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199.第199章 教小学生写作文吹捧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9章 教小学生写作文吹捧自己?
    江主编等人先是围着李暮将他好一顿夸,只能说不愧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人,夸了半天愣是一句重复的都没有。
    被这么围着,李暮却觉得头疼。
    “好了好了,大家有问题就问,李顾问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魏国伟见李暮满脸无奈,于是上前打断道。
    一众记者这才开始进行采访:
    “李顾问,请问您是怎么想到可以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制作钾肥的呢?”
    “三位农学方面的权威教授刚刚一直说是您提出的想法,请问这是真的吗?”
    “还有拟除虫菊酯的研究,听他们说也是一直都受到您的指导?”
    ……
    面对记者七嘴八舌地提问,李暮头更疼了。
    有心想让米胜华等人过来解释,不过三人站在远处,见他看来,俱是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
    有一次拟除虫菊酯他们都后悔得不得了,觉得抢了李暮的功劳。
    这会儿不全跑掉把李暮一个人留这儿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往前凑。
    眼看指望不上别人,李暮看着眼前眼巴巴望着自己的记者们,只好开口道:“其实吧,我只是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设想,能实现这个设想,是整个团队的努力,而不是哪一个人有多大贡献”
    “米教授他们说的没错,您果然深得我们国家传统美德,不居功,不揽功,做成再大的事,也只想深藏功与名!”江主编忍不住道。
    话音刚落,一众记者皆是没忍住笑了出来。
    在李暮没来之前,他们便简单地采访过了米胜华和袁培业几位教授,三人除了对李暮的能力大加吹捧之外。
    还特别提到了他“谦虚”“礼让”“淡泊名利”的各种品质。
    本来他们还不相信,毕竟粮食增产是足以震动全国的大事,贡献之大再怎么吹都不过分。
    李暮又是实打实的贡献,还有几位教授肯定,没道理会谦让。
    但现在他们才知道米胜华等人所言非虚——李暮实在是太谦虚了!
    看着众人眼中的敬佩、崇敬,李暮满是无奈,道:
    “江主编,我只是实话实说。”
    “无论是拟除虫菊酯,还是反浮选冷结晶工艺,能够实现,主要是米胜华、袁培业和杜明卫三位教授的努力。”
    “还有,指导这个词用得也不对,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互相学习和互相交流的关系。”
    他只是出了个思路而已啊,方案谁不会写,那不是有手就行吗?
    他就是成功率搞了一点而已!
    “那您是承认拟除虫菊酯和反浮选冷结晶工艺,都是您的想法喽?”一个带着眼睛的记者发现了盲点。
    别管是谁做的,你就说是不是你的想法。
    是?那功劳大头是你的就没跑了。
    李暮被问得也是愣了下,看着一众记者满脸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表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
    一场采访,在“愉快”的交谈中结束。
    各大报纸都搜集到了足够的新闻素材,尤其是李暮的年纪,更是最大的卖点。
    “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有人已经想到了这样的标题。
    不过就在这时,郭默匆匆赶到,他得到消息时尚在开会,会议一结束就马不停蹄地跑了过来。
    他先是叫来几大报纸的主编,嘱咐了几句让他们先推迟些时间再些报道内容。
    报道当然是可以报道的,但李暮的安全问题可是上面密切关注的,不能简单草率地决定。
    和江主编等人说过之后,郭默才看向李暮,朗声笑道:
    “你可真是闲不住,前脚搞出来个全封闭式蜂窝煤机,后脚又搞出了个反浮选冷结晶工艺。”
    “钾肥产量和质量的不足,一直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搬除了它,对我们国家来说意义之重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民以食为天可不是说说而已。”
    “可不是。”魏国伟接过话茬,道:“有了这项工艺,以后我们国家钾肥短缺的问题,就能迅速等到解决。”
    “我们农研所粗略的做了预计,只要产量能跟上,等明年用上钾肥,我们全国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增加5%之多!”
    别小看5%这个数字。
    61年夏国的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7亿吨,增加5%,就是680多万吨。
    三年困难时期,城镇居民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为21斤,农村更为艰苦,定量为23斤。
    680多万吨的粮食,足够满足5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
    听到魏国伟的话,郭默的眼中喜色更浓,感叹道:“你这可是为我们国家和人民,解决了一件功德无量的难题呐!”
    ……
    反浮选冷却结晶工艺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某处小院。
    得知之后,上级领导忍不住哈哈大笑,高兴地在屋中走来走去,对前来汇报的宋秘书笑道:
    “我看他再搞下去,以后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都能被他解决咯。”
    “5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啊,在封建社会,那也是要树碑立传,名留青史的哟!”
    “这回我是不知道该给他怎么样的鼓励嘉奖了呀。”
    说到最后,他高兴之余,又忍不住头疼起来。
    超算的奖励他已经定好了,只是暂时还没有发下去。
    本来觉得应该没问题了,结果先是全封闭式蜂窝煤机,这个到也不算重大成果,但接下来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这是真正关乎全国人民肚子的重大成果,且,那么快就连续出成果的频率,都快超过他们奖励的速度了。
    这对上级领导来说,真的是过于幸福的烦劳!
    听到这一个个好消息,搞得他都动念想在今天吃一顿红烧肉了!
    “领导,国科院和农研所那边,都一致决定,把李暮的名字登上报纸,现在各大报纸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您同意,立刻就准备印刷。”宋秘书道。
    闻言,上级领导微微沉吟片刻,然后笑道:“这倒是不失为一个嘉奖的好办法,咱们给不了科学家们足够的利,只要条件允许,名是一定要宣扬的!”
    “就这么办好了,不过照片就不要登了,还是要为安全委员会的同志们少增加点负担嘛。”
    “另外,物质上的奖励也不能少。”
    ……
    反浮选冷结晶工艺成功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各大官方报纸的头版头条,在广播和电台里循环播报。
    人们日报:“化肥技术大突破,我国有望实现钾肥的自主生产,再也不受制于国外进口!”
    广民日报:“5%产粮量的提高,将为我们国家,增加5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大幅缓解目前粮食紧缺的难题。”
    新夏报:“据悉,本次化肥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而这一切的主要功劳,都要归功于一个人……”
    ……
    报纸一经销售,便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被人们争相传阅。城里大街小巷之内,茶馆酒肆之中,全是讨论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的人们,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拍案直呼叫好。
    乡下的阡陌之间,上工的农民们听着广播里说明年的粮食将增产,全国增加的产量足够多供应5000多万人的时候,亦是欢欣鼓舞。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意义,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科技的进步,但知道以后他们能吃得越来饱,越来越好!
    全国各地,大量人群挥舞着国旗喜悦地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为国家的变好,为科技的进步,也为了吃饱肚子。
    而当他们聚在一起,畅想着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时候,“李暮”这个名字,当然也在被反复地提及。
    ……
    大杂院。
    一路从学校回来,到处都能看彩带和国旗。
    李暮回到家,将自行车停在家门口的功夫,还看到不少拿着国旗的人向外边走去。
    看到他们脸上高兴的笑容,他的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
    虽然还没有搞出杂交水稻,但通过拟除虫菊酯和化肥的研究,让这个年代的人们有了能够吃上饱饭的希望,还是让他非常有成就感。
    “还需要努力啊!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才行!”李暮在心中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
    一边想着,他一边走进大杂院。
    各大报纸上虽然提了他的名字,却没有详细的介绍,更没有放出照片。
    否则以现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的热度,走在街上,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认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他进到大杂院里后,还是有人露出怀疑之色,但仔细想了想后又摇了摇头,暗道不可能。
    就算是大学生,李暮刚刚毕业,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厉害的东西。
    再说他学的是机械工程,和农业也不搭噶呀。
    加上李暮面色如常地和他们打招呼,更打消了大杂院里人的怀疑。
    这种轰动全国,光宗耀祖的大事,换做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么淡定。
    但李暮隐藏得再好,依然有人不死心,好奇心爆棚的想打探。
    钟大爷喊住他,悄悄摸摸道:“小李,报纸上这个和你同名同姓的李暮,是不是你?”
    别人都说不可能,可他知道,不能以常理看待李暮。
    上级领导都两次亲自题字夸奖的人物,能是一般人?
    “这哪能呢,我哪有这个本事,我要是这么厉害,不得早就乐疯了?”李暮摇了摇头,笑道。
    不是他不想承认,实在是出名确实是个麻烦事。
    要是实话实说,他敢肯定,前脚刚说完,用不了一个小时,南锣鼓巷这片都能知道这个消息。
    再过一天,便能传遍整个京都。
    真别小看了粮食对于现在这个年代人们的意义,凭现在这事的热度,接下来一个月恐怕都会有无数人上门。
    危险倒是不至于,增产一点粮食而已,不是计算机那种高精尖的科技,敌对势力犯不上太大力气搞他。
    但被那么多人围观的话,难免还是有些不方便。
    为了不被当猴看,李暮觉得还是低调点好。
    ……
    和钟大爷告辞。
    回到家,李奶奶和小叔、婶子,不出意外地坐在一起,正拿着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的名字猜测究竟是不是李暮。
    别人不知道,但他们可是知道,李暮在农研所也担任顾问的。
    不过对家里人就没必要瞒着了,李暮直接承认了就是自己做的,但叮嘱李奶奶他们注意保密。
    三人俱是惊喜不已,听见他的嘱咐,点头如捣蒜。
    多养活5000万人啊,这是多大的贡献,放在古代,当圣人都不为过了。
    李奶奶高兴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满腔的喜悦却不能跟好姐妹们分享,最后一跺脚,决定去和祖宗们说。
    ……
    晚上,众人吃饭的时候,还能听到有人在讨论关于化肥的事。
    李暮照惯例拿着些煮好的鸡汤分给周围的邻居。
    刚刚来到钟大爷家,就听见他家的大孙子问道:
    “爷爷,爷爷,我们老师说要以报纸上李暮专家做出化肥的事迹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到底该怎么写啊?”
    “这位李专家是不是和您一样,是个老爷爷呢。”
    “我知道了,就写——我最崇敬的科学家,李暮爷爷,他的存在,好像灯塔一样……”
    ……
    听着里面钟大爷大孙子的话,李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这也太尴尬了,他什么时候都到能入选小学生作业素材的地步了?
    就在李暮进退两难的同时,屋内的钟大爷看到了他,眼前一亮,道:“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家里弄了点鸡汤,我给您端点来。”李暮麻利地走进屋,放下碗就走。
    钟大爷连忙道:
    “哎哎,小李,别急着走啊。”
    “大俊正写作文呢,你说巧不巧,就是写的今天报纸上那个和你同名同姓的李暮。”
    “我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怎么教他,你有空没有?你是大学生,能不能帮我指导指导这小子,就一会儿?”
    他的话让李暮僵在原地。
    教小学生写作文吹捧自己,这是什么酷刑?
    坚决,绝对,不行!
    他转过身,看着笑眯眯的钟大爷,道:“当然没问题了,不过我还没吃晚饭呢,等吃过了我再过来。”
    “行,那我等你。”钟大爷高兴道。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