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194.第192章 林黛玉:紫鹃你怎么回事?
第192章 林黛玉:紫鹃你怎么回事?
对于薛宝钗,岳凌还真就没什么想法,只是给指条路,别去沾染了贾家那个泥潭。
贾家的两位老太爷去世之后,很难说贾母会安安分分的过日子。
到底离不开“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任谁沾了都是一身晦气。
不过,比起薛宝钗,岳凌反倒更在意她身后的香菱。
或许是因为多日赈灾的原因,岳凌比之前更有些悲天悯人了,对这种自身无错,却身世悲惨的人动了些恻隐之心。
如果没有拐子,或许香菱,也就是她甄英莲还在做乡绅小姐,怎会被当做丫鬟卖来卖去。
谁家能如岳凌一样如此宽容的对待丫鬟,动辄打骂,都是常有的事。
“拐子倒是可恨,不管什么年代,拐卖妇女儿童都该清查到底。”
岳凌打定主意,在救民的大事完成之后,该破一破这大案了,也算是挽救民心的一桩大事。
心绪万千之时,
岳凌诧异的望向紫鹃,见她眉眼中正如春水掀起道道涟漪,檀口一张一闭,
紫鹃红脑中一片恍惚,但本能驱使着的她,早已捱不住情愫,贝齿轻咬,呢喃道:“老爷,我……”
话还没说完,就被岳凌堵住了。
“我来吧,你躺着歇一会儿。”
岳凌披挂小衣,将不能用的床褥丢在地上,又换上些新的,再搂着紫鹃一同躺下了。
“今天为什么这么反常,。”
听岳凌问起,紫鹃似才回过神来,“对啊,姑娘交代了我来打探薛姑娘的事,方才老爷说什么来着?”
紫鹃与岳凌目光一对视,似是被灼了一下,赶快又避开。
岳凌的手还在摩挲着,紫鹃便也不敢问了。
“没事,没事,老爷我们歇了吧,都是四更天了。”
紫鹃往岳凌的身上挨了挨,搂在岳凌的腰间,慢慢闭上了眼。
岳凌轻笑了下,便也随着她缓缓睡去。
……
昨夜雨疏风骤,
翌日一早,紫鹃都没恢复多少精神。
不得不担起煮粥职责的雪雁嘟起了嘴,总感觉紫鹃自从去了岳将军那边,起得是一日比一日晚了。
而且,今日姑娘还不过问,好似两者有什么默契一样,独瞒着她一人。
如此一来,让雪雁吃粥吃得更没滋味了。
“我吃好了,先去衙堂。”
岳凌放下碗筷,和小姑娘们道别。
林黛玉轻点着头,“岳大哥慢走。”
待岳凌离去,林黛玉再看向紫鹃,竟是无精打采,一夜过去好似像是被风雨吹败的。
“这……这紫鹃姐姐牺牲好像蛮大的,怎么一晚上过去像是换了个人。”
林黛玉有些意外这情况,依稀记得曾经有类似的时候,紫鹃都是神采奕奕,眉中含情呢,也不知道昨日发生了什么。
但林黛玉也不好意思问。
“紫鹃姐姐。”
招呼了一声,紫鹃却是没应,眼神直直的看着盘中交叠的两颗菜。
林黛玉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将其中一根夹在了她碗里,又问道:“紫鹃姐姐,岳大哥昨天怎么和你说的?”
紫鹃方回过神来。
“哦,说,说了。”
林黛玉连连点头,期待着她下面的话。
“好像说,说老爷挺欣赏她的,说她身世不错,但也不容易。”
林黛玉的眉头渐渐蹙起,“这算什么?岳大哥还说了什么?紫鹃姐姐,你是个聪慧的,当知道我问的是什么。”
紫鹃努力的回忆起昨夜的场景,脸颊慢慢爬上了红霞。
“不敢想,不敢想。”
紫鹃摇了摇头,放下碗筷,讪讪笑道:“姑娘,我有点忘了。”林黛玉翻了个大白眼,戳了戳紫鹃的脑门,道:“这点事伱都办不好,岂不是躺在床上,什么都忘了,连我说的话都忘了?”
啐了口,林黛玉又暗暗想道:“真是没出息,不就是和岳大哥躺了一晚上吗,就跟丢了魂一样。我也和岳大哥躺过一会儿,也没她这般痴傻。”
见林黛玉甚不满意,紫鹃也羞愧的垂下了头。
一旁雪雁见这光景,更是疑惑了,“什么事?紫鹃姐姐做不好,就交给我做,姑娘你莫要怪她啦。”
“看紫鹃姐姐没几分精神,呆呆的,多半是没睡好呢。”
紫鹃无奈,心里排揎道:“你去,你也睡不好。”
林黛玉撇了撇嘴,道:“你就算了,吃你的饭吧。”
雪雁撅撅嘴,又从锅中盛了一碗。
……
一路直到衙堂,岳凌的嘴角都是挂着笑的。
桌上林黛玉和紫鹃的眼神交流,哪能瞒得过他,昨日紫鹃的反常模样,多半就是人怂恿的。
“林妹妹还会怂恿这种事?应该不能吧,多半是紫鹃她会错意了,或许有什么缘故在其中。”
岳凌倒没心思细想,不过林妹妹还在介怀薛宝钗的事,多半是无疑的。
念及此,岳凌又不禁摇头,“对她的好是出自我本心,对薛宝钗好,是出自我可怜她,这能一样?林妹妹这般聪慧,我看只是放心不下罢了。”
小姑娘整日待在房中,也没别的事情可做,除了看看书作作画,其余的精力怕是都在想这些有的没的了。
口说无凭,林黛玉最是不信嘴上说的话了,岳凌能做的还是待回去的时候,多陪陪她好了。
步入后堂,贾芸迎了过来。
“老爷今日心情不错?”
岳凌笑笑道:“还不错。你在这守着可是又有外面的事了?”
贾芸随着岳凌进了门,再端出整套的茶具来。
“老爷事先料中的事,倒没什么惊喜可言了,今日一大清早,城中各家商富商,乡绅都派了人往南皮县去了。”
岳凌颔首,“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心如此,并不意外。”
贾芸转而又说起一事,“老爷之前让我去查的朴正和吉庆的底细,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那朴正是进士出身,老来得一女甚是宠爱。早年患病,为了给其女医治,遍访名医依旧未能挽救性命,而后便就夭折。自此,朴正便就性情大变,对于治理政务也不甚上心了。”
“应当是在医治女儿的时候,欠下了不少外债,此后便大肆捞取油水,最终造成今日这个局面。”
岳凌微微点头,若有所思,“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考取功名不会只为贪财,总是要有个什么契机。但这种人也没什么好可怜的,可怜他如何对得起沧州府因他而死的百姓?”
贾芸也是一般念头,便又道:“那吉庆,倒是有几分背景。吉家是晋中的大族,世代经商,但这家却不以经商为首要之事,诗书从未轻慢,不断有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者。”
“单姓吉的官员,如今朝中还有近二十人。不过,没有官职太高的,最高不过五品的员外郎。”
“应该在陛下奖赏完京城之战的功臣之后,有再进一步的机会。”
“但吉庆入狱已经数日了,从来没有朝堂上或者晋商那边的人来与我们联系过,似是他没有这一层的身份一般。我当时都有些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但是经过多方考证,确实是吉家的支脉。”
岳凌开口问道:“那吉庆可是科举入仕?”
贾芸又摇摇头,“应当不是,似是在沧州本地从吏员递补晋升,得了通判之职。”
科举制发展到大昌,基本上所有官员都是从科举选拔出来的,也只有功名傍身,才能更好的官场行事,但总会有例外的途径。
首先就是蒙荫,祖上有大官,或者有大功,可以蒙荫子孙,类似王子腾目前的情况。
其次可捐官,交一大笔银子,满足财政亏空,但这类一般只有虚名,没有实权。
再然后便是这吏察了,官和吏的身份差别很大,官归吏部管,由中央指派。吏多是当地豪强,或者官员选上来的,辅佐官员更好的在当地行事。
而这类吏,也有选拔晋升的制度。往往三年一考核,满九年才能有升任的资格。
在京中,一品,二品衙门可授予从七品出身,二、三品衙门可分别授予正八品、从八品等出身。
通判正是从七品。
不知怎么运作的,这吉庆竟能坐到如今通判的位子上来。
“科举虽然有一定局限,但总体也是当今最好的制度了。这不是科举出身的官员,背后的猫腻可就多了。”
贾芸懵懂问道:“老爷说,这吉庆不简单?”
岳凌摇头笑道:“何止,这吉家本身就不简单。”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