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 第408章 发展的重要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8章 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北方建设银行的设立,以及朱载坖对一些技术专利的松绑,不管是北方的大户,还是南方世家豪绅,他们都纷纷展出了他们慈善积德的温良作风。
    将各自家中粮仓多余的存粮低价的卖给了朝廷,然后再有海瑞等钦差监管,又把这些救命的粮食以更低的价格或其他的方式,分给了那些受灾的北方百姓。
    让他们得以在灾年之后,可以有喘息之机,顺利渡过艰难时刻。
    当然朱载坖把这些专利就这么放出去,也不是全为了妥协才想到的办法。
    就以水泥的专利为例子。
    西山石灰场的水泥产量虽然也算说得过去,但仅仅只够京师特区的工程所需。
    想要再多水泥,朱载坖就得让西山石灰场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可是这东西又不能盲目扩大,因为一旦大过头了,等京师特区这边的需求量那么旺盛的时候,岂就是大明版的产业过剩?
    虽然也可以把这些多余水泥拉到外地贩卖,可是以大明朝时期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人家永远用小米粥掺石灰粉做出同样效果的建筑材料,也不会用这么高价弄来的水泥。
    所以,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大明各地日益旺盛的水泥需求,朱载坖觉得趁着这个机会把水泥的专利放出去,让这些大户们开开心心的进行一场市场化的生产和竞争,说不定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
    而且,北方的重建也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在北方地区搞起来生产,把水泥和石灰都准备充分。
    那么北方的建设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而且,如此一来还能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对大明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知道古代的粮食产量是很感人的,亩产一般都在百十斤左右,只有极好的良田才有可能达到三百斤以上的高产。
    所以,很多老百姓为了充饥,也就发明很多后世之人觉得新奇无比的地方小吃。
    但其实这些小吃诞生,都是一部部充满了苦难和挣扎的血泪史。
    只是后人不知其中艰辛,还以为古人非常聪明能发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美食。
    但只要看过了红楼梦的人都会知道,美食也是阶级之分的。
    荣国府的贵小姐们可以悠闲自在的用某年某月的雪融成水,来煮某时某刻采摘的,不知道经过多少繁琐工艺的制作而出的瓣香茶。
    她们日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在,惬意自然,好似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天堂一般。
    可是那些吃不饱的人呢?
    他们能发明的美食,要么是用某种植物难吃的根茎和树皮,经过一层层不知道什么经历苦难才想出的法子做出的粉或面。要么就是用某种泥土鸟粪来制作出可以充饥的食物。
    这两相一比之下,谁是闲极无聊,谁是为了生存,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的自然环境,除了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外,大多数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光秃秃一片。
    如果朱载坖能够帮他们实现一定的温饱,又能用一些比树木还要坚固容得的材料,帮他们筑屋搭房,那么北方的自然环境应该也会有些许的恢复。说不定,这也能提前拉开朱载坖彻底治理黄河的序章!
    要不然,北方的环境一直恶化,黄河的泥沙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那么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泛区百姓们,他们就将永无宁日,并要承受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的黄河决堤之险!
    因此放开一部分专利,对于朱载坖而言既是生意,也是一种治理。
    而且,水泥的生产要求也高,这些兴冲冲卖了粮的大户们,只要他们想搞水泥和石灰等建筑材料的生产生意,他们就得再巨资来买西山机械厂生产的各式蒸汽设备。
    这玩意的技术,也不怕泄露,更不怕他们模仿,朱载坖就担心他们不愿意投入精力去搞这一类的产业升级。
    如果他们其中有人能够根据现在的蒸汽设备,搞出更有生产力的发明,那对于朱载坖而言也是赚了。
    因为以朱载坖的身份而言,他要赚可不仅仅只是银子,而是整个大明的未来。
    所以,朱载坖也是很期待这些具有聪明才智的大户们,在感受过机械力量之美后,能够发挥出一些主观能动性,搞出一些更加让朱载坖出其不意的新发明。
    说不定他们这一折腾,也能间接的培养出一个大明版的瓦特,把朱载坖这半吊子的蒸汽机技术往前再推一步。
    到时候,有了新的技术,那么现有的生产力不就又可以有一个新的提升吗?
    可以说这就像是一个正向的发展循环,只要给他们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趋势,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所以在做完了这些规划之后,朱载坖又把目光放在了一个他一直关心的方向之上。
    那就是——东南!
    这几年的东南倭患有愈演愈烈之势,朝廷只知道这些倭寇要么是海上来的,要么就是一些胆大包天的海商在海上落草为寇,搞出来的乱子。
    但其实倭寇之乱的根源是因为现在的倭国正在经历残酷的战国群战,战败的倭国武士和浪人们,他们无法在倭国立足,所以就只能乘着小船到大明的海岸线打秋风,学起了草原鞑靼那一套抢完就跑。
    所以再加上大明本身也不重视水师和海洋利益的传统,这些倭寇来往于大海之上,如入无人之境,让大明东南的海防问题很是令人头疼。
    虽然为了消灭这些倭寇,朝廷也前后委派了不少的能臣干吏过去,也放开了一些兵制上的限制,允许一些有能力的武官招募一些青壮为兵。
    可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根本就没法子从根子上把倭寇之乱给杜绝了。
    因此现在的东南倭患,除了让人牙疼上火之外,更多就是让人感觉有力使不出来,没法子对这些倭寇造成实质性的打击和创伤。
    所以在这个时候,朱载坖决定发挥一下自己监国的作用,准备推荐点能人过去,先把场面稳定住,然后再图其他的治理。
    ————————
    求月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