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赋 - 第一七二章 深藏不露的尹昌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赋 作者:火华党

    第一七二章 深藏不露的尹昌隆

    明赋 作者:火华党

    第一七二章 深藏不露的尹昌隆

    乡试是一个很恼火的事情,要考三次,每次都要提前一天进场,然后考一天,然后考后一天出场。

    也jiù shì 说虽然只有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考试,但是考生从八月初八就要进贡院,初十可以出来吃顿饱饭,睡个好觉,十一又得要进去考场,等着十二jì xù 考。

    所以这三场考下来,胡烨都觉得自己已经快要死了,是活生生累死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考试也能这么累,就算是去搬砖也不过如此。

    在八月十六那天出考场的时候,胡烨看见出来的人就已经没有进去的时候多了,因为好多考生都受不了里面的生活,半途直接退出了。

    胡烨不鄙视他们,因为zhè gè 年头人的身体真不怎么样,特别是书生的身体,整天读着圣贤书,根本就没多少时间出去锻炼。再加上今年又是一个大灾年,一般人家的子弟就难以吃上好饭食,身体就更跟不上了,坚持不下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尹昌隆终究是没让胡烨失望,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不然胡烨就会怀疑自己知道的历史的真实性了。

    “尹兄,考得如何?”跟着尹昌隆走出考场,胡烨笑着问尹昌隆。

    尹昌隆虽然看上去很是憔悴,但是眼神中还是能够看出那种自信,想必是考的很好。

    “嘿嘿,还不错,前三不敢说,但是举人应该是没问题的。”尹昌隆朝着胡烨笑了笑,然后自信的说道。

    胡烨微笑一声,开玩笑,要是你连举人都考不中,自己不得要亏死。

    “对了,我看今年的策论有些稀奇啊,竟然是论朝廷时政。昨天我可是苦思冥想了一整天,在交卷前的一个时辰才开始动笔。zhè gè 朝廷时政不好写啊。”尹昌隆随即脸色有些变化。

    原来八月十五这一天,乡试是考策论,让个位考生对所出题目加以论述。往年的策论无非jiù shì 天下大事,黎民众生,众位考生只能代圣人言,抒发一下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本来今年jiù shì 一个大灾之年,好多考生都以为今年的策论jiù shì 关于这场旱灾的。

    于是几乎是一大半的考生,都将策论的压在了旱灾之上,将四书五经中关于灾祸的论述倒背如流,想要在策论这一项中脱颖而出。

    但是让很多考生大跌眼镜的是。今年的策论竟然没有出关于大灾之年的事情,而是出了关于当今朝廷时政的问题。

    不过还是有很多考生急中生智,将大灾之事和那些贪官污吏联系了起来,勉勉强强算是切合题意。过关不难,但是想要脱颖而出就难了。

    “怎么?难道尹兄觉得今年zhè gè 策论很难?”胡烨好奇的问尹昌隆。

    “不是很难,而是这背后隐藏的阴谋。”尹昌隆皱着眉头说道。

    胡烨一望四周,发现人多嘴杂,赶紧拉着尹昌隆出了贡院。

    zhè gè 时候老钱早就驾着马车等在了外面,于是胡烨将尹昌隆拉上马车。让老钱一边走着,一边在马车里对着尹昌隆说道,“尹兄,你看到了这乡试背后的阴谋?”

    “其实也谈不上阴谋吧。只是说这是朝廷的一种风向罢了。”尹昌隆小声的说道,显然也不想让自己说的话被别人听去。

    “风向?”胡烨好奇的看着尹昌隆,他不明白一个穷书生,平时连肚子都不饱。哪里来的心思关注朝廷官场。

    “没错,胡兄还记得策论的题目么?”尹昌隆肯定的点了点头,然后不等胡烨回答。便重复起了策论的题目,“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

    “然后jiù shì 以此为题,讨论对于近年来朝廷时政的看法。”尹昌隆慢慢的说道。

    “这不jiù shì 很一般的策论么?怎么在尹兄口中竟然有了阴谋的wèi dào 了?”胡烨故作惊叹,问尹昌隆。

    “胡兄不觉得zhè gè 朝廷时政范围太广了么?以往也出过这类题目,但是也有个具体的方向。比如说关于税赋问题,或者是关于倭寇问题,或者是关于贪污问题,都是有具体的问题。但是这一次范围极广,我看朝廷是想要大变革了。”尹昌隆回答。

    胡烨惊讶的看着尹昌隆,他不明白这穷书生怎么能从一段话里面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来,但是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不知尹兄对zhè gè 有什么看法。”胡烨谦虚的问。

    “想必胡兄心里也清楚,当今皇上是没有多长时间可活了吧。”尹昌隆小声的说道。

    胡烨听了大惊,这话可不能乱说,虽然自己在北平已经说了无数回了,但是这里是在南京,被旁人听去,那可是要掉nǎo dài 的事。

    “尹兄,这话可别乱说,就算是明显的事,咱们也只能埋在心里。”胡烨小声回答。

    “胡兄不必dān xīn ,你是个神算子,想必比我知道的要清楚。”尹昌隆就像是跟以前变了个人似的,说起话来竟然比之前铿锵有力的多,“既然我这种屁民都能看得出来,没理由朝廷里面那些大臣看不出来。”

    “胡兄可知道这乡试的试卷是谁所出?”尹昌隆又问。

    “不是主考官么?”胡烨好奇的问,如果不是主考官出题,前些日子去拜访王玮的时候,就不会遇到那么多书生了。

    “或许以前是主考官出题,但是这次我看主考官可能只是提提意见罢了,出题之人肯定比主考官大上不少。”尹昌隆分析着。

    “何以见得?”

    “原因很简单,提学还没有胆子敢出这么宽泛的题目,那样绝对会遭到一众大学士的反对。所以我敢断定,这次乡试出题的,肯定是一众大学士出的题目。”

    “而他们出这么广泛的题目的意思很明显,jiù shì 想要寻找不拘一格的人才。如果出以前那种定向的题目,考生的答题很有局限,根本就看不出才华来。”尹昌隆说着。

    “不拘一格的人才?难道尹兄是说……”胡烨好奇的看着尹昌隆。

    “不错,我认为朝中大员已经在开始为下一任皇帝选拔人才了。”尹昌隆很自信的bsp;bsp;。

    胡烨直接被尹昌隆吓了一跳,这货真是什么都敢说啊,朱元璋还在位呢,就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都快要赶上自己的胆子了。重要的是,这货是在南京这么说,真是不要命了。

    “尹兄,jiù shì 一道策论题目而已,哪有这么多道道。”胡烨知道尹昌隆猜得很准,这一届科举中,确实是出了很多人才,跟朝中大员的刻意为之有很大guān xì 。

    但是胡烨还想看看zhè gè 穷书生还知道些什么,因为历史上的尹昌隆虽然考中了榜眼,但是作为也不大。如果历史上的尹昌隆真的有这般见识,绝对不可能这么默默无闻的。

    “这有什么,前朝又不是没出现过。胡兄该听说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吧,一旦洪武皇帝驾崩了,不管是皇太孙即位,还是某个藩王回京篡位,朝中的大臣肯定是要换上一波的。”

    “然而这些大臣不可能默默无闻,他们必须得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考生就成了他们最容易拉拢的对象,于是他们就出了这样一个范围极广的策论,就可以挑选附和自己利益的考生加以栽培。这样日后当官了,也就会成为他们的盟友,就算是他们归隐了也能zhù shì 着朝廷里的一举一动。”

    “所以zhè gè 策论里面隐藏的东西很多,我才会思索了一天,到了快要交卷的时候才动笔。”尹昌隆回答着。

    胡烨震惊的看着尹昌隆,这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从小落魄的人该有的见识。就算是世家里面的弟子,都不一定将朝廷里面的事情看得这么透彻,就连自己对于朝廷的认识都没有他的清楚。

    “那尹兄是如何作答的?你的回答又是符合朝中哪一位大臣的利益?”

    “hē hē ,胡兄说笑了,现在时局很不明显,既然大学士们出这么广泛的策论,就说明他们自己都还对未来的变化不清楚,我们又如何能够轻易站队。”

    “所以我就只是对于孟子那段话的表面做了解析,也jiù shì “仁”字做了鞭辟入里的解析,不赞扬当今的皇上,不恭维皇太孙,也不迎合朝中大臣,更不歌颂外地藩王,这才是中庸的精髓。”尹昌隆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跟之前那个经常饿肚子的尹昌隆判若两人。

    如果不是这些天来经常见到尹昌隆,胡烨都以为眼前zhè gè 是尹昌隆的双胞胎xiōng dì 了。

    “对了胡兄,你做的策论如何,相信以胡兄的见识,答卷一定很有特色吧。”尹昌隆说完了关于自己的认识,便好奇的问胡烨。

    因为从这些天的观察下来,他认为胡烨是这些年来自己唯一看不透的人,但是对胡烨又没有一点戒心。

    “哪里有什么特色,不过jiù shì 中规中矩的一点意见罢了。”胡烨尴尬的摇了摇手,没想到自己竟然是看走眼了,这尹昌隆竟然是深藏不露。

    不过他对于自己的策论也是有些信心的,中个举应该不难,至少不用去当阮安的徒弟了,这一点还是值得欣慰的。(未完待续……)

    第一七二章 深藏不露的尹昌隆

    第一七二章 深藏不露的尹昌隆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