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太子 - 第484章 却不知何处有了疏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4章 却不知何处有了疏漏
    仓促攒成的土堆并不能遮蔽太多人马。
    但与传统步卒相比,火铳兵一无趁手的近战武器,二无得力的甲胄护身,只要被肉搏兵种近身便是非死即伤的局面。
    仗打到这般份上,本还期待着又一场胜利的清军各人皆都如丧考妣一般,待那一阵阵满含挑衅之意的高呼传到城上之时,城上诸人除了无能狂怒以外竟是连半个字都还不出来。
    不得不说,这场伏击的确很贼。
    先以筑造土台扯住清军的注意,再用军阵的后撤引诱清军来到预设战场,待伏兵自硝烟中杀出之时,这一仗便也没了悬念。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仗两面参战士卒拢共也不到万人,再加上明军没有对清军铳阵完成包围,整场战斗所产生的伤亡其实也还不到两千。
    这样的伤亡单对这场战斗而言自然算是惨重,可明清两方仅只摆在明面上的人马便已接近十万,这个数字似乎还不到能左右整个战局的程度。
    只是
    “此番是我大意了,一阵我便往京城上请罪折子!”
    仗是天将放亮时打的,但当清军三人再次碰面时便连日头都已落山。
    这却也怪不得他们。
    等外出人马撤回城内之后,一桩桩比商议后续方略还要重要的事情便将他们给彻底牵住。
    洪承畴在战斗将才结束之时便打着感谢城内大族倾力相助的幌子将各家主事全都请了过来。
    在谢宴上他向那些人点明了一场小挫对数万淮安守军根本算不得什么,只要各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大清,朝廷必然能全力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与之相比,佟养甲、勒克德浑的任务虽然繁杂一些,但他们一个惩治溃逃士卒,一个安抚城内各军,论及心力的耗费却远不及洪承畴。
    这等分配倒也算是各展所长,待料理完这些事情,三人便聚在了洪承畴的丞相府中,可谁曾想,城内局面方才稳下,他们却在之后的方略上出现了分歧。
    佟养甲有意整军再战;勒克德浑觉得该据城坚守;而洪承畴这个“大明丞相”则认为该当保存实力,寻机撤离淮安。
    自表面看来,三人各持己见,但勒克德浑与洪承畴虽存着些差别,论到本质却都因此番一败而生,而当佟养甲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刻便做出了他所认为的最正确选择。
    “现在不是论责任的时候,”面对主动揽下责任的佟养甲,勒克德浑只是沉声说了一句,其后他似是觉得这话有些生硬,随即便赶在对方开口之前继续说道:“南军狡诈,此番战败也非全你之过,但说一千道一万,今日败得实在窝囊,我去巡营时不单兵卒们臊眉耷眼,便是军将们也都蔫了吧唧的。”
    话到这里,勒克德浑便停了下来,并未将后面的话完全说出,但他们几个都能算作人中楚翘,自都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到底为何。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便越大。
    在他们看来,你备着火器,我也备着火器,而且他们这里的出战铳兵还要比明军多上许多,这一仗自然算是手拿把攥。
    有着这样的认知,哪怕最为保守谨慎的洪承畴都不免设想起战胜之后的方略,更何况淮安的其他人。
    老实讲,伏击这等事情对打老仗的军将、士卒而言并不陌生,若依常理来说也不见得能让军中士气跌落到何种地步。
    可今早那一仗是在眼皮子底下遭了明军的埋伏,对士气的打击却得备而视之,所以当寻完营后,他才真正生出了固守淮安的心思。
    话音落下,勒克德浑的视线便紧随而至,与此同时有意撤到北面的洪承畴亦将脸转了过来,孤掌难鸣的佟养甲立时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今日你们两都在城上,对战局的转变许还要比我还清楚一些,若在追击之时有近战兵马护持,就算遭了南军的埋伏也不至立时大溃,”说到这里,他便往另外两人的面上看了一眼,只是不管洪承畴还是勒克德浑都无有太多反应,随即佟养甲便意识到自己的话毫无作用,紧接着竟重重往自己腿面上拍了一巴掌:“你们都是带兵之人,如何就不明白啊?!”
    明白,洪承畴当然明白。
    归到根里,佟养甲就是想亡羊补牢,以求能在下一次战斗中充分发挥兵力上的优势。
    这自算不得错,有史以来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可南军毕竟不是木头桩子啊。
    此番淮安之战的立足根本就是想凭着这支新军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再以此战之胜向朝廷内外表明大清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可现在南军已然晓得淮安驻有一定规模的火铳兵,其突然性便已没了着落,就算最终能凭借数量上的优势达到原定的目标,但最终的损失却势必会到了朝廷难以承受的地步。
    要知道,北面各省早已在连年战乱之下被打成了一片荒芜,便是为新军购买火器的银钱也都是睿亲王掏了自家兄弟的腰包。
    当然,干上抄家灭族的勾当自也能筹到再组一军的钱财,可李自成、张献忠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大清又不似早前一般声势无两。
    此等情形之下,谁又能保证前一刻还望风而降的各个地方不会再扭头喜迎王师光复失地?
    这便是三人之间的不同了。
    单就这一场战役来说,佟养甲的考量不单没有错处,甚至还能说是正确无比,可因着出身、身份的限制他的眼界就那么宽,在应对当下战局的同时却难免漏了其他。
    与之相比,洪承畴毕竟是高阶文臣出身,其人在考量眼前战局的时候总不免得将一场战役放在整个大局之下,而勒克德浑乃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其眼光自也不会只落在淮安城外。
    只是他们两理由总不宜摆在台面上,当佟养甲话音落下之后这房中竟就寂了下来。
    面对陷入沉默的平南大将军和大明丞相,佟养甲只觉自己已在辩论中占了上风,待又过了一阵,两人还是沉默不语,他这里便将语气缓了一缓。
    “咱不是贪图功劳的人,可北面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若真将两淮拱手让人,朝廷哪里有银子养这么多人马?”话到这里,自以为掌控了局面的佟养甲便朝二人看了一眼,待见他们都如泥塑木雕一般才又接着说道:“那些驻守北面各城的也便罢了,左右搜刮地方总不至饿死,关键是那些能打仗的,若不给他们发饷,这些人转眼便得吃了咱们!”“总能”
    眼见佟养甲这般表现,洪承畴便只得说些什么,谁曾想他才吐了两字,话音便戛然而止,随即便在两人疑惑的目光中陷入了沉思。
    按他本意是想说依着眼下的局面,朝廷当还能撑上些时日,只要他们将全部兵力稳稳带到黄淮以北,自能凭着骑兵上的优势给南军一个教训。
    届时地方渐稳,能够容忍朝廷搜刮的限度自然会高上许多,待哞足了力气,总能将北面稳住。
    这番言语虽未将摆在朝廷面前的最大难处直接点出,但想来给佟养甲一点时间也能想明白内里的关窍,可当这话才要说出,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南朝皇帝会如愿追过黄淮吗?
    若在以前他当不会生出这般疑问,毕竟这时两面的力量对比已经有些失衡,而且西洋也有插手的迹象。
    可前一阵子的南军却在夺下河道几个隘口之后反身去打了那些毫不起眼的县城,竟是将淮安晾了好一阵子才姗姗到来。
    若再联想到他在淮东各地的残暴行径,其心思却也算得昭然若揭。
    很明显,那位太子最看重的是对地方的掌控力度,亦将这番光复当做了清理地方的良机,若他们真弃了淮安,恐怕对方立时便得掉头将两淮牢牢控制在手中。
    此等情形之下,在淮东这点地方便了数月时间的南军,说不得便要上一年半载才有心思将注意力放到黄淮以北。
    届时手握两淮、江浙的南朝必然实力大增,已然打得稀烂的北方又如何能作为与之为敌的依仗?
    念头转了一转又一转,洪承畴本还算淡然的面色却在两人注视下逐渐带了些惶恐,随即让勒克德浑颇感惊讶的言语便传了过来。
    “向京城请旨吧。”
    洪承畴虽未在明面上表态支持佟养甲,但在勒克德浑的眼中他这已能算是临阵倒戈。
    可他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错处,归到根里只不过是明清两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出现逆转。
    论及地盘,现在的应天小朝廷不但比不过崇祯在时,便连弘光那一阵子都略有不及,但当初的崇祯便是想筹个几十万银子都难如登天,弘光更是对各个军镇毫无制约手段。
    反观应天这里。
    东林党的根基已在数次风波之中被彻底击垮;各军皆将朱慈烺视为最高统帅,无人敢称军镇;再似那些在战乱中破败不堪的省份,不是能为应天提供资源便是能为应天提供兵源,主打一个各有所长绝不平白得到朝廷的支援。
    这等情形之下,哪怕朱慈烺手中的地盘要不及前人,但应天朝廷所能施展出来的力量却要比以前的大明强上数分。
    以此为基,大明的势力自然要强于清廷,淮安这里不论做出何等决定却都得面对巨大的破绽。
    对此,朱慈烺倒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在开始北伐之后的诸般施为也只是出于他一贯的行为逻辑而已。
    只是他却未曾想到,先前的求稳之举却让淮安那几个能在史上留名的人中楚翘进退两难,多少也算是无心插柳之举。
    在接到前方发现清军火铳部队的报告之后,有关这番伏击的战报便在一日之后抵达了他案前。
    只是这时的他却在扫了几眼捷报之后便将其放在了一边,显然是被其他事情扯住了心绪。
    “恭喜陛下,常、梅二位总兵得此一胜,淮安城破当是在转瞬之间了。”
    听着楚王的贺喜之语,朱慈烺面上的笑容却不是太发自内心。
    说起来这也是腓力四世给他添的麻烦。
    前一阵子杜琛带回了西班牙同意大明条件的消息,随即那马尼拉总督竟派人来要求大明往吕宋驻军。
    消息传开之后,文臣武将、朝野内外多只是赞扬大明在万岁爷的带领下有了中兴之象,朱慈烺这里虽多少有一点点飘飘然,但在是思量数番之后却还是给马尼拉来个石沉大海。
    他想得明白,现阶段大明与荷兰只不过是些小小摩擦而已,与法国、英国更是没有半点牵扯,哪怕因着马六甲与东南亚归属的关系,两面终得好好来上一场,但于当下而言大明却还有足够的空间藏在幕后观看欧洲的内斗。
    原本,他以为将马尼拉的信按下之后此事便算是结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仅过了七八天的功夫,王福平这里便得到了诸位藩王正在暗中串联的消息。
    当然,此时的大明已无势力有胆子触怒皇权,这等串联自不是谋逆之类的事情。
    只是当锦衣卫进一步探明这串联的目的之后,朱慈烺却发现这些被拘在应天的藩王中,有人生出了去吕宋这等化外之地就藩的心思。
    天可怜见,他朱慈烺虽没有让藩王们再回封地,但他不仅在只在吃穿用度上略略克扣了一点,对宗室另寻生计也保持着不闻不问的态度。
    在这等优渥待遇之下,这些人竟宁愿逃去化外之地也不愿留在应天,朱慈烺这宽厚仁君的确有一点点受伤的感觉。
    所以,他在确定了此事之后便将主理宗室诸事的老楚王唤了过来。
    “当下北有内贼未平,外有强敌环伺,朝廷看起来似烈火烹油,实则步履维艰,可在如此局面下朕宁愿将宫中用度削至最低也竭力维持了诸藩用度,却不知是在何处有了疏漏,竟让他们宁愿去那化外莽荒之地也不愿在应天享这太平日子?!”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