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平定扬州(105)
大汉龙骑 作者:皇叔刘司马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平定扬州(105)
桂阳战场很无趣,但是两人很快发现了一个较为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桂阳军突然从侧翼派出了一支部队,对于桂阳军这个决定最初徐晃和管亥都有些看不明白,不理解正面都有些抵挡不住九江军的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分兵的决定,但随着战争的发展,二人终于看出了桂阳主将的的目的是什么了。
就这一瞬间,两人齐齐相互对视了一眼,那感觉就好像看到了什么神兵利器一般,毕竟在此之前桂阳军以及九江军的主将可是没少被两人小瞧,可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桂阳军的主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尤其是他此时居然派兵从侧翼牵制九江军,尽管两军正面已经杀得不可开交,可是桂阳军出其不意的布置,还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将正在全力进攻的九江军立刻从侧翼撕开了一个口子,将九江军直接分成了两部。
不得不说,这一道秣陵的下达,几乎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奈何在九江军的反击之下,桂阳军对九江军的包围并没有形成,很快被围的那部九江军就被救了出来,两人心中叹息,不得不说桂阳军的战斗力是真的太不堪了,如果这个时候是他们秣陵军的话,那九江军必败无疑,当把九江军一刀分为两段的时刻,秣陵军就会立即合围,不顾一切先将围住的九江军全部消灭,然后在转而对付剩下的九江军,但可惜桂阳军的想法是好的,可却没有结束战斗的实力。
虽然战斗最后以九江军被救出而结束,但这个结果还是惊出了孙策一身冷汗,本来是对桂阳军占据了一定优势的,现在他们彻底感受到了桂阳军的威胁了,孙策还敢再战斗下去吗,还敢不顾一切的发起进攻吗?
桂阳军这次出击虽然失败了,但是下一次呢,吸取了经验的桂阳军绝对不会再给九江军任何逃走的机会,孙策深信这一点,可是随着将领们退下依旧不依不饶,非常的不服气来看,他们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如果对面是秣陵军,那输了他们也认了,毕竟实力不济,可明明敌军的实力如此不堪一击,他们却是在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压制,更不要说构成直接的威胁了。
不服气,这个时候但凡有点血性的将领都不会服气,有点上头,不战胜桂阳军绝不罢兵,但孙策已经真的没有这个想法了,他相信如果周瑜在,以二人的默契,他一定会劝自己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现在他生死不知,而在他身边的那些大将们又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这些,多半都是粗鄙莽夫,唯独能入他眼的还是潘璋,奈何他的分量太轻了,甚至连他自己都有了冲动了,压根就没有打算要撤退的意思。
如果是其他人孙策可能还真不会太在乎,但潘璋代表着自己的弟弟,或者说代表了孙静以及整个孙家,这一仗打的不是胜负,而是颜面,如果连这一仗都拜了,那孙家也就是算是连最后的颜面都丢的一干二净,被天下人笑话,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孙家从此颜面无存,而如果只是丢他孙策自己的面子,那他到真的不会考虑太多,已经这样了,他还又什么身份在乎这些,但是此刻已经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孙家的颜面。
孙策乃是豁达之人,喜欢与帐下玩笑,但同时他也识人更善于用人,虽然有些时候喜欢自行其事,不喜欢有人被人指手画脚,去教他该怎么做事情,但是在九江之战失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是他改变了多少,而是他不改变不行,因为所有人都把失利怪罪于他独断专行。
所以自此以后孙策不管在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与众人商议,这在以往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毫无用处的做法,因为这么做指挥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但是现在他必须要这样做,因为他首先要让帐下看到自己的改变,虽然他很不屑,但人在屋檐下,他必须先学会忍耐甚至是隐忍。
对此孙策没有什么好辩解的,成王败寇,他败了,失利的原因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所以矛头也就都指向了他,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这个时候或许连孙策自己心中也有所怀疑,甚至也相信是他造成这一切。
不仅是身边的人以及家人连他自己其实都想要有所改变,可有些事情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他们败给秣陵军难道真的只是孙策自己的原因,绝对不是所以他的转变不仅没有朝正确的路上行走,反而走进了死胡同,这样走下去,不仅不会让孙策走出一条光明之路来,反而会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没有回头路。
很多时候听人劝,广纳意见没有错,但是一定要分清甚至要明白这个时间点一定是在战前准备一场大战之前,就好像刘澜当他决定对某人比如孙策作战时,他会先由军师府制定作战部署,如果是非常隐秘的战斗,那么知晓消息的人数就只限于几个人,而通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只有四个人知晓内情,张昭、关羽、徐庶以及陈宫,再加上刘澜,他们五人就会把作战部署制定完毕。
张昭负责后勤,粮草以及民夫的招募,关羽负责整军,而徐庶和陈宫则制定作战计划,最后交由刘澜审核,这个审核就是由他来把关,如果可行,那么就关羽再出兵,而到了战场之上,一切那就都是关羽自己负责了,刘澜不会干预,是胜是败,他都不会去干预,就算干预,可能关羽也不会听,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而孙策现在的情况,其实是与关羽的情况有点类似,如果他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多听听身边人的意见那肯定是没有错的,可如果到了战场,凡是都要商量甚至是等这些人去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时你会发现会有无数种意见去左右你的判断,反而会让你犹豫不决,如果是战前这样的情况逐一排除选择合适的计划是可行的,因为有时间,但在战争进行时,任何拖延时间的行为都会影响最后战斗的结果。
桂阳战场很无趣,但是两人很快发现了一个较为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桂阳军突然从侧翼派出了一支部队,对于桂阳军这个决定最初徐晃和管亥都有些看不明白,不理解正面都有些抵挡不住九江军的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分兵的决定,但随着战争的发展,二人终于看出了桂阳主将的的目的是什么了。
就这一瞬间,两人齐齐相互对视了一眼,那感觉就好像看到了什么神兵利器一般,毕竟在此之前桂阳军以及九江军的主将可是没少被两人小瞧,可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桂阳军的主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尤其是他此时居然派兵从侧翼牵制九江军,尽管两军正面已经杀得不可开交,可是桂阳军出其不意的布置,还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将正在全力进攻的九江军立刻从侧翼撕开了一个口子,将九江军直接分成了两部。
不得不说,这一道秣陵的下达,几乎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奈何在九江军的反击之下,桂阳军对九江军的包围并没有形成,很快被围的那部九江军就被救了出来,两人心中叹息,不得不说桂阳军的战斗力是真的太不堪了,如果这个时候是他们秣陵军的话,那九江军必败无疑,当把九江军一刀分为两段的时刻,秣陵军就会立即合围,不顾一切先将围住的九江军全部消灭,然后在转而对付剩下的九江军,但可惜桂阳军的想法是好的,可却没有结束战斗的实力。
虽然战斗最后以九江军被救出而结束,但这个结果还是惊出了孙策一身冷汗,本来是对桂阳军占据了一定优势的,现在他们彻底感受到了桂阳军的威胁了,孙策还敢再战斗下去吗,还敢不顾一切的发起进攻吗?
桂阳军这次出击虽然失败了,但是下一次呢,吸取了经验的桂阳军绝对不会再给九江军任何逃走的机会,孙策深信这一点,可是随着将领们退下依旧不依不饶,非常的不服气来看,他们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如果对面是秣陵军,那输了他们也认了,毕竟实力不济,可明明敌军的实力如此不堪一击,他们却是在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压制,更不要说构成直接的威胁了。
不服气,这个时候但凡有点血性的将领都不会服气,有点上头,不战胜桂阳军绝不罢兵,但孙策已经真的没有这个想法了,他相信如果周瑜在,以二人的默契,他一定会劝自己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现在他生死不知,而在他身边的那些大将们又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这些,多半都是粗鄙莽夫,唯独能入他眼的还是潘璋,奈何他的分量太轻了,甚至连他自己都有了冲动了,压根就没有打算要撤退的意思。
如果是其他人孙策可能还真不会太在乎,但潘璋代表着自己的弟弟,或者说代表了孙静以及整个孙家,这一仗打的不是胜负,而是颜面,如果连这一仗都拜了,那孙家也就是算是连最后的颜面都丢的一干二净,被天下人笑话,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孙家从此颜面无存,而如果只是丢他孙策自己的面子,那他到真的不会考虑太多,已经这样了,他还又什么身份在乎这些,但是此刻已经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孙家的颜面。
孙策乃是豁达之人,喜欢与帐下玩笑,但同时他也识人更善于用人,虽然有些时候喜欢自行其事,不喜欢有人被人指手画脚,去教他该怎么做事情,但是在九江之战失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是他改变了多少,而是他不改变不行,因为所有人都把失利怪罪于他独断专行。
所以自此以后孙策不管在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与众人商议,这在以往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毫无用处的做法,因为这么做指挥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但是现在他必须要这样做,因为他首先要让帐下看到自己的改变,虽然他很不屑,但人在屋檐下,他必须先学会忍耐甚至是隐忍。
对此孙策没有什么好辩解的,成王败寇,他败了,失利的原因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所以矛头也就都指向了他,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这个时候或许连孙策自己心中也有所怀疑,甚至也相信是他造成这一切。
不仅是身边的人以及家人连他自己其实都想要有所改变,可有些事情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他们败给秣陵军难道真的只是孙策自己的原因,绝对不是所以他的转变不仅没有朝正确的路上行走,反而走进了死胡同,这样走下去,不仅不会让孙策走出一条光明之路来,反而会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没有回头路。
很多时候听人劝,广纳意见没有错,但是一定要分清甚至要明白这个时间点一定是在战前准备一场大战之前,就好像刘澜当他决定对某人比如孙策作战时,他会先由军师府制定作战部署,如果是非常隐秘的战斗,那么知晓消息的人数就只限于几个人,而通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只有四个人知晓内情,张昭、关羽、徐庶以及陈宫,再加上刘澜,他们五人就会把作战部署制定完毕。
张昭负责后勤,粮草以及民夫的招募,关羽负责整军,而徐庶和陈宫则制定作战计划,最后交由刘澜审核,这个审核就是由他来把关,如果可行,那么就关羽再出兵,而到了战场之上,一切那就都是关羽自己负责了,刘澜不会干预,是胜是败,他都不会去干预,就算干预,可能关羽也不会听,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平定扬州(105)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