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212章 试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 试探
    五月初,赵兴享受了一个月多月的温柔乡,皇宫那边又继续开始往东宫送扎子,他恢复了以前的生活。
    这段时间,齐衡和盛长柏也相继成亲。
    两人如今都是一方县令,成亲前几日才回汴京,等回门后,就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东宫书房内,赵兴见到了有些日子没见的王安石。
    “介甫,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赵兴看着黑了不少的王安石说道。
    去年田亩清查完后,赵兴就让王安石负责监督各县田亩租赁的事。
    这件事完成后,赵兴命各县征兆徭役,兴修水利,派王安石各处巡查监督。
    百姓对于服徭役,是比较排斥的。
    但是对于官府征兆徭役兴修水利,却热情高涨。
    毕竟兴修水利,得到实惠的是他们。
    去年年前两个月开始,一直到现在,用了半年多点的时间,整个开封府境内的河道沟渠都被修理疏通了一遍,除此外还修建了一些蓄水库。
    先是以低价租了大量田亩给百姓,接着又兴修水利,一时间,赵兴威望大涨。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王安石不仅黑了不少,人也消瘦了许多。
    不过眼睛却十分明亮,整个人看着精气神好似得到了升华。
    之前他虽然也一直在地方任职,但是做起事情来,掣肘太多,并不能按他心意来。
    清量田亩,兴修水利,本身就在他原本制定的变法内,他十分有干劲。
    “殿下,此次兴修水利,疏通沟渠河道,共得田一万余亩。五年内,只要不出现数月不下雨的大旱,开封府境内所有田亩,几乎不会因为缺水而减产!”王安石把这段时间的成果详细的说了一遍。
    多出来的田地都是河道沟渠塌陷,包括被淹没荒废的田地。
    “嗯。”赵兴听完微微颔首,说道:“介甫,你这些日子辛苦了,回去先好好休息些日子。”
    “殿下,臣不用休息。如今青苗法也该提上日程了。”王安石说道。
    赵兴轻敲桌面,沉吟了一会,说道:“你考虑清楚了么?”
    不管是清量土地,还是兴修水利,包括之前彻查盐务,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不算是变法。
    所谓变法,是改变原有法度规定,完善原有制度,或者推行一些新的制度。
    隐田、盐务糜烂,这些只能算是积弊。
    朝廷要查,涉利的官员想要阻止,并没有合理的借口。
    但是青苗法不同,这是新法,遇到的阻力比查盐务、清量田亩还要大。
    这也是赵兴一直没有推行摊丁入亩的原因。
    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由官府以低息借款给百姓,用来买种子农具。
    地主乡绅兼并土地,很少强取,大多数情况下,会用两种方法。
    其一就是出现天灾的时候,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百姓的田亩。
    百姓为了活命,只能卖了。
    第二种办法就是借贷。
    百姓即便有自己的土地,大多也只能勉强保持温饱,很难有什么积蓄。
    一旦家中出现什么问题,只能从地主乡绅手里借钱。
    但是地主乡绅借钱的利息非常高,利滚利下,普通百姓很难还清,最后只能卖儿卖女,卖田卖地还债。
    若是说清量田亩是从地主乡绅口中抢食,青苗法就是断根。
    虽然还有一条根在,但是对于那些习惯剥削百姓的地主乡绅来说,也是难以容忍的。最重要的是青苗法是新法,等于在释放变法的信号。
    不管有没有影响到利益,大多数官员都会跳出来反对。
    不然这次弄个青苗法,下次就不知道弄出来个什么法了。
    “臣这段时间也在不停的完善,已经考虑清楚了!”王安石坚定道。
    赵兴沉默了一会,说道:“官府还有钱么?”
    地方官府收到的税收,大部分都要交给朝廷,剩下的并不多。
    兴修水利明明是很容易得民心出政绩,查看历史上那些名臣在地方上任职的记录就会发现,几乎都干过类似的事。
    但是他们前任为什么不做?
    能当官的没有几个是蠢的,贪归贪,但是以小代价能够做出一番政绩来,还能得到名声,即便是贪官也乐意做。
    之所以不做,是因为没钱。
    人可以征兆徭役,但是徭役吃喝,器具这些可都是要钱的。
    那些能臣把地方经营的好,可以凑够钱财来兴修水利,那些庸官没能力,贪官觉得麻烦。
    这才是没人去做的原因。
    赵兴这次兴修水利,也没朝廷的钱。
    之前清量田亩,一些不配合的,也被查抄了几家,用来杀鸡儆猴。
    不得不说抄家是来钱确实快,十几个县,被用来杀鸡儆猴的也才八家,却查抄了大量的钱财粮食。
    赵兴截流了一部分钱粮,因为他是太子,也没人说什么。
    不过这些钱粮一部分拿来打造了一些农具,借给百姓,剩下的又用来兴修水利,赵兴也不清楚还剩下多少。
    青苗法要想实行,从朝廷那要钱不现实。
    没看到大相公都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了么。
    朝廷本就缺钱,青苗法又是新法,这么好的理由那些想要阻止的人肯定不会放弃。
    “官府还有些剩余,而且距离秋收可不远了,这次租出去上百万亩田地,等到秋收,百姓还需要交一份租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用这些租子借给百姓。而且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需要借钱的百姓不多,足以应付了。”王安石说道。
    “那就推行吧。”赵兴沉默了一会有了决断:“先引而不发,也不用上奏,到时候直接推行。”
    若是上奏或者早早透露消息,就会给想要阻止的人准备的时间。
    “可是如此一来,殿下的压力必然会很大。”王安石担忧道。
    赵兴只是太子,并不是皇帝。
    即便是官家,想要做什么也要和群臣商议。
    “无妨!”赵兴摆了摆手道:“这些孤能够应付,你只要把青苗法做好就行了。记住,推行过程中,一定要审核清楚,不能出现大的纰漏。不过也不能因为这个导致审核太久,这样百姓见如此麻烦,通过率也不高,怕是不会借。”
    推行青苗法也是一个试探,赵兴可不会觉得自己清量田亩遇到的阻力不大,就觉得变法十分容易。
    不过青苗法还是有很多的弊端的。
    首先一点就是审核,古代也没大数据什么的,只能靠人来审核。
    这就容易出现想借的借不到,不需要的却能借到。
    如此一来,则会让百姓对青苗法失去信心。
    但是也不能不审核,不然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也麻烦。
    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时,推行青苗法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