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宠”
    韦待价好不容易逮着了开口的机会,殷勤地问:
    “殿下,请问还有什么事?”
    “就是辽东平州和营州两地的官员任免问题。”
    李明弹着桌子说道:
    “父皇还是不肯交出两州的人事之权,怎么办?”
    一听是这老大难问题,韦待价又立刻不吭声了。
    能把人事这种最要害的权力,说成菜场讨价还价的,估计全天下也就只有李明殿下了。
    房玄龄淡淡地说:
    “陛下不会允许殿下的胡作非为的。”
    “这哪里胡作非为?我不过是想任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僚而已。”李明开始胡搅蛮缠起来。
    “这就是。”连侯君集这次也站在了李世民的这一边:
    “官吏任命乃是大权,怎么可能轻易予人?”
    作为吏部尚书,他太明白人事权的重要性了。
    因为各地的亲王,都有一定的税收度支自主权,在特殊年景,朝廷也允许亲王铸造货币。
    因此,辽东两州的特许政策,和其他封国相比,只是程度更深了一些,也没有那么的特殊性。
    然而,人事权利不一样。
    “开府”向来是一项莫大的荣誉,所以到了有唐之时,“开府仪同三司”基本成为了一项名誉职位,并不能真的开府。
    而亲王所开的府,其中的府僚也一般由陛下钦点、中央官员充任的。
    不可能任由亲王像春秋战国那样,真的自己随便豢养一大批门客。
    而李明的计划,好家伙。
    直接在远离中央的辽东边陲开府,而且还要自己招聘人马。
    这是想干什么?
    就算是羁縻地区的酋长土司,也没有这么强的自治权啊!
    您这是想分土裂疆呢,还是对抗中央呢?
    “可是如果不能上我自己的人,怎么能保证我在辽东的权力,哪一天不会被父皇收回去呢?”李明很不甘心:
    “就像现在这样,指不定哪天连皇子都当不成。”
    李道宗听得哑然失笑:
    “殿下,您知道您在说什么吗?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想给就能给。陛下不想给,自然也能随时收回去。
    “不仅您是如此,大唐之内、乃至全天下,谁人能阻止陛下的意旨呢?”
    就连薛延陀、西突厥这样的敌对部落,想南下放个羊,也得先看看天可汗陛下的脸色呢。
    侯君集若有所思地摩挲着钢须:
    “如果您的东西连陛下都不能夺走,也不是不行。那就是要有和他分庭抗礼的能力和底气……”
    “君集,你说什么呢?”李道宗神色一凛,大声呵斥。
    侯君集很无辜地一摊手:
    “我只是在与殿下分析每一种可能性。”
    韦待价觉得这话题太危险了,自己一声都不敢吭,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房玄龄嘬了一口茶,缓缓道:
    “殿下何必操之过急?
    “您想一步到位,直接操纵两个州的一切人事任免,陛下自然是不许的。
    “但如果您徐而图之呢?”
    李明把脑袋凑近了自己的长史:
    “如何‘徐而图之’?细说。”
    房玄龄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块果脯,道:
    “比如,您可以向陛下提出‘建议’,建议哪些人来担任平州和营州的县令、县丞等职位。
    “考虑到您的贡献和才能,陛下会考虑您的建议的。”
    相当于各退一步,李明可以在朝官中选择人选,有限度地安插、培养自己人。
    而朝廷也仍然掌握着辽东官员的最终控制权。
    而且,一切任免流程也都符合朝廷的办事章程。
    “只能出此下策么……”
    李明仰着头,手指在桌上弹啊弹的。
    房玄龄瞅了他一眼,进言道:
    “老臣认识几位青年才俊,都是刚考取的进士,天资聪慧,忠厚勤恳。
    “他们若能到辽东为官,对殿下、对当地百姓,不可谓不是一桩幸事啊。”
    李道宗和侯君集互视了一眼,也争相进言:
    “巧了,我们也认识几位。”
    李明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忽然“积极”起来的三条老狐狸,悠悠道:
    “我明日再和父皇磨一磨。
    “他都把我送给别人当儿子了,难道不应该在其他方面补偿我一下?”
    …………
    九月,秋狩之日。
    皇家狩猎,是带有礼仪和社交性质的大型活动,一般在宫城之北的禁苑进行。
    因为是皇室宗族的内部活动,没有外臣参与,所以后宫诸位妃嫔也能够抛头露面,参加这次盛会。
    而今年的秋狩,格外不一般。
    连远在外地就藩的诸位出阁皇子们,也不远千里地赶回了京城。
    名义上,皇帝还在世的十一位儿子们齐聚一堂,是陪同死里逃生的老父亲一起“玩儿两把”。
    事实上,大家都通过自己的渠道听说了一个大概:
    这次秋狩,将有一件关乎皇室的大事要宣布。
    “哥,这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皇子的行列中间,老六李愔问老三李恪。
    两人都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所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所以感情比和别的兄弟更好。
    吴王李恪小声答道:
    “听说,父皇准备将两位皇子,过继给我们的大伯和四叔。”李愔闻言,顿时色变:
    “哥哥,这是不能碰的话题!”
    认乱臣贼子李建成为大伯、李元吉为四叔,那可是大大的政治不正确!
    李恪看了一眼消息不太灵通的弟弟。
    “不,父皇已经追封二人为隐太子和巢王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
    李愔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竟有此事!父皇的心胸可真不一般哪……”
    他消化了一会这巨大的信息量,想到了下一层:
    “按照惯例,过继的应该是老十三李福,和老十四李明吧?”
    “按惯例是如此。唉……”李恪不禁叹了口气:
    “上次见那两位弟弟,还是在今年元旦。
    “没想到大半年过后,竟然做不成兄弟了。”
    “世事难料啊。”李愔跟着苦笑一声,忽然想到了什么:
    “可李明不是屡立奇功,最近又在九成宫,挽救了父皇和太子他们的生命吗?
    “难道这样,也要送给死人当儿子?”
    李恪立刻皱眉:
    “慎言!”
    李愔这才乖乖闭上嘴巴。
    “不过……”李恪仰头,叹息一声:
    “如此待遇,确实……不妥。”
    李恪常被旁人评价为“酷似父皇”,至少多愁善感这一点上,他确实遗传了李世民。
    “哼,这有什么不妥,贼臣妻妾之子回归贼臣罢了。”
    身边传来刺耳的声音。
    李恪和李愔同时扭头看去,是老五,齐王李祐。
    这位不修文史、酷好游猎的纨绔,此时正歪着肩膀,吊儿郎当地站着。
    “什么‘李明护驾有功’,什么‘少年才子’,都是假的。”
    “假的?”李愔一愣,连忙追问道:
    “你说李明在九成宫……还有李孝恭案、陛下急病案中立下的功勋,都是假的?”李愔一愣。
    李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祐所说的传言,他也有所耳闻。
    大意是,李明所立下的一切功绩,都是假的,或者说是夸大其词的。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
    一个淘气无比的乳臭儿,忽然成了神童。
    不但在医术上超越了整个尚药局,真正做到了起死回生。
    而且还在一天之内,破获了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研究半年而不得的奇案。
    又在同一天,单骑远赴九成宫,一人挽救了整个皇室。
    这样的事迹,就算写在神话故事里,都会被嫌太夸张。
    所以,许多人对李明各种事迹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我觉得不是。”李恪摇头道:
    “父皇亲自下诏,嘉奖了明弟。而且李明的事迹多有目击,皇叔李道宗还亲自参与了。
    “你如果有疑问,何不当面问他?”
    李祐讪笑一声,无所谓地说:
    “谁知道呢,说不定父皇和皇叔、以及整个朝廷,有着什么我们不便过问的目的,所以传假消息诓骗全天下。”
    抛开事实不谈是吧……李恪不想和老五争论这种捕风捉影的事,便不再搭理他。
    但他的亲弟弟李愔,就没有哥哥那么清醒的头脑了。
    “五哥,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那是自然。”李祐十分肯定地点头:
    “如果李明真的立下了盖世奇功,父皇宠爱都来不及,怎么会舍得把他送给李元吉当儿子?
    “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是假的,所以在九成宫事件之后,父皇才这么急着把他过继出去。”
    从这个角度解释,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这种“隔壁家的孩子”,人人都恨不得抢过来养。
    怎么可能甘心送人呢?
    而且还是送给那位风评不怎么样的李元吉殿下?
    李恪也不由得微微侧目。
    “再说了。”李祐自信地拍拍胸脯:
    “一个小孩子能成什么气候?
    “真要轮救驾,为父皇杀尽突厥人,还得要像我这样的英雄汉!”
    他只会打猎,脑子不怎么灵光,却对自己的这身腱子肉非常有自信。
    而这身充满男人魅力的肌肉,也确实很有说服力。
    相比一只手就能丢出去的小屁孩,李祐给人的安全感显然更足。
    李愔附和着点头:
    “还是五哥说的有道理。”
    李恪也有些拿捏不准,下意识扫了一眼到场的兄弟们。
    却发现,故事的主角不见了。
    “李明,李明弟弟去哪里了?
    “这秋狩马上就要开始了?”
    他的问题,吸引了正在谈话的李愔和李祐,他俩也扫了一眼。
    发现十一个皇子果然少了一个,李明并不在列。
    “那孩子又跑哪里胡闹去了?”李愔对熊孩子有些厌烦。
    李祐满不在乎地耸耸肩膀道:
    “就这种连秋狩都不守时的主儿,怎么可能立下大功,还荣获父皇的恩宠?
    “都是假的,赶紧送人得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