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 第241章 青空级无人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青空级无人机
    图门市。
    官方避难所。
    “真狂妄。”
    “还补贴难民。”
    “这是把自己当做联邦政府了。”
    作为官方避难所所长,理论上图门市最高统治者的龚厉。
    看着来自于江河市的电视报道,不满之色溢于言表。
    “那怎么办。”
    “谴责一下他们?”
    旁边作为副手的汤知新,听的神情有些无奈。
    知道自己这多年来的好友,是把江河市那边的势力,代入到了月影集团。
    纯属于迁怒。
    不过话又说回来,月影集团的避难所。
    在这半年里,压过了他们官方避难所,成为了图门市最大的势力。
    如果再进几步。
    让他们反过来收编官方避难所的话。
    那其实也就是如今的江河市形态了。
    说他们俩一样,还真不算冤枉。
    被自己的副手噎了一下,龚厉的怒气反而平复不少。
    他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
    “不,是和他们商量一下。”
    “看愿不愿意出价收购我们本地的居民。”
    “哪怕一个人能换几斤粮食也行。”
    不满归不满。
    但是利益面前,所有的个人情绪都要为此让步。
    目前的图门市。
    官方避难所因为能源和粮食短缺。
    已经快要养不起自家避难所内的那么多人。
    接下来,与其放任这些吃不饱的人暴动或者投敌。
    还不如把他们打包送给隔壁的邻居。
    想来他们对远在数百上千公里外,不相干的难民都愿意补贴收容。
    应该也不会介意费少许的资源,接收一个个更加身强力壮,还就在附近的普通平民。
    “也行。”
    “我去联络试试吧。”
    汤知新琢磨了一下,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反正邻居都早已经成为了无法招惹的庞然大物。
    无所谓资敌什么的。
    那还不如干脆就趁这个机会甩掉包袱。
    江河市东南方向,沿河一带。
    和图门市官方避难所,有类似想法的不止一个。
    甚至就连图门市内。
    和官方避难所并列的另外两大势力,也同样有出售人口的想法。
    在末世。
    人口过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充足的空间和工作岗位的话。
    每多一个人,对统治者来说就是一份沉重的压力。
    还不如折价当做资源卖掉,好歹能换一些有用的东西。
    江河市,农家小院。
    和外界势力的具体商讨,都被苏武交给了晨昕去负责。
    而他自己。
    则是腾出时间,开始考虑江河市的未来。
    如今整个江河市,在人口规模上踏入了千万级的数量。
    但除了人口以外。
    其他的一切都几近于无。
    苏武相当于把这些人,全部都赶到了八人为一间的笼子里。
    然后再给他们一小块活动的地方,以及基本的只能保证不饿死的口粮。
    别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虽说是百废待兴。”
    “可不管怎么说,都是上千万的人口。”
    “放在古代,已经是不少朝代的总人口数量了。”
    没有吝啬于欣赏自己这些时日以来的成就。
    苏武的视线,在各个附属避难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上,巡视了一遍之后。
    才再度收回。
    放到了制定计划上。
    目前来说。
    地表的气温刚刚进入零度不久。
    大雨和洪水已经退去。
    虽说部分地区,偶尔开始飘落起了零星的雪。
    但总体上,却仍然是进入末世以来。
    最适合普通人在外边大规模活动的环境。
    “从现在开始,直到气温降到零下40,不,零下50度以前。”
    “都将是最适合外出活动的时期。”
    “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尽量发挥出上千万劳动力的价值。”
    限制人类活动的最大因素就是环境。
    现在地表的环境不再那么恶劣。
    很多只能在地面进行的工作,就可以直接交给人类。
    而不需要再通过机器人中转。
    那么,地面上。
    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容纳数百万上千万的劳动力?
    稍作思索。
    苏武很快将目光,投放到了江河市的城市废墟那里。
    这块被苏武源源不断的挖掘了好几个月的地方。
    其蕴藏的建筑垃圾和各种材料废品。
    总量仍然以数亿吨计算。
    “好歹算是能用得上的资源。”
    “不能一直放在地面上不管。”
    “干脆就趁现在,早点把它收容起来吧。”
    心中有了决定。
    苏武当即启动了一场注定会声势浩大的清理行动。
    第一批上百万名青壮年劳动力。
    在人工智能的筛选下,被快速召集起来。
    在给他们发放了简单的劳动工具,比如御寒的衣服,结实的鞋子,手套,以及铁铲,铁锹,锤子,撬棍等等之后。
    便被从各自的避难所中放了出去。
    开始就近对周边的建筑废墟,进行初步的分类和筛选。
    随后,大批的工程车辆出现在地表。
    在先期入场的这批劳动力的指引和配合下。
    将分类好的建筑垃圾,装车运往各个附属避难所内部。
    它们将会在避难所内部,就地被机械粉碎。
    然后再经过人工挑选,分类为混凝土粉末和其它材料,分别存放到不同的仓库之中。
    而等到这套回收废墟垃圾的体系,稳定运行数个小时。
    人工智能又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多次修正之后。
    整个体系的规模,便又开始继续扩大。
    并且这一次。
    不再仅仅只局限于青壮年劳动力。
    但凡能走动的老年人,以及放学后暂时没有学习的小孩子。
    也都被动员起来。
    从事强度相对较轻的筛选工作。
    在人工智能的集中分配和指挥下。
    仅仅十几个小时后。
    整个江河市上千万的人口。
    便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一般。
    被彻底的运转起来。
    一点一点的开始吞噬地表上,那同样庞大的城市废墟。
    “目前的峰值,是每小时可以处理30万吨的建筑垃圾。”
    “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任由人工智能彻底动员避难所内的所有闲置劳动力之后。
    苏武在第二天,拿到了最终的报告。上边巨大到夸张的数据,让他忍不住一时有些咂舌。
    避难所的居民大部分都在用什么工具劳动,苏武也看在眼里。
    就凭那些纯靠人力驱动,近似于原始的工具。
    再加上负责运输的两千辆左右的运输车,以及数百辆挖掘机和推土机。
    能干出这种成绩。
    只能说是一个奇迹。
    不过惊奇过后。
    在认真审视了更加详细的相关劳动数据之后。
    苏武的眉头,又忍不住皱了起来。
    他看到了这份惊人的劳动效率背后,人工智能对人类近乎冷酷的压榨。
    那几乎是卡着人类的生理极限。
    6=9+
    在驱使他们劳动。
    这样做,短时间内也不是不行。
    但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死亡事例。
    毕竟生物脆弱的身体,再怎么也不可能与真正的机械零件相比。
    把他们往死里用,那他们就真的会去死。
    “虽然说赶时间。”
    “但也不是这么赶的。”
    稍微斟酌了一会儿。
    苏武对人工智能的安排,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
    首先在地面劳动的人口规模,被限制在两百万以内。
    剩下的人全部遣散回去。
    等待8小时后,再去接替地面上的那些人进行轮班。
    然后还在地面劳动的人口,劳动强度也被削减为原本的三分之一。
    这是苏武以自己的体力,还有过去的经历进行参考。
    给出的一个劳动量。
    当初刚刚在农家小院建造避难所的时候。
    苏武也曾经亲自拎着一柄电锤,劳动过几个小时。
    那个时候,他手中拿着电动工具,面对的也是远比城市废墟中的混凝土,更加松软的红砖砌起来的围墙。
    就这样,他都折腾到全身快要虚脱,也才勉强弄出一个两三米宽的缺口。
    按照这种情况推算。
    地表上那些用着更加原始的工具,做着更加繁重工作的人。
    怎么也不应该超出苏武当时的工作量太多。
    “假如工作需要以透支身体为代价的话。”
    “那就不是劳动,而是奴役了。”
    那种事情,苏武自己想想都觉得难以忍受。
    自然也不可能以此要求别人。
    经过苏武这般大幅度的削减之后。
    地表上,处理建筑垃圾的速度。
    当场从每小时30万吨,降到了每小时4万吨左右。
    仅有极限值的十分之一多一点。
    但这种降低的效率,看在苏武的眼中,却让他更加的安心。
    因为这代表着健康和稳定。
    将避难所的所有闲置劳动力,都这么利用起来以后。
    苏武的视线。
    暂时离开了聚集数百万人,已经成为一座巨大工地的城市废墟。
    放到了山区那里。
    此时的山区中。
    曾经居住在那里的20万居民,基本已经全部通过地底的隧道。
    转移到了江河市的城区避难所之中。
    只剩下了部分的物资,还没有来得及转移。
    而位于那里的石灰石矿和铁矿,由于没有了大雨的干扰。
    这个时候已经分别恢复了它们曾经在设计中的极限产值。
    每日生产120吨水泥,以及大约800吨左右的铁矿石。
    “挖掘出来的石灰石,没有必要全部制作成水泥。”
    “也可以当做原材料存储起来。”
    “铁矿石也是,来不及熔炼就先存着。”
    “尽量趁着地表环境恶化之前,把能挖掘出来的那一部分矿石,先拉回避难所里再说。”
    苏武拉出了实时扫描出来的两座矿场的结构图。
    借助人工智能。
    迅速的演算出了在不限制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
    它们理论上的最大产值。
    发现每天最多可以挖掘出大约两万吨的石灰石,以及5000吨的铁矿石。
    这数量看似很多。
    但相比那两座矿场本身的储量。
    就仍然有些过于稀少。
    以这种速度,想要将其中的小型石灰石矿挖空,至少需要两年左右。
    而挖掘小型铁矿耗时更长,需要接近三年。
    “除非接下来能改进挖掘工具。”
    “不然最多也只能这样了。”
    苏武略微有些遗憾。
    看这个结果,估计在地表降到零下四五十度之前。
    大概率连一小半的储量都来不及挖完。
    在这种情况下。
    最好的应对办法。
    只有再加固一下从山区避难所到农家小院之间的那条地底隧道。
    然后通过山区的避难所。
    慢慢的把两座矿场上的产出转移出去。
    这样一来,即使以后地表环境再恶劣。
    也不会影响到矿场运输。
    “按照这种情况推算。”
    “如果以后在其它地方发现矿场的话。”
    “也不可能快速的把它们掏空。”
    “到时候长期在恶劣低温环境下的开采和运输,依然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该考虑考虑,设计一款更适应低温和冰原环境下的运输车辆了。”
    “然后,还要尽快组建几支商队,与其它地区进行贸易,收拢那边的难民。”
    “这些事情,越到后边越困难。”
    “都必须尽早完成。”
    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
    苏武发现,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事情,似乎多到数都数不清。
    11月10日。
    农家小院地表。
    如今的这里,已经不再是荒芜一片。
    除了早期建造的那座小型碉堡以外。
    这里又新建了几座巨大的临时水泥仓库,以及一片用快速水泥铺平的巨大广场。
    此时,广场上。
    一架长9米,翼展13米的固定翼无人机,正静静的停泊在一条规划出来的跑道尽头。
    “青空级运输无人机自检完成。”
    “开始起飞。”
    伴随着地下一层控制中心,人工智能的提示。
    这架无人机开始缓缓于跑道中滑行起来,然后逐渐加速。
    飞入了高空之中。
    随后。
    它调整飞行方向,朝着图门市通讯信号塔所在的位置飞去。
    “飞行高度550米。”
    “速度160公里每小时。”
    “航行姿态稳定,无异常故障。”
    苏武坐在控制台前。
    注视着这台刚刚研制和生产出来,目前手中体型最大的飞行器。
    心中生起了些许的满足。
    “有了这台最大载重600千克的长途运输无人机。”
    “以后,处于东南方向的那12座通讯信号塔。”
    “就不再是彼此孤立无援的状态了。”
    “随时都可以从空中获得物资补充和武装支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