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第32章 雀鼠谷
第32章 雀鼠谷
隋朝,开皇十八年。
“锐气和沉稳啊。”独孤伽罗感叹,李渊的这个二儿子当真了不得。
杨坚同样感慨,对李世民充满欣赏之意:“李世民能够在战场上有锐气,又沉稳,这已经是他本身的特质了。而这两个特质,在政治、在治理天下上,同样重要。”
只有足够沉稳,才能够冷静地纵观全局、了解总体各方面的情况;而只有具有锐气,才能够勇于变革、敢于前进。而这些,才能给天下带来新的光辉。
毕竟,只有沉稳而不具锐气,很可能会变成死气沉沉,而只有锐气,则容易走向不顾后果的横冲直撞,灾难也就可以预料。
“朕已经了解,他为什么可以被称赞的一部分原因了。”
“不,他的治理能力也有所体现。”独孤伽罗道,见杨坚没有反应过来,她接着道,“李世民到了柏壁后,收拢百姓和粮草,他之后能够安稳地呆在柏壁,那他必定是完成了对当地百姓的收拢。”
杨坚猛地反应过来:“确实如此。”
前线和后方是密不可分的,之前唐军节节败退,那河东地区的百姓怎么可能安稳?必然会有信心溃散、对唐朝怀疑的情况。而李世民能够在没有打仗之前就先把民心收拢、平顺,他的治理能力已经算是可见一斑。
而这其中有可能出力的地方力量,反而说明了李世民自己的人脉广泛。
【当时,隰州和浩州还在唐朝手中,于是李世民派遣刘宏基率领两千兵力,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同时骚扰刘武周的粮道。
随后一段时间内,唐军都没有发动什么大战,刘武周虽尝试过派人攻打浩州,但都没有成功。
直到三月,刘武周派去护送粮道的黄子英被唐军斩杀,杀他的是浩州道行军总管张德政。
此时,刘武周的粮道彻底出现问题,而始终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宋金刚屯兵当地,也难以搜刮到粮草,于是,四月十四,宋金刚开始撤军。
李世民终于等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机会。最终的战略反攻开始了。
在这里要提到一点,宋金刚撤军并非慌不择路的溃败,他还是有建制的,还安排了寻相带兵殿后。
四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猛烈追击宋金刚,在六天中收复了浍州、晋州,并在这一天在霍邑追上了殿后的寻相,是的,又是霍邑,还是霍邑,李世民再次在这里大胜,一天内大破寻相。
随后,他乘胜逐北,一天一夜行军二百里,战数十合,来到了高壁岭。】
汉朝,元狩四年。
虽然不是专业军事人士,但刘彻对打仗的基本情况也还是十分了解的。
看到此处,他一方面赞叹李世民的果断和勇猛——一出现机会,就立刻抓住,且牢牢追逐不放松,与先前的静守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担心:“如此行军,粮草必然难以跟上,但此时放弃也绝非明智之选。”
李世民这次的行军速度,在骑兵战斗中也算很快了,粮草运送又如何与骑兵相较?就算临行时随身带了粮草,又能支撑多久?但,如果在此时放弃,那就是错失绝好机会。
霍去病点头,表示刘彻的推测没错,但他同样表示:“唐太宗绝不会就此停下。”唐太宗此时是将帅,而由己及人,作为顶尖军事人才,霍去病自己若是有此机会,绝不可能就此放手,粮草不济又如何?那从此推断,李世民也绝不会因为粮草而放弃。不就是几顿饭吃的不好、或者没得吃嘛,这在骑兵长途奔袭中只能是毛毛雨啦。
刘彻猛然抓住了重点:“去病,你在战斗期间多长时间没有粮草?”这是对他的将领的身体损伤啊,看到神迹中那么大的世界,他还指望卫青霍去病打下匈奴后还能为大汉接着征战呢。
明朝,永乐年。
朱棣道:“何止是粮草难以跟上,步兵其实都无法跟从,大约只有精锐骑兵能够跟着唐太宗不断向前推进了。”
“那爹爹,这是不是很危险?”朱高炽淡淡问道。
朱棣有些疑惑朱高炽的问题,太子又不是没有打仗的经验,怎么会问这种问题?但他还是回答了:“确实危险,且此时高强度战斗后,军士必然会疲惫,只是程度轻重罢了。”不过那也不可能就此停下啊,他心里补充。
朱高炽听到朱棣的回答,顺势道:“那爹爹,既然您也认为这样很危险,您以后就少做这样的事情吧。”想想北伐,都是皇帝了,居然还自己带着轻骑直接追击本雅失里去了,您是真可以啊。
“……”朱棣没想到朱高炽绕了这么一个弯子,是想要说自己带兵的问题。
【此时,刘宏基开始劝说李世民“于此足矣”,而且“方今草创,敌可尽乎?且粮已竭,士卒疲顿”,认为李世民应当缓一缓,等到兵粮都聚集起来再决战。
但李世民并不同意,眼下是攻打宋金刚最好的机会了,敌人军心涣散、又被我方屡屡追击、无计可施,错过此时还等什么时候?“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随后,李世民还说了一句“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
于是,李世民带着精锐骑兵继续追击,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占据优势的唐军与宋金刚军展开了数次对战,“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
当晚,唐军在雀鼠谷扎营。】
汉朝初年。
“唔,”刘邦再次恢复了懒洋洋的状态,倚靠着看着神迹,“竭忠徇国,这话说的好啊。”
作为一个三军统帅,一个亲自带兵冲锋的三军统帅,此时面对粮草和士兵疲惫的问题,用竭忠徇国、将自身置之度外的话来回应建议他停营休息的话,不管这句话有多少出于想要表演的成分,但总归是成功的。
有我的风范!一个好的创业垂统的皇帝,怎么能不会说话呢?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对此十分赞同,他语带赞赏:“打仗嘛,就是要能够把握时机,只要不是到了极限,为了把握机会,少吃上点也没什么。”
只要士卒没有到达极限,只要主帅还能够控制住军心,那为了抓住时机,稍稍牺牲一下吃食方面,只要最后能够获得胜利,那都不算问题。
但,主帅必须能够控制得住极限作战的士卒、稳得住军心,让这些士卒愿意跟着你的规划继续极限战斗。不然,一切都是泡影。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