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 第133章 武则天的科举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武则天的科举制
    始皇好奇的问道:“其实我对武则天如何当上皇帝的,不太感兴趣。”
    “我比较在意,她这个皇帝,当得怎么样?”
    杨广也非常好奇:“先下一个定论,就冲着她斩杀李唐宗室,改国号,我就力挺她,实在是太解气了!”
    李渊冷哼:“一个女人当皇帝,想想都不正常。周围的那些游牧民族会怎么看,肯定会来闹事。”
    老朱点点头:“确实会来闹事,咱就不剧透了,咱之前看过许多前朝皇帝资料,不得不说,有些前后矛盾,有的带着严重的个人色彩,还有的明显有不少漏洞,改史改的都没法看了,咱都不知道真假。”
    杨广连连点头:“对对对,实在没法看,修个大运河都能死一个大唐的人口,我也是服了。”
    “还是老朱新修的史书才真实。”
    始皇有点酸:“老杨,其实我也可以写一本你的史书。”
    老杨摇头嗤笑:“那就太假了,中间差着几百年呢,关键你还比我早,而且你那里有没有大隋,还是两说呢。”
    “不过,我倒是可以修一修大秦历史,要知道在我们那里,提起大秦,都喜欢用暴秦来称呼。”
    李渊点点头:“说实话,当时我起兵造反,称呼大隋为暴隋,就是参考的暴秦这个称呼。”
    老朱:“咱也可以帮伱修一修,还有大唐,改史改的那是光明正大。”
    “怎么样,三百万石粮食,咱保证帮你把家庭成员关系网整理的清清楚楚。”
    “比如武则天,以后就喊你皇爷爷,至于大哥和父皇,咱可以帮你润色一下。”
    朱明满头黑线:“按照你们这种改法,后世还怎么研究历史?”
    始皇笑道:“都挖出来参观了,我会在乎这个?”
    “现在我去你们那边的秦始皇陵,都要钱吧!”
    杨广吐槽:“我的两颗牙齿都能赚钱了,想想就郁闷,驾崩之前我得把这两颗牙拔了!”
    老朱不以为意:“咱皇陵都被挖出来展览了,谁还管这些事,再说了,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但凡陈友谅胜了,咱肯定不是历史上的形象了。”
    李渊低头思索,淡淡的说道:“老朱,三百万石不是一个小数目。”
    老朱摆摆手说道:“你是不知道你们大唐关系网多乱,想要整理清楚,还得多少符合逻辑,三百万石真的不多。”
    “咱就不说别人,就说说你老李,强娶大臣辛处俭之妻为妃,这个事没个几十万石粮食,可是不好整理的。”
    李渊老脸一红:“你乱说什么,哪有的事情!”
    朱明嘿嘿一笑:“别说,我当时搜索老李你的时候,看到这件事都震惊了,没认识你之前,我是真不知道这件事。”
    李建成红着脸说道:“父皇,当时你就不应该如此做,哪怕去怡红院找一个,也比这强!”
    此话一出,彻底坐实。
    杨广顿时来了兴趣:“小朱,快点说说,我还真没有想到,李阿婆还会这么玩?”
    “我都没有这么玩过!”
    始皇也很有兴趣,决定先吃瓜,武则天的问题等会再问!
    李渊仰天长叹,知道肯定是瞒不住了。
    朱明说道:
    这件事出自《贞观政要》中的一段。
    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复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
    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辛处俭的官员。
    本事不是很大,但是娶得妻子非常的漂亮。
    传说这位辛夫人身材窈窕,肤白唇红,一颦一笑都能撩动人心。
    长大老李的点上。
    在一次宴会上,老李见过这位辛夫人后,念念不忘。
    不过当时老李与辛处俭是同僚,窦氏还在,加上老杨你时常欺负老李,老李不敢有什么表现。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老李打下长安,窦氏已经不在。
    此时老李就没有顾顾虑,找了个机会就把辛夫人霸占了。
    日日寻欢作乐。
    辛处俭就悲剧了,带着一顶绿帽子,不敢吭声,不得不蒙受夺妻之耻,每天还提心吊胆老李会不会砍自己脑袋。
    辛处俭在唐朝的官职是太子舍人,通俗讲就是太子秘书,听上去非常厉害,其实没什么实权。
    老李觉得辛处俭有点碍眼,就将他调离长安,流放到外地任职。
    可怜的辛处俭,媳妇被霸占,官职撸到底,成了别人口中的吃瓜笑料。
    始皇面带鄙夷:“老李,想不到你竟然是这种人,竟然抢大臣妻子,有点不要脸了!”
    杨广大怒:“好你个李阿婆,实在太不要脸了,我都干不出这件事情,关键你还给我弄了个好色的名头,比起你来,我真是甘拜下风!难怪你总是想着大隋李渊带着窦氏过来,你该不会是想要霸占窦氏吧?要不要我回去把窦氏霸占了,让你李渊也感受一下?”
    大隋李渊突然打了个喷嚏,窦氏关切的问道:“夫君,怎么了?”
    大隋李渊皱眉:“总感觉有人在打我的主意!”
    窦氏浑身一颤:“为什么我也有这种感觉?”
    老朱也面露鄙夷:“不得不说,你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给儿子做了好榜样,有人也学着你,霸占手下的妻子,有点没有底线了!”
    朱明点点头:“确实有点挑战底线了,都当皇帝了,年龄也不小,下半身还管不住,我觉得你可以锁了或者切了!”
    李渊举手投降:“各位别再说了,一会我就认错放人,把辛处俭调回来升职。”
    老朱摇头:“我觉得你暗中送回去,找机会跟辛处俭赔礼道歉,别大张旗鼓,不然怕是不少主动送的,到时候大唐关系网,更加不忍直视,处理起来难度更大,你还得加粮食!”
    李渊点点头:“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处理好,我们还是说说武则天吧,你们难道不好奇,这个唯一的女皇帝吗?”
    始皇刚刚吃完最后一口瓜:“不错不错,刚刚的瓜真是美味。”
    李渊将话题拉回。
    朱明说道:
    “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武则天的历史得分成好几个版本。”
    “前面还算正面形象,后面都不能直视了。”
    随着儒家发展,“程朱理学”的兴起,男尊女卑思想越来越严重,对武则天的评价如江河日下,一版不如一版。
    大部分书籍和文章说武则天是“牝鸡司晨,秽亵皇后”、“残忍暴戾,阴鸷好杀”、“任用酷吏,荒淫无道”,只有极少数还能出现正面评价。
    到了我那个时代,摆脱了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
    不少专家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根据其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为依据,重新评价武则天。
    一些人对她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要是让我说的话,肯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始皇顿时来了精神:“怎么个不错法?”杨广对于这个大肆屠杀李唐宗室的武则天很感兴趣:“竟然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李渊眉头轻皱:“小朱,你可不能看对方是个女皇帝,就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
    老朱笑道:“咱最近仔细翻阅过历代皇帝的资料,也觉得是个难得的皇帝,反正你老李是比不上。”
    李渊大惊:“不可能,我怎么会输给一个区区女子,我可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朱明:
    “武则天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周,都城洛阳,国姓都改成了武,就像李旦都改成武轮了,算起来也是大周的开国皇帝。”
    “只不过武则天在去世之前,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回到李家的祖庙里,以皇后的身份和丈夫高宗李治合葬。
    主要也是男权社会,都不愿承认她的武周是一个独立的朝代。
    一般都是将武周归于唐朝。
    李渊点头:“肯定是属于大唐,她只是政变篡位而已,朝臣也都是大唐的大臣!”
    杨广嘲讽说道:“老李你也就这点出息,改国号国姓那一刻,可以说就不是一个王朝了。”
    “我爹也是篡位夺权,我第一次出现在你大唐的朝会,放眼望去,满朝不也是隋臣,我是不是应该把大唐算到大隋里面。”
    李渊想了想目前朝堂上的官员,都踏么在大隋当过官。
    不少还是大隋朝堂的官员。
    朱明:
    “老杨老李,世家门阀的危害,不用我说,你们比谁都清楚。”
    “如今借助其他朝代,你们可以以绝对实力碾压,将其消灭。”
    “但是在我那边的历史上,老杨你为了消灭世家门阀,虽然打残了,却也把大隋弄没了。”
    “老李的话,根本没有来得及表现,就被李世民弄成太上皇了。”
    “李世民虽然是一位难得的皇帝,但是面对世家门阀,也是无可奈何。”
    “李治倒是狠狠的打击了世家门阀。”
    “但真正把世家门阀铲除的还是武则天。”
    杨广惊讶的站了起来:“什么,竟然是她,一个女子皇帝,居然能铲除了世家门阀,我以为是李唐的其他人呢,真是出乎意料!”
    李渊也是目瞪口呆,对于世家门阀的强大,他算是深有体会,哪怕杨广当时把世家门阀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世家门阀依然强大:“我觉得,武周就应该属于李唐!”
    朱明:
    “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压世家,大力推行科举制。”
    科举制度虽是由隋炀帝确定的,但是受到世家抵制。
    真正发光发热,却是在武周时期。
    “之前的科举制,舞弊现象非常严重。
    想想也可以知道,考官们可以看到考生们的姓名。
    世家子弟便能买通考官,或者借助自家的背景给考官施加压力,考官之间相互放行自家弟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则天于是发明了一项“密卷制度”。
    考生的试卷,必须全部糊住姓名。
    改卷人在批改考生试卷时,看不到考生的身份。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舞弊之风。
    也是“密卷制度”,使得科举慢慢走向正轨,变成了真正的人才选拔考试。”
    直到今天,这种密卷制度还在被世界各国沿用。
    我们那里的大型正规考试,都需要在密封线内写好姓名、考号等信息。
    统一装订在密封线以内,阅卷老师不得查阅考生的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阅卷的公平。
    杨广眼神一亮:“不错,当时我也想这样,可惜行不通。”
    “不过,如今的大隋,考试都是如此!”
    “从小学开始,正规考试必须糊名!”
    老朱嘿嘿一笑:“不糊名那还能叫科举吗,咱那边考试,都是如此,不仅如此,还有着誊卷制度,免得一些考生,在试卷上面做记号,以此来进行舞弊!”
    李渊面带惊讶:“老朱你说的不错,要是考生提前沟通阅卷的考官,借助暗中留下的记号,很容易舞弊,以后我也得注意一下。”
    始皇有点酸:“大秦短时间恐怕不行,纸张现在才刚刚研究出来,尚且不能大规模生产。”
    “想要实行,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朱明:
    武则天确立了殿试制度,这可是科举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创举。
    虽然李治的时候出现过殿试,不过并没有确定为制度。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借助科举,网罗人才。
    全国各地的人才云集洛阳,武则天亲自在紫薇城落成殿考察人才。
    考试连续举行了好几天,可见规模之大。
    殿试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皇帝亲自选拔人才,增强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这项制度,一直被后朝延续。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创立的武举制度,让一些军事人才得以发现。
    始皇点点头:“这一个大秦可以尝试一下。”
    李渊点点头:“可以在大唐尝试一下,之前大唐猛将如云,只是大清理后,剩下的就不太多了!”
    杨广轻轻一笑:“大隋现在准备建立军校,我觉得比武举制度,应该更好一些!”
    老朱嘿嘿一笑:“老杨,眼光不错,跟咱想的一样,咱那边军校正在建设中。”
    朱明继续说道:
    除了科举之外,武则天还大力推行试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官制度,选拔出人才之后,先给一个‘试用官职’。
    如果能在试用期内,做出一定的政绩,再给予转正。
    后面王朝大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人,先给一个试用官职,然后再逐渐提升。
    我们这里的试用期,也是差不多。
    不过都是在明确的岗位上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在转正!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