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 147.第146章 83年,我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 83年,我来了!
    “夏天,夏天!刊登了,刊登了!”
    米兰兴奋地跑进屋,把一本刊物塞给夏天。
    夏天一看封面,是自己画的一副水彩。很朦胧的一幅画,当时就一随笔……
    米兰塞给他的是《诗刊》,可以说是官方的诗歌刊物了。
    而今年的第一期,就刊登了夏天的一首诗,而且居然用夏天的水彩画当封面了!
    《妈妈》
    你多大
    妈妈就多大
    她生了你才是妈妈。
    而封面的画是暖色调的,夏妈系着围裙,在灯光下揉面的场景。
    实际上夏妈只会揉面和擀面饼,包饺子会露馅~
    米兰总把他随手写的东西发出去,不少都刊登了。
    比如这一首“诗”。
    对于登上了这官方的《诗刊》,夏天倒没什么太大感觉——这几年已经登麻了。
    他只觉得没多“回车”,多弄几行,亏了~
    三行诗+封面画才几块钱啊?!
    现代诗投稿按行算稿费的。
    让夏天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米兰又拿来了一本刊物。
    “《星星诗刊》?这个你也投了?伱投的什么?”
    米兰翻到了夏天作品那一页——不光投了,还投了两首。
    《孤独》
    从童年起
    我便独自一人
    注视着历代的星辰
    那些零星的思念
    汇成了银河
    《海》
    不赶什么浪潮
    也不搭什么船
    我自己有海
    如果说《诗刊》是官方第一的诗歌刊物,那《星星诗刊》就是创刊最早的诗刊,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诗刊。
    这边的风格宽松很多,所以……
    下午,米兰:“又来了一本。”
    “啊?!”
    米兰:“我也奇怪呢,最早投出去的都有三个月了,怎么忽然就一起发表了,跟商量好了似的!”
    这次是《今天》,朦胧诗发源地,民间影响力第一那个。
    《今天》刊登了夏天的《我》,
    ——一点都不朦胧,那是相当的狂妄了!
    《我》
    我
    生来就是高山
    而非溪流
    我
    生来就是人杰
    而非草芥
    我
    欲于群峰之巅
    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
    站在伟人之肩
    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是天选
    亦是唯一
    夏天:这是那次喝多了写的……诶呀好羞耻啊!
    “以后,可不能啥都发出去啊!”夏天嘱咐。
    米兰头一仰:“那还用你说,你写的那些敏感点的东西,我都藏起来了!放心吧~”
    夏天想着——感觉米兰的“文运”挺旺啊!
    要不让她把大春的那首《拉屎》投出去试试吧?!
    这年头诗歌对年轻人的杀伤力太大了。
    比如说,两年后,北岛他们应邀参加《星星诗刊》举办的诗歌节。
    开幕那天,尽管有专人维持秩序,但无票者照样破窗而入。
    会场之热烈是今天不可想象的——一位诗人在台上演讲,台下竟有人高呼“诗人万岁”,全场响应。
    大量听众冲上讲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得北岛生疼。
    一个小伙子甚至掏出匕首,猛地戳进自己的手背,说:“我要用我的血,让你们看到我对你们的爱,对诗歌的爱!”
    诗人们演讲结束,需要j察保护走出会场。
    人们在多个通道等着索要诗人的签名,等着与诗人合影。
    有一次,舒婷根本无法走出会场,几个j察架着她,几个j察在前边开道。
    到了接她的车门口,人们高呼着“舒婷,舒婷”的名字,伸出无数只藤蔓般的手臂,几乎把她挤到车底下去。还是j察硬把她塞进车里。
    狂热粉丝,哪个年代都有~
    现在属于意识形态解体和商业化浪潮到来前的空白,这造就了诗人的时代。
    但诗人戴错了面具——救世主、斗士、布道者、明星……
    最后他们会明白的,他们什么也守护不了。
    结果出了三首诗,这个月还有《十月》的短篇《赤伶》、连载《大明劫》!
    两篇小说反响都挺强烈。
    《赤伶》毕竟以戏子为主角,以底层个体视角书写爱国情怀的作品,这个时候还真不多。
    现在正流行伤痕呢,要不就是寻根、先锋啥的。
    这部短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故事,还是叙事结构(倒叙),都非常的新颖,且优秀。非常成熟的作品。这也是当初都不怎么需要修改的原因。
    还有不少人庆贺惊鸿客老师呢,说他“终于回归正道”了。
    至于《大明劫》更是让很多人看的心潮澎湃,这会儿还没有人写“历史小说”呢!
    《大明劫》真心把明朝底裤都扒了,特别是孙传庭怒斥官绅那段。
    很多人觉得,就算是拿到现在也非常有参考价值啊!
    整部小说都好像笼罩着一层灰暗的薄雾,就像是病入膏肓的大明朝……王朝末日的景象让人心悸!
    还有,历史上吴有性的“瘟疫论”的“不可见异气,自口鼻入”。那是1643年的事情!
    1685年英王查理二世轻度中风后,得到的治疗是放血、喂锑、用烧热的铜棒烫水泡、催吐和泻药、服用人骨精华液和山羊胃结石,活活把英王给折磨死了。
    1846年,西方医生才知道接生前要洗手……
    好像西方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先进强大啊!
    ……
    不过这新年一月,肯定也不光夏天在那秀,也有不少新作品刊登。
    比如说《青春》文学丛刊今年第一期上,就有一部特别受到热议和追捧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作者梁晓声。
    作品以北大荒40万知识青年返城为切入点,采用复线并进的结构,把知青返城的现实和对兵团生活的回忆融合在一起,着重表现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屯垦戍边的壮举……
    现在返城青年可谓是社会之中的一大支柱啊,这下算是专业对口了!
    多少人都能看的泪流满面。
    而除了这一部外,《青年文学》1期还刊登了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青年文学》就是马嘟嘟当编辑的那个杂志社,而这篇小说的作者,也找到了马嘟嘟。
    他是推着轮椅去的杂志社,“马编辑……”
    “诶呦!铁笙老师,您怎么还来了?有什么事儿你传个话,我们过去不就完了吗!”
    马嘟嘟连忙迎出门外——轮椅不好过门槛。
    没错,那《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作者,来找马嘟嘟的,就是史铁笙。
    应该不需要太多介绍……
    “马编辑,这次冒昧上门,是想请你帮个忙……”
    就这样,马嘟嘟找到了夏天,“天儿,就是这么个事,史铁笙老师想要和你认识一下……你看?”
    “没问题啊!这是好事。”夏天一口应下。
    马嘟嘟放心的点了点头,说实话,他倒是觉得夏天不会拒绝,虽然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挺特立独行,非常不一样的人,但在人际交往上意外的滴水不漏。
    但这种事情谁也没法确定不是——现在惊鸿客老师在燕京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作家了!
    纯文学领域,人家刚在《十月》发的《赤伶》《大明劫》,现在还在讨论呢。
    《十月》可比自己所在的《青年文学》高大多了。一期发表两篇啊!
    通俗文学……在这个领域惊鸿客老师都已经独占鳌头了!
    现在《燕京晚报》压着本地同行在地上摩擦,那销量都超出一位数了!
    就是因为之前《清末四大奇案》打下的底子,和现在正在连载的《传奇之王》!
    就在《青年文学》编辑部,都有好几个每天追着看的。
    不过据说已经接近尾声的大高潮了,估计《晚报》编辑现在非常的焦虑吧?
    还有那《古今传奇》连载的《昆仑》!
    好嘛,那叫个火!
    上到三四十岁,下到十五六岁,你就找吧。
    要是在车站或者什么陌生地方找不到话题,你就说《昆仑》,十个里总得有两三个看过要跟你聊的。
    上个月自己去鲁省出差,光凭这本武侠小说,在火车上就认识了四个新朋友!
    还有儿歌,还有音乐,还有歌曲,还有连环画……
    真要是收集相关信息就知道了,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悄无声息的让好些人仰望了。
    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哪有这样的啊?!全面开?
    老一辈也很少啊!
    哦对了,还有运动会十项全能呢!当时报纸上都要打起来了。
    夏天那叫个舌战群雄,一个喷十个!
    那一整个月人们翻开报纸先找夏天的信息!
    而史铁笙虽然也发表了几篇短文,但也只能说是刚刚把名字印到刊物上,就算夏天真的没时间不想认识,那也无可厚非啊。
    既然同意了,那就好办了,自己也好“交差”不是。
    之后马嘟嘟跟夏天说了史铁笙的状况,下乡啊,伤病啊,身体啊等等……总之身残志坚吧。
    夏天自然是知道这些的,不过也没有打断就是了。
    这一代的知名作家无数,但真的让自己感到感动的,史铁笙绝对要排在前列……
    三人的会面是在什刹海公园,这边离得近。
    说起来,史铁笙住的地方在草厂胡同,居然就在南锣鼓巷北边的鼓楼东不远。
    “史铁笙同志你好,早就想认识你了。要是知道你家就在草厂胡同,我早就登门拜访了!”
    夏天三步并作两步,抢上前去,握住了史铁笙的手。
    这双手还是很厚实有力的,可以理解……
    史铁笙细长的脸庞,面部轮廓分明,深邃的双眼,戴着一副厚眼镜。灰白的头发,发际线已经后退,人显得有些虚弱。
    他看上去有些激动,两只手握住夏天的手摇了起来,一句话还没说完,竟然已经是泪流满面!
    “夏天同志,谢谢,谢谢你!”
    他吸了一下鼻子,调整情绪,带着泪笑道:“终于见到你了,谢谢你作的音乐,《北海已开》很好听……《穿越时空的思念》也很好听。”
    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不好意思,我失态了。”
    史铁笙在一年前听到广播里的《北海已开》的时候,已经是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当广播里传出了“这首曲子是作者根据史铁笙同志的遭遇有感而发创作……北海已开,愿君常安在”时,更是泣不成声。
    那时候他就想要和作者惊鸿客认识一下,但是并没有渠道。
    一直等了一年,得知了《青年文学》的编辑认识惊鸿客本人后,投稿先认识编辑,然后这才请马嘟嘟为他引荐。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