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佛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菩萨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佛 作者:凤凰山下汉丰湖

    第二百三十七章 菩萨愿

    人世间,众人皆将峨眉山当作普贤菩萨的道场。佛门四大道场,峨眉山,却是在最西面。按照顺序,悟虚与多吉应该从五台山,先到九华山,然后再向西行,去峨眉山。但因九华山,如今在朱元璋势力范围,从五台山由北向南,还要经过应天府地界。是以,悟虚多吉二人却是颇有默契的,选择了先去峨眉山参拜普贤菩萨道场。不然,经过应天府,被人看到了,或者是二人看到了什么,难保不就此显身停留下来。

    五台山至峨眉山,相隔数千里。悟虚与多吉,各自祭出法界,御空而行,看着脚下在各处缓缓移动的元军、陈友谅的汉军,还有明玉珍的夏军,依稀有一种xiǎo时候蹲在墙角看蚂蚁搬家一般的感觉。

    遂诵道,“灵鹫飞起法界明,人间碌碌蚂蚁行。”多吉便和道,“山山水水皆有情,放下屠刀见美景。”

    两人一日千里,脚下事物如走马灯转。其间,有山河秀丽,花开月落之世间美景,又有其乐融融,惨绝人寰之人间百态。一闪而过,却又历历在目,纷至沓来,却又如潮水退去。

    悟虚遂又诵道,“刹那间分别相,悲与欢聚还散。”多吉便又和道,“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呵呵,想不到师兄却是多情之人。”悟虚笑道。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是元曲《西厢记》里面的词句。多吉此处用来,悟虚自然明白,似乎有隐隐规劝自己的意味。是以,反而,主动先説其是多情之人。

    多吉微微一笑,似乎禁不起悟虚戏説,急忙合掌低眉,一身清爽的素色僧袍,衬着微红脸庞,犹如风中莲,雨中花。

    二人如此这般,不自不觉便到了峨眉山下。

    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前者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金五台一説。似乎在人世间,四大道场,四大菩萨,以五台山,以文殊菩萨为首。

    这却不过是人世间一种説法罢了。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分立释迦牟尼佛左右。三者统称“华严三圣”。説到底,粗浅一diǎn,三位其实都是佛,都是圣人,只不过于无量劫中,随缘显化,超度世人罢了。所谓的,文殊菩萨乃诸佛之母,普贤菩萨乃诸佛法王长子,也是一种方便比喻。世人以世间母子之分,便説文殊菩萨在四大菩萨中最大,最不可思议,五台山也是金台山,却是着相了。

    实际上文殊菩萨侧重于智,普贤侧重于愿。智与愿,分立与我佛左右,不过是喻示智愿融摄,不可分离罢了。信,便是愿。所谓学佛,要有信有解,是也。

    怎么理解?很好理解。

    诸位看官,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想必或多或少,听説过这样一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句“知识越多越反动”,其实有一个前提,那便是立场错了。

    立场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立场,便是你信什么,是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还是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信劳动最光荣,还是信有钱便是大爷?

    这立场便是愿,你是想要普度众生,还是想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是想要解放全世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还是想要作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大官僚?

    上面是拿诸位看官比较熟悉的“知识越多越反动”来做个类比。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分侍佛祖左右,喻示着,有了大智慧,还须有正信正愿;反过来,你有了正信正愿,还须有大智慧。如此,方能成佛。

    就好比,你要解放全世界,但你比较弱智,比较s/b,那么到头来,恐怕是不成的。你若是非常聪明伶俐,但你整天就想着官帽子美人子钞票子,那么,到头来聪明也是干精灵,也是假聪明xiǎo聪明,恐怕也经受不住诱惑,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误入歧途,害人害己。

    説到此处,诸位看官,估计会想到一个令耳边生茧的词汇,德智体全面发展。嗯,德智全面发展,便是好比佛门中的智愿融摄。而所谓的功德,也有类似的意味。

    当然,以上只是类比和比喻。佛门中的智慧,是指的大智慧,真智慧。所谓八识,凡俗中的智慧,不过是八识中意识之产物,而所谓意识,不过是六根不净,与往昔业力的合和之物。而信,不是叫你迷信。

    这説起来,没完没了。不可説,不可説,就此打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xiǎo生如此着墨,主要还是想説明四大菩萨,不分高下,本来就不应该有分别心分别相嘛。也以此,来赞叹普贤菩萨的十愿具足圆满。也是因此,来赞叹大乘佛教的菩萨心、普贤愿。也是以此,赞叹发善心,起正愿的无量功德。

    这,也是悟虚从空中飞下来,站在峨眉山脚下,心中的一些沉思。

    带着这份沉思,悟虚和多吉,缓缓拾级而上。待到了普贤寺,二人面对着正殿中乘坐在白象之上,手持如意,头戴宝冠的普贤菩萨像,恭敬行礼。多吉因为是喇嘛教修士,又庄严肃穆地行了一遍仪轨,方才和悟虚恭敬退出,朝着大殿后面的行愿楼走去。

    到了行愿楼,悟虚与多吉又各自合掌dǐng礼,默默发愿。

    到了山dǐng,二人默默迈步,置身于茫茫云海金光之中,一边走,一边看着山中诸寺中虔诚信众,焚香膜拜。

    诵持普贤悟虚遂诵道,“普贤菩萨愿无边,护持众生生善念。善念无边祥云升,万丈金光在眼前。”多吉和道,“祥云无边金光现,原是众生有善念。忽如一夜春风来,风起云涌到天边。”

    悟虚侧身,看了多吉一眼。多吉无悲无喜,口诵佛号不止,徐徐朝着远处飞去,停下来之时,却是望着下方一处地界。

    徐徐追上去的悟虚,随着其朝下一望,但见下方一男一女,漫步在石径之上,偶把山花采撷,笑看云卷云舒,偎依着,轻声笑语着,逶迤进了一座庙宇。这一男一女进了寺庙,来到大殿,焚香膜拜之后,亲昵地携手在寺中携手而行,在花花草草中轻快地穿行,最后来到了一株参天樟树下的一处偏殿。二人在偏殿门口相视一笑,随后抬步进去,敛容禁声,跪拜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诵持的,正是《普贤行愿品》。

    悟虚与普贤,在上方驻足片刻,便看到一道道愿力,从下方这两人头上,升起,如云如光,飘上天空,照进二人法界之中。

    悟虚眼见得,那进入自己法界的道道愿力,随即消散一空。不由恍然,如今自己法界寂灭,又无本尊,众生的愿力自己却是难以受取。再看向多吉,那肉眼难见的愿力,却是围着多吉法界游走了一圈,便自在空中消散。正要开口,多吉却讶然道,“师弟法界本尊,乃是观世音菩萨,又受取回向普贤菩萨的愿力,果真是慈航普渡。”

    “难道不可以么?”五台山上,观音菩萨忽然在悟虚法界显灵,令多吉误以为悟虚的法界本尊乃是观音菩萨。悟虚知道有异,却也不好説明。此刻见多吉如此説,便依着多吉之言,不解地问道。

    “可以当然是可以。”多吉沉吟道,遂将一些原委説与悟虚听。喇嘛教法界修士,各有本尊。有信众向诸佛诸菩萨发心起愿,若其心精诚,则愿力化现,法界修士可依所修持的本尊,对应着代为受取一二,受取之后,须得依缘法和戒律,遂其所愿。方才,下方那一男一女,诵持《普贤行愿品》,是向普贤菩萨发心起愿,法界本尊乃是文殊菩萨的多吉,便避开那些愿力。而悟虚若是法界本尊修持的是观音菩萨,不是普贤菩萨,那么一般而言,方才也应该避开那些愿力。若是受取了,则应该代普贤菩萨,遂了这一男一女的心愿,然后诵持回向于普贤菩萨。

    悟虚默默听着。在明白了愿力念力,能够壮*界本尊,乃至有益于法界本身之后,理解多吉讲解的喇嘛教中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却是不难。这就好比,河边有人想过河,上了船来,恭恭敬敬地给了渡河钱,你不是船家,却收了这钱财,那么你便有责任持浆划船,送此人过河,同时还须得向真正的船家道谢;因为你dǐng着船家的名头,受了好处。

    悟虚笑了笑,合掌向着下方那寺庙偏殿中的普贤菩萨佛像拜了拜,然后问多吉,“如此説来,悟虚须得下去护佑此二位施主一番。”

    多吉也笑道,“正是如此。”

    随即,悟虚与多吉,飞了下去,隐去本来面目,装作两名游客,也进了那寺庙,朝着那偏殿走去。

    站在门口,便听得那一名女子正低声喃喃许愿,“愿菩萨保佑,我二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悟虚面露为难之色,暗中传音与多吉,“难道我要当一辈子月老?”多吉却是颇有经验,笑答道,“恒顺众生,若非菩萨得证无生法忍,无法做得到。我等只能随缘度化,略尽绵力。师弟,你且看我。”説着,右手一扬起,一对玉镯飞到那一男一女面前,在空中泛着淡淡的乳白光华。

    那一男一女,又惊又喜。多吉有手指一diǎn,偏殿中那普贤菩萨佛像的手指射出一道白光,打在那一对玉镯之上。那对玉镯,轻轻地碰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随后分开飞起,却又紧紧相随,如凤求凰,在空中盘旋片刻,便各自飞到了那一男一女手腕之上。

    悟虚看得明白,那对玉镯经过多吉加持,有凝神静气,驱魔辟邪,相互吸引之效,如今分别套在这二人手上,既增寿保平安,又令二人更加心心相印。当即笑着,向着多吉一合掌。

    这时候,偏殿内,那一男一女几乎差diǎn喜极而泣,在蒲团上,更加虔诚的诵持普贤菩萨。

    多吉对着悟虚,回礼笑道,“有情人终成眷属,师弟,你我且回向普贤菩萨罢。”

    悟虚随即与多吉一道,在法界,各自双手外缚,两中指指端相合竖立,结普贤菩萨三味耶印,口中念诵普贤菩萨真言。

    不一会儿,悟虚,便看到一尊佛像,乘白象,头戴金冠,手持如意,朦朦胧胧出现在法界中么。悟虚知道,自己在普贤菩萨道场,结普贤菩萨法印,诵普贤菩萨真言,自然而然,法界有此感应,有此异相。便向着法界出现的这尊朦胧的普贤菩萨佛像,合掌行礼。

    这时候,许多人,因为听説了普贤菩萨在此显灵,络绎不绝地赶了过来。从悟虚和多吉一旁,匆匆而过,走进偏殿,纳头便拜。那后来者,便跪拜在偏殿外,乃至寺庙外,口诵普贤菩萨名号。

    不一会儿,许多愿力,涌进悟虚法界之中。待到悟虚感觉到不对,散开手印,停止念诵之时,自己的法界已经如蓄满了水的池子,愿力如潮,无处不在。

    这些愿力,乃是所求之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愿念。不管所求之人,他们嘴上,或者心中所显露出来的是什么,但悟虚却透过他们的愿力,将其最深处最真实的愿望念想,看得清楚明白。若是稍加联想,便如看尽人间百态,尝尽人间冷暖,洞悉人性善恶。

    悟虚见此,心中有同情,有哀悯,有无奈,有心酸,有激愤,有赞叹。

    有求姻缘的,有求财禄,求富寿,求相聚,求攀缘,求求不得。也有一些芝麻大,绿豆xiǎo,鸡毛蒜皮,甚至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

    当然,还有那求三妻四妾的,求人不得好死的,求己不劳而获的。甚至,有书生求隔壁寡妇,有老员外想喜得贵子,有父母官求夺人家产。

    这些善愿恶愿碎碎念,大大xiǎoxiǎo,繁多杂乱,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看得悟虚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尤其是那蒙昧的,那贪婪的,那恶毒的,那阴险的,那丑陋的,那万恶的,令悟虚心生厌离,无名火起。正要运转法界,加以寂灭,却又顾忌那些孤苦的,卑微的,受难的,善良的,纯真的,那可怜可叹可敬可佩的愿力。

    有人不远千里,只求卧床多年的慈母康复;有人泪流满面,只因被歹人*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人满手茧巴,但求今年有个好收成,缴了地租,还有些余粮;有人愁眉不展,只盼着夫君早日归来,莫要死在了沙场;有人意气风发,誓要救万民于水火。。

    这些正愿善愿,悟虚怎能因为那些邪念恶愿,而一股脑儿地不加以寂灭。但所有愿力,全都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难断。何况那些正愿善愿,十之,悟虚也无法无力去回应,去护佑。

    最终,悟虚只得又结普贤菩萨法印,诵普贤菩萨真言。法界之中,普贤菩萨佛像又朦胧浮现,那些愿力,随即如潮水涌了过去。

    外面的愿力,源源不断地涌进悟虚法界,随即又涌向普贤菩萨佛像。悟虚渐渐地,有些晕晕乎乎,恍恍惚惚中,似乎听到一浪接一浪的呼喊声,从耳边呼啸而过。

    “我要,我要,我要”

    “杀杀杀杀杀杀杀”

    “可怜可怜我吧。”

    。。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惊雷,悟虚忽然惊醒,怅然若失地看着对面的多吉。多吉站在云海金光之中,以雪/山/狮/子/吼,合掌诵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这两句,乃是佛经开经偈的前两句。相传,乃是武则天,读《华严经》之时,觉经义之妙,心生欢喜而作。悟虚方才,因结普贤菩萨法印,诵普贤菩萨真言,在普贤菩萨道场,目睹众生愿力,沾染众生因果业力,如经百千万劫。多吉以佛门狮子吼,将悟虚震醒,又带到高处,施展法界隔绝诸愿,又见悟虚神情萎顿,意兴缺缺,便将这两句开经偈言诵出。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悟虚喃喃念道,透过脚下祥云金光,望着下方颗颗如葱人头,滚滚浊浪愿海,复又将此开经偈后两句诵出,“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正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説一下,写佛门道场,不能不涉及一些佛法教义,只是戏説,诸位看官且当看,以免xiǎo生无意犯下大错,平添因果)

    第二百三十七章 菩萨愿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