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宋锦绣 作者:十年残梦

    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

    没钱,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之前,一直是中枢不可能回避的东西,任何一项投入,都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伴随着铁料的更换和一些改进,从庆历四年的下半年,逐步不在出现。

    一些以前没有投入,或者说,不敢去投入的项目,在这一个时间段,成功的立项,一批批的工程投入。

    现在,又来了这么一个久违的字眼,这让众多参知政事们面面相觑。

    “不是,今年的计划还没有完成么?”章得象略显不确定的说道。

    “北方农田水利,占据了大量资金!”叶清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过这句话说完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

    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由叶清臣首先提出之后,立刻得到了整个中枢的同意。

    粮食是关键,特别对北宋来说,北方人口众多,可是多年开发的土地,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人口的消耗,依托着京杭大运河,从南方进入大量的粮食,漕运,已经成为了北宋重要的命脉的。

    北宋的南方,虽然文坛鼎盛,可是除了四川和南方少数地区之外,真正进入到朝堂的,少之又少,多是北方人。

    这些人的宗族,家庭,甚至是社会关系,都根植于北方,开发北方,让北方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天然的正确,更别说,北方也有实际的利益。

    叶清臣最初的投入,只有500万贯左右, 3年500万贯的投入,会整理整个的中部地区12条河流,包括长江海河等重点河流,建立的最少100个蓄水池和池塘,保证足够的抗旱和应对水灾的能力。

    通过这些为节点,在北方的平原地带上面,建设大量的水渠,支流这些的,通过合理的布局,会让整个中国北方,增加30%左右的水浇地,并且让水更加合理的利用。

    水浇地相对于旱地,粮食产量几乎提升一倍,北方土地面积虽然没有南方那么的庞大,按照田亩的统计来说,大概占据全部土地的40%左右,也就是3.2亿亩左右。

    只要每亩地的平均增收在0.3石,预计,每年能够提升1000万石,实际上,3成水浇地的增加,就可以增加1亿亩的水浇地的,这个可能粮食增长就在8000万-1亿之间。

    减少了接近一亿石的粮食的运输,自给率增加,特别是在北方,这基本上,也是节约,同时增加社会稳定,这对于北宋而言,也是一个重要无比的事情。

    叶清臣简单的介绍了目前的现状,特别是遇到的困难,还有效果的提升的,造成了总投入从最开始的3年500万贯,提升到1000万贯的时候,谁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了的。

    农田建设,占用了一两百万贯的投入,未来可能会更多,这一点,关系到百年大计,西北的互市,确实可以获得一些利益,可是跟百年大计来说,还是弱了一些。

    叶清臣也在犹豫,说实在,西夏的灭亡也是他期盼多年的。

    在三司的计划之中,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就是西北。

    本身,三司有一笔钱,不算多,大概是百万贯左右,是为西北准备的,可是当韩琦驻扎西北之后,叶清臣给了30万贯,叶清臣觉得韩琦坐镇哪里没有问题,在给予30万贯之后,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资支持,就挪用了,投入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

    当时主要是想,农田水利建设,更加重要,同时,西北如果有事情的话,物资和其他的一些资源都是现成的,可以快速支援过去,其他的再想办法。

    可是没想到,韩琦一下子给弄了一个大新闻,毫不客气的说,这是北宋最愿意的看到的,却是他最不愿意看到。

    西夏解决了,那么什么物资,兵员装备的,都不用了,需要钱,实打实的奖金拿出来。

    本身就有些困难的三司使,因为庞大体量,挪用出百万贯,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这笔钱要盖上奖励和修路这个盖子,那就有些难为叶清臣了。

    有功必赏,对于武将,北宋是采用打压的态势,随时防止他们造反,可是对于底层的士兵来说,却是相当犹荣的。

    禁军士兵的月俸,可以以一己之力,完成一家20口生活,更别说战场上面,还有立功之后。

    虽然这一次,西北动用的人员不多,只有4万人,哪怕每一个人平均10贯的奖励,就是40多万,还有后勤和其他附带,可能总数不多,60万贯是必须的。

    当然了,如果把战利品折算,可以减少支出,可是最少,也需要40万贯左右。

    40万贯是必须要支出的,那么就算挪用出百万贯,也一下子少了一半,剩余的,完全不够支出。

    可是放弃修路,也不是叶清臣愿意看到的,修路是必然的,一方面,可以减少边境的支出,另外一方面,加大交易量,获取更多的收益。

    未来,稳定住整个西域,灵州的开发是重点,在西夏手中的灵州,那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开发的,几乎把一个富饶的河套,变成了牧场一样的存在,要开发起来,需要众多的的东西,粮食,人员,工具。

    这个本来会投入巨大,成为西北稳定之后,最大的包袱,可能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渐渐的稳定下来,多了韩琦的这个突发奇想,边境互市和这一次的合约的,大量的交易,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都会在灵州留下足够多的资金。

    以现在运输到西北运费,要完成这一切,浪费是巨大的,中枢可能每投入一贯,最终,成功的运用到灵州,可能只有200文到300文左右,其他的都是运费,这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几乎必然会耗费百万贯,甚至是几百万贯的前提下。

    白白的浪费到路程上面,不但效率不高,还不会产生任何的利益。

    如果改造一些道路,把这个生意在一两年之中做完的话,对于整个的北宋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这个好处在长期时间之中,对北宋的影响不大,一旦辽国跟北宋的边境互市关闭,可能前期的投入都会打水漂,能够起到的,只是稳定灵州的作用的。

    这个作用也会在灵州的开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而减弱下去。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全面的建设比较高的驰道,维持不方便,投入还巨大,可是临时的修补,起效不大,这既是两难的境地。

    叶清臣还不知道的,在定海军,铁路已经出现了,哪怕是马拉铁路这样最为初级的这个的铁路的,可是对于平原地带来说,简直是可怕的作用。

    不用过多的修建的,只要把汴梁到陇西的这1000公里给修建完成的,哪怕是投资巨大,对于整个西部的支撑,也是巨大的,根别说,1000万头牲口的的这个交易。

    最终,在仁宗和各个参知政事的商谈之中,叶清臣答应,挤出来50万贯左右,用于修缮西北的道路。

    最少保证从河南府到长安的这一条道路,必须要完善,这有利于加强汴梁同河南府还有长安的联系。

    作为汉唐的国都,长安拥有大城市的底蕴,哪怕到北宋已经残破,也是关中和西北的中心,这一条路,值得花大力气来修建,哪怕因此浪费。

    可惜,叶清臣一直以来的计划,是没有办法达成了,他本来想要找机会,把挤出来资金,用在北方的建设上面。

    三司的体量,挤出来100万贯,已经是极限了,再挤出来,是肯定要出问题。

    叶清臣作为三司使,是不可能犯这样低级错误。

    叶清臣非常苦闷,想办法从各方面挤出资金,这样的事情,之前他经常做,在庆历四年之前的几年时间,他经常的在做,北宋能够用巨大的赤字,保持了平稳,叶清臣能力是关键。

    在仁宗中期,他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核心官员,但是在皇佑年,他病逝之后,北宋的财务状况,就开始恶化了。

    越来越多的消息汇聚,包括正在移动的战利品,还有逐步确定真相的各种密谍,方方面面的消息汇总,最终,证明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真。

    朝堂上,听到了贾朝昌奏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最终慢慢扩散开来,北宋的心腹大患,西夏,就这么被干掉了。

    欢声雷动,这就是目前汴梁的现状了,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之中,西夏一直都是北宋的心腹大患,连续损失了大量的士卒,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北的,可是禁军数量一点都不少。

    累积下来,最少也有七八万以上,北宋的禁军,整整80万,大部分的都在汴梁安家,也是汴梁人口众多的原因之一,七八万,怕只有三四个,就代表着三四万的家庭,跟西夏有着血海深仇。

    现在,压在他们头上的这个大石头,一直都无法报的仇终于报了,这是何等的解恨和欢声雷动。

    喜悦的消息,总是疯狂的传播的,很快,通过运河和宋朝的各个水系,传播到了北宋的核心区域,当然,也包括远在海边的定海军。

    如果北宋有航拍的话,此时略过定海军的上空,一定会吃惊不已的,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从庆历四年初成立,到现在,才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可是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定海速度成为了关键,经过了苗家庄的雏形,大名府的发展,到定海军的时候,已经相当的成熟的,合理效率,出色的配合,还有各种工具的使用,最终创造了奇迹。

    一个在一穷二白之中,诞生大型海港城市,越来越多的成型,容纳的人口越来越多,同时生产力也开始可怕的攀升的。

    从大名府转到定海军之后,赵信一直都没有离开,穿越者的见识,加上合理的布局,最终让定海军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6个月的时间,定海军已经变了一个模样,看起来,赵信每天并没有处理很多的东西,大部分时间,也好像是在的闲着,可是他的到来,却让整个定海军的发展更加的快速,一步步坚定的推动的整个城市的发展的。

    之前4个月的时间,定海军的变化很多,却没有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了很多的东西,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现在,在赵信的全力以赴之下的,把一步步的捋顺了所有的东西,把之前已经弄好的东西,调整了一些不适合的东西,当跟大名铁匠作坊差不多的建设奇迹,就这么的出现了。

    这不是一个作坊,不是一个小镇,而是一个城市,特别是有足够的后续人口。

    大名铁匠作坊借助着运河便利的条件,还有高昂的工资,弄来了足够多的人口,后期铁匠作坊这边,已经有超过15万人了。

    在定海军更加明显,通过铁匠作坊的输送,还有这边受灾人口,还有从各地收拢过来的低收入人口。,

    因为定海军新成立,各方面都比较的放松,人口什么的,只要有要求,本人也同意,就这样就可以完成迁徙,这样定海军的人口开始膨胀了起来,从最开始5万,10万,如同滚雪球一样,扩张起来,到了现在,接近庆历四年的年底,已经差不多逼近百万大关了。

    在普通的眼光之中,百万人口的城市,需要做到的事情很多,很多都是多年,才逐步的累积下来,可是在定海速度之下,就是这么简单。,

    一个超越了北宋所有的城市,仅次于汴梁的城市,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在定海军诞生了,为了保证这些人能够平稳的生活下去,定海军也做了巨大的努力。

    4个月的时间,一共完成了25万间房屋,虽然说,还是集体居住,没有开放个人和家庭的住宅,可是在冬天的海边,刺骨的海风之中,在房间中,跟在帐篷之中,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城市的基本框架完成,在不大的区域之中,修建了200公里左右的水泥路,完成了主干区域的建设,并且划分了城市的功能区,顺便的,还完成了37公里的铁路,这才是最大的成果,联通了从钢铁厂和港口,所有钢铁厂的产出,都可以迅速的送到定海军和港口,行销到整个北宋。

    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