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 - 分卷阅读17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谜 作者:书自清

    分卷阅读176

    唐谜 作者:书自清

    分卷阅读176

    逃避。李瑾月的每一招,她都要接下来,她的痛她的恨,她都要全盘地接下来,绝不逃避。

    于是“锵”的一声,仿若凤鸣,雪刀终于出窍,迎着紫龙大剑斜撩而上。

    “铛!!!”,巨响震天撼地,沈绥的雪刀被弹了开来,大剑势如破竹地横向划过沈绥的咽喉处。沈绥却忽的旋身,身形一闪,便来到李瑾月的背后,雪刀就在下一刻,奇诡地出现在了李瑾月的脖颈边。紧紧贴在她的皮肤上,使得李瑾月感到了一丝寒凉。

    但是,那刀却并未划破她的皮肤,因为沈绥用的是刀背。

    剑有双刃,刀却只有单刃。因此剑客锋锐,刀客沧桑。

    沈绥缓慢地单膝跪了下来,雪刀无力地从李瑾月肩头滑落,刀尖支在桥面上,撑着沈绥将欲倾倒的身躯。

    沈绥的发髻不知何时散了,发簪也早已不见,一头黑发在雨中披散而下,浸着湿润的雨水。李瑾月划过咽喉的那一剑,并未致命,剑尖差了几寸,划过了沈绥咽喉下的衣物与皮肤,在她锁骨处划出一道血痕。她的领口破开了,凄惨地向外翻着,染满了血液。她的上半身都红了,白衣变作了赤衣。有血水从沈绥的口中缓缓溢出,却被她一口啐在了桥面上。

    李瑾月回身,高举大剑,向下刺去,刺向那个绕到她背后的人。尽管她知道若是比武,自己便已经输了,但她还是要杀死她,因为她是她的敌人。

    可是就在她回身的那一刹那,将沈绥的模样收进眼底,她忽的瞪大了双眼,吃惊难言。她试图止住自己的剑,可她前一刻的杀心太盛,挥剑无余地,竟是收不回来了。

    “躲开!”她急吼。

    话音未落,身边忽的有一个人影闪过,就听“锵”的一声,李瑾月的大剑,被另外一柄平平无奇的儒生剑接了下来,那大剑的剑锋勘勘抵在沈绥的发顶之上,差一定就要劈开她的头颅。

    就听一个悠然的男声语调随性地说道:

    “公主,得饶人处且饶人罢。”

    “你是何人?”

    “在下李白。”

    李瑾月没有再理他,收起大剑,蹲下身来仔细去看沈绥。被血水染得赤红的衣裳,翻开的衣领内,挂着一枚玉佩,亦被血水染红了。披散下的长发,消弥了她往日的英武潇洒,余下的只有一种属于女性的柔和。撑在手中的长刀,刀柄下方的凤凰刻痕她太熟悉了,她分明见到过这柄刀。

    所以她始终不愿拔刀吗?

    李瑾月心冰凉冰凉的,她大脑一片空白,嘴唇在发颤。

    然后沈绥缓缓抬起头来,那双李瑾月始终觉得熟悉的黑色眼眸里,满是复杂的情绪。她扯出一个笑容,洁白的贝齿,却被呕出的血水染红,显得愈发凄惨。可她却笑得那么纯真,仿佛洁白的绢帕,纤尘不染,一如当年的模样。

    “卯卯啊,你是我的君,我是你的臣。君要臣死,臣却不愿死,臣是不是……是不是不能再为臣了?我说过,将来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一定帮你实现。现在,这话还能算数吗?是不是因为当时我们祈了两遍誓,老天爷嫌我们太玩闹,就真的不作数了……”

    她沙哑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李瑾月那消失了的泪忽的就汹涌地溢了出来,她难以置信地捂住了自己的唇,半个字说不出来。

    沈绥静了下来,垂着头仿佛睡着了。李瑾月大喘着气,仿佛下一刻就要窒息般,颤抖着手,抓住一旁沉默不语的李白,道:

    “带……带她走,带她去……疗伤。”

    李白没有多废话,径直架起沈绥,就带着她往桥南而去。

    李瑾月立在桥北,此刻,那苍黄宫阙却成了她的背影,她茕茕孑立于这天地间,目送着两道人影摇摇晃晃向远方行去。手中的大剑,染着那个人的血,渐渐被雨水冲刷干净。

    “太白兄,我的酒……”沈绥虚弱道。

    李白解下她腰间的酒壶,发现木塞不知何时飞了,酒洒了半壶。他默默递到了沈绥嘴边,喂了她一口酒。

    “咳咳咳……好酒……”她被呛到了。

    “哈哈哈哈……”李白狂笑,抓过酒壶来咕咕咕灌下几口,忽的放声高歌: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出现诗: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天写完这一章,有些想法,想和大家谈谈。主题是——儒侠。

    现代很多人都觉得侠客很帅,为什么帅?因为侠客都有一套自己非常正的道德观念,并且不被庸俗世情、无道之法所屈,秉持正道,主持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有多少人知道,“侠”的精神,其实是从儒家而来?

    韩非子批评儒家:“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侠并举,此乃证据之一。《史记》名篇《游侠列传》的其中一个人物,名叫“原宪”,他正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而《游侠列传》是公认的中国武侠之根源,此乃证据之二。多余的,不一一列举。

    新文化运动以来,孔子及他的儒学,被批得体无完肤,“□□”后更是污言秽语侮辱先圣。以至于现当代的人,对孔子并不感冒。很多人说孔子是愚者,愚者传愚法,以祸乱后事。说这个话的人,是真的不了解孔子。儒学中的糟粕,决然不是孔子的原意,而是被后世庸人曲解造成的。

    口说无凭,且举一个例子来论证。大家上学都学过《论语》第一篇——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科书上,要我们将“说”,读作悦,解释为愉悦,这基本上来说并无错误。但是教科书上却将第一句话解释为“学习并经常温习,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这却是对这句话的极大曲解,甚至是造成很多年轻人对论语彻底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孔子的儒学,是学道理,树理想,并不断实践的过程。孔子的教学方式,是与弟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来完善一些观点。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也是弟子们的学习方法。

    因此第一句话,孔子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这门学问的治学方法:学到了道理,并在恰当的时机去实践,同时也能够温习巩固自己已学的知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时”,并非时常,通观整部论语,所有出现的“时”都不是时常的意思,而解释为“在恰当

    分卷阅读176

    分卷阅读176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