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119章 调教董卓
第119章 调教董卓
关中缺粮,关东缺盐……
若是能够进行贸易,那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可袁绍、曹操果真会答应吗?
刘协沉思了一会,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会的!
袁绍、曹操都是如今朝廷的敌人不假。
但同时,他们也是当世最有枭雄气魄的两人。
明面上骂的狗血淋头,私下里却依旧能够去做该做的买卖。
以二人的胆识,想必应该不会拒绝。
不过这种事情,显然不可能在官面上进行。
而且要与袁绍、曹操开通贸易,首先要先将河东荒废的盐政给重新捡起来。
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一个有足够政治水平,并且能够八面玲珑,平衡各方关系的人前往河东,主持盐政,主持与袁绍、曹操的贸易。
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便是整个朝廷都不多见。
但好巧……
刘协看向钟繇:“元常既有此提议,那是否愿意前往河东,主持盐政,并且与冀州、兖州联络?”
钟繇在史书上曾经被曹操评为有“萧何之功”。
在官渡之战时,钟繇愣是能够在关中已经残破的情况下再挤出一批战马支援曹操。并且还靠着言语说服了马腾、韩遂前往河东,对抗袁绍的并州刺史高干。
通政务、晓人事。
这个位置除了钟繇,刘协自己都不知道还有谁能够胜任。
“陛下既然有令,那臣自然愿意前往河东主政。”
“只是……”
钟繇似有犹豫,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臣想向陛下讨要符节,能够持节都督河东诸将!”
董卓自讨伐归来后,便将李傕、郭汜留在了河东。
钟繇前去河东主政,必然会在某些事情上与李傕、郭汜发生交集。
到时候,若李傕、郭汜看轻钟繇,不肯听命钟繇,坏了河东政务怎么办?
便是不去与袁绍、曹操贸易,关中本地也急需河东的食盐救急。所以河东政务无疑不能出现任何乱子。
可即便如此。
刘协还是觉得钟繇的胃口太大!
钟繇虽是举孝廉出身,可至今不过是六百石的黄门侍郎。
加之,他又不是西凉嫡系。
现在他想要朝廷授予他持节都督河东诸将的权力,这无疑有些狮子大开口。
可话又说回来。
钟繇是去河东主持政务的,而不是去过家家的。
若是不给予钟繇这份权力,他如何能够压制住李傕、郭汜,让那一众西凉将领配合他去展开公务?
或许,正是钟繇意识到自己人微言轻,所以才想要“持节”这柄利剑,去威慑那些骄兵悍将。
“元常说的有理。”
“不光是盐政。”
“河东那面也要均田、建立府兵制度,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若是没有强权干预,只怕河东那里并不能将朝廷的政令完全执行下去。”
关中,有尚书台,有贾诩看着,刘协不担心。
但朝廷的河东的统治,却完全是一穷二白。
哪怕仅仅为了朝廷法度的健全,也要让主政河东的长官有绝对的权力,去尽快恢复河东的民生。
“不过持节一事毕竟事关重大,朕还要先与太师商议。”
此事毕竟涉及到军事,终究需要董卓那边松口。
因为天气炎热的关系,董卓也是彻底瘫到自己的住处,不愿出来接受烈日的考验。
加上之前托付董白一事功成后,董卓是愈发不愿见到刘协,这反倒是让刘协纳闷起来——
明明是太师你自己将孙女托付给朕的,怎么事成之后你倒又开始不乐意了??
想到数日没有见到董卓,刘协便主动前往董卓住处探探口风。
……
可在见到董卓并提起此事后,董卓一脸狐疑——
“陛下为何要去专门买来粮食救治灾民?”
“朝廷该做的不都已经做了吗?为何还要这般费力,又是盐政,又是贸易的?”
听得出,董卓在对待民生一事上,与刘协等人的观念并不相同。
“太师,若是朝廷不管他们,会死很多人。”
“陛下,就算朝廷去管他们,也依旧会死很多人。”
董卓对治民之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就算朝廷费了心思去救治他们,他们也不会来感谢朝廷,那朝廷何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况且,这是天灾,不是人祸。”
“天灾不可为。”
“臣以为,朝廷已经做了足够的事情,真的没有必要再去行买粮一事!”
冷酷、无情。
兴许只有对待亲人身上,才能感受到董卓的温情。
其余时候,董卓依旧是那个从底层一步一步杀到最高位置的边陲儿郎。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之前又是抢种,又是兴修水利,做了这么多有利民生的事情,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朝廷。
既然如此,便已经算是尽力。
其余的,就看百姓自己能不能将这天灾给扛过去了。
……
刘协叹了口气。
虽然他料到过董卓对于民生的事情不会怎么上心。
可不上心到这种地步,也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太师,先汉大儒贾谊曾经评价周公,言‘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如今太师平定戡乱,讨伐汉贼,为国之柱石。这些其实都只是太师的功绩。”
“这样下去,只怕太师将来的风评,只会成为周武王一般的人啊!”
……
若是以前有人称赞董卓能够和周武王比肩,只怕董卓会乐的合不拢嘴。
但现在既然已经将目标放到了周公身上,董卓又哪里会甘心只做一个武王呢?
“陛下所谓的‘大德’是何意?”
“有德者,首要的便是仁义。”
刘协让董卓去想想之前颁布的均田、府兵制度。
“这两项政令,之所以能够和周公的一些功绩相比,正是因为它的仁义啊!”
“让士卒分得田地,并且给他们减免赋税。这正是太师体恤他们的表现啊!”
“太师一向爱惜士卒,却不去爱惜百姓,这么做难道不会感到奇怪吗?”
有什么好奇怪的?董卓:“士卒能够保卫国家,让土地不受到侵害。士卒也能够击败敌军,为主将争取荣誉。爱惜士卒,这难道不是顺应天理的事情吗?”
“反观百姓,却是需要受到士卒的保护,还时不时被士人鼓动,辱骂保卫他们的士卒和将领,难道不应该对其苛责一些吗?”
“奖励士卒,士卒会更加勇猛的作战。但奖励百姓,却得不到半点好处,有时反而会引来埋怨,那何必要去爱惜他们呢?”
嗯……?
要不是刘协始终清醒,恐怕还真的差点被董卓带到沟里去!
董卓的思路,极为功利!
可这也正常。
一个将领的性格若是不功利,那他就绝对不是一个好将领。
可在对百姓的看法上,董卓的态度却有些过于极端。
这让刘协忽然意识到,要让董卓将对待自己亲族的善意发散到每一个百姓身上,怕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看来要将董卓调教为周公那样的贤臣,还是有些任重道远啊!
“太师此言差矣。”
“士卒固然可以保家卫国,但他们吃的每一口粮食,穿的每一具甲胄,难道不是后方的百姓在为他们提供吗?”
“重视士卒的功绩,却不正视百姓的付出,这样是不是有些太过偏彼了?”
“至于百姓不去感激朝廷一事,朕觉得其实也很正常。”
“百姓每年都要被朝廷征收赋税。正是因为有了百姓的供养,长安才能有这壮丽巍峨的未央宫,宫人身上才能有那么美丽的绫罗绸缎,桌案上才能有无数的琼浆玉液,供朝廷的官员享用。”
“百姓平日里对于朝廷的付出,其实远远要超过朝廷平日里对百姓的付出。正因为如此,其实并非是百姓亏欠朝廷的,而是朝廷亏欠百姓的。”
“如此,到了百姓身陷困境之时,才需要朝廷全力去帮助百姓渡过难关,这种鱼水之情,才是朝廷与百姓的相处之道!”
“至于世家挑唆百姓……那太师应当去找那些世家算账,为何要将这样的罪责也强加到普通的百姓头上呢?”
刘协的话,令贾诩、钟繇、荀攸三人都是眼前一亮。
并非是百姓亏欠朝廷。
而是朝廷以往从百姓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
这样的论述,很难想象是从一位天子口中说出来的话!
朝廷中人,若是人人都能有陛下这般“亏欠百姓”的心态,那何愁不能爱民?何愁不能中兴汉室?
但可惜,贾诩这几个不需要听懂的人听懂了刘协的话,但董卓这位真正需要听懂的人反而对刘协的话摸不着头脑。
董卓依旧不理解,为何天子要说是朝廷亏欠百姓。
而刘协也没指望自己几句话就能让董卓茅塞顿开、幡然悔悟。
“太师既然不喜欢,那朕就不再言语。”
“只是反正闲来无事,不如太师陪朕出去走动走动如何?”
出去走动?
董卓抹了一把汗珠,恋恋不舍的搂住冰盆,显然是想装作没有听见天子的话语。
“太师!难道忘了之前答应朕要减重的事情了?”
……
董卓无奈,畏惧的看了眼外面的烈日:“非要今天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刘协直接拉着董卓:“走!刚好朕也好长时间没有出过宫了。今日就陪太师出去转转!”
?
什么叫“陪太师出去转转”?
太师本人根本不想出去好不好?
董卓还在磨蹭,显然是想着能拖延一会就拖延一会。
“太师~”
刘协突然凑到董卓耳边:“你也不想让渭阳君知道自己的祖父是个言而无信的人吧?”
“陛下威胁臣?”
“来人!去将渭阳君叫来!”
“臣去不行吗!”
董卓突然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好像所托非人……
极其不情愿的换上轻纱制成的薄透衣物,董卓拿着冰盆,小心翼翼的朝殿外走去。
“滋!”
正好冰盆外壁附着的一滴水珠落在地上。
刚刚落在地上一息,就传来一声刺耳的蒸汽声!
还不到三息的时间,地面上更是没有半点痕迹,仿佛那滴水珠从未落下来过。
董卓瞳孔一缩!
“陛下!不能出去!难道陛下忘记臣之前教导陛下的兵法了吗?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酷暑中前进啊!”
“又不是喊太师去打仗,太师怕什么?而且就算是打仗,若是遇到酷暑天气,也只需要在密林阴凉下乘凉即可。”
“陛下不怕敌人用火攻吗?”
“……”
最终,董卓还是极不情愿的被刘协从宫室中硬拽了出来。
只是其手上一直死死抱住冰盆,仿佛是自己的什么本命宝物一般,离了它就活不下去一样。
现在正好是中午。
毒辣的阳光从天际重重砸在地面,恐怖的力量几乎令空间都产生了扭曲,让众人的目光都变的有些迷离。
这种天气出行,当真是遭罪!
董卓心底对刘协愈发埋怨。
好端端的不在室内乘凉,为何偏要出来受这样的罪过?
“太师!看!”
刘协指着宫门,示意董卓看去。
那是一队虎贲士卒。
哪怕是这样的天气,他们依旧穿着厚重的盔甲,犹如石雕一般在此地站岗,拱卫城门。
……
董卓明白了刘协的意思。
刚才一直离手的冰盆被董卓缓缓松开。
“去,将里面的冰给那群士卒分了。”
董卓将冰盆交予下人,口中再不提半点炎热的话。
“陛下,这正是臣方才说要善待士卒的原因!”
刘协不置可否,只是继续邀请董卓往外走去。
因为未央宫周围有防卫用的水渠,有乘凉的功效,所以温度还要比长安城低上几分。
百姓们真正居住的长安城,要远远比未央宫中还要热的多。不过刚出宫门没多久,就能明显感受到一股股恐怖的热浪。
一行人逐渐靠近长安,靠近普通百姓聚集的市肆,靠近寻常人家屋舍的街巷。
在路过一个拐角后,刘协顿住步伐,向身旁早已沉默的董卓询问:“太师,看到了吗?”
看到了。
人。
好多人。
穿着厚重衣物,依旧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寻常人。
“站在未央宫看这长安的熙熙攘攘,确实能感受到长安的繁华。”
“但唯有真正站在这熙熙攘攘中,却才发现——所谓的“繁华”,不过仅仅是那些人的身不由己罢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