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231.第222章 玄武门的意思是后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2章 玄武门的意思是后门
    “各地都在风传父皇在前线下落不明?甚至齐州还盛传父皇已死?
    “各个亲王都在蠢蠢欲动,与都督府眉来眼去?齐王甚至已经开始秘密整兵、准备造反了?”
    太极宫,两仪殿书房。
    李明端坐着,读着来俊臣从各地收报的情报,手指哒哒地点着桌面。
    只有高低起伏的胸膛,说明他的心绪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平静。
    虽然之前早有预料。
    但当李世民在前线遭遇不测的传言,真的摆在他桌案上时。
    李明仍然感到无比唏嘘,脑子一团乱麻。
    那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啊——尽管在去年以前,老李对他这个幺子并没有尽太多父亲的责任……
    呼……呼……李明连续深呼吸几次,强迫自己的心绪又慢慢冷静下来。
    “事情没那么简单,这流言就来得很突兀……”
    按理说,陛下发生了意外,前线肯定第一时间向监国殿下,也就是他李明,发报了。
    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世绩绝对不会蠢到在这事情上耍小招。
    退一步说,就算李世绩真这么愚蠢,同在前线的侯君集、李道宗、侯君集也不会一声不吭吧?
    然而没有,那三位忠心耿耿的奸党成员,也没有向党魁大人通报这个消息。
    总不至于唐军八万主力被三体人一招秒了,连信都发不出来吧?
    “相父,你怎么看?”
    李明下意识地问道。
    房玄龄的座位空荡荡的,偌大的书房里,李明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并没有人回答。
    “嗐,瞧我,都把房玄龄去辽东这事儿给忘了。”
    李明苦笑着拍拍脑袋,莫名有一种悲凉孤寂的感觉。
    关于李世民下落不明的传言,以李泰所在的洛阳为中心、七位庶子所坐镇的州县为节点,迅速向全国铺开。
    明明他这个监国都没有收到密报呢!
    那些被淘汰的臭鱼烂虾凭什么知道的?
    明显是谣言。
    李泰编织的谣言。
    “而且谣言的矛头,都无一例外,指向了我……”
    李明把视线重新拉回到来俊臣的情报上。
    来自八个王府的流言口径高度的一致,均声称李明是这起“陛下不祥事件”的幕后黑手。
    因为陛下和太子殿下如果被杀,那毫无疑问,身为监国的李明收益最大。
    直接一步到位,跳过储君的环节,登基称帝。
    而且不仅是动机,连作案手法,这些流言也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是突厥人背刺唐军,才导致陛下遭难,而疑似与突厥人串通的李道宗、以及与铁勒人串通的契苾何力,都是我的心腹。
    “而且当初他俩被怀疑通敌时,我还在朝堂上替他们辩护,这也成了我谋害亲父的证据……”
    李明回忆着朝堂上的点点滴滴。
    真是见鬼了,既有动机也有手法,连李明都越看自己越可疑。
    抛开不当人这点,单纯为了干掉父皇上位的话,这手法还真他酿的天衣无缝,能大幅省却自己在太子位置上待机的时间。
    “也就是说,李泰的党羽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给我挖坑了么……”
    李明感到脑壳痛。
    他的长安报社,业务范围只覆盖了长安和东北。
    其他广大地区的舆论场,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说,李泰完全可以在其他州县营造信息茧房,把脏水全泼到他李明身上,进而农村包围城市,让这股对他极度不利的舆论风潮倒灌回长安。
    这样,李泰就师出有名,可以号令诸王誓师讨逆了!
    “虽然京畿之地兵力空虚,可城池还在这儿,禁军、屯卫都还在。
    “没有其他七位亲王的辅助,李泰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进坚城的。
    “为了让其他七位亲王跟着他造反,李泰不惜造父皇的谣吗?”
    毕竟大家都是兄弟,又不是上下级。
    李泰和其他七位庶出的兄弟,就算关系再好。
    平时喝喝酒吹吹牛没什么问题,可真让他们起兵造监国的反,那是绝对没这个胆子的。
    毕竟皇帝还在上面压着,那七个臭鱼烂虾谁敢这么跳?
    然而,王爷们造反的胆子没有,但借着“讨逆”的名义捞取政治资本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而李泰,就给了那些臭鱼烂虾扮演大忠臣、大孝子的机会。
    “如果七个藩王都被李泰忽悠了,以为这事是我干的……”
    李明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了墙上挂着的大唐堪舆图。
    八王遥领的都督府,都正好卡在战略要地上。
    距离长安最近的秦州都督府,由韦贵妃的儿子李慎把持,杀到城下不过是一脚油门。
    而李明能调得动的军队,要么在辽东,要么在南方,离长安甚是遥远。
    加上全国漕运吃紧这个老大难问题。
    等到这些天南地北的军队调入京城,刚好来得及参加自己的头七。
    不过谣言终究是谣言。
    在前线送来可信的战报之前,单凭李泰的造谣,几大都督府的军队是不可能被轻易调动的。
    而这似乎也被探子们的情报所证实了。
    在肃反委员会高强度的监视下,各都督府岿然不动,并没有征召折冲府府兵的征兆。
    包括洛阳也毫无动静。
    天下暂时风平浪静。
    “然而李泰已经在提前做舆论铺垫了,不可掉以轻心。
    “谁知道这货在暗中憋着什么,他的府邸连探子都安插不进去。
    “李祐的动向也很值得警惕……妈的,要不是朝中那群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虫豸拦着,我本可以齐州都督府动作可疑为借口,把南方的士兵往关中调集……”
    李明沉吟着,不禁佩服自己的未雨绸缪。
    战报没到而谣言四起,现在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至暗时刻。
    幸好自己提前做了准备,把不容易赶路的老头子们早早地送出了京城。
    相比李泰,他李明也不是没有信息优势。
    那就是,他提前猜出了对方的计谋,并相应做出了安排。
    公元七世纪,人才是关键。
    房玄龄、杨师道、崔仁师等不堪舟车劳顿的老臣,已经先上路了。
    其他一些十四党的外围成员,则不必担心被清算,可以潜伏在长安,与李泰虚与委蛇。
    用嫡子党恶心李明的方法,恶心回去。
    至于长安报社的官n代们,则该走的走,该留的留,也安排妥当。
    狄仁杰和来俊臣,坚持留在长安做“敌后”工作。
    不知为什么,自从爽虐了一把李乾祐以后,来俊臣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士气特别高昂。
    连带着把狄仁杰和整个肃反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此外,他还抽空下了一步闲棋……
    “殿下,突厥商人执失步真求见。”
    宦官平静地上报。
    他一直搞不懂,日理万机的监国殿下为什么会这么看重一个胡商。
    但他也不敢问,只管带话就是了。
    “请他进来吧。”
    李明整理思路,沉稳地吩咐道。
    不一会儿,执失步真就进殿了。相比之前,这位老朋友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穿着得体的大唐圆领袍衫,面庞圆润、气色白里透红,完全没有之前屡次破产以后失魂落魄、瘦骨嶙峋的可怜模样。
    “草民拜见殿下!”
    执失步真一进门就跪在地上,无比恭敬地向自己的救命恩人砰砰磕响头。
    时至今日,他都感觉自己好像在生活在西域的童话故事里,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和自己合伙倒卖宫中物资的小奸商,居然是大唐帝国的执政什么的,某天突然不装了,摊牌了,往他脑袋上哐哐地砸金银财宝……
    爽文男主不过如此。
    “你我都是老朋友了,不必拘谨。”
    李明和善地让他平身,温和地问:
    “我让你办的事儿,办完了吗?”
    “回殿下,办妥了!”
    执失步真在汉地呆久了,知道殿下说的“不必拘谨”只是客气客气的,他是一点也不敢放松,模仿着唐人的礼仪,毕恭毕敬地回答:
    “商会已经建立,东市和西市的大小商人,各行各业,从行商、批发到零售,都踊跃加入,会员已超千人,并还在持续增加中。”
    李明笑眯眯地听取执失步真的汇报,满意地点着头:
    “甚善。”
    之前那场铜铁危机,让李明意识到,自己在广大的大唐腹地,还缺少一个专门为他收集经济方面情报的组织。
    而在铜铁危机延伸出来的诈骗案中,执失步真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则让李明叹为观止——
    不但消息灵通,而且人缘还极好,组织能力也很强,第一波冲朝廷的受害群众居然就是他组织起来的。
    这位生意人老哥除了不会做生意,简直样样都会啊!
    这正是东厂所需要的人才!
    于是,李明就将组建这个商业间谍情报组织的重任,交到了执失步真的肩上。
    给他钱、给他资源,甚至把在《长安快报》上打过广告的商人,都介绍给了他。
    而执失老哥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因为李明殿下可是把他从饿死的边缘拉回来,还疯狂用锦衣玉食砸他脸。
    对他来说,真是爹亲娘亲不如殿下亲,所以豁出命来地完成殿下交代的任务。
    “过不了多久,我大约要离开长安,去往辽东暂住一段时间。”
    李明毫无波澜地对执失步真说道。
    因为语调过于没有波澜,执失步真完全没有听出其中蕴藏着的刀光剑影,只当是执政大人巡游天下,忙不迭地向殿下表忠心道:
    “草民一定不忘殿下的吩咐,随时向殿下报告长安和全国的商业动向!”
    “甚善。”
    李明满意地点头。
    他冒险滞留在京城,就是为了完成以下的后手布置。
    在明了李泰的阴谋以后,李明不是不知道,在京城多待一天就多一份风险。
    更何况,在老伙计都撤走以后,他自己也不想再和朝中的衣冠禽兽们再纠缠。
    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辽东,体验丝滑的统治。
    他之所以还违心留在长安、没有跑路,就是为了埋下执失步真等这几颗钉子。
    毕竟,他又不是真的跑路到辽东,从此关起门来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管不顾天下大事了。
    他是准备随时杀回来,夺回中原的。
    …………
    “阿娘,那你留着是为了什么?”
    今天的晚饭,李明照例是在立德殿吃的。
    “傻孩子。”杨氏——现在是杨后——温婉地笑着:
    “我是大唐的皇后,不留在皇宫,我还应该去哪儿呢?”
    “北狩。”李明不假思索道。
    在意识到长安不安全以后,李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母亲接回辽东。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杨氏始终拒绝。
    坚持要和李明共进退,在宫里待到最后一刻。
    “李泰和他的兄弟们已经有所动作,情势一天比一天紧急起来。”李明认真地说:
    “我不是开玩笑。”
    杨氏同样认真地回答:
    “我也不是开玩笑。你可以先把你的其他姨娘送过去,我和你一起走。”
    “为什么?”李明不解地问。
    看着儿子焦急的神色,杨氏静静地回答:
    “我是后宫之主,你在后宫不能没有策应。”
    李明更是不解:“后宫能有什么?”
    “有你的探子探寻不到的情报。”
    杨氏道:
    “比如说,你知道后宫在传什么流言么?”
    李明眉头一扬。
    “说你勾结铁勒人和突厥人,让阿史那思摩的突厥盟军在前线背叛陛下,导致陛下与唐军大部队割裂开来,下落不明。”
    李明一惊:
    “这流言都传到后宫了?!”
    杨氏看了一眼儿子,道:
    “后宫嫔妃,和她们在与各地当藩王的儿子可是有书信往来的。
    “以韦贵妃、阴德妃为首,她们本就对你没有好感。
    “如果没有我在后宫镇着,她们若将这条流言传到宫外,以后宫嫔妃之尊,不是不能拉扯出一支反对你的力量。”
    杨氏直视李明道:
    “不论是在朝堂上,在军队里,还是在这太极宫中。”
    …………
    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门,也是后门。
    与后宫区域只隔了一片皇家园林和一汪海池。
    在东南西北四象中,玄武主北,所以隋唐时期的皇宫,习惯将北门称为“玄武门”。
    只是因为十六年前,在这个玄武门发生了一件家喻户晓的事情,导致“玄武门”之名多了一层别样的含义。
    当晚,玄武门附近。
    一位穿着普通宫女衣服,却头戴锥帽、蒙着面纱的妇人,轻轻咳了一声。
    一位将军信步上前,向那变装的妇人走去。
    那将军便是屯卫大将军,李君羡。
    李君羡是李世民陛下的心腹。
    既接手了瓦岗寨旧将张亮的势力,成为了密探头子。
    又接手了瓦岗寨旧将常何的势力,执掌玄武门外的屯营——这支目前全长安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李君羡本人,当然也是瓦岗寨旧将。
    他通过常何这条线,搭上了瓦岗寨老伙计们的新核心——晋王李治。
    为此,还谢绝了监国殿下李明的邀约。
    今晚,他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殿下被何事耽搁,直至今日才来寻访末将?”
    李君羡小声对那面纱“宫女”问道。
    “被皇后看得死死的,今天才寻着空隙。”
    那“宫女”一边说着,左看右看,确认四下无人后,才摘下面纱。
    借着远处微弱的火光,能隐约看见她瘦削的颧骨和眼角的皱纹。
    是纪王李慎之母、贵妃韦珪。
    “知道你的任务么?”她问。
    李君羡不置可否道:
    “末将只管打开这座玄武门,对今晚即将发生的事变,一无所知。”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