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 第905章 争议齐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05章 争议齐飞
    伊曼纽尔:啊,什么?
    一愣,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现在伊曼纽尔终于明白眼前这一幕是怎么回事了?
    平时,电影节的早晨是繁忙而喧嚣的,电影的首映以及后续放映场从早晨持续到晚上,记者们走路都是用飞的,根本没有时间停留,便利店三明治就是他们最熟悉的朋友。
    然而,眼前?
    手持一份官方场刊的记者们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地停下脚步站在原地,有人认认真真地阅读场刊似乎正在怀疑自己的眼睛,有人抬头左顾右盼地似乎正在寻找一个交流对象,有人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单手叉腰长吁短叹,小小的一个剖面却能够看出平静底下的种种汹涌。
    刚刚伊曼纽尔还没有明显察觉,匆匆瞥了一眼,稍稍有些困惑,但没有来得及思考,然后自己也停下了脚步。
    看一眼评分,再看一眼。
    又荒谬又错愕,又震惊又意外。
    第一反应就是:
    是不是有影评人勾选错了评分栏?
    这样的事情不常见但偶尔会发生,影评人递交自己评分的时候,可能写错栏了,就如同考试涂答题卡涂错位一样,以至于评分统计出现连环错误。
    否则……怎么可能?
    2.1分?
    怎么可能只有区区2.1分?这里面有什么误会吗?
    再次抬起头的时候,伊曼纽尔就能够看到几个同行的视线,面面相觑地交错在一起,可以明显看到眼睛里的困惑不解,然后陷入哭笑不得的荒唐和混乱之中,一时半会居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震撼和冲击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剧组成员们。
    这样的情况,戛纳以前出现过吗?
    首映式全场掌声轰鸣,官方场刊却是一片惨淡?
    好像……可能大概也许估计应该仿佛似乎不是第一次,不能说是屡见不鲜,但也绝对不是什么罕事。
    毕竟,官方场刊也是小型评审团,一小部分人的意见。
    但是,为什么呢?
    伊曼纽尔是摄影记者,她昨天一直在红地毯忙碌,没有能够第一时间观看“大象”,也没有能够参加映后新闻发布会;但来自同行的议论和传闻不绝于耳,就在她刚刚前来电影宫的路上,也听说了不少,可以看得出来,“大象”的热度非常非常高。
    没有观看电影也就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这让伊曼纽尔在短暂震惊过后,快速找回了冷静。
    一边快步前往电影宫,为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准备;一边细细地翻阅“大象”第一批新鲜出炉的影评。
    和官方场刊评分一样,影评也一样充满了争议。
    满分一样是四分。
    0.5分,“一堆毫无意义垃圾影像堆砌起来的虚无形式主义。甚至空虚也空虚得不到位。”
    4分,“简单,高效,惊人。个人对格斯-范-桑特近年来的影像尝试完全不感冒,纯粹就是无病呻吟的自我满足;但‘大象’,毫无疑问是一次精彩绝伦的尝试。完美。”
    1分,“电影本身就是一個挫败的借口,它显得拙劣、肤浅、傲慢、粗暴。格斯-范-桑特的影像毫无魅力可言。”
    4分,“电影是迷人的,效果是惊人的,尽管不是百分之百真实的——电影里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携带手机;但依旧能够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切开一道通往现实警示寓言的口子,把观众全部摁在座位上。”1.5分,“一种恶意的、粗暴的、毫无意义的苦难消费。格斯-范-桑特完全在投机取巧,却没有试图进行任何加工或者表达,除了消费人们的愤怒和同理心之外,电影没有任何价值。”
    4分,“简单却真实。这让现实生活里发生的校园枪击案看起来可怕、疯狂的同时,又前所未有的痛苦而鲜活。再次提醒观众,电影远远不止是电影,它告诉我们影像的力量能够传递出来什么。”
    1分,“电影糟糕吗?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那么糟糕,至少不像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那样无耻,在科伦拜校园事件发生之后不会就在学校附近继续举办年度大会。格斯-范-桑特的双手没有沾满血液,但他依旧在消费议题,分享人血馒头。”
    盛赞和批评齐飞,熙熙攘攘、针锋相对的讨论在电影之外延续战场,寸步不让地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要么极致喜欢,要么极致厌恶,观点的极致拉扯和对立,一举把“大象”推向争议巅峰,全面引爆戛纳。
    伊曼纽尔的心脏狂跳不止,她也难以准确分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这里是戛纳,一向欢迎争议乃至于推崇争议的电影热土,和“蜘蛛侠”、“猫鼠游戏”都不一样,“大象”站在争议漩涡的中心,全面激发讨论——
    又或者说,争论。
    当伊曼纽尔抵达电影宫的时候,场面格外喧嚣。
    人人都在讨论“大象”,字面意义上地。
    尤其是经历首映式过后卢米埃尔大厅掌声狂潮的洗礼之后,一觉醒来的早晨,各式各样的观点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浩浩荡荡地淹没这座海边小镇。
    伊曼纽尔有些慌张,她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戛纳最后一个还没有看到“大象”的人了?
    ……不会吧?
    “我认为这是一部杰作……”
    “怎么可能?它就只是假装纪录片而已,重演了一遍事件,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做,中学生也能够做这件事。”
    “不不不,平静只是表象,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电影从一开始就在铺垫酝酿了,人们对暴力的视而不见,如同房间里的大象一样……”
    世界,一片喧嚣。
    坐在咖啡屋里,罗杰-艾伯特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喧嚣,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就在眼前,光标一闪一闪。
    一个典型的戛纳早晨,平凡又不平凡。
    在北美,每周都有电影上映,但视线焦点往往聚集在一部两部作品之上,影评人们总是能够及时完成工作,第一时间撰写影评,为媒体综评添加柴火。
    但在戛纳,每天就有五六七八部电影首次公开上映,并且持续整整十天,就算不吃不喝不睡也看不过来,分身乏术,所以影评人评论的上传速度往往快不起来——
    每天都处于加班加点状态,痛并快乐着。
    每次参加电影节之后都要脱层皮,精疲力竭地连连摆手说下次绝对不参加了;但下次电影节开始的时候,又自讨苦吃地开始策划今年的观影计划。
    罗杰-艾伯特也不例外,哪怕已经贵为北美影评人金字塔顶尖的存在,他也还是每年都要经历这样一番挣扎。
    但是,真正置身其中,却又不得不庆幸自己来了。
    否则,不就要错过“大象”了吗?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