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 第604章 老武也当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看了!”武好古转过身,笑着对身后的几个人说,“现在时候还早,不如去码头瞧瞧吧?那里可有要紧的大买卖啊!”
    要紧的大买卖自然是往洛阳白波运粮食了!这事儿并不是武好古亲自操办的,而是发包给了苏大郎的一个兄弟,名叫苏安利的粮商。苏家在开封府主营酿醋,兼营粮行。每年经手的米粮也有好几十万石。不过百万石辽粮的买卖,却是第一次做。
    那位苏老板去年冬天的时候就随着光明君和郭药师一起北上辽阳,在“买卖郎君”光明君的撮合下,和渤海右姓的首领大公鼎、高清明见了面,敲定了粮食买卖的细节。
    同时,马植也受了武好古的委托,出面疏通了辰州建安军的关节。
    而吴家海商则接下了海运的业务——在吴家商船将兵器从海州运往高丽之后,就直赴辽东辰州港,装上了今年秋天收获的辽东麦子,趁着东北风开往界河商市。
    现在从辽东和海州运来的粮食就堆积在界河商市,正分批装上内河纲船。
    界河商市码头。
    大量的装着粮食的蒲包从红砖砌成的库房中被苦力扛了出来,装上了独轮小车,仿佛流水一样运往内河纲船使用的码头——现在界河的内(河)外(海)码头已经被一座浮桥分隔开来了。
    在去年界河封冻的时候,黄四郎主持完成了界河浮桥工程。他利用河面冰封,把用于建造浮桥的小木船拖上冰面,排列整齐,系上了铁索,铺好了木板。等到今年河面解冻,一座浮桥就建好了。
    有了这座浮桥,界河南北两市就融为了一体,来去变得非常方便了。
    同时,内河纲船和外海的海船,也被分隔开来,互相之间不能再在河面上瞧瞧碰头了。不仅走私的情况被基本杜绝,而且也确立了界河商市的海运、河运枢纽地位。
    现在连运往析津府的辽东粮食,也必须在商市中转了。而武好古也以此为契机,请马植出面去游说萧保先、马人望,想要让辽国把辽粮东运的业务也发包给吴家海商——与其让那些根本不会航海的渤海人以徭役的形势运粮,还不如花点粮食雇佣吴家的海船呢!
    虽然辽国方面还没有允可,不过渤海人运粮的终点还是变成了界河商市。
    这样一来,到了初冬时节,在界河河面还没有封冻之前,商市码头就迎来了最繁忙的季节。
    苏家粮行、吴家海商的管事,界河市舶司、界河商市码头所的公吏,还有大辽国南京道转运司的官员,都满头大汗地在一样样对照着这些来自辽东和海州的粮食。哪些粮食该装上南运或北运的粮船,可千万不能出错啊!
    另外,这些粮食的转运都是免税的。但是“搭便船”的物品却是要照章抽税的——这些可都是界河市舶司和界河商市的收入啊!界河商市从明年,也就是建中靖国三年开始就要给商会股东分红了,另外如果不改元的话,建中靖国五年起就要向宋辽两国缴纳承包税,现在暂定是每年上交十万匹绢,宋辽各半分。
    武好古站带着西门青、慕容忘忧还有苏家粮行的苏安利一起到了码头的一角,他们只是随意走走看看,不时地让人打开一个蒲包,取出里面的粮食仔细查看。大部分的麦子都不错,颗粒饱满,也没有混进什么石子沙子。
    武好古点头满意地对苏安利笑道:“辽国东京道的麦子就是不错啊,看上去都比咱们的好……这辽东真是好地方,土地一定非常肥沃。明年还得多买一些,最好能到二百万石。”
    苏安利和苏大郎是完全不一样的相貌,苏大郎是个胖子,生了一张恭喜发财的面团脸。苏安利却是白面书生的模样儿,今年四十不到的年纪,颌下留着几缕须髯,看着仿佛是个文官。他说话的腔调也是文绉绉的,一看就是读过不少书的。他笑道:“宣赞可真是朝廷的肱骨,居然能想出购买辽粮补充西北之法。朝廷要是知道了,必然更加重用宣赞了。”
    武好古微微点头:“我这个提举市舶司不就是做这个的?怎么能不尽心尽力?只是可惜啊,漕运直到白波,再往西就是陆运……2000里啊,代价太大了。”
    想到往西北运粮的事情,武好古就忍不住叹口气。2000转运的送达率顶天就10%—15%,要往西北前线补充1000万石粮食,就得往洛阳白波至少运去7000万石……当然了,这7000万石并不都是粮食,大部分都是供牲畜食用的草料和豆饼。
    武好古拍拍手,朝苏安利道:“现在运出去多少了?再有10日可以全部装运完毕吗?能保证多少送达率?”
    “再有10日足够了,”苏安利笑道,“送达率没有问题的……这事儿既然包给了我家的粮行,自然能让100万石粮食安安稳稳的送到。”
    “好!这事儿既然包给你了,就好好去做吧。”武好古说,“回头官家一定会论功,也保你一个官做。”他左右看看,他的文案武诚兰快步走了上来:“宣赞,刚刚收到潘宣赞(潘孝庵也有了个宣赞的阁职)寄来的信,信上说曾布、蹇序辰一块儿给官家上了奏章,提出要效仿咱们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开始京东市舶司和京东商市……”
    “京东?”武好古皱了下眉,这名字听着就很厉害啊!
    “就是京东东路市舶司,”武诚兰道,“另外还想把海州划入京东东路,把京东市舶司设在海州,并且在海州开始商市。”
    “真是越来越精彩了!”武好古笑了起来,“不仅有了威尼斯,还有了热那亚……”
    “威……斯?”武诚兰愣了又愣。“宣赞,应该怎么答复潘大官人?”
    “不必答复,”武好古笑着,“等过些日子,我就要回开封府去了,到时候当面说吧。”
    武好古当然知道这是曾布、蹇序辰、吕嘉问可能还有纪忆想要和自己竞争了。
    不过他并不担心,界河商市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而且已经形成了规模,有了不可动摇的优势。
    而且……海州那边自己也早就落了子,有云台学宫、天涯镇、云雾山茶、界河大相国寺解库,还拉拢了吴家海商,还把半个武家宗族摆了过去。
    现在曾布、蹇序辰、吕嘉问、纪忆能怎么着?能绕过自己在海州布下的局?
    呵呵,大家一起玩吧!
    资本主义可不怕竞争,哪怕争个鸡飞狗跳呢!
    “对了,”武好古的心思已经收了回来,“花满山和那两个日本人到开封府了吗?”
    “信上没有说,”武诚兰道,“大约还没有到吧。
    对了,潘大官人还提及了一件事儿。官家想在苏州、杭州开设一个造作局,用于制造宫廷所用的珍巧器物,并且搜集流落江南民间的古书画。”
    “哦。”武好古点点头,若有所思,“信上说谁要去主持这个造作局?”
    “说了,”武诚兰道,“官家想让米芾和令尊去主持……”
    “令……我爹?”武好古愣了又愣,“怎么会是他?”
    ……
    “怎么会是我?”
    武诚之也和武好古一样,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做官。虽然宋朝荫补做官也可以惠及老爹的,可是武好古却从没有想把荫补的名额给武老头。他现在是海州武家的族长,身边又聚集了一大批追随着,需要保举的人太多了。
    而且武诚之还做什么官?好好在开封府养着最要紧……大宋官场上多辛苦啊,一个个吃喝玩乐到天明的,武老头吃得消吗?可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他要是被吃喝玩乐累死了,武好古可不仅是伤心的问题了,他还得丁忧当孝子啊!
    可不知怎么回事,官家赵佶忽然想到了还是白丁布衣的武诚之,居然想给他个官做,而且还要委以重任——让他做米芾的副手,一起去江南搜集古董字画,督造珍巧器物!
    这可是个大大的肥缺啊,多少人打破头都抢不来,现在居然给了武诚之了。
    这些武氏一门三父子,可是个个都得了重用啦!
    “官家说,您是书画鉴赏的大家,您过目的东西,基本上就假不了啦。”
    武好文对父亲说。
    “我?”武诚之哭笑不得,“我可没少看走眼,还给开封府逮去过……”
    “这回不会有问题的,”武好文笑道,“还有米襄阳呢,他可是真正的大行家。”
    武诚之摸着胡子,看了看儿子,然后又瞧了瞧嘴巴笑得都要合不拢的冯二娘。
    “官人,”冯二娘道,“旁人想做官都没机会,你现在可是推都推不掉了……二哥儿,这次官家想给你爹做甚官啊?文官还是武官?”
    “是个文官,”武好文说,“从九品的将仕,职官是勾当苏杭造作局公事。”
    “这可太好了,”冯二娘笑着,“官人,你可真是老来有福了……我看你就别往外推了。”
    武诚之皱着眉,“不如等大郎回来和他商量则个……”
    “不用了,”冯二娘道,“大郎一定赞成的,这么好的事情,他怎么会不赞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