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 - 259.第259章 田泽的内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 田泽的内忧
    初平四年的冬天,并不算冷,积雪比之往年少了很多。
    然而,天下诸侯的心都凉了。
    田泽并没有吝啬一些预防处置旱灾和蝗灾的知识,况且他们麾下也有不少善察天时、懂得农事之人。
    冬日气温偏高、积雪偏少,没有足够的融雪水补充土壤和河流,没有足够低的温度杀死蝗虫卵,来年大旱和蝗灾的可能性便会增加。
    田泽提醒的恐怕是真的!
    各路诸侯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再无怀疑的开始准备各种措施迎接接下来很可能到来的天灾。
    原本应该休养生息的冬日,变得分外的热闹。
    在真正正视与田泽军士卒之间的实力差距后,袁绍一直在借着这段农闲的时间全力练兵,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钱粮。
    曹操、刘备在得知后,紧随其后同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
    这背后,自然也少不了田泽提供的粮食支持。
    为了稳住人口,袁绍他们在田泽卖粮、粮食不紧张的情况下,给百姓投放了不少的粮食,但也是仅是可以果腹,确保饿不死人的量。
    中间扣留的大部分粮食都被他们与世家豪强瓜分了,也算富裕了不少。
    这种“资敌”之举,没少被程昱诟病。
    然而田泽却并不在意。在田泽眼中,天下诸侯,包括袁绍和曹操,皆非敌人,而是磨刀石和助力。
    相较于“养虎为患”,田泽更担心中原人口的下降。没必要为加快一场注定的胜利而损耗汉人的元气。
    江东的孙策此时也是满满的危机感,趁着江东没有下雪,一刻不停的带着大军攻城拔寨,力求在来年开春前彻底拿下豫章郡,隔绝刘备东侵扬州的可能。
    中原和东南地区,着实内卷的厉害。
    与之相对,刘焉正在成都舒舒服服的于皇宫之内大宴群臣,吃着火锅、唱着歌,好不潇洒。
    公孙瓒也停下了攻伐的脚步,享受着田泽提供的钱粮,开始安心休整。
    李傕郭汜还在长安肆意的折腾,二人不仅彼此攻伐内斗,还制不住麾下的部属,纵容他们肆意劫掠,致使关中一片混乱,百姓四散。
    田泽在并州南境设置了大量的流民安置点,笑眯眯的看着这二人作死,接收着大量的人口。
    除了逃难出来的百姓外,李傕郭汜手下的将领也没少前来这些安置点赚外快。
    你抢我地盘的人口卖钱,我抢你地盘的人口卖钱,原本相对还勉强算得上平静的司隶一带顿时内乱不休。
    李傕郭汜和其麾下的武将腰包又鼓了不少,可原本就人烟稀少的司隶,愈发的萧条了起来。
    大量的县城村落都直接空了,真可谓千里无鸡鸣,但好在百姓却没死多少。
    贪婪的西凉官兵甚至将目光看向了洛阳周边,劫掠起了曹操治下的百姓。
    得知这一情况后的曹操当时大骂:“匹夫竖子,不相与谋!”
    任由这俩人这么折腾下去,都不用田泽动手,司隶就得废了。
    用脚想也知道,人口被这群短视的匹夫卖光后,司隶会变成什么样。
    荀彧和戏志才此时却是苦涩无比。
    李傕郭汜之乱其实他们也负有不小的责任。
    走一步看十步的他们早已看出李傕郭汜并非成事之人,当初没少在暗中推波助澜。为的就是营造此等局面,他们便可轻易的夺取司隶之地。
    可谁成想,局势竟然走到了这一步,田泽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如此好的机会,他们却没有机会去占据此地,只是为田泽创造了良机。
    偏偏西凉军自身的特性使得他们当初埋下的祸根根本无法控制,现在就是想挽回也挽回不了了,彻底玩砸。
    如今的李傕郭汜已经连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按照西凉兵的性格,根本收不住了,除非他们或田泽出手,给予压力。
    但他们没这个实力,田泽那么精明狡猾,也不可能出手。此时的曹操方,已经对李傕郭汜这个“盟友”彻底放弃了希望,开始研究起了司隶的地形,想想到时该怎么迅速抢占要地、抗击田泽。
    而田泽麾下的众臣,此时也忙的够呛,不仅要妥善安置冀州、并州的流民,更重要的是研究第四个“五载计划”。
    不知不觉,距离田泽起家已经过了十五个春秋,而董卓乱起也已过了五个年头。
    田泽再次不出意料的超节点完成了第三个“五载计划”的目标,拿下了三州之地、开发了东北平原、招引了近三千万的人口,直接一举定下了俯瞰天下的局势。
    治下的各方面都在逐步的走向完善,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遇到了发展的相对平缓期,发展的速度较之曾经开始出现了明显下降。
    官吏队伍的充实,使得十二政部迅速壮大,各项政令也都不断的细化,规则逐步完善。
    该有的都已经有了,再想如当初一般几乎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不再可能。
    而且高速发展期的诸多隐患和内部矛盾,此时也都纷纷暴露了出来。
    很多曾经的奠基之举,如今却已成了发展的阻碍,田泽不得不动刀解决,但却又不敢下手太狠,只能缓缓的消化。
    就比如辽东山脉内的诸多村落和田地。
    东北平原的开发,冀州、并州的拿下,使得地处偏僻的辽东已经不适合作为粮食的主产地。
    尤其是这些山脉沿河的村落,耕种出的粮食运送出来本就有一定的损耗,虽然看起来不大,但累积起来却也是不小的损失。
    而且再以如此远的运输线来考量已经不甚合算。
    田泽自然要将发展的重心进行调整,将人口逐步从山里面迁出来,不说全部迁往并州和冀州,起码迁往幽州的涿郡、广阳郡等地。
    同样,吉州、高州中多出的人口也是如此。
    而这其中,需要大量的水磨工夫。
    山里面的这群人,可不少都是田泽麾下的“老人”,有的在此聚居甚至已有十多年,落地生根,想要迁移,不是那么容易的。
    遗留下来的县村,还要对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再将产粮作为目标。能够确保粮食自给自足即可,大部分青壮都转而进入工厂,从事兵器制造、铜钱铸造等工作。
    而且,随着人口和地盘的增多,十二政部内部也开始出现了运转上的种种问题,行政效率持续下降,亟需内部改革调整。
    然而,曾经很多的有功之臣如今已经成为了既得利者,进行改革调整必然会侵犯他们的利益。
    虽说田泽凭借着自己的威信及陈宫等人的能力,也可以直接“一言定之”,将部分体系推倒重建。
    但打破自己所建立的规则,必然会再度埋下隐患,而且会伤害官员和士子之心。
    如今已经进入治天下状态的田泽已经不能像最初打天下那样“想一出是一出”,肆意妄为。
    随着势力的发展,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田泽也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在当初制定各项规则的时候,田泽都让陈宫等人尽量的考虑长远。
    等到大树长大后才发现长歪,再想扶正就难了。
    可境况不同,终究还是有着不小的局限性,当初为了应对眼前局面、为了提高效率的很多规则,如今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局面。
    陈宫等人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的修改完善。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其重要性分毫不亚于真正的战事,甚至尤有甚之。
    三国鼎立的出现,与曹魏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关系极大。
    田泽治下如今也慢慢出现了这种苗头,陈宫和程昱等人愈发频繁的争吵便是显象。
    他们如今代表的已经不仅是自己,更是身后无数的官员将士。
    田泽麾下多是忠臣、能臣,但忠臣、能臣也有党派之别,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需要梳理平衡。
    一统大汉并非是田泽的终点,而是起点,这也是田泽并不急着征伐的原因之一。
    他要在征伐的过程中借助战争产生的新的利益,尽快梳理解决内部的问题,在还能将蛋糕做大的同时,趁机将蛋糕分的更好。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