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310章 麓川战事分析
第310章 麓川战事分析
“经济?”
在场众人面露疑惑,不由得在心中仔细思索此等词汇是何意思。
很快他们便想到了“经邦济世”与“经国济民”这等,但心中有所狐疑。
陆云逸站在上首,沉声开口:
“经济一词就是《汉书》中《食货志》所记载的“食货”,
通指田制、户口、赋役、仓库、钱法等诸多与银钱相关的诸多事。
也是《史记》中《货殖列传》所记载的“货殖”,
指的是商贸往来,以及钱货相关的诸多事宜。
但这并不统筹,也不够具体。
“经济”一词是人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切物质的总称,
今日本将早晨时在侯府中用饭,吃的是小米粥,
百姓农户产出小米的过程是经济,粮商收购的过程也是经济,再
由商户贩卖的过程也是经济,而本将吃了小米粥有力气赚取俸禄也是经济,
总之,一切能产出银钱价值的过程都可以叫经济。”
“今日本将与你们所说的,只是麓川战事中产生的价值分析,原因过程以及结果,
不仅仅基于战场上的刀枪拼杀,而是更为关键的“经济”。”
下方众人眉头紧皱,军中宿将敏锐察觉到了什么,
至于诸多年轻人则是一脸茫然,不明所以。
陆云逸站在上首,继续开口:
“在场诸位家中应当都有生意,做生意有赚有赔,是赚是赔在于成本与收益,
战事亦是如此,并且成本与收益在战事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说完,陆云逸在识字板上又写下了几个大字。
[战争成本的不断追加]
陆云逸转过头来,看了看麓川使臣阿普鹿南,
发现他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不由得面露诧异。
他即刻问道:
“麓川使臣在未出使大明之前,在麓川所担何等官职?”
阿普鹿南脸色凝重,言简意赅:“转运使。”
难怪,陆云逸露出笑容,转运使是唐朝的官职,
主管运输事务,有水陆转运使、诸道转运使、盐铁转运使等,
北宋时转运使曾成为一路最高长官,但在大明又恢复了原本的职位,在麓川亦是如此。
“不知使臣是负责哪一方面的运输?”
“盐铁粮草。”
陆云逸点了点头:
“很好,想来阿普鹿南在麓川中也算是聪明人,那本将就不用过多赘述解释。”
说完,陆云逸继续开口:
“诸位从事的都是有关战事之职,应当知道,
战事一旦爆发,各路工坊民夫以及衙门就会持续运转,并不断增加成本,直至战事打赢。”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阿普鹿南的脸色更白了。
“既然如此,战事成本不断增加,
朝廷在云南地区屯田驻军,修建防御工事,调集大量军队,这里无一不需要钱。
其中军饷、粮食储备、武器军械的采买与维护,
这些都是巨大的战争成本,当然还有军卒的军功以及抚恤。
同理,麓川王国在故元中后期崛起,
利用故元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不稳,迅速扩张势力范围。
军事扩张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战争成本,
包括军队供养、军械制造、领土管理,以及如今对待大明的战事。
这些钱财有多少?双方付出的代价有多少?这些银钱由谁来出?”
陆云逸转过身去,在巨大识字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战争成本只能通过打败对方并占有财富来支出]
“这里的财富不是通常所指的钱财,可以是土地、人口、地域控制权以及最为直观表现的钱财。”
陆云逸目光锐利,沉声开口:
“《汉纪·武帝纪》曾言,孝武皇帝奓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凋敝,被称穷兵极武,如今是穷兵黩武。”
“敢问诸位,孝武皇帝征战匈奴四十四年,打败匈奴,获得了什么?
本将给你们提个醒,孝武皇帝征战四十四年,国库空虚,但获得的财富难以想象。”
在场之人眉头紧皱,气氛沉闷,
都是军中人,自然能理解连年征战为了什么,
但获得了什么,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陆云逸扫视四周,沉声开口:
“是正统,中原正统,今日你我以汉儿自居,这就是孝武皇帝穷兵黩武获得的财富。
而获得此等财富的代价是什么?或者战争成本是什么?
匈奴可战之兵被杀十五万,被驱逐至漠北苦寒之地,失去了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人畜锐减,走向衰落。
一个族群的衰落,这便是匈奴向汉朝支付的战争成本。”
“通过孝武皇帝不惜代价征战四十四年最后取胜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陆云逸回头继续在识字板上书写大字。
[战事之经济,乃双方竞相增费,费少者恐难逃败局]
陆云逸转过头来,继而开口:
“因此,战事一开,双方都在不断追加成本,谁追加的成本少,谁就可能成为战败方。
或许尔等心有疑问,此等追加成本不能停止吗?”
“当然不能,双方你来我往,多追加一成,就决定了十成的胜利,
只要将其击败,就可以将战争成本一次性收回,会得到土地人口功绩。”
陆云逸看向面露明悟的冯斌,问道:
“若你来操持大明战事,你会停止追加战事成本吗?”
冯斌连连摇头:“不会。”
陆云逸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这也是陛下以及朝廷的态度,只要麓川想打,要打多久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陆云逸将眸子投了过来,面带笑意:
“麓川会停止追加战争成本吗?”
阿普鹿南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开口:
“不会。”
陆云逸脸上笑容不减,点了点头:
“很好,双方都不会停止成本投入,这便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旋即回身在识字板上书写了几个大字,
[国家规模与战争成本投入]
唰——
此时此刻,不知多少眸子投向了阿普鹿南,
面容中不再是以往的郑重,反而多了几分轻蔑,甚至还有一些怜悯。
他们或许先前还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但此刻,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懂了,
此战在陛下与朝廷如此坚决的态度下,必胜!
阿普鹿南,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如霜,身体轻轻颤抖。
就连一旁握住纸笔不停记录的麓川年轻人都不由得身体一紧,手掌猛地攥紧。
陆云逸对于他们的反应很满意,将眸子挪开,沉声开口:
“国家以及政权的大小规模,决定了其能够投入到战事中的资源数量,也就是战争成本。
大国拥有更为丰富的资源储备,
总结归纳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战争中能够承担更高的成本。
相比之下,小国在资源上相对匮乏,其战争成本往往受到较大限制。
这里举例说明,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一年,
大明朝廷针对北元进行了八次北伐,这就是一次不断追加战争成本的过程,
越到最后付出的战争成本越大,战果以及收获也就越大。
终于,在洪武二十一年,
北元无法继续追加战争成本,被一扫而空,彻底击败。
大明一举夺回了先前所付出的所有战争成本,
人口、土地、牛羊、政权,以及最重要的中原正统。”
话音落下,屋内原本凝重的气氛转而变得轻松愉悦,
所有人都明白,说在北元,意在麓川。
强如北元都在不断追加战争成本中落败,又何谈麓川?
阿普鹿南脸色灰败,几次想要出言反驳,
但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妥,总是就这么反反复复,说不出话。
一向善于争辩的他,在此刻显得捉襟见肘。
陆云逸扫视四周,很满意他们的反应,
“政策的延续是朝廷所面对对困难的问题,
而同样,战争成本的不断投入以及延续,同样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便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陆云逸继续回头在识字板上书写,
[战争成本与国家战略的关联]
“或许可以换一个更简单的说法,战争成本与决心的关联,
朝廷的决心越大,战争成本的投入越高,越是不惜代价。
以北元举例,大明的国家战略是什么?
推翻故元统治,恢复中华正统。
有此决心,大明儿郎可以接连赴死,为此不惜代价。
而故元呢?维持政权,巩固统一。
而北元呢?存续下去。
所以,故元也可以不惜代价的投入战争成本。最后的结果是必然是一胜一败,大明的国家规模远胜北元,占据胜势理所应当。”
“说回麓川战事,大明的国家战略是什么?
维护西南边疆稳定,防止麓川王国的扩张对明朝构成威胁,
巩固朝廷政权,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而麓川的国家战略是什么?”
不少人将眸子投向了阿普鹿南,
他此刻脸色已经恢复了平静,眼神古井无波,但没有开口。
陆云逸补充道:
“原因有很多,比如领土扩张与地区霸权争夺,
这些年麓川王国在思伦发的领导下逐渐强大,东征西伐,大明是头顶的拦路石。
既然是拦路石,那就是麓川王国扩张道路上的障碍,
因此多次派兵侵犯云南边境,试图挑衅和消耗大明的军力。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战事来展示麓川的军事实力,迫使大明承认其地区霸权地位或进行妥协。”
每说一句,阿普鹿南的脸色便苍白几分,嘴唇紧抿,显然是被说出了意图。
但很快,陆云逸的下一段话,让他脸色大变。
“还有最为关键的,转移麓川王国内的矛盾,
根据本将所得到的消息,麓川王国南边遭了水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思伦法将灾民都囤积到了北方前线,
用他们来打仗,以此来消除国内隐患,
那他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呢?”
陆云逸回头继续书写。
[矛盾也是战争成本的一种,可以被消耗]
见到这一行字,阿普鹿南再也坐不住了,淡淡开口:
“不要再说了。”
陆云逸却没有理会,淡淡开口:
“如何消耗?死人,制造矛盾的人死完了,矛盾自然消失。”
在场之人瞳孔骤然收缩,纷纷将眸子投向阿普鹿南。
他缓缓闭上了眼睛,胸膛不停起伏,发出了剧烈的喘息声。
在他身旁的几位麓川年轻人手掌轻轻颤抖,无法握住手中纸笔,额头浸出冷汗。
陆云逸轻笑一声,不再去看阿普鹿南,
转而看向在场众人,沉声开口:
“经过刚刚的战争经济学分析,麓川战事的过程、胜负,以及结果想必诸位已经心中了然。”
“好!”
突如其来的一声低喝让所有人都醒悟了过来,纷纷抬头看去,
不知何时,西平侯沐英坐在了靠后的位置,
在一旁还有几位身穿常服,但气势不凡的老者。
他此刻面露笑容,不停拍着手掌,看着前方识字板上的诸多字迹,心中感慨万分。
如此浅显易懂的推导,无关任何具体战事的胜负,
却能言简意赅地点明麓川战事的胜利,
沐英觉得,找陆云逸来讲课还真是对了。
随着沐英的一声轻喝,原本落针可闻的房舍内顿时变得杂乱,
叫好声不断,还有不断拍手的年轻人。
冯斌与宁忠坐在最前方,毫不吝啬掌声,
现在就连他们都听懂了,也明白了麓川战争的本质,
他们觉得,这比他们自己的爹说的还简单明了。
陆云逸站在最上首,轻轻压了压手,屋内的气氛安静下来,
陆云逸看向坐在那里不发一言的阿普鹿南,淡淡开口:
“麓川使臣,我大明皇帝陛下仁慈万分,
对于麓川未行亡国灭种之事,只是命尔等降服,尔等为何就是不领情呢?
战事的结果想必你看的清楚,麓川必败无疑,
再打下去,死的是麓川子民,
尔等固然可以豁出命去,将整个南方的麓川子民都送上前线,以消除国内矛盾。
但本将还是那句话,战争成本的追加是相互的,大明也将继续追加战争成本。
如此,一旦麓川战败,
大明要收回的战争成本就越多,麓川衰败就不可避免。
如此,阿普鹿南使臣要如何做,想来不用陆某传授。”
话音落下,阿普鹿南陡然间苍老了许多,
他颤颤巍巍的站起,原本黝黑的脸庞变得惨白,眸子中也没有了焦距。
过了许久,他才发出了一声重重叹息,
朝着陆云逸先是一拜,沉声开口:
“陆将军取得此等成就并不是如坊间传言那般凭借运气,
今日一见,阿普鹿南佩服万分。
在尔面前,阿普鹿南觉得浑身赤裸,再无遮挡,实丢人至极。”
阿普鹿南转过身去,看向西平侯沐英,拱了拱手,重重一拜:
“还请西平侯准允,阿普鹿南这就启程离开大明,返回景东,
与国主直言此事,力争乞降。”
此言一出,不知多少人瞪大眼睛,面露震惊,
就连上首的陆云逸也呆愣了片刻,
他今日才意识到,原来嘴炮的威力这么巨大。
沐楚婷眸光闪烁,视线一直汇聚在陆云逸身上,
她此刻对于这位夫君的满意已经达到了顶点。
沐英身居高位,很快就扭转了心绪,沉声开口:
“两国休战乃百姓之福,此番前去,本侯命人护送尔等,还会送上本侯之亲笔信,
若此事能成,阿普鹿南使臣乃两国百姓之恩人。
大明朝廷亦记得使臣左右腾挪之功。”
阿普鹿南面露沉重,轻轻点了点头,再次躬身一拜:
“多谢西平侯!”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年轻人,问道:
“都记下来了吗?”
那几名年轻人重重点了点头,脸色也有几分悲凉,
他们也被说服了,消失了以往的信心,
麓川打不赢,还会在战事后陷入衰败。
至此,阿普鹿南转头看向陆云逸,目光沉重,还带着几分打量,
眼里闪过决然,似是下定了某些决心,而后缓缓开口:
“陆将军乃大明英杰,立下赫赫战功,
只是我有些疑问,不知陆将军可否解惑?”
陆云逸眉头微皱,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一丝不对,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
“阿普鹿南使臣请说。”
阿普鹿南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开口:
“对于战争成本一说,我十分佩服,也有着自己的几分理解。
是否为了收回战争成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战事本就是无所不用其极。”陆云逸回答。
“若是收回的战争成本足够大,一些无关紧要之物是否可以不做理会?”阿普鹿南又问。
“比如?”陆云逸面露疑惑。
“比如《大理国焚像卷》。”
此话一出,在场气氛为之一变,
陆云逸的眸子冷了下来,整个散发着阴沉。
阿普鹿南却不依不饶,目光沉凝,
似是恢复了刚刚那般意气风发,上前一步,声音掷地有声:
“有了《大理国焚像卷》此等收获,
游鱼部中人也就不必理会,可以尽数葬身火海,行杀俘之事?”
杀俘?
在场之人面露震惊,顿时感觉一股血腥气息扑面而来,不由得面露震惊。
《大理国焚像卷》的出现在昨日下午就已经传遍了昆明各处衙门,也纷纷猜测此物与游鱼部有关。
但他们没有想到,居然牵扯出了杀俘一事?
“游鱼部上下六千人葬身火海,陆将军睡得可心安?”
此言一出,众人将眸子投向上首,陆云逸高大的身躯静静站在那里,
整个人笼罩在半明的阴暗中,散发着凛冽杀意。
直到此刻,在场众人才真切无视了他的年龄,恍然醒悟,
此人年纪轻轻手中已经沾满鲜血。
阿普鹿南目光死死盯着陆云逸,
他已经做出决定,就算是死在这里,也要将此人拉下马!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身负不知多少军功,
若是再等上几年,羽翼丰满,可还有麓川生存之地?
年轻是最大的桎梏,也是最大的武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