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 第487章 激进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7章 激进派
    如此众多的“低俗”小说出现,代表有大量的读书需求。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明朝普通人识字率很高,不然怎能看懂小说呢?需要注意的是,从明初一直到明末,明朝这一类低俗小说,都是层出不穷!
    在明朝的各个时期都在大力的兴建书院,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全国各地的书院加起来达到了2000所左右,私塾更是不可计数。
    在明朝的成化年间,有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人,叫杨继宗,他为了在其治下普及全民教育,曾经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入学者,罚其父兄。就是说八岁的孩子,如果你还不给他上学,他的父亲或者他的哥哥都要受到惩罚。
    但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疯狂的实行愚民政策,百姓的识字率为历代最低。
    根据南石门县的县志记载,明末的时候,该县有私塾60多所,经过了明末清初的战争摧毁后,到了顺治时期,该县的私塾下降到了17所,但在满清朝廷的指示和县衙督学对私塾的指导下,到乾隆年间,该县的私塾仅仅只剩下了一所。朝廷还有令,未经官府允许开私塾者斩立决,即使家学所教授的课业也得经过官府审查,“如有教授内容不可经理者,以谋反罪斩立决。”乡野遗老和知识分子们“如有私传所学妄议圣人之事,县衙一经发现,直接禁之,再次发现,直接重罪论处”。
    到了道光年间,该县有两个村的村民发生了械斗,参与人数共有1000多人。最后县衙抓了带头械斗的村民进行处理,并对两村村民进行登记在册。但是两村人口5000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会写自己名字的。这也就是说,清朝道光年间的百姓识字率已经不足千分之一。
    在1909年,也就是清朝灭亡的前两年,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清朝全国的识字的人口不到300万,而当时清朝一共有4亿的人口,也就是说,清朝社会的识字率不到1%。
    社会识字率不到1%是什么概念?
    从轩辕黄帝到尧舜禹夏商西周的时代,只有贵族和少数的贫民识字,社会的整体识字率大约徘徊在4%左右。
    清朝的识字率连中国的远古时代都远远不如,直接倒退回了野人时代。
    “这倒是能说得过去,小民见识不足,只有用这种手段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的功绩啊!”费信良说道,其实他这么也是在自己脸上贴金,要是没有那些地图,他也搞不清楚朱厚照打下来多大的疆土。
    “不知贤弟最近在忙些什么?”费信良接着说道。
    “忙?翰林院有什么可忙的?”余承勋脸上露出一丝萧索的神色。
    “贤弟这是什么话?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翰林官乃是储相,清贵无比,别人都羡慕不来呢.”费信良连忙说道。
    余承勋又喝了一口酒,说道:“你说的我都懂,但是在京城一直听着北方草原上传来的一道道捷报,听到陛下气吞万里如虎的事迹,总是让我感觉翰林院是如此的无聊.”
    费信良张了张口,想要继续去安慰一下好友,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看看,聊这些干什么.”余承勋打起了精神说道:“说点有意思的,最近我们翰林院的同仁正准备联名上疏呢?”
    “联名上疏?”费信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这是为何事联名上疏啊?”
    “我们正准备上疏请求陛下收收复交趾布政司,北方战事平息,正好把近卫军精锐调到南边打仗,大明故土不能一直落到安南蛮子手中!“余承勋激动的说道,脸上露出了狂热的神色。“啊?”费信良难以置信的说道,他怎么都没想到余承勋竟然会为这件事而上疏,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让他感觉眼前的好友变得有些陌生起来了。
    “伱不知道近卫军是多么的精锐,我参加过好几次阅兵”余承勋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就要滔滔不绝的讲下去
    “我在江南就听闻阅兵式之名,而且陛下成为天可汗,乃是千年一遇之盛事,我更是不想错过,所以就来到了京城.”费信良忍不住打断了余承勋。
    “啊?”余承勋呆了一下,然后说道:“那你来的可真是时候,这次盛事也有阅兵,规模还是历次之最,到时候我给你弄一张邀请函”
    “那就多谢贤弟了!”费信良兴奋的说道。
    “客气,等你见过近卫军的精锐之后,你就会发现放着这些精锐不用就是最大的浪费”余承勋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其实也有小道消息说陛下想去收复西域之地”余承勋露出了笑容,“要是陛下真的把西域收复了,我就申请去西域为官.”
    费信良无比震惊的看着余承勋,他完全没办法理解余承勋的想法,好一会儿才说道:“你疯了吗?你放着好好的翰林检讨不做,你去西域那危险而偏僻的地方做官?”
    “我没疯,我想的很清楚.”余承勋冷静的说道。
    然后他看着费信良说道:“信良兄你还记得我最喜欢的诗人是谁吗?”
    “李太白?”
    “对!就是李白李太白!”余承勋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远方。
    “李太白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已经七百多年没有汉人去过那个地方了,我想去那里看看.”余承勋轻轻的说道,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费信良张大着嘴巴看着余承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他能理解余承勋,但又不能完全理解余承勋
    其实余承勋就是最近朝堂上新出现的激进派,其中不乏像余承勋这样的年轻官员。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新涌现出的激进派,以前有许多都是厌恶战事的守旧派。他们思想的剧烈转变,一是来自朝堂稳定;一是来自国库丰盈(皇家集团虽然不受文官们控制,但文官们也把皇家集团的收入当成国库的一部分);三是是来自历次大捷,这让所有人的心气都不一样了。
    传统文臣,就算只知吟诗唱词,但谁还没想过开疆拓土,辅佐君王达成万世景仰的文治武功?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