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91章 官场顺口溜(为舵主加更)
第91章 官场顺口溜(为舵主加更)
官家对三品以下官员任命很少插手,印象不深,但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升迁都是他定下的,印象很深。
三品已经算是高官了,每年的变化非常小,他自然记得非常清楚。
去年刑部右侍郎年老致仕,吏部报上来的两个人中,官家本来倾向于另一个的,结果官家看中的那个被御史台弹劾,官家只能任命另外那个升迁接任。
在皇城司送来的情报中,最后升迁的那人,在那之前多次去过冯德广家,每次登门,都带着一个木箱子。
木箱子体积不大,但是抱着的随从却颇为吃力,皇城司推测其中装的应该是金银。
官家回忆了一下最近几年官员的升迁,发现每次自己看重的人,最终都被弹劾了。
官家以前没有怀疑,是因为不少人最后调查结果都是确有其事,有些虽然最后证实是子虚乌有的,但也属于正常。
毕竟御史台是风闻奏事,并不需要证据。
“让皇城司继续调查,朕要实证。”官家语气冰冷道。
要说之前官家动了杀心,只是因为愤怒,事后气消了,并不会真的杀人。
但是此时官家是真的动了杀心了。
操纵官员升迁,自古以来都有,但是冯德广连三品以上官员升迁都敢操纵,完全把他当成傻子了,这一点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是!”刘公公还是第一次见官家发这么大火,闻言应了一声,连忙下去通知了。
……
殷汉章得知消息后,用力的握了握拳头。
他把那份情报送上去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没底,毕竟其中很多东西证据并不充足。
不过他仔细思考后,还是选择报了上去。
最终的结果让他很满意,官家让他收集实证,这证明官家已经相信了情报的内容。
只要接下来把事情办的漂亮些,必然能让官家重视起皇城司。
然而一连几天调查下来,效果并不好。
冯德广为人谨慎,虽然登门给他送礼的人不少,但是礼物都装在箱子里,并不知道具体价值。
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已经是种潜规则了。
每次有人送礼,冯德广都是单独见的,边上根本没有其他人。
即便有,也是冯家的心腹老仆,忠心耿耿,总不能把人抓回来逼问吧。
而去年刚刚经历过三年大考,官员调动过了,现在属于冯德广收礼的淡季。
一直没有任何进展,殷汉章急的不行,甚至动了钓鱼执法的念头。
然而仔细一想根本行不通,品级低的官员,连见冯德广的资格都没有。
品级高的,也不是他能说的动的。
……
余相公秘密派人前往歙州,寻找当年幸存下来的衙役,搜集证据。
然而他派的人来到歙州,并没有在李道全提供的地址找到那个衙役,一番打听后才得知,那个衙役已经举家迁移了。
那个官员知道事情麻烦了,要是那衙役只是迁移还好,万一是被人灭口就麻烦了。
于是他一边派人按照询问到的线索,追查那个衙役的下落,一边派人回汴京禀报给余相公。
自己则留在歙州查找现索。
然而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周为民如今都调往别的州担任通判了,其余的官员不是升迁就是调去了别的地方做官。
当年被烧的粮仓,如今都已经重建了。
不过他仔细调查后,还是发现了一些线索。
当年发生旱灾前,歙州的田地有六成都在百姓手里。
现在已经不足三成了,而且都是一些土地贫瘠,价值不高的田地。
这些田地几乎都是当年旱灾的时候,百姓以极低的价格卖给那些地主的。
他还打听了一下李道全和周为民两人的官声,发现李道全的官声非常好。
按理说当初灾粮被烧,官府公布的是李道全疏忽所致,百姓应该恨李道全才是。
然而百姓却对李道全称赞有加,反倒是周为民的官声很差。
……
赵兴并不知道李道全已经被秘密带到了京城,父皇正在调查这件事。
他每天习武读书,看看扎子,和疾风培养培养感情。距离盛维回宥阳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迟迟没有回来。
父皇说把王安石调到东宫担任太子洗马,王安石也迟迟未来。
这让赵兴有些等急了,这天进宫给曹皇后请安后,跑去龙图阁见了父皇,想询问一下王安石的情况。
然而等他见了父皇,却发现父皇脸色很难看。
“父皇,您怎么了?谁惹您生气了?”赵兴疑惑道。
从他记事起,就几乎没有见父皇生气过。
“福儿你看看这个。”
官家看到儿子脸色缓和了几分,闻言再次怒气填胸,拿起桌案上的一张纸张递给了赵兴。
赵兴上前接过,看了起来,当看到上面的内容,脸色十分古怪。
这上面写的竟然是冯明松和几个公子哥的对话记录。
最让他意外的是冯明松说的话。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升迁重用。
这不是后世官场的顺口溜么,难不成古代就有?
不过仔细想想,自古以来的官场,好像确实差别不大。
就是这个冯明松有些坑爹,还告诉众人说这是他爹说的,只要能够领会,在官场就能混的风声水起。
这傻子难道不知道樊楼是皇城司的产业,竟然敢大放厥词,这下好了,看父皇气成这样,冯家接下来要大祸临头了。
其实是赵兴冤枉了冯明松,虽然那些官员不怕皇城司,不过还是有点忌惮的。
交代过家中子嗣,却樊楼玩可以,不准胡言乱语。
加上很多官宦子弟,根本不知道家中的一些事,就算说出一些东西来,也无伤大雅,这才不禁止家中子嗣去樊楼。
冯明松再傻也不敢去樊楼胡言乱语,他根本不是在樊楼说的。
殷汉章盯着冯德广见效果不大,便另辟蹊径,把目光放在了冯明松的身上。
没成想,监视冯明松的效果出奇的好。
这番话足以证明冯德广平常没少贪污。
不过赵兴并不知道这些,还以为是他在樊楼大放厥词被皇城司报了上来。
“父皇,就因为这个生气?”赵兴问道。
“朕不该生气么?这个天下还是不是大宋天下了?官员升迁,全靠送礼了,朕这个官家算什么?”官家怒声道。
“父皇,儿臣听过另一个说法,您要不要听听?”赵兴说道。
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现在父皇对冯明松这番言论十分生气,说不定拱拱火,父皇一怒之下,就把冯家父子给宰了。
他之所以想让父皇杀文官,是担心将来文官拿这一点来限制他。
论语有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是说,哪怕父亲教的思想不对,父亲死后三年不改,是为孝道。
反之,就是不孝了。
古人讲究从父,也就是说父亲在世,得听父亲的,不听就是不孝。
哪怕父亲教的思想道德不对,也得遵循。
就算是错的,三年也不能改变。
古代十分重视孝道,臣子们也经常拿祖上的规矩来限制皇帝。
若是父皇一辈子没杀过文官,将来等他登基后,要想杀文官,就该有人跳出来说他不孝了。
虽然赵兴不在乎这些,但若是父皇能杀文官,哪怕只有一个,将来那些文官也不能拿这点来限制他了。
之前许诺万赏的那位兄弟加更两章,这是其一,还欠一章。
我每天更新六千以上,并没有把其中一章算成加更,今天是四章八千字,还了一章。
剩下一章,后面有时间就会还的。
十分感谢各位的订阅和月票推荐票支持,打赏月票这些需要钱的,我就不求了,大家随意就好,免费的推荐票,大家可以动动发财的小手给我哈,拜谢大家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