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275章 朱棣:咱爹一个大惊喜!朱元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天光大亮,万里无云。
    朱檀站在甲板前端,脚下的巨兽发出阵阵轰鸣般的呜咽,缓缓驶出码头。
    此次出征,朱檀并未带走全部的四万人马,而是从中挑选了一万人。
    如此操作,原因有两个。
    其一,大明沿海的倭寇虽看着不少,但总体的人数却是不多的,这帮东西大多百十人为一队,有节奏的骚扰海疆,引精兵灭之足矣,不用兴师动众。
    其二,那是真的装不下啊。
    铁甲战船看着巨大无比,但载重量是有限的,目前每艘战舰至多能塞两千多兵,加上各种辎重和给养,已经接近极限了。
    不过就这一万将士,扫灭沿海的倭寇也不在话下。
    汤和并未与朱檀同乘一艘战舰,而是落后半步,负责指挥另外一艘。
    朱檀并未和朱棣说实话,起码没全说。
    他的确在下一盘大棋,让朱棣扫灭北方的倭寇而后进驻耽罗,这只是第一步。
    后面,朱檀还打算亲自率战舰进驻琉球,拔除上面倭寇的钉子。
    从东瀛到大明,就那么几条海路,要么就经过耽罗,要么必须经过琉球。
    现在可不是现代,就算朱檀设计制作的铁甲战船,去往东瀛的路上也需要补给,何况倭寇的那些小船。
    他的本意是钳住两端,做一个大大的口袋阵,将倭寇全都控制在近海的范围内。
    如此一来,即便此次无法一举将倭寇全部歼灭,那些逃窜出去的倭寇,也只能被憋死在辽阔的海域中,这辈子是别想回东瀛了。
    海风带着几分腥咸,且十分强劲,在甲板上站了不久,朱檀就觉得面皮有些发烫,便转身回了座舱。
    三艘战舰撕破汹涌的海面,乘风破浪,速度极快。
    一日之后,战舰掠过山东诸岛礁,远远的,能听见阵阵炸裂的雷鸣之音。
    朱棣的动作的确快,他已经开始进攻了。
    倭寇登陆之地多在南方,山东附近虽有倭寇的据点,但人数并不多,以铁甲战舰摧枯拉朽,泰山压顶之势,根本不会有任何意外。
    朱檀并未管朱棣怎么进攻,也没去看递上来的情报,只是靠在软榻上,想着其他的事。
    他在想,这时候,京师是个什么局面。
    ……
    “陛下,燕王无旨出征,调用北平都司兵马,与鲁王合兵一处,已然出海了!”
    应天府,紫禁城,尚书房。
    朱元璋靠在软榻上,看着跪在眼前的李善长,眉头微微皱起。
    他身旁,朱标的面色也不大好看。
    这爷俩不高兴,主要因为两件事。
    第一,朱檀让燕王朱棣带兵出海,没跟老爷子说。
    第二,他们干了也就干了,可还干的大张旗鼓的,惹得朝中诸多文臣联名上书,弹劾的折子像雪片一样落在朱元璋的龙案上。
    今日一早,李善长便来觐见,进来之后跪地上就参,跟有人踩了他尾巴一样。
    “陛下!无圣旨擅自出兵,鲁王燕王如此独断专行,全然不将中枢放在眼中,如此放任下去,恐是大明之祸啊!”
    李善长叩首,语气中带着几分惊惧,好像朱檀和朱棣联合出兵,大明就要亡国了一样。
    “你起来说话。”
    朱元璋轻声开口,有些不耐烦的道:“屁大点事又哭又嚎的,成何体统?”
    “陛下!”
    李善长闻言,非但没起身,反而再次叩首,带着哭腔道:“此乃大事,老臣心中惊惧。”
    “鲁王燕王携五艘铁甲战舰,已然临近直隶!”
    “若他们有反心,调转矛头,直插京师,那……”
    “放屁!”
    听到这话,朱元璋直接拍了桌子,起身喝道:“那是咱的儿子,天下任何人都会反,咱的儿子绝不会反!”
    “陛下!”
    李善长心中惊惧,跪地叩首,可他想说的话已经说完了,现在磕头就行。
    朱元璋面色变了几次,双目直直的看着李善长,又开口喝道:“这件事不必再议,咱自有决断。”
    “下去!”
    李善长闻言,再次叩首,口中道:“陛下三思!”
    说完,也不敢多说什么,起身缓缓退下。
    敢在朱元璋面前说他儿子不是的,这满朝文武恐怕就只有李善长了。
    李善长退下后,朱元璋缓缓坐下,转头看向一旁的朱标,却没说话。
    朱标心中微动,开口轻声道:“父皇,十弟这么做的确不妥,但反过来想,这小子一直古灵精怪,鬼主意多的很。”
    “儿臣在想,他是不是故意的。”
    “怎的?故意和老四联合,让老子生气?”
    朱元璋瞪了眼睛,心中愤愤不平。
    他可没给朱檀调用北平都司兵马的权利,可这小子偏偏就做了。
    老四也不晓事,竟跟着老十胡闹,居然真的出兵了。
    朱元璋不是气朱棣出兵,也不是气他们两人合兵一处,而是气二人串通一气,摆了他一道。
    这些事他们根本没提前上报,而是出兵之后才送来消息。
    先斩后奏,玩的贼溜。
    “父皇息怒。”
    朱标上前一步,轻轻的拍着老爹的后背,口中又道:“父皇您也看到了,老十和老四合兵这件事,朝中是什么反应。”
    “上次,老十立了大功,一举拿下整个高丽,可朝中却有人参他谋反。”
    “这回……”
    “这回臭小子就直接干了是吧!”
    朱元璋皱眉道:“这不是让别人抓他把柄吗?”
    “父皇。”朱标的语气又柔和了几分,道:“您反过来想,把这么明显的把柄送到别人手里,是老十的做派吗?”
    “他应是故意如此,想看看朝中到底是谁要对他不利。”
    “哼!”
    这些事,朱元璋当然能想得通,朱檀这点鬼心思,根本逃不出他的眼睛。
    可就算看穿了,他也还是气。
    臭小子翅膀硬了,敢和老爹玩心眼了。
    这事不是明摆着吗,他故意不上报,就是想让那些文官参他,同时也让他这个当爹的看清楚,朝中到底是有谁要对他宝贝儿子下手。
    可提前不说,还想让他心照不宣的配合,老爷子心里的火就腾腾的往上冒。
    这种明显被人算计的感觉,让朱元璋十分不自在。
    整个大明,谁敢算计他老朱?
    “父皇消消气。”朱标再次轻声道:“以儿臣对老十的了解,他不会这么莽撞的。”
    “您且看着,这小子后面肯定还有后手。”
    “您也知道,倭寇之事,应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啊!”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心底的火气散去几分,此时伸手,点了点朱标,沉声道:“就知道护着他们!”
    “他们早晚给你捅个大娄子出来,看你怎么收场!”
    “父皇放心,儿臣心里有数。”
    朱标拍着朱元璋的背,脸上的笑容愈发深邃。
    ……
    在海上漂了三天,朱檀感觉天地都是晃的。
    麾下三艘战舰速度极快,补给又充足,此番并未打算中途休整,而是准备直插舟山列岛,一举荡平集结的倭寇。
    此时临近傍晚,海面上强风四起,已然靠近浙江诸地了。
    朱檀正抓着栏杆闭目养神,一个有些凌乱的脚步声传来。
    他缓缓睁眼,看到马和正歪歪斜斜的跑过来,身子虽左摇右晃的,可居然跑的是直线。
    他的确有些天赋,这才过了几天,外面波涛汹涌强风不止,他却能如履平地了。
    到了近前,马和不忘行礼,随即开口道。
    “殿下,信国公差人来问,今日是靠岸休整,还是继续向前。”
    “前面不远就是昌国县(舟山古称)了,以现在的速度,浅夜便可抵达。”
    朱檀看着马和,问了一个角度刁钻的问题。
    “这么大的风,人是怎么过来的?”
    马和一怔,立刻回道:“带帆小艇,来的是几个经验十足的水手,船也差点翻了。”
    朱檀捏了捏鼻梁,想了一下,开口回道:“你让他们告诉信国公,他所属的战舰不停,直接越过舟山,在南边下锚,不要靠岸,等明天风平浪静之后,以炮声为号,直扑昌国。”
    “传令下去,咱们不要向前了,就地下锚修整,顶过这阵风再说。”
    “是。”
    马和闻言,又歪歪扭扭的下去了,脚步极快。
    朱檀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继续抓着栏杆,闭上双眼。
    他虽不晕船,可这么大的风浪,船只如此摇晃也够他受的。
    他都如此,下面的将士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以这样的状态进攻,那就起不到想要的那种效果。
    眼下,还要再等等。
    海上狂风呼啸,风好似越来越大了。
    汤和奉朱檀之命,命令麾下战舰乘风破浪,向南直下而去。
    战事将起,他虽收集了诸多情报,但这些情报却都是片面的。
    朱檀的布置甚至稳妥,两面包抄夹击,可以最大限度的切断倭寇外逃的路线。
    只是现在不进攻,那诸岛上的民众……
    ……
    “抓紧修筑!往前!快些!”
    昌国县,县城。
    狂风之中,一个身穿官袍之人厉声高喝,声音却被狂风席卷,冲入半空。
    大雨倾盆,县城城头上却站着大量民夫,正顶着暴雨抢修城防。
    昌国县城墙低矮,又被连番冲击,竟有多处破损。
    暴雨成溪,顺着破损的城墙不断涌出,让这城墙看起来更是岌岌可危。
    “快!快!”
    喊话之人便是昌国县县丞王俊良,喊罢两声之后,他也快步上前,扛起地上的沙包,往城头上送。
    之前,倭寇已经进攻县城数次了。
    除县城外,岛上诸多百姓被倭寇屠戮,多数村庄被毁,财物亦被洗劫一空。
    昌国列岛孤悬海外,左右岛礁众多,以前便是倭寇经常光顾之地,外部诸礁多数被倭寇占据,建立据点。
    昌国县城内有四百驻军,倭寇虽频繁骚扰,可之前根本不敢强攻县城。
    但近几日,倭寇却好似发了疯一般,人数也比之前多了很多,开始大肆进攻县城,大有攻破城池,占为己有的架式。
    王俊良已给上峰去了几次信,但都石沉大海,迟迟不见援兵。
    若援军再不来,他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一旦城破,昌国县数万居民,怕都会成为倭寇刀下的亡魂。
    而周边无数岛礁,这锦绣山河,恐怕就成了倭寇的囊中之物了。
    王俊良手下的师爷曾不止一次的劝谏他离开县城,将此地之事当面呈报,却被他断然拒绝了。
    按他的话说,食君之禄,守土护疆,只有战死以报君恩,万没有临阵脱逃的道理。
    面对倭寇多次进攻,王俊良始终都在第一线,身先士卒,鼓舞士气,打退了数次倭寇的进攻。
    也因他至死不退,城中百姓军民同仇敌忾,才让倭寇寸步难行。
    但如今,城中粮草短缺,物资匮乏,已是强弩之末了。
    加上连日暴雨,城墙不堪重负,被冲出多处缺口,已是岌岌可危。
    “大人!”
    暴雨中,一个官吏快步向前,冲到王俊良身旁,接过他手中的沙包,高声喊道:“外面的人回来了,您去看一眼吧。”
    说话这官吏便是王俊良手下师爷,他虽屡次让王俊良离开,可他自己却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
    “你盯着点,今天一定要把城墙修好。”
    王俊良沉声回道:“雨停之后,倭寇定然来攻!”
    “大人放心!”
    雨下的越来越大了,几乎遮蔽了人的视线。
    王俊良顶着暴雨,快步返回县衙。
    昌国县的县衙,现在只剩一间偏房了。
    王俊良下令拆了县衙大殿,用拆下来的材料加固城防。
    房间中,两个黑瘦的汉子一蹲一站,正在拧着上衣的雨水。
    他们头上戴着的斗笠破破烂烂,只能堪堪挡住眼前的雨水。
    “大人。”
    看到王俊良后,两人正要行礼,王俊良却上前扶住,开口问道:“如何?”
    “查过了。”
    其中一个汉子眉头皱着,沉声开口道:“海边上的倭寇更多了,海边都是他们的船。”
    “沿海的几个渔村都被他们占了,里面的人……”
    “有多少人?”
    倭寇登陆主岛已有数日,县城之外的居民是什么下场,王俊良早已有预估,此时却不是说这些事的时候。
    “粗略估计,一千以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