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217章 自请守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自请守边!
    苏允哭笑不得,赶紧坚定的拒绝了这个不靠谱的提议。
    苏允又不是什么好色之人,对于纳妾之事从来没有什么想法,更不会将风尘之中的女子纳入房中。
    不是他对风尘女子有偏见,而是职业通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三观,风尘女子见过太多的黑暗,三观与常人已经不是一样的了,若是纳了进来,后宅哪里还能清净得了。
    章若见苏允这般坚定,自然是十分高兴,但还是跟苏允道:“夫君瞧不上这些魁,那也无妨,但夫君却是不可拒绝此事。
    咱们苏家现在人丁太稀,你这一脉就剩你一人,自然还是得想办法开枝散叶的,光靠妾身一人,可生不了几个。”
    苏允苦笑,不过对章若的想法表示理解,章若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女性,这种当家主母的想法,通常是要考虑这些的。
    章若又是那种十分得体、有大局观的女子,自然不会在这上面被人所诟病。
    章若的支持,让苏允的决心变得坚定起来,接下来便是如何付诸实践的问题了。
    不过这事情苏允不能只自己做决定,还得与叔父苏辙以及岳父章惇商议一番。
    苏允先找了苏辙,苏辙对苏允的决定很是诧异。
    苏辙想了想,道:“你去西北,能做什么,想要做什么?”
    苏允道:“此次永乐城大败,西北军估计正是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时候,侄儿此番过去是一个好时机,正好可以收拢溃兵,重新以新的练兵方法练出一厢兵马。
    侄儿的练兵法,说不定可以练出一支精兵,下次再打起来,便可以倚之为箭头,定然不会重蹈覆辙。”
    苏辙闻言有些不悦,道:“夏人引兵三十万,直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作过,专于所争处杀人,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
    此次大败,难道还不能警醒你么,若不是官家好大喜功,这二十万好儿郎何至于葬身他乡?
    你不知警醒,还想以一介文人之身,去投身卒伍,难道没有想过要继续掀起战争之心?
    岂不知道,兵起之后,兵连祸结,三五年不得休,将奈何?”
    苏允听了苏辙的话,顿时有些诧异,前世早就听说苏辙是个绥靖派,没想到竟是有这般想法。
    苏允心下有些不是滋味。
    在苏允看来,他当然不是天生的战争狂人,但在家国大义上面,他还是拎得很清楚的。
    首先,西夏乃是中华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哪有不将其收回来的道理。
    其次,西夏屡屡主动攻击大宋,反击亦是道理之中。
    最后,此次二十万大宋好男儿葬身西北,此仇不报,枉为中国人。
    以上乃是从大义出发。
    从国家策略来说,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这个道理,后世的中国人没有不了解的。
    所以,苏允很难苟同苏辙这种馁靖的立场,但苏辙毕竟是叔父,苏允并不想与苏辙有争执,便笑道:“侄儿此去,只是想要练出一厢精兵,并无掀起战争的想法,国战也不是侄儿能够干涉的,只是想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而已。”
    苏辙有些愠怒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没有精锐的军队也就罢了,若有精锐军队,君王便会忍不住想要动武,你为何不想想这个道理呢?”
    苏允皱起了眉头,沉吟了一下道:“叔父,保家卫国,没有精锐的军队,又如何抵御入侵,侄儿要做的事情,对朝廷来说并无问题。”
    苏辙摇头道:“有没有问题不是你能够评判的,你的才能在于官场,你留在汴京,有你岳父照看着你,有官家爱护你,无须十年,你便可以成为朝中大臣,何苦跑去西北吃风沙呢?
    你若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那就不用去西北,你若是去西北,当然有建功立业的想法,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苏允沉默了起来,苏辙说的没错,他既然要去西北,自然是要做些事情的,不做事情,去西北做什么。
    苏辙见状哼道:“你听叔一句劝,就留在汴京,你若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等你做到一方封疆大吏乃至于参政的时候,到时候你去西北指挥大局,岂不是更好?”
    苏允摇摇头道:“十年太久,侄儿只愿争朝夕。
    而且,若是不去训练出来精兵,我去指挥大局,又有什么用呢,打仗靠的是精锐的士兵。
    没有精锐的士兵,侄儿就算是有诸葛丞相之智,也难以尽情发挥。
    叔父,今日我来,是想提前跟您辞别来的,侄儿以后不在汴京,叔父还请好好照料自己,照顾好婶娘以及弟弟妹妹们。”
    苏辙闻言顿时怒起,苏允这意思是,我不是来跟你商量的,我已经做好了决定,你就别再劝了。
    叔侄二人闹了一个不欢而散。
    苏辙甚至都不给苏允留饭,自顾自跑书房去了。
    婶娘赶紧出来跟苏允说合。
    苏允安慰了一下婶娘,然后便告辞去了章府。
    章惇见到苏允却是冷笑道:“呦,贵人光临,那可真是罕见啊,以前倒是常常来,自娶走老夫女儿后,就不怎么登门了,今日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
    苏允忍不住一笑,道:“您这风凉话说得令人发笑,小婿最近在做什么,您能不知道?”
    章惇闻言笑了笑,他不过是开了个小玩笑而已,自家女婿的事情,他可是常常关注着呢。
    “嗯,听说了,逛了把青楼,魁当众告白,啧啧,了不得啊,自荐枕席,给自己赎身,非要带着珠宝箱嫁给你呢。”
    苏允:“……”
    妈的,都是什么人传得闲话!
    苏允哭笑不得道:“连您都知道了,恐怕满朝文武,就没有不知道的了吧?”
    章惇仰天大笑,随后有些好奇道:“可不是么,这可是蔡相跟老夫说的,整个三省六部都已经传遍了。
    都说苏状元已经超越柳七公,成为青楼魁杀手。他们还将你在黄州时候的事迹也给挖了出来,听说鄂州九江楼也有一个魁,为你赎身,想要给你做妾是不是?”
    苏允苦笑道:“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鄂州九江楼那一个不过是借我声名,以脱离青楼而已,成功之后,早就隐姓埋名过自己的生活去了。
    这个樊楼的柳香兰,未必不是走的这个路数,她爱赎身赎身去,反正小婿也懒得搭理她们。”
    章惇呵呵笑道:“你也不必这般避讳这些,这些算是文人的雅事,对你的声名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让你的声名更大一些,男人嘛,青楼的风雪月,也算不得什么。”
    苏允瞟了一眼章惇,道:“岳父大人说这话,丈母娘知道么?”
    章惇笑道:“你去问你丈母娘,看他会不会阻拦老夫,还有,你也去问问若儿,她会不会避讳这些。”
    苏允:“……”
    好吧,大家的三观终究还是有些不太一样。
    说了一会笑,苏允便说起来意,道:“岳父,小婿有个事情要跟您商量一下,小婿打算自请守边去,便去西北。”
    章惇顿时愕然抬头,看向苏允,道:“仔细说说。”
    苏允点头道:“大宋之患在于边疆,在于军伍,若是不思以改变,说不定某一日,西北与北方的敌人便要南下,灭国灾祸便在不远处。”
    章惇闻言皱起了眉头,道:“也不至于吧,你这说得有些危言耸听了。
    大宋与辽国也好,西夏也罢,打打和和一百余年,有胜有负的,也不过是维持个平衡罢了。
    辽国早就熄了灭宋的想法,就算是西夏跟咱们大宋连连摩擦,其实也不过是其深感大宋的威胁,先发制人罢了,若是说他们有灭宋的想法跟实力,老夫却是不信的。”
    苏允点点头道:“辽夏汉化多年,已经是趋于稳定,但是草原以及东北皆有蛮族,蛮族初崛起之时,锐气十足,如同五胡乱华时期一般,到时候大宋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届时该当如何?”
    章惇呵呵笑道:“你这是异想天开,辽国与西夏尽皆是强国,哪有什么蛮族可以在这种时候击败他们的。
    而且就目前来说,大宋遭受了这么大的一个失败,恐怕短时间对于军队的支持将会降到最低,官家就算是想要给与支持,想来朝中大臣也不会再允许的了。
    所以,最近十年八年的,守边已经不是能够快速升迁的地方了,你还是呆在汴京为好,你再干出一些成绩来,谁都拦不住你的升迁。”
    苏允心下叹息,也怪不得苏辙与章惇阻拦,当下情况的确就是如此,永乐城之败后,朝廷肯定对边疆战事避之唯恐不及,十年之内,再有人敢言战,恐怕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改革军队的好时机嘛。
    西北二十万精兵覆灭,这会儿的士兵,恐怕是要重新招募的,新招募进来的士兵,正好是白纸一张,可供自己挥墨。
    而且这个时候军队将帅尽皆气沮,自己若是过去,提出新练法,他们大约也不太敢阻拦的。
    嘿嘿,若是能够想办法从赵顼那里得到点可以当令箭的鸡毛,那能够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
    苏允点头道:“岳父说的是,不过小婿正想验证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练兵法,也想钻研一下军阵,换了平时,想要去那边可能还不太容易,这个时候去,反而要简单许多。”
    章惇点点头,苏允所说是这个道理,这会儿西北州县的差遣,恐怕许多官员都视若畏途,能不去肯定是不去的,若是苏允这个时候肯去,自然是相当轻松便能够得到差遣。
    章惇知道自己这个女婿主意大,一旦下了决定,就算是自己,也很难拦得住的,想来苏子由亦是拦阻过,但没有成功。
    章惇想了想道:“若儿知道你想去西北么?”
    苏允点头道:“若姐已经知道了,若姐想要跟小婿一起去西北。”
    章惇闻言叹了一口气,点点头道:“你们夫妻都没有意见,那老夫又能说什么,去吧去吧。”
    苏允倒是有些诧异道:“岳父就不怕若姐在西北吃苦?”
    章惇笑道:“她既然嫁给你了,你去哪里,她便要跟你去哪里,吃不吃苦的,就看你这个夫君的本事了。
    你们两个感情若是好,吃些苦又如何,人这辈子,哪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既然结为夫妻,自然是要同甘共苦的。”
    苏允不由得感慨,自己能够遇到章惇这对父女,真是自己的幸运。
    苏允不由得对比起来苏辙与章惇,心下不由得有些忧虑。
    政见这种东西,有时候并不因为亲情而改变。
    就像他自己一样,若是到了以后,苏辙当了宰执,然后要将大宋取得的土地还给西夏,将建好的堡垒给拆掉,到时候自己能够因为自己是苏辙的侄子而对此事置之不理么?
    答案是不会。
    同样的,苏辙以及苏轼同样不会因为自己是他们的侄儿,而同意自己发起对夏战争,乃至于对辽战争,届时势必要起争执。
    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党争这个事情,等到高太后执政,旧党回归之际,旧党势必要清洗新党,到时候章惇要被清洗,自己又该如何站队?
    唉,算了算了,正好趁着去西北,避一避这个风头,免得在这里自己也难做。
    如今已经是元丰五年的年底,很快就是元丰六年,而赵顼是在元丰八年年初驾崩的,满打满算,也就是不过两年时间,高太后与旧党就该执政了。
    苏允从章府出来,马上就上书,自请去西北守边。
    不过很快便被打了回来。
    苏允又再请,又被打了回来。
    但苏允是铁了心想去西北,再次上书。
    这一次终于有了回音,甄时选来了,是赵顼派来带他进宫的。
    苏允见到赵顼,顿时大吃了一惊,短短不过一个多月不见,赵顼像是老了十岁一般,才三十六岁的人,竟然已经是两鬓斑白,已经是有了暮气!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