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 第15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起效, 之前秦老爹喝过的那么多药汤里,不是没有这样的好效果。
    然而皆是昙花一现,一剂之后又恢复原样。
    秦掌柜此刻, 亦是担心许黟开的药方会是同样结果。
    他掂量地询问道:“许大夫在梓潼住得可还习惯?我正巧识得一经纪,他手里头有宅子要赁出去,要是我去问,还能便宜些赁租。”
    许黟道:“是有短住的打算, 秦掌柜要是认得经纪, 能否劳请为在下牵线一二?”
    “好说好说。”秦掌柜喜出望外,许黟要是能在梓潼县多住些日子是再好不过的。
    秦家娘子听了, 笑说:“何必这么麻烦, 我娘家嫂子家中添了事, 将南街那处的屋子闲置着,许大夫要是不嫌弃,可住在那屋。”
    这年头自然没有天上白掉的好买卖。
    她虽然这么说, 但也是有缘由的, 那处屋子本是要拿去卖的,但卖屋子不是说卖就能卖得出去,这不,便也空闲下来个把月了。
    嫂子前几日来看她,还提起这事,便有了秦家娘子这话。
    “那处屋子不错, 是一进屋,带有堂屋和偏房, 虽小但五脏俱全, 短住自是没问题。”秦家娘子见许黟感兴趣,又道, “赁金也便宜,不走牙行那处,每月只稍给两吊钱便可。”
    也就是说,一个月两百文。
    这价钱确实不贵,他们住在东街客栈里,一夜就要花去好几十文了。
    许黟笑说:“这赁金……会不会赔得狠了?”
    秦家娘子道:“怎会,这屋子闲着也是闲着,赁给许大夫,还能多拿两吊钱。”
    说着,秦家娘子就要唤自家儿子去她娘家寻她嫂子。
    如此热情,许黟自是推脱不掉。
    况且,他是有心打算在梓潼县短住一段时间。虽然手里头的银钱不少,却也不是乱花的主,有便宜又好的屋子的话,许黟也不会特意推辞不要。
    “那便劳烦秦家娘子了。”许黟拱了拱手,行礼道。
    秦家娘子笑着道:“许大夫客气了,你要是能治好公爹的病,该是我们家多谢你。”
    于是他们这边说好,许黟便不打算再多待了。他先前与早上见到的货郎相约去见那位乡下的老大夫,怕去晚了对方觉得他食言。
    道别后,许黟带着阿旭他们返回到客栈。
    他们前脚刚到,后脚货郎就挑着空了一半的货担赶来了。
    “许大夫,我卖完货了。”货郎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再三盘问,“你们是真的只去看那老大夫,不做别的?”
    许黟笑了笑,道:“嗯,只是拜会老大夫,不做别的。”
    货郎悬着的心放下来:“那行,跟着我走吧。这老大夫住的地方离县城不远,来得及的话,还能在天黑前赶回来。”
    许黟点头:“好兄台,与我坐驴车吧,能省些脚力。”
    货郎没拒绝,他跑了大半天,都没怎么歇脚,能有不花钱的车坐,自是愿意。
    等待片刻,他看到一辆偌大的驴车停在面前,微微吃惊。
    进入车厢后,见着里面还有香炉、茶具和矮桌书籍,更是惊讶。
    这不由地令他拘谨起来,再与许黟说话,没法像之前那么随和了。
    许黟示意阿旭驾车后,便给他倒了茶水。
    货郎看向眼前精致的青瓷茶杯,屁股刺挠地挪了挪,没敢去接。
    这么好的茶杯,要是摔碎了,得赔好多钱吧。
    这时,许黟问道:“敢问兄台名讳?”
    货郎一愣,说他叫王四喜,村里人都叫他王四,这四喜的名字还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老先生给取的。
    王四喜认识老大夫纯属巧合,当时他去山里砍柴,遇到拄着拐杖带着孙子去山里挖草药的老大夫。
    老大夫腿脚不方便了,但精神抖擞,当时他一见王四喜,便说王四喜左臂扭伤筋骨,想为他治疗,只是上手揉了一会儿,手臂很快就不酸痛了。
    后来,王四喜经常有空就去见老大夫。
    最近他看老大夫教孙子炮制跌打药膏,但他孙子今年才九岁。
    两人都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去到城里卖药。
    因而,王四喜主动地接下这个担子,还不打算收取费用。
    王四喜道:“我本来就要来城里卖货,这些药膏不重,不过是多吆喝几句罢了。”
    自认识了老大夫后,他和他家里人有什么小毛小病的,去找老大夫看病,老大夫从未收钱。
    许黟真挚道:“王兄有真性情,要是我遇到这事,怕做不到这么好。”
    “欸,哪有那么多心思。”王四喜说了这么多,又不那么拘谨了,“不过就是搭把手,要真费事,我也做不来。”
    许黟看着他,也是一叹:“是啊,能帮则帮。”
    他们的驴车出来城门口,一路往西郊的方向,这时候,王四喜就不在车厢里坐着了,出来给阿旭指路。
    有他指路,阿旭驾车的速度不慢。
    没多久,他们就见到几处人家,其中一处人家,烟囱飘出袅袅香烟。
    王四喜高兴道:“到了到了,小哥你快停车。”
    “吁——”阿旭喊着,拉住毛驴脖子处的绳索。
    毛驴的尾巴“哒哒”地拍着屁股,慢悠悠地停下蹄子。
    车辆停稳,王四喜挑着担子下来,快步地跑去篱笆墙外,拍响了篱笆门。
    很快,有个穿着棉袄袍子的小童听到动静出来。
    他看到王四喜,欢喜地跑来开门,迫不及待地问他:“王大哥,你回来了,今日卖货怎么样,可有人买药膏?”
    “今儿不错,遇到个大主顾,将药膏都买了去。”王四喜说着,拿眼去瞥许黟,对着小童简单地说,“这主顾要来拜见你爷爷,你爷爷可在家里?”
    小童打量着许黟等人,眨眨眼:“爷爷在家的。”
    “行嘞,那我带人去见你爷爷。”王四喜说。
    许黟没说什么,朝着那小童微微一笑。
    那小童瞅着大眼睛看他,并不怕生。
    从车厢里下来的阿锦见到他,心里生出喜爱,在存放糖豆的锦袋里,倒了两颗糖豆给他。
    小童没接,摇着头跑回屋了。
    阿锦拿着糖豆的手顿在半空,旁边的王四喜见状,笑着替小童解释:“他警惕得很,不会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
    许黟道:“是个好习惯。”
    他说完,也叮嘱跟在身后的两人,对于陌生人递来的东西,可不能随便乱吃。
    阿旭和阿锦:“……”
    郎君啊,他们都多少岁了。
    小童跑去屋里通风报信了,王四喜带着人进屋时,老大夫已然知晓有客人来访。
    他屈膝而坐,朝着进屋的许黟等人,露出慈和地笑容。
    “我听小慈说,你今日带着买药膏的客人过来了。”他说着,略带老态的双眼看向许黟,“莫非是这位。”
    许黟行礼,介绍自己:“老先生好,我姓许名黟,亦是名大夫。”
    “原来是同行后生。”老大夫恍然了一瞬,连忙请许黟入座。
    他道:“我这药膏就是用了些障眼法,只不过是用了一二药物,能勉强用得。许大夫你前来,可是有什么疑惑?”
    许黟摇头,表示自己很是敬佩他,才来拜见。
    “这跌打药膏,虽只用了茵陈和马钱子,但我很想请教前辈,怎么会想到用此方。”
    老大夫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他今年已到花甲之年。
    但他双眼却不浑浊,看着眼光锐利清明,光看眼睛,很难辨出他已经这么大岁数。
    老大夫笑说:“这亦是我意外得出。有回,我见着个摔伤的村夫,他便用这土茵陈砸碎敷在扭伤处,不到两日,那伤处就好全了。”
    当时他就想,寻常的跌打损伤的药膏,里面所用的药物都是多用几味药材,那要是他只用这一味土茵陈,是不是也能做出好的药膏来?
    这个想法冒出来之后,老大夫就开始试验。
    先是挖了不少新鲜的茵陈回来,再带着这些茵陈去乡下走访。
    要是谁家有人跌伤了,他就给那人义诊,不用别的药,只用这土茵陈。
    后来,他便发现,这些用了茵陈敷药的病人,十个有八个好了。
    只有两个效果不佳,他去复诊发现,这两人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不单单摔伤那么简单,还有内出血的情况。
    这几年里,他常用这茵陈做的药膏给跌打损伤的病人治病。
    久而久之也在其中改了新方子,加入了马钱子。
    许黟郑重地起身,朝着老大夫拱手,深深地鞠了一躬:“多谢前辈告知。”
    老大夫哑然失笑:“你谢我作甚,你不是早知这里面用了什么。”
    许黟深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这秋季的冷风都变得温和不少:“我虽然知道这里面用了什么药,却不清楚这么用的原因。”
    茵陈可以跟很多药物相配,为何用的是马钱子,而不是三七?不是杜仲?
    这便是为何,有人知道同个方子,拿来却不会用。
    便是因为不懂得这药方的药理,不知如何用。而只有知晓这药方的每一种药材在方子里的用处,才能掌握这个药方所传达给大夫的要义。
    老大夫看他不卑不亢,又恭敬从容,心里生出好奇,他们梓潼县什么时候多出这么一位年轻的青年大夫?
    他一问,才知许黟是从盐亭县来的。
    “盐亭?”老大夫思索了一会儿,悠悠说道,“老夫三十多年前去过盐亭,在那里见过一位姓陈的年轻大夫,当时与你岁数相仿。”
    许黟眼睑抬起,问道:“可是妙手馆的陈大夫?”
    老大夫点头:“正是,我记得那会他还小,妙手馆还在他师父手里管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