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303章 卷四 汉三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3章 卷四 汉三都
    晨光熹微,东方将白。
    雒阳金市中陈列着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有礼官传言“趋”,数百名文武便有序依次而行,来到御座面前。
    若是在未央宫中举办大朝会,那便是有上万官吏同时进场。正所谓公、卿、将、大夫、百官各位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宗室诸刘会……
    昔日高祖刘邦首次在儒生的主持下举办大朝会后,也是高兴的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但今日的大朝会,却显得有那么一些寒酸。
    雒阳金市比之长安的东西二市要大上数倍,其中央虽有大片的空旷地带,但一没有高台显贵,二没有阶梯显尊,其实体验不出天子的威严。
    加上雒阳毕竟破败,即便“金市”挂着个“金”字,却也掩饰不住其内里的荒凉。
    大汉朝的官吏,还是第一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举办朝会,不少人都开始埋怨天子为何不找个稍微能够避风挡雨的地方举办大朝会。
    好在天子总归是“有那么一点人性”。
    平日大家上朝,都是跪坐在榻上。
    今年兴许是是户外,是在稍显泥泞的土地上,总算是没有直接给大家铺上一块席子让大家坐在原地,而是备齐了数百把胡凳放在金市中央。
    胡凳由灵帝引进,但因名字中带着一个“胡”字,终究是有些上不得台面。
    若是平日,天子要在大朝会上设置胡凳,大家怕是捧着《周礼》就摔在天子面前了。
    但现在……一想到等会大家的屁股能安稳的坐在胡凳上,腰背能舒服的靠在椅背上,大家都忍不住赞叹——
    真香!
    随着文武百官进入场地后,礼官再次颂唱。
    之前被挑选的一千名百姓鱼贯进入场地。
    大家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同时场面也不可控制的变得有些失控,不断有嘈杂声传来——
    “天子呢?天子呢?”
    “天子还没出来呢!。”
    “粟米呢?说好要发的粟米呢?”
    “娘的!这朝会怎么起的这么早?这当天子竟这么累?”
    “……”
    “肃静!”
    还是吕布、张辽二人亲自携头戴武骑鹖冠的虎贲武卒上前镇压,才终于是将这一千名百姓安置到附近的座椅上,让他们噤声。
    礼官见场面恢复了肃穆,这才继续赞唱。
    旋即。
    钟鼓礼乐声起。
    一架由内侍簇拥着的乘舆也缓缓自后方来到前方,停留在最中央的大椅前面。
    刘协身穿玄衣、纁裳,缠白罗大带,覆黄蔽膝、素纱中单,踏赤舄。头戴十二旒冕冠,桐板为质,衣之以绮,玄表朱里,前圆后方。旒珠有五色,赤、白、青、黄、黑相次,以玉衡维冠,玉簪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纩充耳。
    随着刘协一脚重重踩在坚实的地面上,礼乐之声戛然而止,整个金市中只余下天子那坚定且沉重的脚步声,一步步走到最中央的龙椅前,随后转身望向文武。
    “吾皇万岁万万岁!”
    场内文武齐齐行礼。
    在这一刻,即便没有高台彰显,没有玉阶映衬,依旧是让人感受到了天子那至高无上的威严!
    周围一些本来还有些心不在焉的百姓随着天子出场,亦是神色紧张了起来,并随着百官一起下拜行礼。
    也许这个时候,才有人终于意识到——
    他们参与的,不是简单的一次“赶集”。
    而是一场,能够决定帝国繁盛的中枢会议!
    如果说大汉是一位巨人。
    那每一年的大朝会,便是这尊巨人心脏脉搏跳动的时候!
    刘协站在龙椅前朝外看去。
    眼下因为没有高台,其实刘协并不能看到什么。
    但随着周围百姓的面庞浮现,刘协又觉得自己什么都能看见!
    “免礼!”
    刘协一挥衣袖,落座于龙椅上。
    礼官见天子落座,终于也开始宣布——
    大朝会,
    开始!
    尚书仆射荀彧首先出列,手中展开一卷公文,开始大声朗诵——
    “京兆郡,亩产五石,去岁共有耕田十七万顷,比之建安一年十五万顷耕田有所增长。”
    “其中,杜陵增加三千顷、郑增加一千顷、新丰增加五千顷、蓝田增加两千顷、长陵增加五百顷、商增加三千顷……”
    “左冯翊,亩产四石,去岁共有耕田二十四万顷,增长……”
    “右扶风,亩产四石,去岁共有耕田三十万顷,增长……”
    ……
    一个个略显枯燥的数字被荀彧读出,但所有文武都是在聚精会神的倾听。
    只因,这便是他们过去一年的政绩。
    民以食为天。
    先不论其他的东西。
    粮食,便是大汉的根本。
    将耕地和亩产搞上去,那绝对就是良吏!
    只是今年有些不同。因为曲辕犁、肥料的出现,建安二年的耕地面积和亩产都是蹭蹭上涨,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出现减少。
    每念出一个县的耕田“增多”,所有官员都是神情舒畅,静静感受着大汉逐渐丰腴的体态。
    待荀彧念完关中、凉州、益州、荆州、并州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后,在座的官员无一不是憋红了脸。
    只因,建安三年,朝廷所拥有的耕地,赫然是来到了二百七十万顷!
    五十亩为一顷。
    也就是说,朝廷目前的耕地,已然是有一千三百五十万亩!
    就以亩产四石计算。
    建安二年,大汉粮食的产量,便已经达到了五千四百万石!
    考虑到大汉如今能够掌控的土地,这个产量已经是相当惊人了!
    这还没完。
    随着荀彧念完粮产,又有官员开始上奏税收。
    盐、铁、关税、商税……
    随着河东盐政的发展,以及脚踏纺车和百炼钢法出现而引起的手工业的繁荣,还有与西域、蜀地之间的道路开始打通……去岁仅一年的税收,便已达到了十万万钱!
    除了极少数统计这些数据的官员,其他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从关中的发展,从长安的繁荣,从身边每一处的细小中,大家其实都能感受到大汉朝进入建安年间后的繁荣。
    但是这些肉眼可见的繁荣毕竟太过抽象。
    而当此次大朝会的时候,将一系列数字拍在他们脸上,他们才知道去岁一年朝廷的发展究竟是有多么恐怖!
    有不少官员听着听着,甚至都有些热泪盈眶。
    这热泪,是为了大汉的中兴而开心,同时也是为自己辛勤的付出有了收获而开心。
    随着具体的数字出现在面前,之前数年所有人的努力都化为具象。
    而就在不少官员沉浸在大汉的繁荣中时,尚书仆射荀彧再一次站了出来。
    依旧是朗诵那些有些枯燥的数字。
    但这一次,所有官员脸上的喜悦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愤怒还有羞愧。
    “河南尹,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建安二年,户六千七百零二,口三万二百七十一,减少二十万户。”
    “其中,雒阳……”
    ……
    “南阳郡,三十七城,永和三年,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建安二年,户三万五千四百六十四,口十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七,减少四十九万户。”
    “其中,宛县……”
    ……
    这是河南尹还有南阳一带户口人数的增减。
    刚才大家面对关中等地的繁荣有多开心,现在对雒阳等地的残破就有多悲伤……
    书上常说,十不存一。
    但雒阳、南阳两地,哪里是十不存一?分明是赤地千里,百无一生!
    两地的反差实在太大,以至于让不少官员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荒诞的感觉。
    同样是一个天下。
    甚至雒阳、南阳距离关中也不远,为何就成了这个这样?
    但他们显然无法自欺欺人。
    因为他们现在就位于雒阳,就位于雒阳城的金市当中。
    如果说荀彧在数字上骗了他们,那周遭的景象总是做不了假的。
    这关中之外的景象……真的,是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
    刘协缓缓看向下方坐着的官吏。
    但更多的,刘协却是去看向远处的雒阳百姓。
    这些百姓起初在听到关中那般繁华的时候,眼中都是充满了向往。
    但这向往,却又很快变成了愤怒。
    而等到念往雒阳的户籍变化时,这股愤怒又变成了沉默。
    哀莫大于心死。
    这些雒阳百姓,终究是在巨大的反差之下变的有些麻木,同时他们也不知道,天子这么做,究竟是何用意。
    别说这些旁听的雒阳百姓。
    便是大部分的官吏,此刻也不知道天子是要做什么。
    本来大家都开开心心,和和气气的将这大朝会定为一届胜利的大朝会,圆满的大朝会,幸福的大朝会就足够了,为何还要在最后将雒阳和南阳的情况拿出来添堵?
    ……
    “诸卿。”
    天子在这个时候,才终于开口。
    “朕想问你们,大汉的天下,当真只有半个天下吗?”
    “大汉的帝都,当真只有长安一座吗?”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城……这是世祖皇帝亲自定下的大汉三都!”
    “可雒阳与宛城,现在哪还有半分的帝都气象呢?”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