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 - 168.第168章 内卷的百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 内卷的百家
    在一切步上正轨后,田泽越来越清闲了。
    他肚子里的货适合这个时代的基本都被掏的差不多了,而且各种制度也已基本健全,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和根据发展适度改革的问题。
    闲着没事,田泽便会到处晃荡,除了没事体察个民情、演演讲、阅阅兵,收拢一下民心军心,顺便筛查一些不怀好意之人、抓些贪官污吏外,便是到稷下学宫蹲点。
    随着天下承平以及稷下学宫的口碑发酵,越来越多的士子选择投奔了。
    天下世家都不傻,一开始或许还不觉得啥。
    但当发现南方和中原海量的人口被田泽招引,以及田泽手中仿佛无穷无尽的钱粮后,便明白这厮是个什么情况了。
    再结合以往的战绩,只要田泽自己不作死,想要搞倒田泽几乎不可能。
    因此,他们族中越来越多的英杰选择前往稷下学宫看看。
    如今的稷下学宫,已经不再是一开始那么冷清,足足上万士子聚集其中,人流如潮,充满了学术氛围。
    田泽带着张昭,在典韦的护卫下漫步其间,听着耳边的读书声,不时看着几个士子在那里争辩,唾沫乱飞,饶有意趣。
    周围的士子早已习惯,甚至看到典韦也丝毫不再觉得畏惧。
    偶尔,田泽还会到学堂之中听听课,到百家阁和他们各自的学府之中看看有什么新奇的玩意,还有就是到武道台上看看这群士子比斗甚至是打群架。
    作为汉朝士子,会打架是基本素质,以理服人的同时也要以“力”服人。
    很多时候双方在论学阁中辩论不出胜负,除了拼体力耗精力外,便是选择到武道台上练一练。
    能站到最后的才是胜者。
    稷下学宫严禁私自主动打架斗殴,违者直接逐出学宫,但也准备了武道台这种专门供士子们武力解决问题的地方。
    有专门的护卫看着,确保不闹出太大的问题,方便这些士子一战。
    不得不说,这些天下各地来的士子到底是有着家学渊源的,素质都不一般,打起架来竟然还颇有套路。
    有时田泽看着其中一些素质不错的,军中士卒对上恐怕都未必能赢。
    打的最凶的那几个,其中一个叫徐庶。
    田泽不仅给予了稷下学宫士子宽松优渥的待遇,而且并不强逼其加入治下,允许他们投奔中原诸侯,准备将稷下学宫打造为独立于天下的一个纯粹的学术机构。
    因此,在稷下学宫的士子越来越多、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后,名声逐渐传播了出去,再加上卢植和张昭的诚恳相请,天下诸多名士逐渐前来,甚至包括司马徽、庞德公等隐藏大佬。
    田泽对此欣喜不已,你只要来就行。想隐居就隐居,想授课就授课。
    为此田泽还特意收拾了一下蓟县北面的一大片山岭,供庞德公这种淡泊名利之人隐居其中,禁止外人打扰。
    田泽很清楚文化的重要性,这是汉人的灵魂所在,所以竭尽全力的去支持。
    “子布,这段时间前来的士子多了不少嘛!我看百家学府比以前热闹了不少,真是辛苦你了!”
    相较于儒家士子,田泽对于百家学子同样重视。
    只有彼此竞争、思想碰撞,才能激发灵感、提炼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极大的拔高了整个天下的思想底蕴。
    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兵家等,最核心的思想几乎都在那段岁月里成型的。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有教无类,法家的术势结合、以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人人平等,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兵家的军事理论、战争策略,纵横家的纵横捭阖、审时度势……
    正是因此,田泽才想尽力再现那个时代。
    虽然很多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方面的条件他无法创造,但是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他都会尽力满足。
    百家兴盛,儒学才能更好的进步。这不仅是田泽对外安抚儒生的借口,而是田泽真心所想。
    儒表法里、兼顾百家,取儒家的稳定、法家的效率、百家的灵活和补充,方能更好的打造盛世。
    听到田泽的赞扬,张昭略有些尴尬:“主公,其实这种情况并非昭的功劳,而是……”张昭微微停顿了下,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比较合适。
    其实他做的事很有限,虽然邀请了一些大儒隐士,但带来的士子却并不多。
    之所以这段时间无数士子蜂拥而来,完全是百家内卷的结果。
    正当张昭不知该怎么解释的时候,二人已来到了论学阁内。
    打开一间大厅的厅门,田泽当时就被镇住了。
    数百士子分列两侧看台,中间八人相对而坐正在争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此严苛的等级岂不是任由强者欺凌弱者,君主便可肆意妄为,无论任何暴行皆不可制,儒家所谓的仁岂不是谬谈。”一名墨家士子义愤填膺的说道。
    “人人平等,那我等士子如何与百姓平等,天子如何与庶民平等,难不成愚民人多便要听愚民的?墨家所谓尚同,最终不还是让天下人都听天子的,谈何平等,与兼爱之说更是自相矛盾!”一名儒生也驳斥道。
    ……
    看着这一幕,田泽突然有种观看大学辩论赛的感觉,双方毫不在意田泽的到来,你来我往的进行交锋。
    每当其中一方发出精彩的辩驳,其后方观看的士子便纷纷鼓掌不已。旁边还有德高望重的大儒主持和计分。
    这是田泽当初定下的规定,争辩也要有规则,总不能乱吵一气,更不能说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有理,要不放些驴过来就赢定了。
    田泽索性直接将后世辩论队的那一套稍微改改用了起来。
    津津有味的看着双方的辩驳,田泽只觉得大有收获。
    这种辩论就好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辩论一样,很好看、很精彩。
    虽然感觉似乎没什么用、意义不大,但却可以给人以很好的启发和思考,让人从更多的角度去看问题,活跃思维、锤炼思想、启迪智慧。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最终还是儒家占据了一丝上风,不过墨家也没有输的太惨,但一群士子脸上满是不忿之色。
    待到结束后,田泽才缓过神来,感觉颇有收获,对于治国理政似乎多了一丝体悟。
    张昭却是叹了口,说道:“主公,情况就是这样。”
    “现在每天论学阁内的这种辩论不下数十场,而且规模都不小,少的几十人、多的几百人。几乎所有的士子都参与其中,各自代表着彼此的学说,赢了也就罢了,输了的不服气就得叫人。”
    “儒家因为人数多,而且这数百年来的积累深厚,所以总是居于上风,以至于百家都不服。”
    “一开始百家之人前来的总共不过数百,这半年来因为辩论一事,翻了好几番,人数加起来比儒家还多。”
    “尤其是董昭还立了个百家传承榜,不仅将百家按照学分、辩论表现等,综合起来排列其中,还列出了所谓的传承家族排行。”
    “结果现在争斗的更厉害了,双方你来我往的,儒家也开始喊人了。百家之间也开始了争锋,各学派内部还因为正统之位争斗不休。”
    “现在根本不用我和子干公再喊人了,天下士子都自发的前来稷下学宫。有的并非是为了求学,纯粹是为了争一口气。”
    说到这里,张昭不禁长叹。
    人啊,就算避得过名利之心,还有亲友之情、学派传承、好胜之心等。
    稷下学宫这样一个相对公平而又隔绝于世的求学交流环境,对于士子的吸引力几乎是致命的。
    当前来的士子达到一定数量,更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
    哪个士子没有几个亲友、师长,遇到好事自然要分享,自家学说被贬低了自然要喊家里人找场子。
    尤其是那所谓的百家传承榜,若是乱弄一气也就算了,但董昭为了打响名号,特意求的蔡邕主导此事,规则公开透明而且相对合理,让百家之人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争这口气。
    就这样,卷来卷去,稷下学宫的士子越来越多。
    原本一些只是想来试试水的百家之人也不得不被牵扯进来,再不来,自家学说就被打压成不入流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