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480章 有人找到方明华邀请他做宣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0章 有人找到方明华邀请他做宣传
    你?
    方明华和赵红军看着目光有些惊讶。
    张建林解释道:“其实,学校烂到那个样子,我看到心里也不舒服,这两年呢,我忙出忙进多少也赚了点,这次你们捐助,我也捐点,省得我叔老说我没有党员觉悟。”
    “好事啊,过两天市县两级要在村上举行一个捐赠仪式,你也参加!”赵红军说道。
    “算了,算了。”张建林赶紧说道:“我就捐那一点,就别让别人知道。”
    “1000块不少了,再说,你这可是劳动致富后为家乡做贡献!县上肯定会宣传的。”方明华笑道。
    三天之后,板凳村的小学操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板凳村新小学捐资仪式在这里举行。
    白音省市县各级领导坐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台下是板凳村村民以及小学生。
    先是领导发言,然后三位捐资者走上临时搭建的主席台,由三名抹着红脸蛋的少先队员给他们三人分别戴上红领巾。
    三人也是精神抖擞,特别是张建林,为了这参加这次典礼仪式,特意大县城买了了一身蓝色西装,还打着红领带。
    紧接着三位捐资者发言,赵红军首先发言,先是深情回忆这片自己曾经插队过的地方,然后从企业家的角度阐述我们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做一些造福于民的事回馈社会。
    张建林则是赞扬党的政策好,现在勤劳致富,不仅要个人富而且还要大家富,不仅把自己家的房子建的好,而且还要努力改变自己生活的这块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方明华是最后一个发言的。
    他倒是没多提捐赠的事,而且提到乡村教育。
    “我们不仅要关注农村校舍等基础设施,关注失学儿童,还要关注像板凳村小学张学文老师这样的生存状况!而且像这张老师这样的情况在白音全国范围来说并不是少数,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是他们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
    台上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和学生们坐在一起的张学文并没有跟着鼓掌,默默听着,眼眶却有些红了。
    整個捐赠仪式由白音电视台现场摄影,很快制做成了新闻在市电视台报道,又被省电视台转播以及一些国内纸媒转发。
    企业、个人捐赠建立小学这在甘省还是第一次,立刻引起国内一家基金会的注意。
    燕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老徐,你看看这条消息。”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敲开时任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广的办公室。
    徐永广接过来一看,是昨天的《光明日报》,上面刊登了甘省白音市某地有人资助修建农村小学的新闻。
    “修建小学?这想法和咱们不谋而合啊,老于。”徐永广眼睛顿时亮了。
    这里面有个社会背景。
    1988年,我国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金会的立法。该管理办法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基金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
    中国青年基金会应运而生。
    基会成立后,做什么类型的公益项目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的目光很快关注到贫困农村学生失学问题。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1986年,团中央派人在桂省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某个瑶族自治县的普通村庄,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救助贫困地区失学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然开展这项工作,需要宣传让更多人知道。
    可基金会成立,资金只有区区十万元,政府不拨一分钱要全部自筹,工作开展起来步履维艰。
    报纸上这则新闻,不就最好机会吗?
    “这个方明华,是不是就是秦省作协副主席?刚刚卸任《延河》杂志社主编?”徐永广看着报纸上的照片问道。
    “对,就是他!我打听过。”老于说道。
    老于叫于海龙,他笑着说道:“报纸上只报道方明华是秦省一名作家,并没有提他的职务,估计是方明华不想那么高调。”
    “那我们就找他,希望能跟咱们合作,以这次捐助为契机,宣传宣传咱们马上就要开展的这个基金项目他可是名人喽。”徐永广笑道。
    “那好,我马上去一趟甘省。”
    “那就辛苦你一趟,我跟甘省团省委负责人联系,想办法联系上方明华,免得你去他们就走了。”
    方明华他们正要走。
    自从搞了这个捐助仪式之后,他们就不得清闲,不是市县有关部门请他们去座谈开会,就是接受媒体的采访。
    赵红军刚开始还有点新鲜的,但后面也烦了。
    我是故地重游,想来当年插队的地方回忆自己的青葱岁月,这尼玛的还回忆个屁!
    成了整天作报告的了。
    立刻和方明华商量赶紧走人。
    方明华早就烦的不行,但他能沉得住气,而且知道,这就是中国社会,人家来采访、座谈这也是人家的工作。
    相互理解吧。
    现在看赵红军要走,当然没什么意见。
    张建林倒是很喜欢这种人前人后簇拥的生活,不过好几天没去工地,有些担心。
    工地上可不能出事,这是的命根子.
    今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张建林骑着自己的红公鸡匆匆去了县城工地,方明华他们去村委会正式和老支书告别。
    其实,张贵生还是有点舍不得。
    自从他们俩一来,原来这个很少有人光顾偏僻的小村庄顿时热闹起来,用他的话说,这段时间见到的领导比他们这一辈子见到的都要多、级别要高。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虚荣心作怪,而且村子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除了方明华他们要帮忙修建学校,县水利局的领导已经答应在村里打一口井,解决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
    农业局的领导也答应到了今年冬天修建灌溉渠,让村东大约有300多亩小麦田也能浇上灌区的水,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所以,听说方明华他们要走,张贵生实在是舍不得啊。
    先是一阵挽留,最后欢迎以后常回来看看,特别是秋天学校竣工的时候一定要来,还叮嘱他们路上注意安全。
    那神情,那眼神。
    让方明华想起一首民歌。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可让方明华始料未及的是,车刚刚走出村口,对面就来了一辆吉普车,拦住他们去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