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争

    <!--go-->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争

    杨改革原本正在暖阁里批改奏本,正在考虑着,给那些不给力的反对派加点分量,因为,这独角戏唱得实在没意思,有些东西,是必须要解决的,是必须要打倒的,以其一次次的打倒,不如一次性把他们解决了。

    先前,杨改革觉得,只要根据众多的穿越小说里说的一样,弄点银子狠狠的把野猪皮收拾收拾,把李自成收拾收拾,这明朝也就没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已经坠落到即将崩盘的国家,仅仅靠一些军事上的胜利,是绝不可能挽回崩溃的命运的。

    就比如,实际明朝对李自成之流的作战当中,经常占有优势,几次把李自成之流打得大败特败,对野猪皮的作战,虽然整体属于输,但是,也还是有一些赢的战例,这些胜利,也并没有让明朝停止崩溃,明朝的军事牛人也多,比如孙承宗,秦良玉,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李定国等等。

    他们在军事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可惜,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挽回崩溃的明朝,这些牛人,也只能说是军事上的牛人,而不是政治上的,而明朝缺的不是军事胜利,也不是军事牛人,缺的是政治牛人,或者说,缺少必要的政治改革,明末这些军事牛人的命运,无疑例外的都赢在了军事上,输在了政治上,他们的命运,就是明朝缺少必要改革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要挽明末这个即将崩溃的时代,只能是进行改革,或者是革 命。革命的话,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那可真的是革掉自己的命,那么,只能是改革了。

    这是杨改革做了这样久的皇帝,不断领悟出来的道理,杨改革把自己的目标从自己原来的军事胜利转移到了政治胜利,转移到改革这个问题上来。

    “……也不知道孙师傅那边打得如何了……”杨改革念叨着这句,三岔河的大战,牵扯进去了自己太多的资源,有些事,就不好动手。

    王承恩也在一旁伺候着,见皇帝唠叨着这个,也就不好再接话茬了。

    “报,辽东三岔河大捷……”一个声音响起。

    “报,辽东三岔河大捷……”这个声音远远的就喊着,充满着无限的激动。

    杨改革一听,腾的一下起身来,高喊道:“快快传进来……”

    一个太监气喘吁吁的就跑进了暖阁,一进来就高喊道:“启禀陛下,大捷,大捷啊!辽东三岔河大捷……”

    王承恩赶忙接过那个太监手上的捷报,递给了皇帝。

    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接过捷报,看起来,这一看,那可是满心的欢喜,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浑身轻松,说不出的自在,。

    “成了,成了,终于成了!……”杨改革是欢喜之极的说道,这个事,真的是成了。

    “陛下,何事成了?”王承恩忍不住问道,皇帝可就奇怪了,这大捷,不说赢了,反而说成了,什么成了?

    “呵呵呵,三岔河一战,这次可是赢得痛快啊!大伴自己看吧。”杨改革欣喜之余,说漏了嘴,这一次的大捷,是用的热气球临空烧的,也就是说,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日后这城池,保护城池内人员、财产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大炮虽然厉害,可对坚城来说,也不是一炮两炮就能打下来的,可能打上十天半个月也未必会奏效,但是这热气球就不一样了,一旦升空放火,几乎是无法防御的,总不能在城池上再加个盖吧,也就是说,野猪皮蹲在沈阳、辽阳的那些城池里,几乎和蹲在野外没有区别,城墙这点高度对于热气球来说,不存在任何问题,有城墙的存在,反而成为热气球杀伤的帮手,也就是说,一旦自己大兵逼近,那么,野猪皮除了退走,就再没有办法了,否则,一旦和明朝僵持上,这种热气球临空的事就会再次发生,那无法移动的城池,就成了活靶子,那么,退走,又退到哪里去呢?算来算去,也只能往西退,也就是说,只能去打林丹汗的主意,除了从林丹汗那里能抢到东西之外,更是唯一可退之地。而一旦野猪皮往西退,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借野猪皮的手收拾了林丹汗不说,更是可以尾随野猪皮,追着野猪皮收复东三省,***,甚至西伯利亚,可以往西追到甘肃,甚至***,吞并大块土地的计划,才能得以实现,不然,让未来的中国以长城为国界线,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花费大量的兵力,钱财去打***,收复东三省,甚至去打西伯利亚,这在明朝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必然遭到极大的反对,要是明朝有要这些地方的意思,当年也就不会退出关外的那些地盘,把长城作为国界线了,但,作为一个从未来的人,显然无法容忍以长城作为国界线,那么,就必须想个办法说服这些明朝人,想来想去,也只有野猪皮这个明朝的死敌才能平息进攻***,进攻***的压力,东虏未灭,何以回家?养虎为患?等东虏养几年伤好了再回来?然后死伤更多,花更多的钱财?所以,杨改革才高兴得脱口而出,成了。

    扫清东虏余孽和扩张,终于成了一体的事了。从现在起,任何人也无法阻止自己向东北,***,西伯利亚,***这些地方扩张……

    在杨改革看来,野猪皮不是什么大问题,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之流的根源,又是政治上的,明末真正的危险来自明朝内部,最需要的是对明朝进行改革,而不是军事上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历史证明,军事上的胜利,解决不了明末的问题……

    要说对一个即将崩溃的农业国家说改革,那么,土地改革或者说“土地革命”是必须面对的,如何解决土地的问题?国内土地紧张,无法、也很难撼动那些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欲,那么无疑,广袤的土地,广袤的肥沃的无主土地,将是杨改革进行“土地革命”的最大的筹码。

    以天灾为契机,不断利用新扩张的土地和工业,向原来的农村吸血,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那些未开发的土地,不断的压缩和打压老地主阶级从土地获得的利益,迫使他们将目光投向工业,投向海外。

    天灾,赈灾,移民安置,扩张,土地改革,工业革命,这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连接成了一条线,明末持续的天灾,对明朝即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也未必不是明朝的一次机遇,怎么把把天灾变成驱动明朝前进的力量,无疑,杨改革已经有了全盘的打算,而这三岔河一战,无疑,又是这全盘打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大捷,真的是难以想象啊!实乃是我大明少有的大捷,胜负之悬殊,委实叫人难以相信,如不是孙阁老的捷报,奴婢怕是不敢相信的……”王承恩看了这战报,立刻恭喜皇帝,如此大捷,那可真的是难以想象,自己才死一千余,鞑子就死了两万,看到这种战报,除了目瞪口呆,就只能狂喜了……

    “呵呵呵……”杨改革听着这恭喜的话,心中之欣喜,实在是难以言语,这种掌控亿万人命运,掌控一个帝国命运的感觉,实在是太神奇了。

    历史的车轮,这一刻,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

    “陛下,群臣前来恭贺陛下……”一个太监在进来禀报道。

    “见……”杨改革高兴得很,立刻就说见。

    ……

    群臣接二连三的进宫,要来恭喜一番,本来,这事要不了多久,大伙都会知道,朝廷会发邸报,但,显然,这次这个大胜,实在是太神奇了,神奇到自己伤亡一千,杀敌两万的神奇战果,如果是两万乱民,大家还不会太觉得神奇,神奇就神奇在那两万可是鞑子,还是精壮鞑子。两万精壮鞑子,可是比得上十万大明的精锐人马呢……,所以,为了打听详细的消息,能进宫的官员,纷纷是往宫里跑,要先睹为快,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更是向别人吹嘘的资本。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施凤来领头,领着朝中的一些重臣进了暖阁,在那里贺喜,其他的人,就只能站在外面了,人是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呵呵呵,同喜,同喜啊!今日大捷,不仅是朕的大捷,也是诸位的大捷,更是我大明的大捷,同喜,同喜,该普天同庆……”杨改革高兴的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该普天同庆……”施凤来又领头说道。

    “对了,大伴,将捷报给诸位卿家看看……”杨改革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了声,才把这捷报给众人看,早已望穿秋水的众人,立刻看起这捷报来。要知道作战的详细过程,这捷报就是必须看的,当然,要更详细的,战后会有总结报告,不过,那个可得等一段时间了,所以,这捷报,就是了解当时情况的最好途径了。

    众人是迫不及待的看着捷报,看过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无不震惊,这热气球烧东西,也忒狠了些,一把火烧了鞑子大营不说,还烧死万余?很多人感慨起来,这次热气球的一把火,怕不仅是烧掉了鞑子大营,万把人,恐怕会“烧掉”更多的东西吧。

    杨改革看着传阅捷报的众人,心里也有了主意,这一次三岔河大捷,除了在整个改革方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实,对于很多自己要做的事,也是有很大的助益的,自己倒是可以携大胜之威,办一些事。

    “今日大胜,诸位也都在这里,也就临时开一个小朝议吧……”杨改革忽然说道。

    还在震惊和发呆的一些重臣,都看着皇帝,不说话,平时小朝会都是在文华殿里开,军事方面的在平台,大朝会在太和门,今日在这里?

    “此次大胜,诸位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杨改革有意借这次新胜之威办事,开始让大家自由讨论。

    众人又是一惊!不少官员的脸色都暗了下来,这虽然对明朝,对皇帝来说,是个大胜,可对他们,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原因就是此战余威之下,怕有很多事,再难阻皇帝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热气球简直就是神器,当妥善保管,秘密切勿外泄,否则,我朝不但失了神器,甚至会被神器反噬……”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发言的。

    “有道理……”杨改革给了一句肯定。这话虽然不错,可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属于废话之行列。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携此战之威,追击东虏,如能彻底的扫灭东虏,那是最好不过……”有人立刻提议,借着这次大捷的余威,深入内陆去打东虏老巢。

    “启禀陛下,臣赞成,如今大胜,当趁势追击,当一举击破东虏老巢,否则,他日东虏又恢复过来元气了,我朝又有难了……”也有官员提议到。

    杨改革听得是直点头,不过,追击是追击,却不是此刻,打野猪皮,可千万不能一下子把野猪皮打死了,那么,自己的扩张计划,自己的“土地革命”,就麻烦了,中国的国境线,很可能就得停留在长城一线,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启禀陛下,应当尽快的解决东虏,否则,这日久年长,每年耗费巨资出关作战,我朝也是极难受的……”

    又有人赞同了几句,接着打东虏,几乎就成了共识了。倒是没那个不长眼的说要和谈的,这一点,明朝和宋朝有很大的区别,杨改革对于明朝的这一点,还是相当喜欢的。见这个问题已经达成一致,杨改革压压手。众臣们都停了下来,看皇帝怎么说。

    “诸位卿家,朕也是这么想的,东虏于我朝,伤害太深,我朝当彻底的剿灭之,否则,朕是寝食难安,每年耗费无数的银钱,也不是个办法。不过,打仗,就要打赢,至少不能输,剿灭东虏,必须建立在打赢的基础上,至于如何打赢,这个,朕还得问问参谋部,听下孙师傅的意见才行。”杨改革如此说道,先是肯定了东虏一定要剿灭,接着,就是要拖延时间,怎么打鞑子,那可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涉及到改革的艺术,涉及到千千万万人命运的艺术,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可能按照别人的思路去打。

    “陛下圣明……”众臣倒是没什么好说的,说声圣明。

    “其他卿家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可接着说……”杨改革又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物乃是神器,既然打仗有如此神奇之功,应当给我大明的官军都装备上,不说全部,也应该在选一些重镇装备一批,如此,可起镇国之用。”韩爌想了想,说道。

    这话一出来,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启禀陛下,臣赞成……”

    “启禀陛下,说得有理……”

    不过,也有反对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物乃神器,又不是一般人能用,即便是发给各镇、卫这种神器,怕也只能藏于仓库里,又有几人会用?据臣所知,运用此物,需经严格挑选,再以严格训练之,训练所耗费的热气球,甚多,绝不是地方镇、卫所能承担的,陛下,臣以为,此神器,断不可四处散发,一是地方也不会用;二是,此物乃是神器,国之重宝,自当严格保密,严防他人知晓,自然不可能发放到地方上去了,……”兵部尚书刘延元出来,倒是反对了。

    “启禀陛下,臣赞成……”

    “启禀陛下,臣觉得说得在理……”

    同样的,支持刘延元的人也挺多。

    杨改革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热气球这种新式东西,不可能还将就明朝这老掉牙和混乱无比的军事机制,自然也就不可能将热气球四处散发,如果造成技术的外泄,那可是无限的麻烦。压了压手。

    众人安静下来。

    “朕觉得,韩,刘二位卿家说得都有道理,此物,不适合四散了分开来用,一是训练不易;二是用不起;三是怕泄密,但,此物于作战,那是有大用的,当发扬之……,朕觉得,不如成立一支专门的空军,专门负责此物作战,单独训练,自行管理,作战时再配与需要的官军,协助作战,此更好……”杨改革很快就定下了方针,那就是单独成立一支空军,将新军和旧军隔离开来,保证新军的战斗力,日后对军事上进行改革,也方便自己动手,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麻烦。

    单独成军?众人又议论了一下,也没什么好争的,反正这本来就是皇帝弄的,也就依皇帝的意思吧。

    说了一阵,杨改革觉得,该问自己想问的事了。

    “那个,先前有人问朕,为何新上海不用城墙,如今,也算是有一个答案,不用藏着掖着了,现在诸位知道,新上海为什么不用城墙了吧?”杨改革开始说自己的事。

    众人一听,有人立刻把脑袋底下去,低脑袋的,反对党居多,而昂脑袋的,则是帝党居多,关于上海到底修不修城墙的事,也算是争论很久了,一直都没有一个很确确的说法,皇帝也不圣裁,双方的争执也多集中在修城墙要更多的银子这一方面上。不过,如今出了一个热气球大烧敌营的事,这不要城墙,也就有很充足的理由了,热气球一出,你那城墙起什么作用?烧一次死那么多人,烧得几次,城里焉能还有活人?城墙,在热气球面前,可再也保护不了城墙里的人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圣明,新上海,当不要城墙,如今三岔河大捷,足以说明,修城墙是多余的,以其花那么多的银钱修这多余的城墙,还不如多安置些灾民呢……”兵部尚书刘延元立刻出来赞成皇帝的话,这个话题,争论了许久,现在,终于还是他赢了。

    “陛下,可如没有城墙,万一有歹徒欲对新上海实施不轨,又该如何办?虽然城墙对热气球没辙,可也不是没有任何用的,防御倭寇,海贼,匪盗还是很有用的,何况,修城墙,那是一劳永逸,现在虽然花些钱,可胜在能用天长日久……”韩爌做着最后的努力,这次,又败给皇帝了,新上海的修建,除了城墙之争,实际也是“缴税”和“不缴税”之争,新上海的建设,比如工程,材料,大多都落入了“缴税”人的口袋里,那些“不缴税”的人,却没有从新上海的建设里捞到什么,争的实际是这个,如今,这三岔河大捷一出,热气球所向披靡,将这城池的作用降到最低,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借城墙之说行争取利之事,也就黄了。

    很多大臣的脑袋都低了下来,上海那边的事,怕是黄了,怕是再没办法了,有的人开始琢磨着,既然阻止不了,那么,是不是该考虑,加入“缴税”的行列,可这缴税的行列,可不是那么好加入的,那要求叫一个多,条条框框,都是勒在头上的紧箍咒,一旦要加入“缴税”的行列,那么,他们家里的田地,生意,买卖可都得缴税,一旦偷税漏税,那可得重罚,会倾家荡产的,这也是很多大商人,大地主,大官僚不愿意的地方,他们不像很多小商小贩,不像小户人家可以很容易掉头,即便把全部身家拿出去缴税,也不用交几个税,比起他们从皇帝那里获得的好处,实在是不能比。他们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们要“缴税”,那可是大出血,别的不说,光是家里那些田地,每年就得多交不少的田税,这个数字和他们从皇帝那里获得的好处,又算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杨改革再次压压手。众人安静下来,看皇帝怎么说,八成是要圣裁了。

    “韩卿家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朕更赞同把这些威胁扼杀在萌芽阶段,即便要打仗,也最好在别人家里打,如此,即便我家里没有城墙,那又如何,如果不能把危险扼杀在萌芽阶段,任由敌人打上门来,即便是靠着城池守住了,那也是自己吃亏,不是吗?”杨改革说道。

    “陛下圣明!”帝党们立刻配合着赞同。

    “那就如此吧,新上海城墙之事,算是有个定论了,日后切莫再争了……”杨改革圣裁道,一锤定音。

    那些还想反对的大臣还没反应过来,事情已经成了。

    “臣等遵旨!”众人又回答道。

    杨改革颇为高兴,借着大战之威,又解决了一件事。

    “那再说说修路的事吧,朕打算将筑路的事,交予商号去做,朝廷派人监督,诸位都说说吧。”杨改革又说起另外一件事,修路这事,和上海那事也算是差不多,背后都是利益之争,都是“缴税”与“不缴税”之争。

    杨改革的想法,是扶植起一批商人,或者说一个新阶级,对抗老的由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组成的老阶级。改革,说简单一些,就是重新建立规则,显然,要说服那些由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缴税,自己割自己的肉,这显然不可能。他们要是能割肉,历史上的崇祯就不会吊死了,以明朝的gdp,还会拿不出几万两银子?将自己的性命寄托在别人的怜悯之上,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崇祯。

    杨改革扶植的新阶级,由小商小贩,小地主,工匠,农民和贫民无产者,外加勋贵和一些帝党组成,这个新阶级,算是成员范围最广的一个利益集合体了,几乎代表了明朝所有的阶级,杨改革相信,这个代表广泛的阶级,一定能打败原来那个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组成的阶级。

    众臣中的脸色,开始不那么好看,不少人都知道,皇帝这次,估计是要乘着这次大胜之威,要强行通过筑路的事了。

    “启禀陛下,臣反对!”韩爌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

    “哦,说说理由。”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这筑路之事,说起来,不过是以工代赈的一种,以工代赈,那里有由商人主导的?向来都是朝廷主持……”韩爌上来就说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朕考虑过了,以工代赈是以工代赈,虽然这次筑路,也有以工代赈,救济灾民的意思在里面,不过,也不全是,朕不仅要在京师到通州之间筑路,也打算在全天下筑路,这以工代赈,总不一直下去吧。”杨改革说道。

    这个话一出,众臣之间,一阵“嗡”响,先前,都还只是风言风语的传言皇帝要这么干,现在,可是头一次听皇帝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这话啊!很多人的心里,是彻底的乱了,和皇帝对着干,那得损失多少钱啊?投靠皇帝?可这“缴税”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

    “回陛下,陛下不是说过天灾会延绵十数年么?为什么以工代赈就不能持续数年呢?陛下不是自相矛盾吗?”韩爌抓住一个把柄,立刻进攻。

    “呵呵,朕是说过天灾延绵数年,不过,这筑路,显然会不会只有十数年,如今修筑这四十里路,就要耗费如此之长的时日和财力,天下筑路,那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事,岂是几十年可比的?所以说,朕不打算用以工代赈这种方式筑路,就是这个意思,从长远来看,还是商号做这个事更适合……”杨改革笑着说道。

    韩爌一阵语憋。

    “启禀陛下,臣不赞成以商号筑路,臣以为,以工代赈更合适……”韩爌失败,另外来了一位争利的人。

    “哦,不妨说说理由。”杨改革笑着说道,今日心情相当的好,想自己辩驳一番,把心里的高兴劲都抖落出来。

    “回禀陛下,以商号筑路,那可就是买路,这样会导致筑路费用及其昂贵,由朝廷主持以工代赈,那是赈济,则可以节省很多银钱,陛下,纵使有钱,也不可如此浪费啊!朝廷需要银钱的地方,可多得是呢,这关外的大战……”这个人刚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关外的大战似乎是赢了,而且赢得精彩,也就是说,关外已经不需要那么多银子了,当下就把余下的话截断。

    “呵呵,关外不是已经赢了吗?朕先前确实怕筑路会影响关外大战,怕到时候没银子打仗,不过,现在既然大胜东虏,这个担忧,也不再是问题,筑路的事,也确实该提上日程了……”杨改革笑着说道,今日说这事,也有这层意思,打仗当真是个无底洞,即便几千万拿在手,也不敢贸然随便动弹,除了经济上的压力,也就是朝廷内部的压力,如今大捷,这压力终于是不存在,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刚刚说话的那个大臣嚅嚅嘴,一时不慎,给了皇帝抓住一个把柄,倒霉,本来就弱的气势,在皇帝这如虹的气势面前,更加的弱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争在线阅读

    <!--t;

    第五百八十三章 争

    - 肉肉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