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
    “大哥,你?”朱肃惊诧的看着面前的大哥朱标。
    “你是猜测,‘历史上’的你和雄英,也是被文官给……”
    “五弟。你曾经告诉我,身为皇子,该当以‘国家的利益为第一优先’。”朱标并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给自己斟了一杯茶。
    “这句话,大哥我越是思量,越觉得其中韵味无穷。”
    “先前,我受诸先生教诲,只知要做一仁君,需要尊奉儒学,循规蹈矩。自身要做到仁孝礼义,则天下自然大治。”
    “可后来爹让我旁观他治国,我便发现爹所用的手段,颇为酷烈,与诸位夫子所教授的经义不合。爹乃是开国雄主,不可谓之曰不明。可为何治国手段竟与夫子所言大相庭径,大哥我每每不思其解。”
    朱肃点点头,继续倾听着朱标的倾述。老朱昔年忙于征战天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便费大力气请来诸多天下闻名的大儒教导朱标。但那些大儒如何会治国?他们会的,也就是空空泛泛的瞎吹一些“仁义礼智”、“以德教人”罢了。
    老朱身为帝王,杀伐果决,执掌天下。朱标被灌输的儒家的“仁君”标准,自然与老朱这样的雄主差距极大。
    朱标仰脖饮下茶汤,接着道:“此事困扰我数年,询问夫子,则夫子噤若寒蝉,只说要我日后做个仁君;询问父皇,父皇难释其理,只叮嘱我身为帝王并非一昧仁义。但其中如何权衡,我始终不解。直到你告诉为兄‘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优先’,为兄才算找到了一条准绳。”
    “为仁君,自然无错,君为仁君,则天下归心,百姓自然安居。但如爹那般行之酷烈,也并无错处,为君者,并非只是一昧仁义。有时也当用一些雷霆手段,只要对国家而言利大于弊,君主即便是乾纲独断,也未尝不可。”
    “善!”朱标这一番话说出口来,朱肃不由得站了起来。他略微一整袍袖,而后端端正正的朝朱标下拜道:“太子殿下心有所悟,臣弟为太子殿下贺,为大明贺!”
    由不得朱肃不动容。朱标是大明的未来,他的心性变化,能对大明朝廷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变数。历史上的朱标虽然也算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但其执政理念,其实是与老朱有所冲突的。
    史载,朱标“每每欲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帝不合,而难行其道”。可见,朱标受到儒学,特别是理学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但现在,如今的朱标大彻大悟,有了一条并非是以儒学的道德标准为基准、而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基准的准绳。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先、可以不惜抛弃书本中的仁义君主标准的后继之君,对他朱肃、甚至对大明的未来来说,无疑都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至少,朱肃不必担心他怂恿老朱开疆拓土的事,会因为不符合传统儒家的观念,而遭到这位大哥的反对了。
    “怎突然这般生份?”朱标拉着朱肃坐了下来。“大哥能想明白其中关节,还是依靠了你来解惑。如若不然,以后即便是继位,说不定也只是另一个建文、崇祯罢了。”他摇头苦笑。
    建文帝听信文臣,弄什么“复古”,最后整出了靖难的大篓子;崇祯被东林党忽悠成了瘸子,弄出所谓的“众正盈朝”却为大明盖上了最后一捧墓土。有这两个惨痛的教训在,以及老朱从始至终对文官的不信任态度,让朱标不得不反思起了自己先前对这些道德君子的过分推崇。
    “扯得远了一些。”朱标不好意思的笑笑。“现在说说那些文官吧。帝王当以国家利益为先,此事为兄后知后觉。于是为兄便开始思量,既然帝王该当以此为准绳,那么文人的准绳,当为如何呢?”
    “如横渠四句所说那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
    “呵。”朱肃嗤之以鼻。“若真是如此,那等两百多年后清鞑入关,也就没有所谓的水太凉、头皮痒了。”
    “不错。”朱标点头。“横渠四句虽听来提振心气,但为兄想来,绝大多数的文人都是做不到的。”
    “这四句,不过是给那些人遮羞饰非、使其所为冠冕堂皇罢了。并非文人心中真正的准绳。”
    横渠四句天下闻名,随便从街边拉来一位儒生,问他为什么学儒,只怕九成九的答案都是这四句。
    现在太子殿下居然说,这四句不过是大多数文人用来遮羞饰非之物。若是这话被旁人给听了去,只怕大哥朱标,瞬间就要失却天下文人之心。
    不过此时在场唯一的朱肃,却大点其头,不能更加同意。
    “为兄纵观历史,又总结当朝官吏所为,以及与爹一起商谈我大明之后世,最后认为,文人们隐藏在遮羞布下的准绳,其实是:‘垂拱而天下治’。”朱标继续道。
    “也就是说,帝王垂拱,文臣治国。这才是他们真真正正的目标。”
    “故而,淮西势大,他们抱成一团对付淮西;藩王力强,他们怂恿君王对付藩王;帝王尚武,他们制造意外另立新主;内监专权,他们蒙蔽新君将之剪除……”
    “其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其行事之准绳,始终是达成所谓的‘垂拱而天下治’,此即为文官心中之大义,即便为之用些阴私手段,他们也理直气壮。”
    “五弟以为为兄这一番话,然否?”朱标眼神灼灼的看着朱肃。
    “大哥高见。”朱肃拱拱手。其实他觉得朱标还是说的太客气了,说白了,文官们想要的就是“权”。他们并不满足于“代皇帝牧民”,而是无时不刻不想着夺走皇帝手中的权柄,皇帝什么都不做,束手“垂拱”,将天下交给文官,这皇帝自然就是仁君圣君。
    反之,则是“不仁”,“暴君”,比昏君更让文官们反感。
    他们想要的,是听话的皇帝,再不济,好糊弄些的也成。最难受的,就是老朱这样难以糊弄、权力欲强,偏偏还是开国之君,手上的底牌厚到文官根本难以抗衡,一言即可废丞相、兴大狱的类型。
    让他们一直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朱家数代底蕴都被那个败家子败得光了,他们才寻到了“垂拱而天下治”的曙光。
    “大哥又是如何想到此节的?”朱肃有些好奇的问道。
    “说来,也算是关心则乱。其实是因为雄英。”朱标摇头一笑。
    “自雄英出生之后,为兄无时不刻,不在担心你说的‘早夭’之事。”
    “本只是在往先天不足的方面上想。可突然有一天,为兄突然福至心灵。”
    “想着历史上雄英的‘早夭’,会不会与武宗、熹宗是同样的原因?”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