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太子 - 第202章 这么多弯弯绕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2章 这么多弯弯绕吗?
    朱慈烺的挑拨真有那么大威力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多尔衮一系的地盘和势力在同南明作战的过程中急速膨胀,而豪格则在和李自成、张献忠的战争中损失惨重。
    所以在势力对比出现根本性变化之后,豪格便被多尔衮构陷削爵,其后不过月余便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圈禁之中。
    清廷内部的权利争斗也以豪格为代表的两蓝旗落败而缓和了下来。
    这件事便能很清晰地展现出,两方在皇位之争落下帷幕后,其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和,反而因情势的发展而日渐激烈,直至到达不死不休的地步。
    所以,在自身实力遭到巨大损失之后,多铎出于自保的心理而对博洛、吞齐存有防范之心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至于说孔有德这里
    不管孔有德是刻意表现还是发自本心,在多年的潜移默化之下,清廷高层的每一个权贵都认为他是一个极念旧情的人。
    当年的黄台吉不但将如丧家之犬一般的孔有德封王,更对其委以重任,这自然称得上称得上恩重如山、形同再造。
    如此一来,搅了黄台吉临终布置的多铎,在自身落于危局之后自然也得对这极念旧情的人防上一手了。
    当然,孔有德自归清之后表现得极有分寸,素来不掺和满人内部的斗争,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从背后捅多铎一刀。
    而多铎这般行事倒也没想真将孔有德怎样,说白了也就是求个万无一失,不愿将自己的安稳和朝局的稳定寄托在旁人的一念之差上罢了。
    所以,从现实情况来说,朱慈烺的挑拨离间其实只能算个引子,其最大作用也就是将现实情况明明白白地丢到双方面前,让他们不得不正面应对。
    若非清军内部本就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哪怕朱慈烺真就巧舌如簧,各方团结一心之下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难!
    多铎现在的处境极难!
    宣城显然不可久留,但如何北归又得一番思量。
    只是现在还留在江南的清军又有哪个不是处境艰难?
    相较而言,他作为一军之统帅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自鄂尔都被围之后,李成栋与吴胜兆便被黄蜚和吴易的水师牢牢牵制在了苏州。
    老实讲,原先他们最大的担忧也就是未能做出解救鄂尔都部的动作,事后会被上面追究。
    可随着局势的变化,他们二人的心思却也逐渐发生转变,待到尼堪所部被歼,多铎下令各部聚拢之后,他们也就意识到了情况到底有多么紧迫了。
    只是
    “你既不愿杀出,那咱们便一别两宽吧!”
    李成栋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紧接着便将酒杯往桌上一砸,而吴胜兆却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又皱眉思量起了自己的心事。
    尼堪所部共有四万多人,其中不但包括了战力强劲的胡茂祯,更有数千正儿八经的鞑子兵。
    可就是这么一股强大的力量竟然在三五日之间便被明军全歼了!
    这般情形之下,他吴胜兆又怎敢轻易离开苏州?
    但与此同时他也知道,李成栋的说法是对的。
    王爷既然下令收拢人马,那么局面自然已滑向不可控之地,若真战局无法挽回,他们困守苏州无异于引颈待戮。
    真真是左右为难啊。
    心念及此,吴胜兆也将杯中水酒一饮而下,但其后他却只是将桌上酒杯再次斟,却连多一个字都未曾再说。
    “军情如火!”见他这般样子,李成栋自然有些恼恨,待将酒杯从其手中夺过之后便又接着说道:“我等困守苏州,若等到明军围上来怕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他想得非常清楚,现在苏州城外只有明军水师,却也不能将整个城池彻底封死。
    若在此时果断突围,自然还有一搏的机会,若真等到明军腾出手来,漫说突围,怕是连外面的消息都再难得到了。
    这般考量自然非常现实,而且在李成栋看来,他吴胜兆也是从辽东便开始打仗的主,自然也当能想到这些。
    可现在其人来来回回就是这幅半死不活的样子,如此他才于心中生了恼怒。
    “走?往哪里走?现在还哪有你我的活路?”
    许是被李成栋的话刺了一下,吴胜兆终还是慢吞吞地说了一句。
    “如何走不了?!他水师难道还能将路全都.”
    听到吴胜兆极其消极的话,李成栋心中又是一阵恼怒。
    他这人性格火烈,处事雷厉风行,而这吴胜兆的思量虽要比他周全许多,但也因此而显得婆婆妈妈,犹豫不决。
    早先未与什么波折,两人倒也没因性格截然相反而闹出什么,可现在诸般决断都关乎整军安危,他自然对吴胜兆这般性格极其厌恶了。
    可谁知他这里才问了一句半,却听吴胜兆又在哪里幽幽地问了一句:“尼堪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
    他们二人困于苏州之中,自不知晓那一战的详细过程,可前几日总算有人拼死入城,他们也就知晓了一些。
    “不是说中了埋伏吗?”
    “埋伏?什么埋伏能在几日之间便把四五万人吃了?”
    嘶~~~~~
    闻得此言,李成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他这人性格如此,遇事总爱一往无前,却没有深思的习惯,所以在得知尼堪所部遇伏被歼之后,所思所量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却也未曾再于此事上费什么心思。
    可说到底他并不是什么笨人,经由吴胜兆的提醒,他立刻便意识到了里面的问题。
    “伱的意思是”
    “水师。”
    吴胜兆将这两个字重重说出,李成栋自然也就将那一战中的未知补上了。
    是了。
    凭江南明军的战力,莫说吃掉尼堪那四五万人,便是想将其困住都带着些痴人说梦的意思。
    如此情形,除了仗着水师之利,还哪里来的其他可能?
    想明白此节,李成栋自然明白吴胜兆半死不活的缘由。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太湖以东,水网密布之地,一旦失了城墙的防护,漫说顺利北归,恐怕看到长江之前便要被明军水师围死在某处了。
    可枯坐苏州说白了就是坐以待毙罢了。
    清军并无水师,自然无法在水网密布的苏松之地与明军争锋,哪怕大清真的能挽回江南局面,想要突入此处救援他们却也不知得耗上多少时节。
    到了那会,谁知道他李成栋还是不是在这世上。
    心念及此,李成栋对当下处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进不得,退不得。
    这六个字完全能够形容他们现在的处境。
    若换个人来,想明白这些说不得便会如吴胜兆一般长吁短叹,进退无措。可李成栋是什么人?
    他能被称作李诃子,又岂会是甘愿坐以待毙,引颈待戮的?
    “还是得杀出去!你我麾下多是骑军,只要谋算好路线,却也不见得明军能够及时布防。”
    李成栋话音落下,吴胜兆却连半点回应都懒得给出。
    若在往日,脾气火爆的李成栋说不得便会怼上两句,可此时他却一反常态,竟如无事发生一般直往地图跟前走去。
    “走无锡
    不成。
    走昆山.
    不成。
    走.”
    李成栋这等人许是常会思量不周,但其行动能力极强,却也能算作极其出色的临阵大将。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成栋在随多铎南渡长江之后便被散了出去,其后不但整个苏松之地的明军几乎都灭于他手,李成栋更率军参加了攻伐福建、两广之战,并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人就有缺点,他李成栋冲锋陷阵、攻城夺地是把好手,可于政争博弈之上却幼稚得紧。
    再加上他的脾气极易得罪人,由此他不但得面对功与赏的不对等,更还需应对清军内部的各种斗争。
    这个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将便又被逼得反清复明。
    只是
    大明别的地方许比不上大清,可要说到内斗却要激烈数倍、贯彻始终。
    他李成栋一个在大清都站不住脚跟的人又凭什么能在大明占住脚跟?
    所以,在同僚的掣肘和永历朝廷的打压之下,李成栋便是战力再强,其结果倒也能算是预料之中的了。
    唔.扯远了。
    他望着地图规划出了一条有一条北归路线,可都又被其一一否定,待到最后快要无计可施之时,他才又将目光放在了早已被他否定了的昆山上。
    这条路其实不错,从苏州到昆山虽不是无有水网,但这些河流都是东西走向却也碍不了他们行军。
    其后他们只需从数座城池之间一路穿越,渡过几条算不得宽阔的河流就到了江阴一带。
    若能顺利行至此处,大抵也便算是逃出生天。
    毕竟从江阴到镇江并无河道阻路,哪怕明军想要拦截却也得有那本事。
    只是这条路绕了好长一截,从昆山到江阴的路途也当会遇到不少麻烦,可除了这条路,旁的几乎都算是难如登天。
    如此一来.
    “就走昆山!”
    思量许久,李成栋终还是下了最后决心。
    让他坐以待毙是万万不可能的,哪怕绕行昆山也得一路拼杀,却好过枯坐苏州。
    可.人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其想法自然也就不同。
    “昆山?”
    嘴里一声嘀咕,吴胜兆只是轻瞟一眼便将注意力转回到了桌上。
    “那望虞河你可能过得去?”
    其实这些法子他早都想过,只是觉得成功的可能实在太小也便不曾与别人提过。
    现在李成栋刚将这条路提出,他一眼便看出了其中难点,自然也就无心多加解释了。
    这望虞河横在昆山和江阴之间,乃是李成栋所选路线上的必经之所。
    说起来,它虽被唤作是河,但自越大夫范蠡开凿至今已过了两千多年,其河道早已化作一片片沼泽和圩区。
    哪怕明军的水师无法通行,可对骑军而言,想要行过这片区域却也是千难万难的。
    “总好过在此枯坐,引颈待戮!”
    听得吴胜兆反问,李成栋应了一声便扭头坐回了凳子上。
    若按前几日的情形,两人谈到这里大抵便又会互不吭声,沉默以对。
    可他们自得到诸般情报到现在已然过了好几日,各人心态也已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由此,吴胜兆便也将心中斟酌了数日的想法试探着说了出来。
    “你觉得那太子殿下会是何等人物?”
    嗯?
    闻得此言,李成栋不由满面疑惑地看了过来,而吴胜兆则在对方有了反应之后便直接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你看,这位爷能于大厦将倾之际把局面弄成这般模样,定然是明君种子。”
    这边话音落下,李成栋心中便已大致明白了吴胜兆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反清投明嘛。
    只是他们投清不过月余,才一遇挫便又投了回来,这还要不要点脸了?
    更何况先前一叛让鞑子轻易得了整个江北,哪怕他们这些人也都只是听命行事,却也算是难逃罪责。
    这般情形,明国又如何能容得下他们?
    心中对吴胜兆的说辞不屑一顾,但北逃之事终归还是军力强盛一些更为妥当,所以李成栋也就耐着性子说道。
    “太子殿下自然是英明的,若他早些掌权,说不得我等也不至于投清,可你要明白,越是英明的人物越是容不得我们这”
    “错了。”
    嗯?
    换做过去,常常是李成栋打断吴胜兆之言,可这次他还未将心中所想全部说出,却遭吴胜兆直接直接打断。
    “你这人到底还是心思单纯。”
    眼见对方已不似早前那般暴躁,吴胜兆一扫满面愁容,将手中酒杯置于桌上便直接说道:“若非朝中既有昏君又有奸贼,我等如何会叛?现在朝政已为太子殿下所掌,我等自得弃暗投明!”
    闻得此言,李成栋心中一阵无语。
    当初他们虽未如关二爷一般被围于土山,但实际上却也落入了战略上的绝境之中。
    可道理虽是这么个道理,但说出去也得有人承认啊。
    总不能自以为是的归了大明,到头来诸般理由却也得不到认可,到最后便是能保得性命,可下半生也当彻底废了。
    还不如试着闯上一闯,搏出一条生路呢。
    “你想岔了!
    我等在弘光手里叛明,到太子手里又归明,
    这不正说明弘光不得人心,太子殿下众望所归吗?!”
    这么多弯弯绕吗?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