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 第五四六章 碑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逍遥大亨 作者:赫墨

    第五四六章 碑刻

    身处在地下,杨靖也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了,只能以前后左右来分辨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巨大的洞穴大厅的一角,有一道已经打开的石门,杨靖举着灯走了进去,立刻就被里面的东西吸引住了视线。

    这间石室应该是武则天陵墓中还没有用到的一处石室,至于武则天想用这间石室盛放陪葬品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那就不得而知了。

    石室的面积还算可以,长宽足有五米多样的样子,高度也在两米半左右。

    在这间石室中,摆放着不下二十个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石碑。

    杨靖凑近了其中一个高约一米二、宽约五十公分的石碑,借助着灯光仔细一瞅,就觉得自己的头皮开始发麻。

    倒不是这个石碑上刻着什么吓人的东西,而是杨靖千想万想,却真的是没有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间地下石室中看到这个碑刻。

    “孟法师碑铭:观夫太阳始旦,指崦嵫其若驰;巨川分流,趋渤澥而不息。是以至人无已......”

    由不得杨靖头皮不发麻,实在是这个石碑上刻的这几行字太有名了,这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的传世名作《孟法师碑》中的开头内容啊!

    作为初唐四大家之一,杨靖对于褚遂良还是比较了解的。杨靖曾经从二师父肖老给的一些有关于古代书法名家的资料中看到过这篇传世名作的资料。

    “《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唐代正书碑刻,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贞观十六年刻,碑石佚次,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

    资料上是这么介绍的,那意思就是说,喜好书法的李世民命令岑文本写了一篇《孟法师碑》的文章,然后让褚遂良书写,最终雕刻在石碑上。不过那个石碑早就丢失不见了,现在存有的只是清代李宗翰的唐代拓本。

    仅仅是李宗翰保存的这本唐代拓本,就已经是国之重宝了,更别说《孟法师碑》的原碑刻了。那玩意要是能找到,绝对是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

    而眼前这个碑刻是个什么鬼?难道这个碑刻真的是《孟法师碑》的原碑刻?

    杨靖并没有见过李宗翰的唐代拓本,但从这个碑刻上,杨靖却能清楚的感受到一股子大气扑面而来。正反两面的碑体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但这些字迹即便是不懂书法的人看上去,都觉得极为舒服,这绝对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碑刻。

    如果这个碑刻是真的,那就太重要了。

    二话不说,左手拂过,圣戒顿时就给出了杨靖想要的答案。

    “《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褚遂良、岑文本、赵大石,642年。”

    果然是《孟法师碑》的正品!

    杨靖不禁喜笑颜开。圣戒给出的答案是不可能出错的,本身这篇《孟法师碑》就是岑文本撰、褚遂良写的传世名作,至于那个赵大石,估计就是石刻工了。而642年的年份,也恰好对的上这个碑刻的年份。

    “国宝级的宝贝啊!”杨靖乐滋滋的再次伸手一拂,这方石碑顿时就被收进了储存空间。

    第一个碑刻就是这么好的宝贝,杨靖也不禁对剩余的那二十多个石碑充满了期待。

    第二个石碑继续让杨靖心脏狂跳不已,因为这个碑刻竟然是初唐四大家之首欧阳询的一篇碑刻,而且这片碑刻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如果要是拿出去的话,绝对可以引发轰动的。

    欧阳询可是褚遂良的书法老师啊!那名气可不是一般的小。

    第三块碑刻虽然不大,上面仅仅只有一百多个字,但却同样牛比无比,竟然是柳公权临摹书圣王羲之的《长风帖》碑刻正品。

    第四块碑刻的鉴定结果差点让杨靖的心脏宕机,因为这个碑刻上的字迹竟然是出自于钟繇之手,而且还是钟繇的小楷!

    钟繇是谁?估计全华夏学书法的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这位大宗师名字的。

    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卫铄,也就是卫夫人,而卫铄正的老师就是钟繇,所以说,从辈分上来算的话,王羲之是钟繇的徒孙。

    钟繇在书法界的地位极高,和王羲之并称为“钟王”,排名更是还在书圣王羲之之前。

    这块石碑有点残缺了,少了一个角,但碑刻的内容并没有少。这个碑铭为《河东论》的碑刻,在历史上也不曾记载过,但圣戒给出的答案确实是钟繇的作品无疑。

    光是这四个碑刻,价值就难以估量,尤其是这种碑刻是有文字的东西。放眼全世界,只要是带文字的文物,价值都要比同等年代的文物高的多。

    而这些碑刻对于研究唐朝以及唐朝之前的文化,绝对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所以说这些碑刻的价值并不比同时期的字画差到哪儿去。

    除了这些大家的碑刻,还有其他魏晋隋唐时期的碑刻。比如说隋朝著名书法家薛道衡的《尔朱敞碑》、东晋王旷的《善行赋》碑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王旷就是王羲之的亲爹。

    此外,还有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的《新月帖》碑刻、东晋名家谢安的《魏陟周丧拜时议》碑刻、东晋权臣桓温的《檄胡文》碑刻、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篆书大家李阳冰的篆书碑刻《三坟记》——值得一提的是,现存于西安碑林中的那个《三坟记》残碑,是宋代的重刻本。

    大大小小二十多块碑刻,虽然都是绝对的国之重宝,但连续鉴赏了这么多碑刻,即便是这些碑刻再珍贵,杨靖也都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

    而在这些碑刻的最中间位置,也就是杨靖最后欣赏的那一块碑刻,竟然再次给了有些麻木的杨靖一个天大的惊喜。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这个刻有极为漂亮行草的碑刻竟然是王羲之的《丧乱帖》!

    而圣戒给出的答案也证实了杨靖的猜测。

    “《丧乱帖》碑刻,王羲之、胡蒙,356年。”

    碑刻自然不用多说了,作者是王羲之,这就更不用说了,至于那个胡蒙,估计就是石刻工了。而公元356年,恰好是东晋永和12年。

    当年王羲之写《丧乱帖》的时候,是因为王羲之的祖坟被一毁再毁,而自己却不能奔驰前往整修祖墓,遂写作信札,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不仅汉代,即使是‘礼玄双修’的东晋,这也是至苦至痛,不可容忍的。

    根据这种情况,史学家判断王羲之创作《丧乱帖》的时候应该是在东晋永和12年的八月,也就是公元356年。

    现在世上现存年代最早的《丧乱帖》,是出自唐代的临摹版本,不过在小曰本的手里收藏着。应该是小曰本在唐朝派遣遣唐使的时候从唐朝国内带回曰本的。

    结果哪怕是唐代的摹本,现在也成了稀世之宝。

    而自己现在发现了《丧乱帖》的碑刻,这显然要比唐摹本要高档了一百倍啊一百倍。只要这块碑刻面世,那么华夏从此就可以不用为那本唐摹本而心疼了。

    你们小曰本有啥了不起的,收藏的不过是唐摹本,看看咱这里是啥?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王羲之手书的《丧乱帖》碑刻真迹啊!

    这些碑刻,尤其是最后这块《丧乱帖》的碑刻,真的是一个喜出望外的收获。

    杨靖估摸着这些碑刻应该都是李从珂赐给越城子的,或者有一些是越城子自己收藏的。毕竟从之前的那两块石碑来看,这个越城子还是非常喜欢碑刻的,甚至就连交待自己的后事,他都是通过碑刻来完成的。

    如此喜欢碑刻的道人,在深得后唐末帝李从珂信任的情况之下,必然会大肆的收藏一些碑刻。

    历史上的魏晋隋唐时期的碑刻已经几乎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了,即便是残碑也是极为罕见的。而越城子因为把这些珍贵的碑刻留在这个陵墓中,结果却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一千多年!

    正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草一木自有天定,一饮一啄自由前缘”。要不是越城子这么喜欢碑刻,要不是他把这些收藏起来的碑刻全都留在身边陪葬,估计这些碑刻早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华夏老祖宗的传承又将缺失很精彩的一部分。

    杨靖忽然觉得这个越城子真是自己命中的贵人,不仅让自己得到了传说中的传国玉玺,竟然还额外的收获了这么多珍贵的碑刻,难道这个越城子活着的时候,欠了自己前世很多钱?所以才在一千年以后用这种方式来偿还自己?

    容不得杨靖不这么想,实在是今天晚上的收获太大了,大到杨靖自己都有些疑神疑鬼了。

    第五四六章 碑刻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