去。
    崇祯皇帝对于这个纺织厂,并没有以利润为最大的追求目标。而是树立妇女劳动的标杆为目的。
    大多数农妇,也是要下地干活,或者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但总得来说,妇女抛头露面去打工,这个事情,除了在江南那边有一点之外,其他地方就很少了。但是如今,崇祯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个纺织厂像世人传达这样一个印象:家里的妇女也是能赚钱补贴家用,而且这还是体面的活。
    只有这个观念慢慢地形成了,广大妇女的劳动力才会真正释放出来。不管怎么样,社会是需要解放妇女这个劳动群体的。
    与之对应的,崇祯皇帝在年前的时候,就下旨禁止裹脚。在这个时候,有些官宦人家已经有这个陋习了,崇祯皇帝就看到过不少,让他很是不满。旨意中明确,一旦发现要是有官宦人家发现再有裹脚的,一律罢官去职。想要当官还是想要裹脚,自己选!
    另外,对于喜欢畸形足的变态,如有发现,一律抓捕,给其十天以上的裹脚享受,并不准录用为官吏。
    这份旨意,要是换成原本历史上的话,估计没几个人会鸟。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连战连捷,加上他铁腕治国,光是谋逆大罪,不管是山西还是江南这边,都已经有过,敢违抗圣旨的,就看脑袋够不够硬!也别觉得法不责众,当初常熟谋逆案后引发的,可是崇祯皇帝一口气罢免或治罪了一百多个地方主官。由此可见,皇帝的铁拳不是只是摆设而已!
    还有,崇祯皇帝一直致力于防灾抗灾,这个一心为民的坚持,也让百姓都看在眼里。皇上的爱民之心,是用事实来说明,而不是需要那些读书人来解读传播。这也让大明百姓都知道,皇帝是真正的好皇帝,是为了百姓好!
    对于老百姓来说,基于朴素的非黑即白观点,他们就认为,既然皇帝是好皇帝,那么反对皇帝的那些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当官的,肯定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崇祯皇帝的旨意,基本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知道,裹小脚,穿妇女花衣裳这些,都是大明经济发达之后,那些有钱的权贵、商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所引发的,这一点,必须要由朝廷来正确引导才行。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引入后世的运动会,足球,篮球等受众非常广泛的运动,喜欢这些,总好过那些陋习。
    想了一会,崇祯皇帝收回思绪,继续看着有关国库收入的奏章汇总。
    国库收入的基础,其实还是以前的田地相关的税赋,虽然原本历史上的三大饷其实在这个位面上只出现了两个,即辽饷和剿饷,但就这,都已经被崇祯皇帝给废了。不过光靠基本的赋税,其实也能支撑大明的,关键就在于收不收得上来。
    这一点,不得不说,张溥的功劳不小。核查官吏优免限额和催缴欠赋这个事情上,张溥为朝廷追回了不知道多少税银。由他为榜样之后,崇祯皇帝也派出了别的钦差去做这个事情,就目前来看,效果都还不错。这个事情,就保证了国库收入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其他进项,就成了国库暴增的新增长点了。
    比如说,大明皇家银行的收入,在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提供了可观的利润,这得益于几次大的拍卖会,都要让那些参与拍卖的人,把钱存入银行的这个规定,极大地促进了大明皇家银行各分行的壮大。
    不过要说利润最高预期的,还是去年才成立的玻璃厂。无声透明的玻璃,在皇家的示范之下,在玻璃厂各股东的推广之下,是以非常迅猛地发展方式在发展的。
    玻璃的生产,带动了科学实验仪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不过崇祯皇帝对此有旨意,压着价格,利润极低。
    另外,眼镜行业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快速发展了起来,解决大明百姓的近视、老花问题。以前用水晶为镜片时,那是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可如今不一样了,一般的有钱人,也都能用了。
    还有玻璃窗,玻璃装饰品等等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这些无不带动了各地的税收。
    可以说,在大明崇祯十七年这个时候,大明的国库已经不需要用抄家这种来快钱的方式为国库增收了。
    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隐形收入,并没有公之于众的,就是走私收入,也就是郑家的收入,有一半是交给朝廷的,每年五百万两左右的收入,全部用于南洋的粮食购买。这么多钱,不需要从国库中拨出,这是极大地减轻了国库的负担。也因此,崇祯皇帝才能把不少钱用于军队上面。
    京营新增的五六万军队所需的盔甲,武器,火药等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东江军和关宁军那边正在打仗的,都是国库的一个非常大的支出。就光是军饷,每年就要支出三百多万两。得亏是每次都打胜仗,是有缴获的,因此,在战功赏赐上,多是以田地为主,要不然,国库目前收入的钱,还真不足以支撑崇祯皇帝在国内防灾救灾的同时,还要对建虏开战,新增五六万京营大军,且是按精锐来进行训练。
    打仗,是耗钱大户,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因此有退缩。该打得仗,就是要打!就算是耗钱,也要打,这没得商量!
    不过,战事的规模,却是要控制的。这也是崇祯皇帝到目前为止,先是只练了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经济条件好一些之后,才可以整编京营。至于其他地方卫所军队,都还暂时按着,慢慢改编。要是一下全国铺开的话,那就是傻子一个了!
    幸运的是,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每一次的战事,都是付出很小的代价打赢了。如果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屡败屡战的话,就是再多的钱都不够填这个无底窟窿的。
    如今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国库的支出,都能看到回报,这让崇祯皇帝非常欣慰。
    京营这边,他也不时过去视察检阅,都让他比较满意,毕竟是从边军抽调过来的精锐将士,不用朝廷从头开始练起。另外,吴三桂所部的京营骑军,随驾出征草原凯旋的事情,也刺激了京营的步军,让他们更为训练更为认真、刻苦,就期待着早日也能随驾出征,赚取军功,封妻荫子。
    他们期待,崇祯皇帝也在期待,希望等到要秋收的时候,京营军队也能用上。毕竟要想掩护孔有德那边的大明百姓,能尽量多的救出来,不搞点大的动静是不可能成功的。
    为此,崇祯皇帝从收到消息的这一刻,就开始谋划了。军队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粮草物资的准备。没说的,屯粮吧!
    在他计划这一切的时候,那些都集中到辽河平原上去的大明百姓,自然是不知道他们的皇帝,正在为救他们而努力。这时候的他们,被建虏军队押过来,心中都是非常地担心,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渺茫而感到非常沮丧。
    以前的时候,他们分布在辽东各地,有的离海边并不是太远。他们一直在找机会,想要逃到海边去。如果能逃到海边,他们就等于逃离了建虏的魔爪,就能回归大明。
    可是,如今被押来了辽东腹地,远离海边的地方,这就等于绝了他们逃回大明的希望。因此,他们对于断绝他们希望的孔有德,那是非常愤恨的。
    如果不是孔有德这个明奸为了邀功,向建虏奏请把他们都押来辽河平原开荒种田,他们就不会来到这里,自然也就不会远离海岸线!
    “恭顺王到!”随着军卒的喊声,孔有德在一群军卒的簇拥下,出现在辽河平原上的田间地头上。
    原本就因为愤恨而故意拖拖拉拉的大明百姓听到,趁机放下锄头开始偷懒。他们的想法很朴素,你这个狗明奸不是想邀功么,那我们就给你拖延,让你没法向建虏邀功。
    对于这些大明百姓的行为,孔有德其实已经听说,此次到田间地头来巡查,就是为了这个情况而来的。
    此时,看到这些大明百姓的举止,只要不是眼瞎,就都能看出来了。事实上,大明百姓做得这么明显,也就是要让孔有德看到。
    对此,孔永安不由得怒了。王爷明明是好心在帮他们,他们竟然如此回报王爷!
    不过他也知道,真正的情况,是绝对不能公之于众的。于是,他当即对那些田间地头的大明百姓怒吼道:“你们还活着,还能有力气在这里干活,知道这是谁的恩德么?”
    他出去这么一吼,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他,听着他在说话。
    “如果不是王爷把他们调来辽东,信不信你们之中很多人会饿死?如果不是王爷顶住了压力,把朝廷分下来的口粮,全都给你们留着,信不信你们之中,有很多人会成为这田间地头的肥料?如果不是王爷仁厚慈悲,就你们这么偷懒耍奸,换成别的人,信不信你们很多人都被挂在这田间地头,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如果今年的收成不好,信不信最先饿死的人,绝对是你们,而不是别人……”
    孔永安愤怒地吼声,吼得这些大明百姓有点坐不住了。因为孔永安说得这些,确实是实情,这一点,他们无法反驳。
    这年头,有一口吃的,都已经是奢求了。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活命之恩吧?
    这么想着,他们虽然心中恨孔有德断了他们逃离辽东,回到大明的希望,可对孔有德的这种恨意,终归是减轻了不少。甚至有些看开了的大明百姓,对孔有德还隐隐有感激之意了。
    孔有德看着这一切,却只是淡淡地说道:“要是能丰收,这是本王的功劳,也是你们活命的前提。就当是为了自己,好好干活吧。要是再懈怠下去,本王为了交差,说不定就要奏请朝廷派其他人来监工了。”
    他在奏章中有说明,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汉人的勤劳,不能光靠鞭子打压。因此,他希望有他的手下来监工,这样也能对汉奴的偷奸耍赖,能及时发现。等等一堆理由说出来之后,多尔衮也是同意了他的奏请,看押这两万左右的汉奴,是孔有德的手下。
    至于原来耿仲明的手下,还有一部分尚可喜的手下等等,都被调去捕鱼去了。
    此时,听到孔有德这么一说,想起那些建虏监工的残忍,让这些大明百姓就更是担心了起来。就算是为了自己,也还是好好干活吧!
    就这么的,辽河平原这边,开荒种田的进度,便大大地加快了。孔有德也把这里的情况,隔段时间就发往盛京,让多尔衮也多了不少期待。
    如此一来,慢慢地,多尔衮就把秋收粮食的一大半期望,都寄托到了辽河平原这边。而这,也是孔有德所希望的:挖一个大坑,把这些建虏给坑了!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最南端这边,也出现了原本历史上没有过的情况。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