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 第768章 这种伎俩怎么可能瞒得过诸葛司徒
曹操下定决心要利用己方的内线作战优势,主动寻求与刘备三路大军中的某一路决战,以打开局面。
此后几日,雒阳朝廷的最高层,很快就开始调兵遣将,集结主力,秣马厉兵,尽快开拔。
近二十万人的部队调度,声势何等浩大?粮草辎重,军需耗材,战马器械,需要筹备的东西千头万绪。
按说这种规模的部队集结,至少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确保停当完备。
但是曹操却不会给下面的人那么多时间准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就在于信息差和时间差。
决策是自己刚刚才做出的,拖得越久,就越有可能泄密。而一旦泄密的话,敌人有了准备,也开始集结部队,提前调度拉扯,那曹军一方的内线作战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
曹操唯一的胜算,就是他的主力能同时赶到战场,而敌人做不到。敌人将不得不打成添油战术、如葫芦娃救爷爷那般一个一个上来送。
如果这个胜算都丢了,一切就全完了。
所以,曹操下了死命令,十天之内,必须集结完成。而且为了保密,他都没让军队来雒阳取齐后再一起去前线,而是让各部都直接去魏郡集结。
甚至在魏郡范围内,曹操都没有要求部队去邺城集结,因为那样又要多费一番额外的折腾,一来一回又是不少路程。
他要求军队直接在黄河北岸的黎阳港集结,然后顺黄河北岸而下,和邺城的夏侯惇在魏郡境内形成钳形攻势。
到时候一南一北,从陆上夹击如今还在攻打邺城门户馆陶一带的诸葛瑾、赵云部。
决战的战场,按曹操的初步估计,应该就在邺城、黎阳和馆陶这个三角形连接起来的地带中的某一处,如今具体位置还没法确定。
因为仗一旦打起来肯定会拉扯,会运动,这些细节目前是不可能算准的。
反正那一带全都是大平原,最终决战位置在哪儿也不重要,战场形势都一样。双方如果交战兵力达二三十万人之巨,也确实需要一大片平旷的战场才能塞得下,所以战场面积肯定不是一个县就够用的,或许会横跨好几个县。
说不定,未来这场战役的规模,将会如同又一场官渡之战那般宏大。这场战役只要打起来,也足以决定关东大地归于曹刘谁手。
当年袁绍跟曹操打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也是从邺城南下,推进到魏郡的最南边,推进到黄河北岸的黎阳港,然后试图南渡黄河,打延津、打白马,最后逼退曹操,一直追到官渡。
如今,曹操也重回黎阳,重回了十三年前袁绍南下时的出击基地,所区别的只是在于,这次曹操是从南往北推,是沿着黄河顺流而下。
不得不说,一切都非常有宿命感,但又似是而非。以至于曹操内心一边多疑、猜忌,一边也忍不住往好处想,给自己心理暗示,自我鼓舞。
就比如说,曹操身边有个别极亲近的心腹幕僚、相府的主簿,在听说曹操将此番决战的兵力集结地设在了黎阳,便私下里感叹了一句,说这地方跟当年袁绍官渡之战前的集结地一样。
这话后来还是传到曹操耳朵里了,曹操当场就急了,偏偏还不能公然发作,只是私下里怒骂:
“黎阳之地,自古战乱多矣!孤不明白,尔等为何要谈论本初之流!本初如何能与孤相提并论!
何况此番决战,必然是朝廷大军二十余万,对战诸葛瑾、赵云区区七八万众!形势不可同日而语!
再有妄自以往事胡乱比拟者,军法从事!”
然后,那个胡乱比拟历史教训的幕僚,就被罢职软禁起来。
不过,考虑到此幕僚名叫杨修,说错话仅仅只是被撤被抓,而没有直接被杀,已经算是幸运了。
谁让杨修是个大嘴巴呢。
偏偏原本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怕“鸡肋”之比真的动摇军心,他只是想杀杨修,所以便杀了。
如今这一世,曹操是真怕杨修的话传出去动摇军心。而如果非要杀了杨修,肯定要给外界一个交代,让大家知道他为什么理由杀杨修。
既然不希望解释这个理由,那就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因为一两句话就杀人了。
这不是曹操变仁慈了,而是曹操现在做一切事情,都要先以保密为要。
……
然而,曹操决意孤注一掷主动寻求决战,背后议论的人,绝对不止一个杨修。
就在杨修说错话被关起来后不到两天,雒阳朝廷里,又有非常位高权重的重臣,私底下找到曹操,试图劝谏。
这次来阻止的人,轮到了尚书令荀彧。
论朝廷地位,荀彧当然远比司马懿或杨修要高。但是要论如今在曹操心中的受信任程度,荀彧已经渐渐不如司马懿了。
这次的出兵决定,曹操也没有第一时间跟荀彧商量。荀彧知道此事的时间节点,甚至比杨修还晚了一些。是杨修出事之后,荀彧才从非常隐晦的渠道听说的。
得知了曹操的决定后,荀彧第一时间火急火燎找上门劝阻。
“丞相!主动寻求决战实在是太过行险了,还请三思啊!”荀彧一见到曹操,开门见山就直接硬劝。
而这时候,曹操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里还容得荀彧的劝阻?不由得脸色立刻就冷了下来。
“文若!如今是国难之际,大略既已定下,你莫非要动摇朝廷人心!”曹操看在跟荀彧多年的交情上,也不跟对方弯弯绕,也选择彻底把话说开。
荀彧神色恳切地拱手,发自肺腑地说:“在下并不是动摇朝廷人心,也不是故意阻挠丞相用兵,实在是觉得此事难以做到保密,而且敌军不缺乏智谋之士,我军的举动,可能会反而被敌军所算!”
荀彧一边说着,一边连忙拿来一张地图,指着向曹操解释:“丞相之意,丞相之倚仗,在下也略有所知,无非是指望我军居中调度便利,而敌军三路难以互相援护,这才想当机立断、孤注一掷,集结优势兵力先破敌军其中一路。
但是这一切,是必须建立在军机调度严格保密的前提下的,一旦稍有泄露,比如大军出击前三五日,提前被敌军侦知我军动向、意图,敌军也赶紧调兵遣将集结兵力,那丞相的图谋也就彻底落空了。
就算我们内部没有泄露,但十几万大军的调度集结,岂能完全没有蛛丝马迹?谁知道敌军在兖、豫各地埋伏了多少细作?万一我军的调度蛛丝马迹被探知,并且回报给敌军高层呢?敌军可是有诸葛瑾、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的,他们靠这些管中窥豹的证据稍加推测,就有可能猜到丞相的计划。所以我才说,此事过于莽撞了。”
曹操听荀彧说得如此情真意切,一时倒也微微有些动容,下意识觉得文若应该是真心为自己好、为朝廷好。
但是很快,多疑的曹操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脸色没来由地便转冷了些:
“如果你觉得半个月取齐还是太慢,会给敌军摸清我们动向的机会,那孤就逼迫各军再加急强行军,加快集结便是。
至于你说‘万一有人走漏风声’——那你倒是说说,雒阳朝中,谁人会跟刘备勾结,走漏这个风声?文若,你不会是猜到了如今朝中有谁和刘备勾结了吧。”
曹操说出这番话,看似不近人情,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这几年,他跟荀氏叔侄的关系,确实不如前几年了。
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贾诩这样的孤臣更没有退路,那俩的前途是跟曹操深度绑定的,走到这一步,曹操要是完了,司马懿和贾诩都得完。所以曹操对他们越来越信任。
而对于荀家这样的顶级世家,他们自古分头下注,汉末以来都对多少势力下注了?
当初袁绍手下的荀谌,不就是荀彧的堂兄弟么?荀谌也曾经在袁绍那儿做到过高位,在谋士圈子里非常有话语权。
所以曹操深知,荀彧荀攸这样的门阀世家,是可以多头下注的。哪怕自己完蛋了,荀家最多就是荀彧荀攸这两支丢官,但荀家整个家族是不会跟着一起完的。
跟过袁绍的荀谌等人,后来也有被刘备俘虏的,也有顺水推舟半推半就,通过袁谭的中介继续出仕当个清贵闲散官职的。
这些做派,都注定了荀彧在曹操这里的受信任程度,肯定会越来越不如司马懿、贾诩那些没退路的。
此时此刻,荀彧虽是发自真心劝曹操注意泄密的问题、注意敌军中有智谋之士可能会猜到曹操的企图。
但这些话听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忽然就鬼使神差想到一种可能性:莫非荀彧已经知道朝中有谁反对我了?或者察觉有刘备的内应,但就是不和我说,只想留后路?
情况更恶劣的话,有没有可能是荀彧就是想为将来的泄密撇清自己?他已经知道按照原计划继续出兵会泄密,所以假装提醒,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将来如果战事不利,也怪不到荀彧头上。
一想到这儿,曹操几乎冷汗都要下来了。
而荀彧见曹操脸色数变,刚才又说了那样的重话,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被猜忌了?
这种时候,硬解释是没用的,只会越抹越黑。而且荀彧知道,只要自己越解释,自己听到的曹操真实想法就会越多,只要曹操依然坚持猜忌自己,将来自己也就会越危险。
一个已经被猜忌了的人,要想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再知道更多不该知道的、以及对方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
荀彧脑中飞速权衡了一下,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是于事无补,只能长叹一声:“也罢,丞相具体要哪一日出兵,后续也不用告诉我了。老朽最近身体不适,知道再多,也徒然误事罢了。”
荀彧这是以退为进,撇清自己的嫌疑,同时也是心冷了不少。
当然这时候,他还没到绝望的程度,只是觉得曹操正在最神神叨叨的多疑巅峰状态,稍稍冷处理一下,等曹操冷静下来,或许会缓和。
曹操见荀彧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就这般黯然离去,倒也果然稍稍放松了戒心。
但曹操还是觉得,被荀彧的劝谏这么一搅合,自己出兵的速度必须更加加快了,再按照原计划的速度集结部队,只会更加夜长梦多。
而朝中的绝大部分文官,都没必要知道这事儿了。
最终,曹操的出兵期限,从十五天进一步压缩到十天,要求所有被调度的参战部队,从那天决策之日起、十天内赶到黎阳,然后再前往馆陶前线,沿途寻求诸葛瑾、赵云决战。
曹军一方弯弓盘马、引而不发,已经到了最后临射的时刻。
然而,即使曹操加快了调度速度,把期限也逼迫得更紧了。但他却低估了如今雒阳朝廷高层的离心离德程度。
低估了雒阳丞相府里那些“心腹”,是否有跟刘备勾结、或是暗中效忠大汉想要扳倒曹操的。
哪怕曹操把知情的中枢文官人数压缩到了最少,但十几万人的调动,肯定瞒不过所有人,总有需要经手钱粮军需、辎重车船调度的官员,能得到情报。
……
曹操集结部队筹划主动寻求决战后的大约第七八日,河北广平郡馆陶县战场上。
诸葛瑾和周瑜这几日照例还是驻扎在馆陶围城大营内,每日只是巡视一下部队,讨论处理一下日常送来的各路军报、战情,然后就可以享受闲暇时光。
诸葛瑾住在军营里的日子,生活享受和安逸程度,跟留在城里也没什么区别。
作为司徒,他还没到需要以身作则和士卒同甘苦的程度。每天吃喝用度虽不求奢靡,但也绝对要符合司徒的身份,不能丢了大汉朝廷的脸面。
最近一两天,诸葛瑾派出去的斥候哨探、潜伏的细作,也确实有搜集回来一些有用的东西。诸葛瑾仔细比对权衡之后,也微微察觉到敌人应该是想整点大事儿。
不过具体要怎么整活,以什么为目标,诸葛瑾还没明确找到证据,也没法形成推断,所以他才不得不出于谨慎,每天找来周瑜一起商量,一有新情报就一起分析。
这天,他俩照例还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但是一条来自雒阳的密报,却打乱了他们的议事节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