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 221.关于战列舰的解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战列舰的解释
    大家好,前几章关于驱逐舰、战列舰的问题,或许是因为我没有解释清楚,所以引起许多读者的误解。
    首先我引用一段史实:
    决定开始建造战列舰大和号的时候,最激进的航空主兵主义者横须贺航空队副长大西泷治郎大佐冲进了军令部要和人拼命,他对军令部次长古贺峰一说:“造大和是一个时代的错误,造一艘大和号的钱能造3000架飞机,你给我3000架飞机,我能把所有的舰队都炸沉。”
    古贺峰一也没有训斥大西泷治郎,而是很困难地寻找着词汇来想法子说服他:“大西,我不反对航空兵,但是你要知道,天皇出巡必须坐八匹马拉的马车,一个国家也一样,必须有战列舰。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这就叫做国家的面子,叫海军的面子你知道吗?”
    大西泷治郎还在绝望地挣扎:“那少几匹马行不行,咱不用八匹马,只用四匹马,四匹马拉的马车也挺气派了。”
    “不行大西,这不是我古贺次长能够决定的。”
    ……
    上面这段对话发生在1937年,当时航母还没有任何战绩,古贺峰一当时是联合舰队的军令部次长,海军中将,也就是后来山本五十六死后接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那个。
    这说明鬼子在二战还没爆发的时候,已经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且知道航母将淘汰取代战列舰。
    但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惯性继续建造战列舰。
    之后二战发生的战事恰恰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原因是战列舰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针对舰对舰的海战,“大炮”是为了击毁敌方军舰,“装甲”是为了防御敌人的攻击,这就是“大炮巨舰”理论。
    但纵观整个二战,几乎没有大规模的“舰对舰”海战,航母把敌我舰队距离拉开了,几百公里外发生战斗决定胜负是常态。
    而战列舰,“大炮”完全不起作用,因为连敌舰的影子都看不到,“装甲”同样不起作用,飞机的攻击是自上而下的,鱼雷的攻击是水线下的。
    纵观整个二战,战列舰大多是舰队的累赘,它扛着大炮和厚重的装甲速度不可避免的成了短板,而且目标大很容易成为飞机的围攻目标,结果是驱逐舰拼命掩护这些无法发挥作用的战列舰逃跑。
    唯一一次大规模舰对舰的“近身作战”,应该是莱特湾海战,那也是因为美军上当受骗造成的。
    我凭记忆描述,不太记得清人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网上搜索“莱特湾海战”。
    大致情形是这样的,当时鬼子联合舰队航母虽在,但舰载机差不多已经打完了,就决定铤而走险用航母做诱饵,把美军主力航母骗走,脱离了登陆舰队追击。
    接着隐藏在后方的以战列舰为主的舰队突然杀进美军登陆舰队。
    鬼子成功了,这才有了一次舰队的近身作战,但最终鬼子舰队还是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仓皇逃窜没有造成多大的战果。所以,淘汰战列舰的是航母,它改变了海战模式使战列舰无用武之地,这一点毋庸置疑。
    淘汰时期是二战,二战还没开始打,已经有许多国家包括鬼子都意识到战列舰要过时了,二战结束就基本没造战列舰了,印像中都是把未完工的造完,毛子好像造了一艘,法国的最后完工,也是战时未完工的续尾。
    有些书友认为是导弹淘汰了战列舰,这应该是受自媒体的误导,我在网上一搜还真有自媒体给出这结论。
    反舰导弹直到马岛海战才受重视,那时已经是1982年了。
    而最后一艘战列舰是法国的“让巴尔”号,1955完工,仅服役6年,除了轰炸埃及外就是作为训练舰,1970年解体,跟反舰导弹的发展基本处于两个层面的东西。
    简单的说,反舰导弹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战列舰已经被淘汰,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导弹淘汰了战列舰。
    ……
    最后,本书的思路,其实是用飞机帮助法兰西海军夺取海权。
    法兰西的位置很特殊,距离英国只有100多公里,德国就在旁边。
    英德使劲发展战列舰,法国已经远远落后,不可能在这方面跟上。
    何况为什么要跟?
    早就知道战列舰是飞机的靶子,而且英德的战列舰全在飞机作战半径下,直接发展轰炸机把英国、德国舰队置于轰炸下不就完了?
    航母都不用发展,就能把英德战列舰淘汰。
    法兰西就是最大的航母,而且是不沉的航母!
    所以海军才要发展鱼雷,轰炸机的炸弹比较容易,由陆军发展就足够了!
    至于鱼雷攻击机的危险,那是在二战时期,一战时防空武器还未发展甚至没有防空炮,所有军舰基本处于没有防空的状况,当然不会有危险,鱼雷攻击机可以很放心的找角度近距离攻击战列舰。
    最后补充一点:鱼雷攻击机在一战时期就有了,只是研发出来不久一战就结束了,所以没有表现的机会而已。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