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104.第103章 元帝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元帝崩
    元佑二年,重病卧床的王嗣逝去,他早已将权力完成了交接,想要让光禄大夫陈年继承自己位置,权力推举他升任丞相之位。
    此人也是个治世能臣,精通儒术,素来清廉刚正,嫉恶如仇,对专政的石显深恶痛绝。
    但就是政治手腕差了些,不怎么擅长争权,但也没有办法了。
    石显有着皇帝的支持,除了王嗣自己外,谁上都没用,所以还不如选一个不怎么喜欢瞎折腾,有治国之能的。
    保不准刘奭什么时候就良心发现了呢,还有大将军徐宁同样心系天下,儒臣已经失去了威胁,就不必赶尽杀绝,要不然由谁来治理国家呢?法臣儒臣几乎同样重要。
    他希望刘奭能够因此醒悟,做出改变,皇帝独裁他并不反对,相反很支持,因为只有这样,大汉朝堂才能摒弃一切,专心为国。
    王嗣最向往的就是武帝刘彻统治之时,武帝很喜欢压榨豪强,这就让土地兼并得到抑制,地主无不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抓到把柄然后抄家灭族。
    可惜事与愿违,皇帝就没有执掌朝政的能力,只能依靠宦官施行高压政策,不断大开杀戒,来维持统治。
    而且他还不在乎民生!
    这是硬伤最大的问题,王嗣之所以与其背道而驰就是因为这个,他全力帮助刘奭有什么意义呢?他难道会勤于政事吗。
    自己贪图享乐就算了,控制欲还出奇的强,不擅放权,无疑是标准的昏君了。
    王嗣的选择显而易见,与皇帝争权,令他老老实实做个吉祥物,效仿周公徐贞故事,主持朝政救国!
    只可惜他严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并没有徐贞大权独揽的影响力和资质,只能是在宦官的清算中落败。
    最终,刘奭还是用了陈年,命他担任右相,全力辅政,可能是那番话也触动了他吧。
    哪个帝王没有名流千史,成为千古一帝的梦想呢?像父皇宣帝一般被后人歌颂传唱。
    ………
    老丞相王嗣死后,儒党彻底没有了威胁,逐渐分崩离析,大量儒臣被宦官势力清算。
    陈咸、王孟等之前被死保下的儒臣则纷纷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入监牢并处死,儒家的势力一落千丈,宦官彻底专政。
    原本石显是想先拿陈年开刀威慑天下的,但最终被徐宁为首的中立派死保,这位大宦官虽然权倾朝野,但也不敢和大将军对着干。
    于是选择了给个方便,任由其在中央主政。
    御史大夫董宪被外调为征北将军负责西域事物,御史大夫职位于是空了出来,朝中诸多大臣对其虎视眈眈。
    其中大鸿胪冯野王优势最大,很多大臣都上奏表举他为御史大夫。
    这个人确实很合适,不禁是太学法院大贤,还是后宫昭仪的兄长,乃是典型的外戚,无论是能力还是身份都最适合。
    刘奭这个人是不喜欢用外戚的,与其让宦官误国,他更惧怕的还是外戚篡位失国!衰弱和天下易主之间,他分的清楚。
    虽然冯野王是忠臣能臣,但他还是天然排斥,总觉得用外戚会出事,所以经过频繁斟酌后,刘奭还是打算继续用石显,让他替自己打击逆臣。
    宦官当然要除掉的,工具用完就要丢了换新的,这是常识,但不是现在,石显侯渊等人还有利用价值。
    刘奭已经做好了打算,他要接着用石显,一直留到太子上位,再由新君除掉。
    这样一来,即能杀鸡儆猴迅速威慑群臣,还能够用这些宦官的命收拢人心,毕竟天下人无不恨石显入骨,皇帝动他就不会被人诟病卸磨杀驴。
    到时再扶持起一把新的的刀子驱使,宦官也好,臣子也罢,就算是外戚都比没有强,刘奭深刻意识到了这些妄臣的重要性。
    都不可或缺啊。
    “石显你觉得,这冯野王为人如何?可否胜任御史大夫之职,群臣无不向朕举荐他,朕也相当看好。”
    “不知你认为如何?”
    刘奭放下道道奏疏,看向了旁边侍立的石显。
    这就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谁都知道,之前石显曾经想过拉拢冯家势力,还特地保举宫里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为侍中。
    刘奭倒是没有反对按照流程同意了,但冯逡为人性格刚直,成为皇帝近臣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抨击石显专权,举报他收贿赂,拉帮结派。
    对于这番话刘奭当然没听了,石显现在还不能死,于是就将这个不懂事的家伙给贬为了郎官。
    朝中居然没有一个人看出他的用意?也当真是悲哀啊。
    他为什么要用宦官呢?还不是为了制衡朝臣。
    所以,石显是和冯家有过节的,以他睚眦必报的性格能不在乎就有鬼了。
    因此肯定会想尽办法阻止冯野王做御史大夫,而这也正和刘奭的意思,到时还能把锅全都推给石显,也是一举多得了。
    “陛下,冯野王为人极富有才干,品行也很高尚,平时清廉为民,刚正不阿,九卿之中,无人比他更加合适了。”
    石显肯定不会给这“不识好歹”的家伙说话,果然随后话锋一转:
    “可是,冯野王乃是宫中王昭仪的亲兄,与陛下可是沾亲带故的,臣恐后人会指责陛下不重用贤才,转而亲近自己的亲属。”
    “虽说举贤不避亲,但后人嘛,想的就不会那么多了。”
    好一手欲抑先扬,挑不出任何毛病来,无法就是石显本人拉了更多仇恨而已。
    得到满意答案的刘奭点了点头,平静道:“朕确实没有看到这一层,就按照你说的办罢。”
    “改其他人做御史大夫。”
    石显口中称是:“陛下圣明。”
    果然,之后的朝会刘奭也是以这个理由回绝了群臣的推荐,而是立了徐宁的次子徐铭做御史大夫。
    左将军冯奉世的脸色黯淡了下来,他似乎是没想到有这一茬,瞥了下前方眼神意味深长的石显,他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果然是这奸臣搞的鬼!
    都说中书令石显为人尖酸刻薄,轻恩而重仇,素来睚眦必报,陈咸等人的那份奏疏他记了很多年,一直到王嗣病死后才再次搬出来清算。
    “陛下,圣师徐恭有言,举贤不避权,而大鸿胪冯野王便是当之无愧的贤臣,还望陛下三思啊!”
    右相陈到急切的出列说道,他这个人不喜欢结党,之所玩为其说话是真的感觉可惜。
    虽然冯野王是法家的人,但确实德行兼备,刚正不阿,是御史大夫的绝佳人选,为了大汉他才选择出言保举,像这种能臣真的不多了。刘奭扫了一眼群臣,看着陈到心中的忌惮降到了冰点,此人确实不擅党争,是治世的能臣。
    所以语气也温和了点:“陈相所言的确有道理,可是朕若是用自己的亲人,天下都会诟病的。”
    “当然,冯野王此人确有才干,朕会好生关注他,日后再行决断。”
    “可是陛下…”陈到刚想出声就被一道尖锐的声音给打断了。
    “陛下说的陈相难道没听清楚吗?做臣子的忤逆君王,实乃是大逆不道!”
    说话的人是宦官集团的二号人物,侯渊,他被石显扶持了起来,与其一同典领中书事,人称“大常侍”权势熏天,无人敢惹,不只一位大臣死在了他的手中。
    和石显一样,臭名昭著。
    “你…”陈到撸起袖子就打算跟他来一场决斗,旁边的大臣也是急忙将其给拉了下来。
    这位丞相的性格是真暴躁,一言不合就动手,也是真得公羊儒精髓了,最喜欢的就是决斗。
    “就这么定了,朕心意已决。”刘奭盖棺定论,不给继续质疑的机会。
    有时候这些阉人确实好用,堪称金牌嘴替,他不能说的,不能做的都能交给这些人。
    “御史大夫就交由后将军徐铭,而且左相之位也已经空余多年,朕已有决定,就由太常徐博担任。”
    刘奭飞快做出了决定,让人震惊的是他居然选择了两位徐氏子!将同一个家族的人都扶上了三公!
    要知道,如果再加上大司马徐宁,徐氏的力量可就可怕到令人忌惮的地步了!三公级别的大员有整整三人!再加上朝中其余徐氏大臣,简直太强大了。
    恐怕现在其势力已经彻底超越了徐南徐晔时期!那个时候徐氏都没这么强大过。
    陛下这是想干什么,莫不是昏了头?
    种种疑惑涌现在群臣的心中,他们真的无法想象,陛下就算要托孤也不至于这样吧。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徐宁也不自觉的将视线移了过来,他没想到陛下居然会给这么大的筹码。
    难道他还有什么其他的打算?
    徐宁这么想着,天下没有白拿的好处,之前许诺的筹码只是左相之位,既然现在增加必然就是有其他用意。
    不过可惜刘奭并不想多解释什么,摆了摆手:“三日内完成交接,不得有误,退朝。”
    众臣虽然心中有疑虑,但还是拱手谢恩。
    事后,徐宁凭借大将军的身份越过守卫,来到皇帝寝宫,他必须弄清楚这些事,之前宣帝卸磨杀驴真的给他整出心理阴影了。
    虽然当今太子根本不配与宣帝相提并论吧。
    刘奭似乎早就知道对方来的原因,平静道:“之前朕以为太子需要面对的只是儒臣,充其量再加上一个法臣,可最近朕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
    徐宁想了想,好像是明白对方在指什么了。
    “皇后王氏身体很健康,肯定会比朕活得久,太子为人还喜好外戚,这样一来肯定会出现问题。”
    刘奭的脸色带着忧虑,他最不喜欢用的就是外戚,认为这群人风险太大了,儒臣最多就是想要主政权。
    外戚那可就是实打实会篡位的!当年吕氏外戚如果不是有太师徐贞临危不乱,可就真的篡刘自立了!
    如今皇权示弱,保不齐会有新的外戚崛起,他必须要未雨绸缪,最后加上一层保险,一层能够制衡太子的保险!
    至于徐氏会不会篡权他不知道,也没办法知道,但至少要比其余的可靠的多。
    毕竟徐氏历代忠臣,多少也会顾及影响。
    “所以陛下想让臣等来…限制太子?未免太过天方夜谭了。”
    徐宁听懂了,但他天然的就很是排斥,因为这摆明了就是要让徐氏和新晋外戚打擂台啊!
    亲自下场是大忌,徐氏之前能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这个,始终没有插手天下纷争,一旦入了局那可就再也无法脱身。
    “不错,朕想让你们来辅佐太子。”刘奭给了肯定答复,他给予徐氏大权,来抗衡日后可能出现的外戚。
    没有外戚专权更好,有的话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王氏外戚也就是皇后王政君的亲族势力已经很大很大了,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可不是谁都有当年徐氏这种觉悟的。
    “可是陛下,臣等恐难以担此责任啊。”徐宁一万个不愿意,他更想做的是扶持别人,宦官也好,儒臣也罢,前往别让自己上。
    “朕能信的只有你了,大将军。”
    刘奭依然坚持,他站起身从旁边一块玉佩:“这是当年父皇赠予朕的,乃是昔日高帝贴身携带的宝玉,朕现在送给你。”
    “这…”徐宁见此沉默了,他想起了父亲祖父的嘱托,他们不能放弃大汉啊!
    这个感情牌相当有用,他动摇了,接回玉佩,无奈道:“臣尽力而为,定然好生辅助太子。”
    闻言,刘奭总算扬起笑容,开心之余也有些凄凉,什么时候封三公都变成惩罚了?
    刘氏可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可能也快了吧,刘奭最担心的就是太子,太子的能力不差,但态度就相当糟糕了,沉溺享乐,难保权力不会丢失。
    如果用宦官还没什么,可这是外戚啊。
    此后,皇帝开始有意的提拔徐氏子弟,排挤宦官势力,为太子未来造势,已经颇具成效。
    同时,刘奭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常年卧病在床。
    还好徐博陈年等人还在,并没有影响朝政处理,但群臣都知道,陛下没多久可活了。
    竟宁二年初,刘奭病逝与未央宫中。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