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 第135章 登基二三事
第135章 登基二三事
监察院内上演着各种背叛、臣服、崩溃边缘的戏码,让李承宗紧皱起了眉头。
监察院在庆国民间官场上的名声太响亮,形象过于阴森可怕,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神秘和阴森著称,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在朝政中扮演着极为强大阴森恐怖的角色。
虽然监察院一直针对的是庆国官场,但因行事狠辣,手段可怕,得罪了不少文臣,而得罪文臣就就得罪了天下士大夫集团,所以监察院在民间的名声一向极差。
在坊间传说中,监察院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阴森衙门,最擅长屈打成招,严刑逼供,杀人如麻,虽然这些年监察院出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小范大人,稍微冲淡了一些监察院的黑暗气息,但他毕竟主持院内事务的时间很短,还不足以改变在民间已经根深蒂固的监察院形象。
监察院需要改变,而如何改变,李承宗早就有了想法,只是需要陈萍萍这个老院长的支持,所以这也是他愿意留陈萍萍一命的原因。
秋意初至,微凉而不能入骨。
秋雨越下越大,整个皇宫都被蒙蒙烟雨笼罩着,落在地上绽起水,落在身上打湿衣襟,落在心头无比寒冷。
李承乾现在很冷,行走在雨中的身影十分落寞,他现在极度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来温暖他冰寒的身心。
所以从太极殿出来之后,他并没有返回东宫,而是去了广信宫。
可惜遗憾的是,等到他来到广信宫时,长公主李云睿去了御书房,完美的错过了。
没人知道长公主和舒、胡两位大学士在御书房跟三皇子交谈了什么,只是在庆帝出殡过后,三皇子登基之际,长公主站在了朝堂之上,取代了户部尚书范建的位置。
宫外的范闲很急,急切带着家眷离开京都。
他很肯定,李承宗不是吓唬自己的,如果不带着一家人离开,所有人都会死。
就如李承宗猜测的一样,柳如玉这个恋爱脑并没有选择留下,而是选择了跟随范建离开庆国。
范府的马车没有遭到任何拦阻,缓缓驶离了京都城。
都说秋雨惹人忧,但范闲并没有太多的忧愁情绪,他坐在车队之中,随着马车的起伏运功修复着伤势,任由体内两股性质不同的真气,在上下两个周天循环中暗自温养流淌。
天一道的自然真气法门被运于上周天中,温柔纯正,已得要念,他所真正依仗的霸道真气,则行于全身各处,强悍着他的身份,锤打着他的心神。
在范闲看来,李承宗未必会让他们一家安然离开庆国,所以他必须要尽快恢复巅峰实力。当然,如果能突破现有的武学修为就更好了。
相较于范闲,范府的其他人却是心情十分复杂。
范建掀开车帘,回望京都城头,喃喃自语的说着:“此次离京,还有回来之日吗?”
“老爷,我们一定能回来的。”
同车而行的柳如玉如此说道,既是在安慰范建,也是在安慰她自己。
他们其实想留在京都,但京都已不是他们可留之地了。
范建摇了摇头,放下了车帘,并未说话。
离京的范府车驾,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朝着北方的齐国疾驰而去。
自此,京都四大世家之一的范家,落下了帷幕。
……
……
凄迷的秋雨自然而然的飘落下来,京都街巷两旁的青树枝叶还没有来得及将自己染黄,只能无奈地甩落几片落叶,以证明秋天来临了,秋雨很冷,秋风很劲。
雨水滋润着大地,却让市井之中辛苦谋生的平民老百姓厌烦起来,因为这场秋雨已经一连下了好几日,所裹挟的寒意越来越深重,让他们非常不喜欢身体感到的阵阵寒意。
朱红色宫墙无知无觉,不知冷暖,只是沉默且漠然的迎接着这些雨水的冲洗,雨水打湿了雄壮的皇城,反倒让原本明艳的朱红色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暗,就像快要凝结的血痂一般。
皇城角楼里的钟声响起,发出的沉闷厚重的声响,击打在了皇城中所有人心上。
深深的宫门伴随着沉重的吱呀声缓缓打开,大木门上新修不久的黄铜钉好似闪耀着异样的光芒,百余名官员神色不同的鱼贯而入,在一应依仗的带领下,沿着街道一直走到了太极宫。
进殿门的瞬间,便看见了五位皇子,以及本该幽禁在广信宫的长公主李云睿。
皇子在太极殿并不意外,但长公主出现在太极殿,让很多人都十分疑惑,只是眼下是三皇子的登基大典,没有人敢出口询问。
一番繁琐的祭告之后,殿门外响起了欢庆的丝竹之声。
李承宗一脸无奈的走上了太极殿高台,殿中所有人都跪了下来,直呼道:“请皇上登基。”
如是者三次,李承宗也躬身了三次,以表示对天地人的敬畏,然后他直起身子,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
坦白说,他真不知道老二和太子为什么对这把椅子如此在乎。
硬邦邦的,有点膈屁股不说,天气冷的时候,还有些冻人。
“大家免礼吧。”
众官员起身,李承宗看了眼失魂落魄的太子,对下方众人道:“经王府查证,太子和澹泊公勾结北齐东夷刺客,于大东山刺杀先帝,意图谋朝篡位,诸位爱卿以为二人当如何处置?”
话音刚落,左都御史赖名成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可有实证?”
要说太子谋反,他相信,毕竟先帝大东山祭天是为了废太子,已经把太子逼到了绝路上,太子狗急跳墙很正常。
可要说范闲谋反,赖名成根本不信,范闲乃是先帝器重的臣子,没有登基称帝的条件,他根本没有谋朝篡位的理由。
“有!”
此话一出,除了少数人之外,皆尽哗然。
赖名成一愣,依旧有些不信:“不知陛下有何证据?”
“人证,洪公公、四顾剑、苦荷皆是人证。”
李承宗笑了笑,淡淡的问道:“赖御史,你是不是以为朕在冤枉范闲?”
“老臣不敢!”
赖名成一拜及地,沉痛说道:“先帝于大东山遇刺身亡,举天同辈,然则事不过半月,军方州郡便言之凿凿,乃澹泊公所为,但老臣深知澹泊公为人,断不会行此令人发指恶行。”
“所以呢?”
平淡的语气令众人心中一寒,跪在地上的赖名成更是手脚冰凉,但作为庆国第一头铁娃,又岂会畏惧死亡,所以赖名成拜首道:“恳请陛下让我都察院彻查大东山刺驾一案。”
“想不到朕在赖御史心中如此不堪,行吧,你们都察院愿意查就查吧,但朕只给你们一年时间,一年之后若无结果,朕将裁撤都察院。”李承宗淡淡开口,最后一字一顿的说道:“朕手下不养废物。”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这第一把火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而且还烧到了都察院头上,赖名成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咯。
毕竟谁不知道,这位新帝向来是讲证据的,若无实证,又岂会公布范闲和太子的作为。
再加上范家所有人逃离京都,摆明了是畏罪潜逃,足以可见范闲和大东山案有关。
赖大御史这点都想不到,真是老糊涂了啊!
至于赖名成本人则完全傻了。
他是一直坚信范闲不会杀先帝的,所以他今日其实做好了死谏的准备。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承宗竟然就那么随意的答应了。
更没想到的是,李承宗竟然要动整个都察院。
赖名成突然有些后悔了,可李承宗根本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淡淡道:“太子与范闲勾结北齐东夷刺客,于大东山之上刺杀先帝,意图谋朝篡位,其罪当诛,但朕新登大宝,准备大赦天下,所以免其两人死罪,废李承乾太子之位,除其宗籍,贬为庶人。”
“至于范闲,剥夺一切官职,流放庆国之外,终生不得踏入我大庆国境一步,沿途哨卡不必阻拦,但一月之后,若还在我庆国境内,可先斩后奏!”
“诸位大人,以为朕如此这般处置如何?”
此话一出,满殿再次哗然。
诸位庆国大臣都心知肚明,在涉及皇权争夺上,从来没有温柔可以,尤其还是这种可以诛九族的大罪,更应该斩草除根才对,可这位新帝偏偏放过了两人。
实在是让众人很不习惯,毕竟这位可是向来心狠手辣,动辄屠杀满门的主儿,完全想不到他竟然有如此温和的一面。
在这一刻,所有官员都松了一口气。
一来,谁都希望坐在龙椅上的是一位温和的皇帝。
再者,谁都不知道范闲和太子还没有其他底牌,如果深究下去,只怕会牵扯出不少事来,庆国会再次发生动荡。
所以说,对于李承宗的决定,没有任何朝臣反对。
“既然无人反对,那朕就说第二件事,如今范建北上,户部尚书一职空缺,朕决定暂时由长公主李云睿代领户部……”
话没说完,赖名成打断道:“陛下,不可!”
此前没忘记舒芜这个头铁老头儿,却是把赖名成这个头铁娃给忘了。
李承宗现在总算知道,老头子为什么一直想杀赖名成了。
是真的烦人!
李承宗看着赖名成,皱眉道:“赖御史,你说说为何不可?”
“老臣只问陛下一句,天下岂有女子为官乎?”
赖名成跪下,扣首,张嘴,大喊道:“臣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臣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臣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
随着这句话一声声响起,一道道身影跪了下来,但跪下的人却是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都察院的御史。
至于剩下的官员……虽然打心眼儿里支持赖名成,但他们有眼力见儿啊。
要知道,陛下让长公主入朝为官,不仅是开了先河,更是离经叛道之举,相信没有人能够接受,然而眼下最重的礼数规矩的舒、胡两位大学士都没有说什么,可见两位大学士提前便知此事,虽然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劝说两位大学士同意的,但只要两位大学士不反对,此事便已成定局。
既然事已成定局,反对无用,那又何必得罪长公主呢。
那个女人可不好相与。
论手段,满朝文武没几个是她的对手,要不然她也不会把控庆国朝堂多年。
而且李云睿手段狠辣,报复心也重,完全没必要像都察院的傻子一样,给自家人招灾。
“此事不必再议,长公主代领户部。”
话音一落,李云睿便出列行礼道:“臣多谢陛下,定不负陛下所望。”
“希望如此。”
为什么放过李云睿,还让她担任户部尚书,缘由很简单。
他需要尽快收拢范闲手中的内库权力,而李云睿作为曾经的内库掌权人,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除此之外,也是为了将来提高女子地位,打下一个基础。
见此,赖名成愈发悲郁的大喊道:“陛下不可啊!”
高坐于龙椅上的李承宗,看着下方带头反对的赖名成,心情十分复杂的摇了摇头,最后冷声道:“来人,赖御史年事已高,近来身体不适,将其带回府中休养。”
此话一出,殿中所有人一震。
空旷的太极殿中,所有大臣鸦雀无声,看着几个太监扶着赖名成的双臂,同时余光瞥见太极殿外,影影绰绰地有很多人在行走,那些带着短直刀的人影,明显是宫中的侍卫。
此时此刻,殿内所有大臣都知道,今日若是有人再闹腾,一个弄不好,只怕就是血溅大殿的森严收场。
赖名成也知道,所以苦笑一声,没有做丝毫的挣扎,任由身旁的太监缚住自己的胳膊,最终被半搀半押的扶着出了太极殿。
见此,李承宗微微松了口气,虽然他不介意杀人立威,可对赖名成这个清官是真下不了手,这些性情耿倔的文臣,终究还是慑服于皇室之威,不敢太过放肆。
“好了,最后一件事,传旨叶重,即刻领兵回京,朕要启战。”
话音刚落,整个太极殿都沸腾起来。
骨子里充满拓边热情的庆国子民,从不畏惧战争,反而更希望发动战争,一统整个天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