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 - 第73章 “巧合”/榜上无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就是这么“巧”, 青陆刚查到了这个小厮,结果不知道是不是打草惊蛇,他就上吐下泻去世了。
    这在大户人家是遭忌讳的, 怕他有传染病传染给主子,所以薛家请了大夫来诊治,然后在他吃剩的饭菜里发现了毒草。
    他怎么好端端的会吃错东西?这是哪来的?
    他住在薛家,吃的是薛家的大锅饭, 怎么这么巧,就他的那一份菜里夹杂了不该出现的东西?
    至于张家那边请来的大夫倒是没有问题,张家为了能够救这个独苗苗,几乎把金陵的好大夫都给请了一个遍。
    会不会还有别的手段?
    薛蟠和那乡绅之子虽然都喝了酒, 但怎么下手这么严重, 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下了黑手, 然后把这口锅栽到了薛蟠头上?
    这一查, 那个死掉的小厮身上的怀疑又多了一层, 因为他在打起来的时候, 护主特别的积极。
    结果他死了,线索就这么断了,只能从他的死因方面入手。
    青陆打起精神, 打算挨个查能接触到小厮饭菜的薛家下人, 薛家到底是商户,门户不紧, 查他们家没那么难, 不过这样宽松, 也难怪被人下黑手还无知无觉了。
    青陆不怕时间不够。
    就跟林烨之前预想的一样, 金陵这边案件的进度拖延了下来, 薛家和张家都在努力, 一方希望息事宁人,另一方希望血债命偿。
    而在霖海府,林烨迎来了一个新的同僚,那就是新任通判刘大人,他是空降过来的,看他的履历,考中二甲进士之后就被外派为官,当了十二年的县令后升迁到通判,三年期满后到了霖海府。
    他已经在官场沉浮十多年了,他考中进士的时候三十来岁,现在四十多,在官场上正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
    这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他也是慧眼识珠,在原六皇子登基之前投靠了他,也是投靠了他,才能在没有人脉和走动关系的前提下得以升迁。
    虽然他不会拍马屁,不够会来事,但他治理下名声相当不错,清正廉洁。
    这是皇上特意送来的人。
    林烨迟早是要升迁的,到时候霖海府被别人摘了桃子怎么办?
    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把人给安进来了。
    他一上任,就迅速埋首案中,了解本地详情,冬季哪怕下雪,他也骑马到处“微服私访”,脚踏实地认识这个与众不同的霖海府。
    等开春了,他跟着知府大人来到了官田,看着这一片片规整的田地有些惊奇,这是实验田。
    说是对照组,要试验出最合适的肥料比例、不同的种子在这边的生长情况,选出最因地制宜的方案。
    “大人,有进展吗?”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民以食为天,哪怕一亩地只能多产一两斤粮食,放到整个区域,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林烨:“甲四区域去年明显比对照组产量喜人,今年还要再看看有没有变化。”
    林烨之前在扬州也做了不少相关的试验,但那是在自己的庄子上,到底没有做官后来的方便和名正言顺,而且这样也能召集更多有经验的老农。
    他们见到大人这么重视农事,自己还有工钱拿,一个个恨不得住在田里。
    刘大人在心中默默道:大人没有一般年轻人会有的急功近利。
    除了这些对照组,官田里还有让刘大人新奇的作物,比如那一片玉米地。
    他不是很懂为什么知府大人会着重带他看了这个玉米,十分重视的样子,就目前来看,这玉米的重要性比不上红薯。
    都是杂粮,但红薯的产量可比玉米高多了,不过这玉米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能长期保存,磨成玉米面的话口感也不错。
    再一看,同样是新奇作物的还有辣椒、南瓜,这些都是从海外进来的新鲜玩意儿,从这些陌生又确实有大用的作物来看,他的上官是一个年轻、锐意进取,又对海外抱有诸多好奇心的人,跟传言十分符合。
    有的人说他的肆意妄为,但刘大人只看他做了什么,从当地百姓脸颊上有没有肉,眼中有没有光泽,提起大人的时候是夸赞还是贬低……这些都一再说明了大人是个好官,他做的事对当地百姓有利。
    这就足够了。
    在林烨忙碌着开春农事的时候,京城那边传来了信,贾琏春闱榜上无名。
    这个结果无疑让荣国府还有贾敏都很失望。
    贾琏本身也失望,不过他在出考场之后就知道自己的结果了,所以失望,却也是意料之中。
    加上他出了考场之后就一直在给贾赦说不乐观,还有他的打算,所以这回贾赦没有真的把板子打到他身上。
    这让贾琏松了一口气,但他当然不会为此满足,他有自知之明,他真的不想一年年的苦读,然后去等那个不知道多少年后才有可能降临的希望,而且他相信大老爷也被他说的心动了,难道大老爷不想拿回二房的名帖吗?
    他当然想。
    当初交出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是先谋逆太子的伴读,关系亲厚,他不能再出去碍了太上皇的眼,这是避祸,另外一个就是老太太了。
    在她看来,大儿子得了爵位,二儿子却只得了个小官,加上大儿子无能又被太上皇厌弃,这荣国府当家作主的人自然只能是二儿子。
    现在皇上都登基几年了,这事应该算过去了,而且当初侥幸逃过一劫的又不止贾赦一个,他们基本上跟贾赦一样,要么窝在家中当宅男,要么就是出家,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儿孙入朝为官。
    看着朝中情况,贾琏时不时也有些担忧,现在朝中势力最盛的一个是忠靖郡王,一个是皇上,至于说原先的义忠郡王,他还没有消失在众人眼里,但势力已经不是一个层次了,只能在皇上和忠靖郡王中夹缝求生。
    虽然忠靖郡王看起来如日中天,但了解的人都不会真的把这些当做忠靖郡王的势力——这些都是太上皇的自留地。
    只是太上皇没有直接出面和皇上打擂台,而是让他宠爱的忠靖郡王站在台前。
    如果太上皇是真的想要扶持忠靖郡王上位,就不该让皇上在皇位上越坐越久,他坐得越久,想要把他赶下去就越难。
    要是当太上皇去世了,忠靖郡王还能有如今的荣光吗?
    每一次皇位更迭,上位的人都会对之前的对手来一波清算。
    贾琏看着,他觉得最后胜利的很可能会是皇上,他占了大义,而且太上皇没有要把他废掉的决心。
    那到时候荣国府会是什么下场?
    或许老太太和两位老爷也是有这个担忧,这两年安静了不少,生怕被忠靖郡王和甄家想起来,这个时候确实不得不庆幸他们贾家无人,避开了许多风波,所以他要是入朝为官,贾琏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做,他知道了皇上欣赏什么样的人。
    他喜欢干实事的、有用的人,那么他就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且他知道了该怎么做才是一个有用的人。哪怕皇上看不上他,但也许不会把整个荣国府都放在对立面。
    到时候要是清算,要是他们没有什么大错,或许不会走到抄家灭族那种地步——哪怕不成,也比什么事都不做来的好,他已经努力了。
    不就是吃苦头吗?他愿意吃。
    加上在他的辛苦耕耘下,凤姐终于有了好消息,他离开的就更放心了。
    贾琏如今就盼着她这一胎是个儿子,因为凤姐是不能跟着他走的,她要留在家里孝顺长辈,也要管好家。
    他们家现在的经济情况不太乐观,只是勉强持平而已。
    要是人情往来多了,还要吃老本,这还是王熙凤敲打了一些下人,然后又想办法节省开支的后果,不然还会更糟糕。
    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把大老爷说服了,同意他出仕,然后再一起去说服老太太。
    在说服老太太的时候,贾琏还提到了皇后宫里的元春,之前说她距离进入后宫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走了这么久还没有踏到地上。
    这自然是甄家不愿意帮忙,荣国府也有顾忌,不敢坚持让甄太贵妃帮忙,就想着元春能近水楼台,自己争气,能引得皇上动心,可惜一直都没有他们想要的好消息传来。
    要是他贾琏入朝为官,在皇上那里有了位置,皇上自然就会注意到元春了,不是吗?
    老太太一开始自然是不愿意的,在她看来,贾琏这只是一次不中,他还有时间,看这些新科进士有多少个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不能什么都跟外孙相比,他那是世间罕见,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出一个的妖孽。
    但他们一再说朝中无人不受重视,而且人脉这么久不动,人走茶凉,他们不能再耽误下去了,她就沉默了下来。
    人走茶凉,没有人比她体悟更深刻。
    而且贾政也同意了。
    在他看来,要是贾琏考中的话,一做官起点就距离他很近了,要是他只是以举人的身份去做官,他想要升迁难,天花板也和他一样有限了。
    所以贾琏给林烨的信上不单单说了他落榜的事,还说了他现在的官职,择日就要上任了。
    他现在是北地一个荒凉贫穷县的县令,他一个举人想要一上来就做父母官这点不是很容易,繁华地区的县令哪怕他是荣国府出身也抢不到,多半只能当个县丞,所以贾琏选择了被众人嫌弃的苦寒北地。
    而贾琏之所以选择去那边还是别的原因。
    贫苦的地方才更容易出政绩,再一个就是那边他有人脉。
    北地虽然苦寒,却是当初老国公贾代善立功的地方。
    他们荣国府的庄子还有几个就在那一片。
    贾琏上任后有空的话还可以去庄子上看看,虽然年年都有派人过去巡视,但那些庄子这些年出问题的频率也太高了,不是旱灾就是雪灾。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