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 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
寒门状元 作者:天子
永康公主的轿子离开沈府,沈溪一直目送队伍走远才往回走。
朱起跟在身后,沈溪道:“朱老爹,公主不过是偶尔上门拜访,相信今日事了,以后再难踏足沈府。”
“是,是。”
朱起毕恭毕敬,并未就此事发表看法。
另一边,永康公主坐在轿子里,对外面跟着一路小跑的陆公公交代着什么。陆公公的头探到轿子气窗位置,努力倾听。
“……沈之厚到底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他对驸马有帮助,不必将他当作敌人看待,不过以后别让驸马过来,驸马可应付不了沈之厚这样的老狐狸。”经过此前一会,永康公主对沈溪的性格已有基本判断。
陆公公问道:“那公主,今日到沈府之事,是否跟驸马说及?”
“不必了。”
气窗内再度传来公主的声音,“驸马现在事情繁忙,这些小事何须烦扰他?最好不要让驸马知道本宫曾来沈府为他撑腰……驸马很有主见,将来在官场的造诣绝不会低。”
崔元不知,他被自己的妻子糊弄了,永康公主此时有些伤脑筋,考虑如何把沈溪的建议,变成她自己的话,告诉丈夫。
沈溪对永康公主的到来,没什么好奇的,皇室的女人通常都心高气傲,因为驸马受轻视便上门找场子,沈溪能够理解。
当然,他同时也认为这是永康公主试着进入权力核心层的信号,因为孝宗一脉人丁单薄,这些皇亲贵胄开始试着表现自己,因崔元突然被重用,永康公主也按捺不住心中对权力的渴望而跳出来,虽不会谋反图谋不轨,但还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
永康公主两口子登沈府拜访之事,很快便被谢迁知晓。
因为崔元和永康公主是从沈府正门进去的,此时沈溪又是众矢之的,沈府门前有不少盯梢之人,沈溪懒得派人驱赶,所以迅速传遍京城。
“……驸马和公主去见之厚,这没什么。”谢迁语气平和,此时他手上拿着一本奏疏,虽然待在长安街的小院中,却在处理公务,等于说是将公事带回私宅处置,这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
但对前来拜访的杨廷和来说,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
杨廷和道:“就怕他们私下协商什么事情,导致京畿防备出现纰漏。”
谢迁道:“既然之厚答应领兵出征,那就不用想他在京师防备上有何安排……公主跟驸马是皇室中人,不会做对朝廷有害之事,之厚军事造诣很深,有他出手帮驸马部属京畿防务,并非坏事。”
“那为何驸马离开后,公主又登门呢?”杨廷和问道。
谢迁略微迟疑,道:“或许是感谢吧!毕竟驸马的职务是之厚帮忙争取到的,于情于理都该表示谢意。”
“那为何公主和驸马不一起呢?”
谢迁想了想,又道:“或许一个是为公事,一个为私事吧!如此也就显得公私分明!派人去都督府那边打探一下情况,看看之厚是否有在都督府或者京营安插人手的打算,如果没有,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过两天陛下跟沈家小姐就要成婚,先把这件事办好,再说其他的事情。”
……
……
杨廷和从谢迁小院出来,已近黄昏。
他对谢迁态度的转变,多少有些失望,他自然能感受到沈溪答应出兵后,谢迁对沈溪的忍让愈发增多,似乎已有不再干涉沈溪做事的倾向,从皇帝迎娶沈家小姐,再到给沈溪封公等等……
杨廷和本要回府,毕竟当日不需他在内阁当值,所以不用回宫。但还没等他走出几步,便见前面几人过来,当首那一位杨廷和认得,正是张太后身边的近侍太监。
“杨大人是吧?太后娘娘请您进内苑一趟。”几名太监过来,当首的老太监恭敬地对杨廷和说道。
杨廷和皱眉:“你们不是来找谢阁老的?为何知晓我在此?”
那太监道:“我等是多方打听后才过来的,并非是来找谢老……太后要见的人乃是杨大人。杨大人还有需要准备的东西么?要不这就往皇宫去?”
杨廷和不觉得会有人假传张太后懿旨,想到自己没别的事可做,便点头,跟几名太监一同往皇宫而去。
……
……
永寿宫内。
张太后坐在正中的凤椅上,旁边的熏香炉内飘散出袅袅清香烟气,杨廷和入殿站定后马上行礼。
“太后金安。”
杨廷和拱手行礼。
张太后笑了笑,一抬手道:“杨大学士,好些日子没见了,身子骨可还好?来人,给杨大人赐座。”
张太后显得很客气。
太监将座椅准备好,杨廷和谢恩后坐下,不过仍旧低着头没有跟张太后对视。
随着永寿宫正殿内太监和宫女退下,杨廷和明白张太后要跟他说一些机密之事,但他思来想去,有事也不该跟自己商议,毕竟张太后在朝中最信任的大臣是谢迁,而且张太后身边用得趁手的太监不在少数。
门“吱嘎”一声关好,房间内光线暗淡,就算四壁点着烛火也不能将张太后跟杨廷和之间的空间完全照亮。
张太后道:“杨卿家,哀家就不跟你兜圈子了,听说你之前刚见过谢阁老?”
“是。”
杨廷和并未避讳,毕竟找他的人,是在谢迁小院外的大街上将他截住。
张太后显得很热切:“那哀家能冒昧问一句,杨卿家去跟谢老说了什么吗?”
“这……”
杨廷和有些为难,稍微迟疑后将自己的去意说明,“臣去见谢老,所谈乃是永康公主和驸马见兵部沈之厚之事。”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哀家也是刚刚有所耳闻……永康平时少有到宫里,怎么,最近她关心起朝事来了?”
张太后面露怀疑之色,“皇上安排她的驸马当差,她作为女眷更应恪守妇道,却出来抛头露面,还独自去见沈之厚,成何体统……到底那位是血气方刚的男子。”
杨廷和听到这话,心里犯嘀咕,琢磨张太后到底有何用意。
“这件事才发生不久,永康公主是否去见过沈之厚,好像跟太后无关啊……太后或许只是有感而发。”
果不其然,张太后马上转变口风:“罢了,此事暂且不提,她到底是大明公主,关系皇家体面,哀家有事的话会亲自问她……杨卿家,沈尚书说要出征了吗?”
杨廷和道:“是。陛下大婚后沈之厚便会亲自领兵出征,时间定在三月底四月初,目前兵部所奏出兵之日乃三月二十八,可能临时有变动。”
“也好。”
张太后微微颔首,“听说这次乱民都到了顺天府,就在天子脚下,如果不赶紧把贼人消灭,指不定会再出现几个称王称帝的,给皇家添堵……真是反了他们!谢老对这件事怎么看?”
杨廷和有些发怵,心想:“太后说不兜圈子,但结果全在兜圈子!”
杨廷和只能琢磨张太后到底在想些什么,沉吟片刻,忽然明白张太后分明是忌惮沈溪,而如今谢迁似乎对沈溪的态度有所改观,所以遇到有针对沈溪的事情,张太后对谢迁不放心,才转而找反对沈溪态度更为坚决的他。
不过他还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谨慎地回答:“谢老对沈之厚领兵完全支持,甚至对出兵细节,包括调拨兵马数量和粮草补给等,一并交由沈之厚调度处理,内阁目前没有过问相关之事。”
“怎么,连户部事务都没问?户部调拨多少粮食,皇上不一定有数,你们这些阁臣不担待些,那可如何是好?”
张太后眉头微蹙,显得很担心。
杨廷和道:“调度之事归兵部,但涉及具体数目会留底,目前未发现兵部有虚报之事。”
张太后突然不说话了,黑着脸坐在那儿,一语不发。
杨廷和进一步琢磨张太后的想法,请示道:“不知太后有何吩咐?”
张太后道:“哀家觉得,调兵调粮之事,你们不能不管,皇上不问内阁也不问,连户部都归兵部调遣,集权也未免太过了吧?皇上身边少有知兵的能臣辅佐,沈卿家领衔出征,京城防备怎么办?”
说到这里,张太后将她意图暴露了。
杨廷和是明眼人,立即醒悟张太后这是想让张氏兄弟回朝办事,最好将京营统调权限再次拿回去,如果此番立下功劳的话,那张氏兄弟便可归还爵位。
有关张氏兄弟的事,杨廷和不想理会,这想法跟谢迁差不多,他很清楚张氏兄弟没有什么本事,全靠裙带关系上位。但仔细一想,如果把张氏兄弟拿来跟崔元这个初出茅庐的文弱驸马比,就变得既有经验又有能力了。
就看谁跟谁比,如果拿张氏兄弟跟沈溪比,拍马不及万一。
杨廷和站起身,恭敬行礼:“臣也曾想劝谢老问及此事,不过谢老曾言,他应允沈之厚不干涉出兵事务,以至于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遵守跟沈之厚的约定。”
“荒唐!荒唐!”
张太后更加着急了,道,“朝事怎能轻易许诺?这朝廷是沈家跟谢家的吗?要不是哀家有事不能跟皇上直接说,用得着一次次烦扰你们?杨卿家,军国大事,皇上和谢老都不想多问,这件事全靠你了!哀家对你是完全信任。”
沈家马上就是皇室亲家,但张太后对沈溪的防备心理仍旧很深,杨廷和大致判断,这应该跟之前沈溪主审张氏兄弟的事情有关。
杨廷和对于如何指引皇帝,还有干涉沈溪出兵之事一筹莫展,但还是领了张太后的懿旨,回去自行想办法,既要针对沈溪还要绕过皇帝跟谢迁,让他非常为难,便在于他在内阁第三顺位的位置很尴尬。
不过他清楚,张太后也是没辙了才会求助到他名下,如果能成功笼络住张太后,对于将来他取代梁储成为次辅甚至出任首辅有很大助益。
张太后既然不求助谢迁,足以说明张太后对谢迁的信任也是有限度的,这对他上位很有利。
此时杨廷和所能想到最好办法,莫过于协调六部和都督府的官员,尤其是杨一清、李鐩、崔元等人,给沈溪调动人马辎重带来制约,同时还要试着找人跟皇帝进言加强京师防备,让皇帝对自身安全担心,出于对母亲弟弟的信任,而让张氏兄弟重新执掌京师军权。
杨廷和想把崔元撤换下来,倒不完全是出自私心,而在于崔元资历不足,张氏兄弟怎么说也是经历过京师保卫战之人,履历上的闪光点不少。
……
……
眼看到了三月二十五,距离皇帝跟沈亦儿的大婚只剩下一天。
沈府非常热闹,不但沈明钧府宅那边锣鼓喧天,沈溪府中也是张灯结彩,因为这天皇帝正式下达敕令,册封沈溪为“沈国公”。
大明朝规矩是“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这些是可以给诰敕和丹书铁券的。
同时在长久施行中也有特例,比如说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也可封爵。
外戚和承受恩泽沾皇亲的人封爵,只给诰而不给券,外戚爵位基本不世袭,不过到沈溪这里却完全不同于普通外戚,他直接封公不说,还诰券同给,丹书铁券在大明的威力可以直接免死甚至后代免死,而沈溪的食禄是两千石,为世袭爵禄。
大明的爵位并无食邑,但沈溪这个两千石的俸禄堪比郡王,体现出朱厚照对沈溪的礼重。
如果换作旁人,必定是一堆人上疏来陈述皇帝擅自封爵,破坏传统,但沈溪封公朝中却没掀起什么波澜。
一切便在于沈溪作为外戚封爵,本身他还建立有不世之军功。
原本沈溪封爵要进宫谢恩,但因次日便是大婚之日,朱厚照特地让司礼监跟礼部的人过府时跟沈溪通知,让沈溪不必面圣。
之前没有露面的张苑笑呵呵前来恭贺,大有邀功之意。
“公爷如今可说是光耀沈家门楣,祭祖时可别忘了沈家一些人在这件事情上做出的努力啊。”
张苑话外有话,笑呵呵说道。
沈溪当没听到张苑的话,招呼前来送诰券之人,请他们在侧院吃宴席,同时带着自己的诰敕和铁券往沈明钧夫妇府宅,有跟长辈报喜之意,以体现大明朝廷推崇有加的孝道。
不过对沈溪来说,这些不过是走个过场,三天后的出兵才是大事。
……
……
两个沈府均张灯结彩,大宴街坊四邻,流水席从街道蔓延到前院,次第铺开,当天沈溪封公跟次日沈亦儿入宫为后连在一起,就算再隆重也不为过。
不过沈溪在完成例行公事后便回府并到了自己的书房,甚至连内院自家人举办的庆典都没参加。
当天他还在查阅中原叛乱的详细情报,此时云柳已从东南沿海回到中原,将之前忽略的一些情报整理后送到京城,让沈溪对局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与此同时,去年前往北直隶任知县的唐寅也回到京城,沈溪特意将他召了回来。
唐寅上任不过两三个月,就被沈溪调回,一来是因地方乱事,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二来则是沈溪打算将唐寅带上一起去平乱。
唐寅履职知县这段时间虽然没什么作为,但也算是一种难得的“资历”。
当天唐寅匆忙赶到京城,甚至没来得及安顿家属,便前往沈府拜访。
看到到处都是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唐寅本以为沈溪在招待宾客,等到了后院才知道,沈溪居然忙里偷闲,躲在书房看书。
“……伯虎兄到地方走一趟,感触如何?”
简单见礼后,沈溪微笑着问道。
唐寅叹了口气,脸上多了几分悲天悯人的神色,这跟他之前那副逍遥人间的狂士姿态完全不同,唐寅道:“为官一方,虽时日短暂,却感触颇多,对于民间疾苦的体察从未有今日强烈。正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寅突然间的感触,让沈溪脸上轻松的神色消失不见。
二人对视后,多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随即一同坐下。
唐寅道:“在下收到朝廷的公文和沈尚书的书函后,马上放下手头的差事赶回京城,一路上向北逃难的百姓众多,但也不时可见南下的卫所军队。沈尚书并未在书函中提及出兵之事,直至昨日在下入住驿站,才从驿丞口中得知。”
沈溪点头:“这次找伯虎兄回来,目的跟之前一样,带你往中原走一趟,领兵平叛。”
跟以前唐寅还需要权衡利弊不同,此时唐寅想都不想,直接点头,爽快答应下来:“好。”
沈溪笑问:“怎么,伯虎兄不需要慎重考虑一下?这次出兵比较仓促,如果伯虎兄觉得出行不便的话,在下可以给你一段时间休整,或者你可以选择不去。”
唐寅苦笑着摇头:“沈尚书见笑了,以前在下因无法入朝为官,所以在很多事上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如今添为百里侯治理一方,更知民间疾苦,如何能抽身事外?此番又非往蛮荒草原平定夷狄,只是往中原赈济灾情,同时收拢地方乱民,实在是责无旁贷。”
这话说出口,唐寅面不改色心不跳,沈溪突然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沈溪心想:“你唐伯虎要不要变得这么彻底?莫不是这家伙在我面前惺惺作态?”
犹自记得当初重逢,沈溪发现唐寅有自暴自弃的意思,科举失利,让唐寅对未来失去目标和希望,以至于完全放纵自己,即便他屡次给唐寅抛出橄榄枝,唐寅都不知把握,却拿出小市民的心态敷衍他。
不过自从唐寅在沈溪安排下成家立业,又游历四海,最后追随沈溪在草原上经历一场血战后,唐寅逐渐变得有担当,开始有了责任心。
沈溪道:“因事情仓促,暂时无法找到闲置的官缺给你,你仍旧挂正七品官衔和俸禄随军,至于你的身份则是军中幕僚,这次跟以前有所不同,陛下并未安排监军太监,而伯虎兄你一路上可能就要承担起出谋划策的重任。”
唐寅流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紧忙道:“沈尚书,就怕在下……力不能及。”
沈溪微笑着道:“正如伯虎兄所言,此番中原平乱目的并非仅仅是剿灭乱军,最主要是赈灾和安抚灾民,至于对叛军的态度,在下已跟陛下请示过,以招安为主。因伯虎兄你在北直隶为官,对地方事务本就了解,而你刚才的话也正中在下下怀,这次参谋军机之责,非你来承担不可。”
“这个……”
唐寅迟疑一下,终于答应下来,“在下尽力而为。”
沈溪道:“出兵可能并非平中原一处乱事,尚且有沿海盗寇需要平息,对此伯虎兄应该不陌生。在下的想法是,等平定这两处乱事后,将伯虎兄调到兵部任郎中或主事,或者到地方出任知府……这不能算是承诺,只是一种想法。”
唐寅顿时又手足无措,整个人都不太正常了。
就算进士及第,也不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从知县跨越到六部主事或者郎中,甚至知府这样的官职,而现在他进入官场不过几个月时间,仕途已然是一片开阔。
“在下会尽力而为。”唐寅只能用言语表达对沈溪的感激,能言善辩的他开始变得愚拙起来。
沈溪笑着站起身,唐寅跟着起来。
沈溪道:“今天在下封公,外面有酒席,伯虎兄先去用过,明日陛下跟舍妹大婚,再过两日,也就是三月二十八,便要跟随我一起出征。伯虎兄可要抓紧时间,吃完饭回去安顿好家里人才是。”
唐寅这段时间不在京城,再加上中原战乱,消息闭塞,很多事情他都是进京后才知道,现在终于确定下来。
唐寅感慨道:“沈尚书可真是天下官员的表率,成为皇亲国戚后更会为陛下倚重,若将来皇后生下太子……”
本来他还想就皇嗣的问题再说说,却被沈溪伸手阻拦,笑着说道:“有些事……不可说,不可说……”
唐寅稍微迟疑,随即笑着点头:“在下失言了,见谅见谅。”
见沈溪并无怪责之意,唐寅松了口气,随即变得拘谨起来,再不复以前那般狂放不羁。寒门状元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