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 第1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
    李清歌轻轻行了个礼,嘴里继续说着夸赞太宗的话,但心里头可没闲着,一直在暗暗地吐槽。她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
    【这李世民啊,看样子是不会杀孟令达了!真要杀了他,那才是真的愚蠢!】她心中暗自思量,嘴角勾起一抹微妙的弧度,仿佛对太宗的心思了如指掌。
    【与其为了图一时之快就斩了功臣,还不如好好清理一下朝廷里积存的那些弊端。孟令达在民间声望那么高,现在出了这事,我觉得太宗应该公开他的过错,让大家都知道,然后再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归民间。】她的思绪如同流水般顺畅,每一个念头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这样一来,老百姓和那些下级官员都会有所警惕,孟令达自己也会知道错了,还会感激皇上的宽宏大量。将来要是国家需要他,他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肯定会感激皇恩,再次为太宗效力的。】她心中盘算着,对自己的计策颇为满意。
    太宗听了清歌的话,觉得挺有道理的。他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几分赞许。
    “这件事,我得好好想想。”太宗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其实,太宗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按清歌的建议办了。他叹了口气,眉宇间流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我本来以为除了蝗灾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等着我处理,这积压下来的问题,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啊。”
    清歌听到太宗的叹气声,心里头又开始嘀咕了。她那双灵动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这太宗今天怎么回事,这么啰嗦,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她心中暗自腹诽,嘴角却勾起一抹温婉的笑容。
    【你坐在高高的皇宫里,哪知道民间的苦啊?你看到的听到的,不都是那些官员们写来的奏章吗?】她的思绪如同流水般顺畅,每一个念头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那些官员上奏的时候,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多报喜不报忧啊!】她心中暗自感叹,对朝廷的弊端有着深刻的洞察。
    【既然知道这些问题,光抱怨也没用,得自己亲自去了解真相才行。】她心中暗自思量,对太宗的作为有着自己的见解。
    【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知道好坏。光看奏章,那就跟井底之蛙一样,只能看到那么一小块天,哪能知道天下大事啊!】她心中暗自感慨,对太宗的处境有着深刻的理解。
    清歌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还是说着好话。她温婉一笑,那笑容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
    “陛下您日理万机,偶尔有点疏忽也是难免的,您别太放在心上了。”她的声音柔和而悦耳,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疲惫和忧虑。
    太宗一听这话,好像突然醒悟了一样。他抬眸看向清歌,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你说得对啊,我确实不如你一个年轻人看得透彻。我长时间住在深宫里,没怎么了解过民情,要知道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啊,我得亲自去体察民情才行。”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感慨和决心,仿佛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去了解民情。
    “程卿的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太宗微笑着看着清歌,那笑容中充满了赞赏和信任。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我一直以为我能掌控天下,现在看来,我真是太自大了。我已经决定了,等蝗灾稍微缓和一点,我就亲自去各地巡视,了解民情。”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陛下英明!”清歌毫不犹豫地又夸了太宗一句。她的声音中充满了真诚和敬意,仿佛对太宗的决定感到无比欣慰。
    “你小子啊,挺会挑我喜欢听的话来说嘛!”太宗笑着打趣道。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亲切和随和,仿佛和清歌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默契。
    【你是皇帝,我不挑你喜欢听的说,那我的命可就不保了啊。】清歌心中暗自嘀咕,脸上却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她深知宫廷的险恶和复杂,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和身份。
    【人有时候就得委曲求全,才能保全自己。】她心中暗自感慨,对人生的无奈和妥协有着深刻的体会。但她也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在宫廷中立足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多谢陛下夸奖,我说的可都是实话啊。”清歌微笑着回应道。她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从容,仿佛对一切都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把握。
    ……
    太宗虽然看出清歌有点表里不一,但也没说什么,心里也没有生气。他深知宫廷的复杂和人心的难测,也明白清歌的处境和无奈。但他更欣赏的是清歌的才华和智慧,以及她那份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深关怀。
    三天过去了,宫里的鹅群都安然无恙。而清歌呢,她已经烤了蝗虫来吃了。她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感慨。
    【唐朝的时候美食可不多啊,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等三天才吃呢?】她心中暗自嘀咕,嘴角却勾起一抹满足的笑容。她享受着蝗虫的美味,也享受着这份独特的宫廷生活。
    三天后,在朝堂上,太宗看到试验的结果很好,就决定带着群臣一起去吃蝗虫宴。他的决定让群臣们感到十分意外和惊讶,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不一会儿,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上了几串烤好的蝗虫。那金黄的色泽和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一口。
    “大家尝尝看味道怎么样?我已经先尝过了,很好吃的。”太宗笑着招呼大家,又吃了一串来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得意和期待,仿佛想要看到群臣们吃下蝗虫后的反应。
    “这……”群臣们大多都面露难色,犹豫不决。他们看着眼前的蝗虫宴,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东西真的能吃吗?”一个臣子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和疑虑,仿佛对蝗虫宴的安全性充满了质疑。
    “陛下啊,蝗虫是害虫啊,吃了会不会有害啊?”另一个臣子也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担忧和恐惧,仿佛对蝗虫宴的后果充满了担忧。
    “陛下……”群臣们都犹豫不决的,非常害怕。他们看着太宗那期待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挣扎。
    “大家别害怕啊,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嘛。”太宗笑着安抚大家,“我已经问过孙思邈了,他说蝗虫虽然会危害庄稼,但也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病啊,吃了是没害的。”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和从容,仿佛对蝗虫宴的安全性充满了信心。
    孙思邈可是唐朝的名医啊,他说的话当然可信了。群臣们听到太宗的话后,心中稍微安定了点。他们看着眼前的蝗虫宴,虽然还是有些害怕,但也开始尝试着去品尝了。
    “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能吃到这种以前让人害怕的虫子啊。”一个臣子感慨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喜和好奇,仿佛对蝗虫宴的口感充满了期待。
    “陛下真是奇思妙想啊!太厉害了!”另一个臣子也忍不住夸赞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敬佩和赞叹,仿佛对太宗的创意和勇气充满了赞赏。
    听到这些话后,群臣们心里稍微安定了点,也开始夸赞起太宗来。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尝试蝗虫宴,并夸赞太宗的英明和勇气。
    杜如晦身体不太好,但胆子大,不怕这个,就先吃了起来。他咬了一口蝗虫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杜大人觉得怎么样啊?”看到有人先吃了,其他人也都好奇地问了起来。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和好奇,仿佛想要知道蝗虫宴的口感和味道。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清歌也拿起了蝗虫吃了起来。她咬了一口后,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了。她心中暗自嘀咕:【这群臣子真是好奇心重啊!】但她脸上却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仿佛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
    “好吃!”清歌实话实说,然后又吃了几串。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满足和愉悦,仿佛对蝗虫宴的口感和味道充满了赞赏。
    群臣看到清歌这么勇敢,也纷纷效仿起来。他们开始大口大口地吃着蝗虫宴,仿佛想要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蝗虫宴的香气。
    “这味道,绝了!”一位大臣赞叹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仿佛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美味。
    “对头,这真是一道美味佳肴啊!”另一位大臣附和着,他的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显然也被这蝗虫的美味所征服。
    “没想到这蝗虫,虽然是庄稼的害虫,吃起来却别有风味,真不错。”一位年迈的大臣感慨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似乎不敢相信这看似不起眼的小虫竟能有如此美味。
    “没错,别看它外表吓人,味道可是比平时吃的饭菜强多了。”一位年轻的大臣补充道,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显然对这新奇的食材充满了兴趣。
    “真的,感觉有点像野味,但更加鲜美。”一位女官也加入了讨论,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欣喜,似乎对这道新奇的佳肴赞不绝口。
    朝堂之上,那些一开始还犹豫不决的大臣们,现在都被这蝗虫的美味给征服了。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着这道前所未有的佳肴,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欣喜的神色。
    李清歌静静地站在一旁,她的身姿挺拔,气质高雅,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她看着群臣们惊喜的表情,心里却在暗暗嘲讽。这些大臣们平时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现在却为了区区一道蝗虫佳肴而如此失态,真是可笑。
    然而,她的嘲讽并未表现在脸上,只是淡淡地挂在嘴角,化作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她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却又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广纳新知。’太宗在心里默念这句话,他反思着自己是否过于固步自封,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他深知,作为一个皇帝,必须时刻保持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他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只见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然而,他的心中却并未因此而感到轻松。他知道,大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广纳新知,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让大唐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等国家安稳下来,我一定要多跟其他国家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掉我们的不足,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太宗下定了决心,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一想到未来的盛世景象,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激情和期待。
    “看这烤蝗虫的效果,真不错。”太宗坐在龙椅上,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他深知,这道蝗虫佳肴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他改革朝政、广纳新知的象征。
    “陛下英明,我相信不久之后国家就能恢复生机,在陛下的治理下,唐朝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一位大臣恭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仰和期待。
    “我们也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另一位大臣附和着,他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色,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盛世景象。
    “陛下英明!”
    “陛下万岁!”
    朝堂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大家都期待着灾难解除的那一天。他们相信,在太宗的英明领导下,大唐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太宗端坐着,他并没有被这些赞美之词冲昏头脑。他清楚地知道,大唐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带领大唐走向胜利。
    “感谢各位的爱戴,我知道国家的不易。”太宗缓缓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坚定,“但是……”他说到这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现在官员中浮夸之风盛行,基层的情况我却知之甚少。我已经决定了,三天后亲自去体察民情。”
    “陛下能体恤民情,真是国家的大幸啊!”一位大臣感慨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仰和感激。
    “陛下不可啊!您是天子,安危关乎天下啊!”另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
    “陛下此行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又一位大臣关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担忧和关怀。
    “陛下,我愿意随行保护您!”一位武将挺身而出,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
    太宗说完后,群臣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他们有的赞同太宗的决定,认为这是体恤民情、了解基层的好机会;有的则担忧太宗的安危,劝他不要轻举妄动。
    【出去体察民情是好事啊,那些反对的人到底安的什么心?】一位大臣在心里嘀咕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疑惑和不满。
    【心里有鬼的人才会怕皇帝出去。】另一位大臣在心里暗骂道,他觉得那些反对太宗出行的人肯定是心怀鬼胎。
    【太宗皇帝真是有魄力,说到做到。现在饥荒严重,外出不容易啊,希望别带上我。】一位大臣在心里祈祷着,他并不想跟随太宗出行,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离开舒适的宫廷生活,去面对未知的艰辛和挑战。
    【与其忙着修身立业,还不如享受一下饮酒垂钓的乐趣呢。】又一位大臣在心里感慨道,他更向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忙碌的朝政和繁琐的礼仪。
    太宗听到这些心声,不禁暗暗发笑。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作为皇帝,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你们都是难得的人才,怎么能闲置不用呢?我希望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振兴大唐。’太宗想到这里,脸色缓和了下来。他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了解基层的情况和民情。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带领大唐走向繁荣富强。
    “我决定微服私访,你们就不要再劝了。”天子的话一出,群臣都不敢再反对。他们知道,太宗的决定是无可更改的。虽然有些人心虚还想再劝,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太宗看着群臣说:“这次出行要保密,房玄龄、魏征、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五位爱卿随我同行就可以了。”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是!”
    “遵命!”
    “是!”
    五人齐声应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和决心。他们知道,这次出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是,他们愿意跟随太宗一起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幸好没带上我,皇帝的事情都要问我意见,还强迫我随行,我又没献过什么计策,不知道为什么要带上我。】一位大臣在心里庆幸着,他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他并不想跟随太宗出行,因为这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这次出行不错,可以趁机休息几天了。】另一位大臣在心里盘算着,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觉得这次出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暂时逃离繁琐的朝政和宫廷生活,享受几天悠闲的时光。
    【哈哈,我的悠闲时光就要来了。】又一位大臣在心里欢呼着,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色。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这次出行了,因为他知道这将是一次难忘的冒险和体验。
    ……
    太宗听到这些心声,不禁哑然失笑。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和想法,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他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才能和忠诚。只要他们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就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清歌的才能远超群臣啊,可惜他没有报国的志向,这也很奇怪。我虽然爱惜他但也不能放纵他,国家和大唐都需要他啊。’太宗想到这里微笑着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杜卿身体不好还是留在宫里休养身体吧。”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关怀和体贴,显然对杜如晦的身体状况非常关心。
    “臣遵旨。”杜如晦身体虚弱听到这话立刻答应了下来,虽然他也想随行但身体状况不允许。他感激地看着太宗,心里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他知道,太宗是真心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强迫他随行。这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太宗最后看向了清歌,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信任的光芒。他知道,清歌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只是她并没有报国的志向。但是,他相信只要给予她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她一定会为大唐做出巨大的贡献。
    “程卿你多次立下奇功,这次也随我一起去吧。我相信你的才智一定能为百姓造福。”太宗语气平缓但意志坚定,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清歌,仿佛要将所有的信任和期待都传递给她。他知道,这次出行将是一次艰难的旅程,但他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为百姓带来福祉。
    李清歌本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没想到太宗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她猛地睁大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眼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她从未想过,自己这个小小的官职,竟然会引起皇帝如此的注意。
    愣了片刻,清歌往前迈了一步,恭敬地拱手说道:“臣承蒙陛下厚爱,但臣位卑职小,见识浅薄,实在难以担此重任。臣以为,魏相等大臣已经足够辅佐陛下了。”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恳求,望向太宗的眼眸里满是真诚。
    太宗听后,哈哈大笑,那笑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程卿太过自谦了。你的政绩,朕和众位大臣都是看在眼里的。年轻人就应该多历练,将来才能成大器。”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清歌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卿应当对自己有信心。”
    “可是……”清歌刚开口想说些什么,却被太宗打断了:“卿不必再说了,朕心意已决,程卿必须随朕同行。”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清歌见状,无奈之下只能应声道:“臣遵旨。”她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她知道,既然皇帝已经决定,那么她就必须全力以赴。
    【这太宗,明显是故意为之啊!】清歌心中暗自腹诽,【帝王的心思真是深不可测,我真是服了。不知道他拉我一起去是什么意思,除了红薯那件事,我也没立过什么大功啊?】她有些无奈,也有些期待,毕竟,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
    【看来以后饮酒赏花的悠闲日子要暂时搁置了……】清歌心中闪过一丝惋惜,【既然来了,就安心接受吧,就当是去游历一番,唉!】她摇了摇头,试图将心中的杂念抛开。
    太宗察觉到她的心思,反而觉得挺有意思。‘小子,你平时总在心里骂朕,今天也让你尝尝这滋味。’他心中暗喜,觉得自己终于扳回一局,心情格外舒畅。他决定,以后朝政之事,就带着清歌一起参与,让她也尝尝这朝堂之上的酸甜苦辣。
    确定了清歌随行后,太宗又转头问尉迟敬德:“尉迟卿,最近兵马训练情况如何?”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敬德回答道:“陛下请放心,微臣在马术和冰刺训练上从未松懈,士卒们的技能都有所提升。”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对士兵们的信任和自豪。
    太宗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朕很欣慰。此次出行需保密,切勿泄露。尉迟卿也要继续努力,保持训练不中断。”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和期待,他知道,这次的出行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
    “今年虽然艰难,蝗灾肆虐,百姓收成无望,难民涌入洛阳。但朕相信,总有一天唐朝会国泰民安,突厥也会臣服于大唐,四夷都会来朝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太宗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陛下英明!!”群臣纷纷拍马屁附和,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对太宗的敬畏和崇拜。
    清歌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叹息:【太宗和群臣都太天真了!】她心中闪过一丝忧虑,【四夷臣服、国泰民安岂是空口白话就能实现的?突厥擅长骑射,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加强训练。】她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
    【增强士兵的臂力、提高马术、精准骑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清歌心中暗自思量,她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职,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太宗似乎听到了她的心声,心中再次被触动:‘说得好!朕又何尝没有考虑过这些?’他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但他也有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于是,他决定下朝后留下尉迟敬德共同商讨对策。
    “今日朝会就到这里,退朝!”太宗宣布完毕后,小太监随即高声传令。他的声音清脆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群臣散去后,三日之期一到,太宗便与精心挑选的几人换上朴素衣裳悄悄出宫向南而行。他们知道,南方的灾情更为严重,他们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期待。他们想要亲眼看看那里的百姓生活得如何,想要为他们带去一些帮助和希望。
    沿途所见皆是蝗虫肆虐后的荒芜田野,百姓数月来的辛勤劳动化为泡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或面临饥饿或成为难民流离失所。太宗看到这一幕眼眶不禁湿润心情更加沉重。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百姓的苦难和无奈,也更加坚定了他微服私访的决心。
    他走在田野间,看着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充满了痛惜和愤怒。他知道,这场蝗灾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折磨。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百姓解困,为国家分忧。
    太宗深知前路虽艰难但为了百姓为了国家这份责任他义不容辞。他肩上扛着的不仅是皇宫的安危更是整个国家和百姓的未来。他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为百姓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蝗灾的严重程度远超所报。】清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震惊和忧虑。她知道这场蝗灾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
    【面对这样的情景那些关于粮食存量的说法又怎能让人信服?】清歌心中暗自思量。她知道,在这场灾难面前,任何关于粮食存量的说法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百姓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怀,而不是空洞的承诺和谎言。
    太宗和清歌一行人继续前行着,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期待。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他们也坚信着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他们要为百姓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美好未来。
    有些官员啊,他们全然不顾太宗皇帝免税的旨意,要么偷偷违反,中饱私囊;要么虚报粮食储备,只为给自己捞取功劳。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如同蝗虫一般,肆意地啃食着百姓的生计,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看到这样的情景,就连李清歌这样一位性格淡泊、不问世事的女子,心里也忍不住泛起了嘀咕。她叹了口气,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地说道:“作为一国之君,我真是惭愧啊。没能早点到民间来看看,害得百姓受这样的苦。”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却透露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太宗皇帝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多进行微服私访,亲自了解民情,绝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深知,只有老百姓安定了,国家才能安定,这个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片麦田。那麦穗长得特别饱满,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晒干了也能吃,应该能解燃眉之急。房玄龄等随行官员看到后都很奇怪,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李清歌默默地看着那片麦田,心里琢磨着:“可能是这里的租税太重了,老百姓交不起,所以才没人收割吧。”她想到,虽然太宗有免税的命令,但天高皇帝远,那些贪心的官吏可不会都听话。自古以来,这样的贪官就不少,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从百姓手中榨取每一分钱。看着这满地的麦子,李清歌不禁为老百姓的艰难生活感到惋惜。
    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位老翁。老翁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看到他们一行人后,叹了口气问道:“你们也是来逃难的吗?再往前走也没用,这里没粮食了,还不如去京城找条活路。”说完,他又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和绝望。
    太宗皇帝听到李清歌之前的分析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走上前去,关切地问老翁:“这麦穗长得这么好,怎么没人收割呢?”老翁再次叹了口气,咬牙切齿地说道:“你们这些外来人不知道这里的苦啊。麦子虽然好,但租税重得跟山一样。收了也白收,全都要交给官府,老百姓自己一点都留不下。还不如大家一起饿着肚子算了,省得白忙活一场。”说完,老翁的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痛恨和无奈。
    太宗皇帝一听就火了,他握紧拳头,怒斥道:“圣上已经下了明诏免税了,怎么还有人敢违抗!”他的声音响彻云霄,透露出无比的愤怒和决心。老翁又叹了口气说:“这里有个顺口溜:‘庞相寿,会做官,到处敛钱,连生孩子都要收税。’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说完,老翁的眼中满是泪水,他似乎已经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
    太宗皇帝气得拳头都握紧了,他发誓一定要除掉这些贪官污吏,为百姓伸张正义。李清歌在心里暗暗想道:“庞相寿?我记得他以前是在京东做官的,还是太宗的老部下呢。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她想起历史上的种种教训,不禁感慨万千。她深知,权力的腐败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而这些贪官污吏就是国家肌体上的毒瘤。
    老翁劝他们一行人还是回去吧,免得惹出什么事端来。但太宗皇帝却坚定地表示,他一定要为百姓做主,除掉这些贪官污吏。他安慰了老翁一番,然后让房玄龄拿出钱和粮食来送给老翁。老翁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拜谢。太宗皇帝亲自扶起他,鼓励他要坚强地活下去,期待着太平日子的到来。
    李清歌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称赞:“太宗真是仁德之君啊!他比那些只会在朝堂上拍马屁的家伙强多了。如果他再明智一点,别老是缠着我这个闲人就更好了。”虽然她嘴上这么说着,但心里却对太宗皇帝充满了敬意和钦佩。她知道,这位皇帝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他一定会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随着一行人继续前行,他们看到了更多因为贪官污吏而受苦受难的百姓。每看到一幕这样的情景,太宗皇帝的心中就更加坚定了他要除掉这些贪官的决心。而李清歌也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位仁德的皇帝能够成功地实现他的诺言,为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们走到了一个村庄,只见村中的房屋破败不堪,百姓们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太宗皇帝心痛地问道:“这里的百姓怎么生活得如此艰难?”一位村民走上前来,哭着诉说了他们的遭遇。原来,这里的官吏不仅不免税,还额外加征了许多苛捐杂税。百姓们实在交不起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田地荒芜、家园破败。
    太宗皇帝听完村民的诉说后,眼中满是怒火。他立刻下令将那些贪官污吏捉拿归案,并严惩不贷。同时,他还命令随行官员将带来的粮食和钱财分发给百姓们,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百姓们看到太宗皇帝如此关心他们的疾苦,纷纷跪倒在地感谢他的恩德。太宗皇帝亲手扶起他们,深情地说道:“是朕的过错让你们受苦了。以后朕一定会更加关心民间疾苦,绝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李清歌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她深深地被太宗皇帝的仁德和决心所打动。她知道这位皇帝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他一定会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同时她也为自己能够跟随这样一位明君而感到庆幸和自豪。她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唐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不知何时能抵达那遥远的目的地,肚子到现在还空荡荡的,一粒米都没沾过,再加上这天热得跟蒸笼似的,汗水如瀑布般从额头滑落,真是难受极了。这趟行程的体验,简直比跋涉在无尽的沙漠中还要糟糕。
    ……
    太宗心里头对李清歌那点小动作可不满意了。虽然他贵为皇帝,但老被这年轻人轻视,也是挺无奈的。每当李清歌以她那不羁的态度对待他时,他的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隐隐作痛。但好在这些想法都只是他心里头的嘀咕,要是让外人知道了,那可真是有损皇家颜面啊!
    为了赶紧到达目的地,大伙儿都拼了命地赶路,马儿跑得飞快,仿佛也在逃离这酷热的天气。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前面总算出现了一家客栈,招牌上写着“客来投”,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应景。
    “这一天下来,累得跟狗似的,正好进去歇歇脚。”太宗看到这店名,忍不住笑了,脸上的疲惫仿佛也减轻了几分。
    “对!”“进去休息会儿吧。”房玄龄和魏征也跟着附和,他们的脸上也写满了疲惫,但看到客栈就像是看到了救星,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大伙儿都坐稳了,等着上菜。客栈内,几张破旧的桌子歪歪扭扭地摆放着,墙上挂着几幅褪色的画作,显得有些萧条。但此时,对于这群疲惫的旅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避风港。
    不一会儿,菜上来了,但都是素菜,而且每盘的分量都少得可怜,有的还被虫子啃过,看起来让人毫无食欲。
    “唉,本来还想着能大吃一顿呢,结果就这样了。”一位随行官员抱怨道。
    “这饥荒年头,大家都不好过啊。”另一位官员也感慨道。
    李清歌心里暗暗吐槽:“这小二也真是的,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宫里来的人哪受得了这个。”但她这人随和,虽然惊讶,但也没表现出来,只是轻轻地皱了皱眉头。
    “小二,你们这儿没肉菜吗?”太宗面色如常,问了一句,但眼中却透露出一丝期待。
    “要是想吃肉,咱们现做。”小二连忙回答,脸上堆满了笑容。
    “那就快去做吧!”太宗挥挥手,对桌上的素菜有点失望。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肉类的渴望,这渴望如同烈火般燃烧着他的内心。
    没过多久,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盘“烤肉”端了上来。和素菜不同,这盘肉分量足,满满当当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可大家仔细一看,都惊呆了,原来这盘子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宫里最近传出来的可以吃的蝗虫。
    “这唐朝的消息传播得也够快的。”一位官员小声嘀咕道。
    “饿极了,啥都得尝尝。”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
    “李世民想干大事,这路还长着呢。”李清歌心里嘀咕着,但她并不在意,自顾自地夹起蔬菜吃起来。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是在品尝着世间最美味的食物。魏征瞪着她,好像觉得她这样做不合适。但李清歌浑然不觉,自得其乐。她和太宗相处久了,知道太宗肚量大,不会为这点小事计较。她相信,大唐的盛世指日可待。
    太宗心里想:“这小子还挺懂我的心思的,幸好我够大度,而且她有才,不然早就严惩不贷了。”他对李清歌的放纵,其实已经有点过头了,但他却乐此不疲。在他心中,李清歌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小二看蝗虫没人动,以为大家不喜欢,就过来解释:“客官别见怪,现在饥荒严重,粮食少,菜的分量自然就小了。要是去别的地方,可能还不如这儿呢。这蝗虫是从宫里学来的做法,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味道还是不错的。现在特殊时期,没什么肉可以喂家禽,要吃肉的话,就只有这两种:蝗虫,其实是挺好吃的;还有一种叫十香肉,不过……”说到这儿,小二的脸色变得不太好看,仿佛提到了什么禁忌的话题。
    “十香肉?没听过,说来听听。”太宗觉得好奇,就问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仿佛想要揭开这个世界的所有秘密。
    “客官您是刚到这儿不知道,现在这世道乱得很,有些黑店就用人肉做十香肉。”小二的声音低沉而颤抖,仿佛在说一个恐怖的故事。
    太宗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象着那些无辜的人们被残忍地杀害,然后变成餐桌上的食物,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人性本善,怎么会沦落到同类相食的地步?这和野兽有什么区别?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仿佛想要抓住那些残忍的凶手。
    小二看出太宗的不悦,又说:“客官您别嫌弃,这是我们小店能拿出手的最好的了。其他的虽然也有,但物资紧缺,难以满足。”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歉意,仿佛也在为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感到悲哀。
    “我明白了。”太宗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的心中充满了沉重和忧虑,但他知道,他不能倒下。他是这个国家的君主,他要为他的人民负责。他必须坚强地面对这一切,带领他们走出这个困境。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