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 第278章 罗伯斯皮尔的脑子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8章 罗伯斯皮尔的脑子是怎么回事?
    朱简烜处理登基大典相关准备的时候,欧洲方面的局势也在迅速的变化。
    革命法国政府,通过先北后南的战略,先后击退了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英国、撒丁王国的干涉。
    乃至于进一步将战线反推到了对方境内。
    北方军团进入了神罗境内,占领北部德意志的小邦。
    南方军团兵分两路,一路跨越比利牛斯山,开始进攻西班牙本土。
    一路在拿破仑的率领下,从大陆上攻入了撒丁王国境内,进入了意大利的范围。
    面对法国人汹涌的攻势,撒丁王国最先投降,与法国签订停战协议,结束了这次干涉战争。
    普鲁士和奥地利紧随其后,为了稳定德意志邦国的情况,以法军退出神罗范围为条件,换取了停战协议。
    然后是西班牙,在发现法国有能力反推过比利牛斯山,进攻自己本土的时候,果断的认怂停战。
    干涉法国的国家,只剩下了一个英国。
    在原有的历史上,英国人始终坚持跟法国作对,继续支持科西嘉的保利独立,一直挺到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英国人正在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英国的前外务大臣,激进派议员詹姆斯·福克斯,在议会上大声宣讲:
    “大明的判断是正确的,此时的法国战斗力不容小觑。
    “关键是,大明都不愿意对抗法国,英国为何要继续与法国人民作战?
    “法国人民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我们不应该干涉。”
    本来与福克斯不对付的首相罗金汉侯爵,以及内务大臣谢尔本伯爵,竟然都觉得福克斯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
    谢尔本伯爵大声说:
    “法国人怎么决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大问题。
    “但利益受损最大的大明都不愿意插手,我们英国更加没有必要独自战斗了。
    “只要法国承诺,不会干涉英国事务,我们应该可以与之签署停战协议。”
    作为政敌的双方,都不特别支持继续与法国作对,于是英国人也跟法国革命政府媾和了。
    英国退出战争的理所当然的条件,就是要放弃对科西嘉的支持。
    而后法国革命政府马上派兵,调派数万主力军团,在拿破仑的率领下,登陆科西嘉岛。
    击溃了保利的当地志愿民兵,逮捕了保利白人,送去巴黎审判。
    革命政府重新组建了科西嘉革命委员会,开始了对科西嘉岛保守派和独立分子的大清洗。
    革命法国击溃了所有的外国干涉军队,也击溃和镇压了所有的地方叛乱,自信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革命政府的执政倾向更加的激进,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直接废除国王,成立彻底的民选共和国。
    在这种氛围之下,雅各宾派俱乐部的首领罗伯斯皮尔再次发动夺权政变,控制了法国政府。
    罗伯斯皮尔带领法国大革命走向了新的高潮,也走向了一个新的极端。
    罗伯斯皮尔正式彻底废除国王,宣布法国成为彻底的平民共和国,并正式开始审判法国的国王。
    路易·菲利普国王的子女已经叛逃国外,国王则被认为与普鲁士、英国、大明有勾结。
    前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内特也被认为与奥地利和大明有勾结。
    经由公民法庭审判之后,两人都以叛国罪的名义被判处死刑。
    现任国王和前任王后,就这样被推上了断头台。
    而后,罗伯斯皮尔领导的雅各布派政府,继续大肆排除清理异己。
    巴黎的断头台平均每天要处死五十个人,原本很久看不到一次的大热闹变成了日常。
    五十个人相对于法国人口而言不算多,但这些人可不是纯粹的普通平民。
    大多都是属于意见领袖,大多都是政治人物,至少都是知识分子,这个时代的这种人可不算多。
    各种知名的公众人物,以每天五十个的速度公开处决,这种事情其实非常恐怖了。
    此前较为温和的吉伦特派支持的政策和人都受到了猛烈的排挤和抨击。
    此前,在马奎斯·孔多塞的《关于承认女性公民权》的小册子的激励下,法国女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贵族寡妇奥兰普·德·古日根据《人权宣言》,将正文中的默认指男人的“人”和“公民”,替换成女人和女公民。
    撰写了一份《女权和女公民权宣言》,简称《女权宣言》,开始引导法国的女权运动。
    在吉伦特派掌权的时候,她们组织了一批女权俱乐部和社团。
    在某种程度上,德·古日这个贵族寡妇,可能算是欧洲近代最早的女权运动领袖了。
    但是可能由于出身问题,德·古日等人在支持女性权力之外的政治观念,相对倾向于支持王室和贵族。
    德·古日甚至写信给被软禁的玛丽·安托内特王后,希望她能公开支持女权运动。
    她们不支持罗伯斯皮尔领导的雅各宾派的极端民主自由思想。
    德·古日认为,男人“一旦获得自由,便对妇女实行不公正的态度”,也就是认为男性平民的自由对女性不利。
    这种政治观念在吉伦特派掌权时期没有什么。
    但是到了罗伯斯皮尔掌握权力的时候,就直接变成“已有取死之道”了。
    德·古日为首的一群女权领袖,被罗伯斯皮尔政府维护君主制的罪名判处死刑,送上了持续运转中的断头台。
    原本热热闹闹的女权俱乐部和社团全部被取缔和禁止,法国恢复了纯粹的男性共和国。
    在其他国家的政治家看来,法国人这是“彻底的疯了”。
    很多国王和贵族不希望法国人继续杀人了,主要是不要继续杀戮和摧毁传统贵族统治体系了。
    但是他们刚刚跟法国打过仗,刚刚因为抵挡不住法国的进攻而签了停战协议。
    在没有新的力量——比如说大明——加入反法阵营的情况下,大部分国家现在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继续主动干涉法国。
    而罗伯斯皮尔在大肆清理异己,基本控制了法国的政权之后,开始了对外的大动作。
    罗伯斯皮尔政府主动对大明宣战了——
    因为罗伯斯皮尔认为,大量的传统贵族和反对派,逃离法国之后,基本都聚集到了安特卫普的大明城。
    罗伯斯皮尔也已经通过西班牙人确认,大明已经控制了海地岛的法国殖民地。
    再加上路易十六的两个儿子都跑到了大明。
    大明与路易十六的勾结,向法国倾销大明的商品,更是侵犯了法国商人的利益,是导致法国财政危机的罪魁祸首。
    “大明才是法国真正的敌人!”
    以前与欧洲其他国家作战,只是因为其他国家主动干涉,法国不得不被动应战。
    现在法国有了自主权,就要与邪恶的大明帝国作战了。
    罗伯斯皮尔为首的革命政府首先安排了三万陆军,直接突入南尼德兰境内,攻占尼德兰地区的法语区。
    其他欧洲国家的高层收到相关消息的时候,全都又是惊愕又是欣喜。
    “大明以为自己能置身事外?现在法国人主动打上去了,看大明皇帝还能怎么应对!”
    “这下子大明人应该坐不住了吧!总不能坐着让法国人随便打吧!”各国高层看热闹的心态出来了,但也都带着几分担忧和期待。
    他们担心大明军队也扛不住法国的进攻,被法国控制了尼德兰地区,那可不利于英国商品继续输入低地地区。
    同时也期待大明能够正式站出来,能够率领其他欧洲国家共同镇压法国,恢复欧洲的传统秩序。
    法国和欧洲的这些局势变化,送到大明的时候,朱简烜也是满心的惊愕和疑惑。
    “这个罗伯斯皮尔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砍掉路易·菲利普、玛丽·安托内特、德·古日等人,都还能算是某种历史惯性。
    “但是你们竟然主动宣了大明?目的就是要占领低地地区吗?”
    朱简烜下意识的就想要下令,安排几十万主力军队去欧洲参战,按着上头的法国人狠狠地揍一顿。
    但是很快就打消了这种想当然的想法。
    现在的法国正是自信心爆棚,民族凝聚力爆炸的时候。
    现在大明的军队,在法国境外的时候,想要击溃法国的军队并不难。
    在法国境外作战就是单纯的对抗法国派出来的军队。
    大明军队相比法国军队而言,拥有巨大的技术和训练优势,在正面战场上的胜率极高。
    但是大明想要占领法国,想要彻底的打服法国,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那是要对抗三千万法国人,对抗至少百万级的公民兵。
    不是完全做不到,而是代价实在太大了。
    要像二战美苏进攻德国一样,一块一块的吃掉所有土地,一队一队的击溃所有军队。
    相比于硬啃法国本土,远不如去打西班牙人,抢南美的殖民地了。
    历史上的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是耗光了几十万年轻人之后,实在打不下去了之后才投降的。
    那种状态下的其他欧洲国家,也没有去肢解法国的本土。
    因为他们知道做不到。
    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一旦成型,外来征服者就难以直接征服和统治了。
    八国联军时期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在后世看来有种种问题,虽然义和团的参与者在后世看来非常的愚昧而且无知。
    但那就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起源。
    列强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发现自己要与不知道数量的中国平民对抗之后,就放弃了彻底征服和占领中国的想法。
    所以朱简烜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朱简烜上次去尼德兰,就安排了三万大明主力军,负责镇守安特卫普的大明城。
    以大明军队的火力优势,守住安特卫普应该没有难度。
    但是想要守卫整个尼德兰就不够了。
    所以再次调派十万军队前往欧洲,可以由一半大明本土主力军,一半日本仆从兵组成。
    他们的任务是将法国军队赶出尼德兰,而后留下来镇守尼德兰地区。
    将法国人堵在尼德兰地区的边界之外。
    同时下令给北美的海军和陆军,全力出击,占领法国在中美洲的所有岛屿。
    至于后续欧洲大陆和法国的战争,继续放任自流。
    法国如果执意进攻尼德兰,那就在边境线上用大明的子弹消耗法国人。
    朱简烜不认为法国人会一直在这条绝壁上头铁。
    朱简烜安排好了对法国事务的应对计划,就开始正式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了。
    此时已经是咸宁四十六年底,西历1793年底了。
    到了天工元年正月初一,西历1794年1月31日的时候,朱简烜正式到南郊天地坛祭祀天地,而后返回皇城太庙拜祭宗室祖先。
    最后回到紫禁城,在按照永乐朝尺寸重建完成的奉天殿升座,接受大明中央朝廷主要官员和藩镇君主的朝拜。
    礼仪完成后,命段玉裁宣读正式继位诏书,公布自己对大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的大致规划。
    继续全力推动大明本土的工业开发和建设,完成通往北海和西域的战略铁路,完成东北通往中原的大型运河。
    继续按部就班的提升工人基本工钱,继续缩短每日和每月的工作时间,延长强制休息时间。
    未来除即位、祭天、祭祖等重大礼议,平时所有人不需要行跪拜之礼。
    最后专门宣布,在天工元年加开恩科会试和殿试,并调整科举的内容。
    科举考试是三年一届,但有重大事情发生的时候,可以额外加开一届,这种额外的科举被称为恩科。
    咸宁四十六年刚办过正常科举了,现在因为朱简烜登基再开恩科。
    这相当于给去年落榜的人马上重来一次的机会,还直接排除了去年已经入选的竞争对手,金榜题名的概率大幅度上升。
    同时宣布,在原有的考试范围的基础上,加入工农商业相关的基本常识,以及自然科学相关的基本常识。
    并将科举考试的进士名额直接分配到省。
    本次恩科以及未来的科举考试,按照这样五大分项来考核:
    文艺: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主要是传统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不考音乐之类的艺术。
    治政:包括基本的行政公文处理,对历史与当代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大部分是传统科举考试的进阶内容。
    博物: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工农商业知识,各种自然和社会常识。
    格致:物理、化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常识。
    数学:就是数学。
    不考艺术和体育之类的技能,只考直接通过文字表达的内容,只考通过读书学习就可以获得的知识。
    尽可能减少家庭财富状况都考试成绩的影响,避免科举被贵族和富商家庭垄断。
    科举考试是提供一个官方的公开的近似公平的上升途径。
    将地方上的能人志士选拔到帝国朝廷之中,吸纳到帝国皇朝的既得利益者群体之中。
    避免他们在地方上搞事情,也能为朝廷提供治理人才,让他们在既有的规则之内竞争,并维护现有的制度体系。
    所以科举要追求总体上的公正,但是并不追求绝对客观的公平。
    明代科举最初分南北榜,后来分南北中三榜,历史上到了清朝的时候,科举名额直接分配到省了。
    在一个榜单的范围之内,只看排名选人而不看个人的绝对成绩。
    人口和经济较好的省份可以有较多的名额,但是再穷困的省份也要有保底名额,确保每个省每次考试都有名额入选。
    中央朝廷所在地应该有略高于外地的名额数量,以换取朝廷所在地知识分子对朝廷的拥护。
    避免出现天子脚下的国人暴动,或者对造反视而不见的情况。
    同时也要通过科举释放朝廷和皇帝未来的喜好,引导民间学者将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往工业和科学上靠拢。
    科举可以算是传统神洲帝国皇朝最重要的事务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