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95章 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签到厅里。
    那些正谈论着张硕的人,见到了蒋维之一行人到来,尤其是见到走在蒋维之身边的周凯军,顿时都不说话了。
    他们都看了过来。
    眼神中带着好奇,带着玩味,还带着幸灾乐祸……
    东港大学的‘论文抄袭’事件,已经闹成了舆论热点问题,事情跌宕起伏也弄得全网皆知。
    有些人或许不在意,只是刷一下新闻就过去了,但其中肯定不包括数学圈的人。
    每个圈子的人都会关心自己圈子发生的重大事件。
    抄袭事件,就是数学圈子都知道的事情。
    他们自然也知道事件的主角张硕、黄慧以及周凯军,而周凯军作为张硕的导师,就和黄慧一起站在了张硕的对立面。
    这个事件中,黄慧引起了大量的指责,还被贴上了‘学术妲己’的标签,但数学圈关注的是周凯军,因为黄慧就只是个小人物。
    一个女博士生,谁在意呢?
    周凯军是杰青级别的学者,身上带着好多数学领域的标签,才是值得数学圈关注的人物。
    周凯军感受到了其他人的目光。
    他只能拧着眉头装作看不到,但也不由的占到了蒋维之的身后,仿佛这样就能避开众人的注视。
    蒋维之确定了张硕的身份,他轻轻点了点头重新恢复了平静,脸上又戴上了笑容。
    他继续往前走,继续和认识的人打招呼,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在不经意间,蒋维之走到张硕的位置停下来,笑着开口道,“你是张硕教授,对吧?”
    “你好。”
    张硕轻轻点了下头。
    “我看了你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的论文,很精彩啊!”
    蒋维之赞叹了一句,随后道,“我们数学中心有個团队,专业研究应用方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主要针对的是非线性方程,未来有机会可以一起合作。”
    张硕问道,“是什么类型的非线性方程?”
    “有几种类型。”
    蒋维之道,“现在的主要方向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ns方程的计算机模拟难度非常高,但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
    张硕思索着点点头。
    蒋维之和张硕说了两句,就又和彭若川寒暄上了,罗永军提醒说道,“那个是蒋维之,你应该知道吧?”
    “见过。”
    蒋维之是东港大学数学学院的院长,记忆中自然是有印象的。
    “他好像还是周凯军的老师。”罗勇军补充一句,“具体我也不清楚,看周凯军一直跟着他……”
    张硕不在意的点点头。
    他们一起走出了签到处,罗勇军、孙兴利就一直在说着,“别在意,都过去了,就当没看见。”
    “周凯军不是什么好东西,别搭理他就行了。”
    “你可能没注意,刚才旁边好多人看周凯军的眼神,他还能待得住,也真是脸皮厚。”
    “完全没想到,他竟然还来参加数学会的会议。”
    张硕笑着摇了摇头,对两人说道,“别担心,我根本没在意。”
    他确实不在意。
    来参加数学会议,见到周凯军又有什么大不了?
    他们必定形同陌路,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
    ……
    周凯军的心情就要复杂多了,再次见到张硕,心里有感叹,也有不可置信。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带的一个研究生竟然会优秀到如此地步。
    博一,就能在数学四大刊上发表论文,而且还不只是一篇,总计有三篇,两篇是计算数学的内容,一篇是纯数学的论证。
    三篇论文,每一篇影响力都很大。
    哪怕是最顶级的数学家,也很难在一年时间里发表三篇四大刊论文。
    更不可思议的是,张硕最突出的地方并不是数学研究,而是算法方面的成就,他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的算法研究,获得了国际物理领域的广泛认可。
    很多人已经把张硕称为‘算法天才’。
    周凯军见到张硕倒是不惊讶,他知道张硕获得了钟家庆数学奖,一定会来参加数学会议。
    这不是什么小道消息,而是直接做出的判断。
    数学领域的奖项评选还是比较公正的,钟家庆数学奖是评选优秀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
    张硕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的两篇计算数学论文,获得国际‘应用数学’领域奖项也都够了。
    相比之下,其他的研究论文毫无竞争力可言。
    所以,张硕必定会获奖,也必定会来参加数学会议,两人见面也是必然的了。
    周凯军没想到见面的情景如此尴尬,不是在报告厅,不是在路上的擦肩而过,而是在人潮涌动的签到处。
    很多人都朝他看了过来。
    他们没有说什么,眼神的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确。
    那是嘲讽、是玩味,甚至是幸灾乐祸。
    周凯军一直保持着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路跟着蒋维之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寒暄。
    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坚持下来的。
    眼神,能杀人!
    他体会到了。
    当想到张硕的时候,周凯军依旧感觉很不可思议。
    张硕就是他带的研究生,他自认为对张硕的数学水平还是有了解的,只过了短短一年时间,怎么会差别这么大、完成这么多的研究?
    在离开签到处以后,周凯军对蒋维之说道,“到现在,我还是不相信。”
    “我带了他有两年时间,平时接触的不多,但是也给他讲过一些问题,对他的水平有了解。”
    “除非,他是彼得-朔尔茨那样的天才……”
    彼得-朔尔茨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超级天才,二十岁以前,给人的感觉也只能说‘相对优秀’,数学方面拿过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
    当时,他已经20岁了。
    20岁的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放在顶级数学圈子里根本不算什么。
    在21岁的时候,朔尔茨才进入了波恩大学,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开挂’生涯。
    一年半时间,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课程;一年时间,拿到了波恩大学的硕士学位;一年时间,拿到了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五年后,年纪还不到30岁的朔尔茨,已经当选了德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了菲尔兹奖,还被任命为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
    彼得-朔尔茨跨越式的成长速度,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周凯军拿朔尔茨来举例,也足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了。蒋维之也同样感到惊讶,他说道,“或许他就是朔尔茨那样的天才也说不定。”
    “如果真的是天才,压力很大啊。”
    他说的摇摇头。
    学术圈内也是有竞争的。数学领域上,东港数学中心一直都是‘南方的数学明珠’。
    谁能想到苏东大学的高等数学研究院突然崛起了?
    一年时间,发表了好几篇数学四大刊论文,顶尖的数学成果上已经超越了东港数学中心。
    这让东港数学中心变得很尴尬,他们有那么多资源支持,挖掘了那么多的人才,打造了那么多的专业学术团队,结果在顶尖的数学成果方面,还赶不上一所大学的‘校内数学机构’?
    “我还是不相信。”
    周凯军不知道蒋维之想的什么,他继续道,“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他可能是一个算法天才,但数学上……”
    他仔细思考着,忽然道,“也许是罗勇军?就是他那个导师,好像也有点名气,他们共同完成了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
    “也许是罗勇军指导的,甚至,都是罗勇军的研究?”
    蒋维之摇头道,“凯军啊,想这些也没用,这次的会议他也有报告,到时候,听听就知道了。”
    “一定要认真听听。”
    周凯军说的非常认真,脑子里继续思考起罗勇军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罗勇军水平很高,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很有深度,再结合张硕的算法水平……
    一切都说的通了?
    ……
    罗勇军并不知道自己的数学水平,正在周凯军心里被无限拔高。
    他正在经历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会场前的广场上,他碰到了科技大学陈教授的团队,好几个人围着他,赞叹起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研究,“真是了不起,完全没有想到还能继续拓展,而且用的方法非常巧妙。”
    “我看到这个成果都惊住了!”
    “罗教授,你只用了一年就把我们的研究打破了,真的很了不起……”
    罗勇军被夸的心怒放,随后就和陈教授等人一起探讨起了蒙日-安培方程的问题。
    于此同时。
    张硕和孙兴利一起去了会议管理办公室,他们是要改一下做报告的时间,申请已经提前做好了,来办公室就是到现场确认一下。
    这个工作的负责人是朱浩教授,“改时间是没问题,给你们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
    他说完疑惑问道,“不过,你们为什么要改时间?还改在了4号厅。”
    他问的是张硕。
    张硕做的是获奖报告,获奖人会有个报告时间,一般是讲解自己的研究论文,所以报告被安排在微分方程的七号厅。
    张硕道,“我和孙教授有个数论的研究成果要发布,需要把报告的时间挪一下。”
    “什么研究成果?”朱浩好奇问道。
    “和孙教授的方法论研究有关,所以我们把时间调在一起。”张硕没有直接说明。
    朱浩也没有追问,而是笑道,“伱这么说,我就真期待了。”
    “到时候,我就是4号厅的评审之一,祝你们能顺利完成报告。”
    “谢谢。”
    ……
    第二天上午,就是会议的开幕式。
    开幕式是在一号大会议厅进行,数学会的主席、副主席上台针对会议工作做出了说明,并做出了成果总结性的发言。
    一个个的委员、特邀学者,分别上台做了会议论述。
    这个过程持续到了十点左右。
    之后才到了常规做报告时间,参会的人员可以自由去各个报告厅。
    孙兴利去了4号厅。
    张硕和罗勇军一起去了七号厅,七号厅是微分方程的专题,报告内容都和微分方程的研究有关。
    这个领域的学者数量众多,顶尖学者数量也很多,第一排坐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张硕朝前面扫了一眼就看到了两个大人物。
    一个是东港数学学院院长蒋维之,他在微分几何、代数学以及计算数学方向上都有国际性的研究成果。
    另一个的名气更大,是菲尔兹获奖者,水木大学数学中心的邱成文。
    邱成文是公认顶级数学家,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数学领域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张硕和罗勇军找了中间排的座位,就开始认真听起了报告。
    第一天上午安排的报告,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第一个上台做报告的是个首都大学的教授,他做的‘随机偏微分方程在不同相空间中的流形’研究,其难度、论证深度都值得赞叹。
    第二个上台的是东港数学科学中心计算数学团队的首席专家李剑锋。
    李剑锋是代表整个团队上台,做的是‘ns方程模拟计算’的研究报告。
    这个研究颇受关注。
    ns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为其复杂性,数值求解一直都是个大问题。
    模拟计算,不止是求解,还是对ns方程展开研究的一种方法。
    若是能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描述出ns方程所对应的解的图像,自然能增加对方程的了解,可以辅助进行论证,并研究更精确、更快速的数值求解方法。
    李剑锋走上台以后,很多人都变得认真起来,就连前排的评审的也一样。
    张硕同样变得很认真。
    李剑锋所做的报告,应该就是蒋维之说的‘ns方程计算机模拟研究’了。
    ns方程模拟计算,几乎就等同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
    张硕就正在做这个研究。
    打开系统——
    【研究项目名称:ns方程的数值模拟算法(难度评估:b)。】
    【进度:62.301%。】
    “进度超过了62%,再听一下同样研究的报告,应该会有帮助吧?”
    “也有另外一种可能……”
    “对方的团队已经完成了研究,研究方向也是相同的,会不会让任务直接完成?”
    “到时候,系统对研究贡献会怎么判定?”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