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超高收藏) - 分卷阅读6
清和(超高收藏)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6
清和(超高收藏)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6
慎却不怯懦,这才是他做事成功的根本。
“十二郎,”孟重九在门边站定,颌下一缕长髯随风飘拂,“汝欲从军?”
“回九叔公,正是。”
“恩。”孟重九点头,“老夫与县中主簿尚能说得上话,或能帮衬一二。”
“清和谢九叔公!”
“且慢。”孟重九抬手,“助你从军,需答应老夫一件事情。”
孟清和抬头,没急着应答,也没马上拒绝,只是以恭谨的神态看着孟重九。
“请九叔公赐教。”
“不急,待事成,老夫自会告知。”孟重九突然一改严肃神情,“放心,九叔公不会让你做办不到的事。”
“是。”孟清和这次答应得痛快,衙门有人好办事,能省些麻烦,何乐而不为?
何况,他从军不只是坑了孟广孝一家,也差不多把姓孟的都坑了一把,不说四面楚歌,今后在同族中的人缘肯定不会好。能找一个“同盟”分散一下火力,绝不是坏事。
就算孟重九真要为难自己,事到临头也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不假,但孟清和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
没有铜钱,咱不是还有宝钞吗?
一老一少对视片刻,同时咧嘴一笑。身后貌似都有一条尾巴在摇啊摇。
隔日,孟重九便坐上牛车前往县城,临近城门,一队骑士从旁飞驰而过。
朱红的鸳鸯战袄,黑鞘长刀,闪着寒光的弓箭,骑士均单手持缰,一手扬鞭,马蹄过处,只余烟尘。
为首之人身着青色武官服,匆匆一眼,五官尚未看清,通身的英武之气,只如刀锋斩过一般。
孟重九忙将牛车赶到路旁,直至马蹄卷起的烟尘远去,才长出一口,暗道:好重的煞气。
☆、第五章
北平府在元朝时属大都路,洪武元年改置,次年属北平行省。府辖七县五州,宛平大兴两县附于府城,孟家屯归于宛平县下。
宛平县衙位于城西,院墙稍显破旧,带着一种灰突突的色彩,仪门紧闭,留有侧门进出。
若非有衙门外的鸣冤鼓和门前的皂隶,实在很难将这座建筑同县衙联系起来。除了占地规模之外,连一般的富户住宅都比不上,同后世的xx政府办公楼更是没法比。
换成孟清和,或许还会感叹上一两句,但于孟重九等土著来说,这样的县衙才是正常。自太祖起,明朝官场便有不修衙的规矩,除非房子塌了大门倒了,否则绝不动门面上的一砖一瓦。
想要高端大气上档次?
哪个县令敢在任内把县衙修成这样,就等着把牢底坐穿吧。这还是运气好的,遇上洪武帝心情不好,不被剥皮填草也得砍头流放。
洪武帝最恶官员贪污,严禁政府公务员追求奢华,一旦有哪个想不开的犯到他手里,不管大错小错,一律从严从重处罚。
能用大竹板的绝不用小竹板,能无期的绝不改判有期,能砍头的绝不流放。
民有大诰罪减一等,在官员身上可不适用。
所谓的区别对待,职业歧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若是明初的官员有幸到后世体会一把,大概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同样都是做官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县衙大堂为节爱堂,主要处理刑事案件,堂东为幕厅,堂西为库房。
大堂后为见日堂,见日堂后分东西两侧厢房,是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等办公的主要场所,也就是县长和县委办公室所在,一般的民事纠纷都这里解决。若有人认为二堂不够上档次,非要上大堂,办法不是没有,冲到街上去杀个把人,梦想立刻就会实现。
孟重九报明来意,一名书吏将他引入了主簿办公的厢房。
宛平县主簿姓南,监生出身。洪武年间,宛平县令仍是七品,至永乐才升至六品。主簿仍为九品,着绿色盘领官袍,戴黑色幞头,束乌角腰带。
孟重九口称南主簿,躬身行礼,南主簿忙起身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耆老何故至此?”
“不瞒主簿,今日老朽实有事相求。”
“哦?”南主簿将孟重九让到凳上,“可是为族中之事?”
“正是。”
孟清和从军一事已是闹得满城风雨,毕竟古代人缺少娱乐,在这北方之地,又是燕王的眼皮子底下,身为读书人,想要风花雪月一下也要担着几分小心,八卦流言就成了不错的消遣。不只南主簿知道了这件事,连知县和两位县丞都有耳闻。军匠县丞和粮马县丞都是半个武人出身,对读书人要从军这件事颇感兴趣,还特地询问了县中书吏,书吏也只是听了些风言风语,倒是一名出自孟家同里的巡检口中给出了不少“内部”消息。
待孟重九详细说明个中缘由,南主簿沉吟片刻,道:“若如耆老所言,孟十二郎实为大孝之人,想必大令亦会成全。”
“多谢主簿。”
“十二郎为童生,此事还需禀告大令。”南主簿站起身,道,“请耆老随我来。”
宛平县令姓贺名银,性格果毅,有干才。虽是文人出身,却有着武人的脾气,换成后世的话来说,这位就是凡事不喜欢虚的,属于实干型人才。从明成祖登位之后对他破格提拔便可看出。
见到孟重九,听完主簿的报告,又仔细询问一番,贺县令当即给孟清和从军之路大开绿灯。
虽说在洪武年当官风险大,官位越高越是如此,但力求上进仍是每个官员毕生的追求。
若孟清和寻仇的对象是大明百姓,贺县令还会考虑一二,换成是鞑子,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为父兄报仇宁可舍弃功名之路,绝对的孝勇之人,表扬,必须大大的表扬!
治下出了孟十二郎这样的人,正说明地方教化有功,明摆着是不小的政绩。若非考虑到影响,贺县令恐怕会自己写一篇文章贴出去,旌其所为。
实干人才也是需要政绩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是?
当然,贺县令得了好处,下边的县丞主簿等人自然也不会落下,官场上没有吃独食的道理。
纵观历史,大明的官员虽然另类了点,动不动就喜欢打嘴仗,嘴仗不过瘾还要拳脚相向,但在必要时,大家还是能拧成一股绳的,例如上下齐心博政绩的时候。
事情结果在孟重九预料之中,却也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原本以为只需见过主簿县丞,没想却是大令亲自过问。这样一来倒是成全了十二郎的名声。
被学中赶出又如何?
一个被县中大令,二尹和主簿交口称赞的大孝大勇之人,便是不再读书,成了军户,有人想再欺他一门,也要仔细掂量一下。
出了县衙,孟重九解开牛车上的绳子,悠然的整了整衣袖,
分卷阅读6
- /
分卷阅读6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